第三卷:(三)天之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门官引束教授绕过一个个的圆柱子,来到一扇门前。
“先生请进,不必客气。”
束教授推门一进,不觉马上神清气爽。正堂端坐着黑黝黝、胖乎乎的正气凛然的包大人,他一身官服、正襟而坐,旁边坐着一位书生模样的人,这人大概就是公孙策。
“异人先生有话尽管慢慢道来,不用客气。”包公撩一撩自己的衣袖说。
束教授便将事情的经过诉说一遍,话间不由感情真切道:“包大人可怜六位苍生。”
那包大人一甩衣袖,口中不觉“咳”了一声。束教授心想这怎么还有叫板呢?难倒还有家伙不成么?正想间京胡响起,那包大人就唱上了:
(流水板)“黑道之人太猖狂,
害我子孙来遭殃。
我身在宋朝心贯万代,
不叫天外豺狼来到人间乱沧桑。”
“好!”束教授禁不住叫起好来。他本身很喜欢京戏。
包大人唱完,和公孙先生对视了一下,然后对束教授说:“异人先生,你要找的人在天狼星上。我和公孙先生已经用八卦占过了。卦相现示此六人是天狼叼去的,现在方位也在天狼星上。你们如果有手段,就不妨去一遭。但是能否搭救回来,还是两可。”
“为什么?包大人请明示。”
“因为这个,卦相显示人是回不来的。我个人推断,有两种可能:一是你们到达以后力量不够,实在无能为力;二是这六个人本身就不愿回来。”包大人慢悠悠地说。
“我们力量不够尚有一说,这六个人自己不愿回来确是为何?”
“这个我二人就无从查证了。只有你们亲临到达方能了解。”包大人说到这里,不由大生感概,猛地一甩衣袖四面家伙响起又唱上了:
(中调)“天狼做事太不该,
若得子孙遭难灾。
本官恨无通天路,
救得儿孙回家来。
“咳,恨我包拯空有青天之名分,却无有能力搭救儿孙出水火。惭愧啊惭愧。”
包大人的自责,激起了束教授的无比爱国热情。他慷慨激昂地说:“包大人尽管放心,我们一定想尽一切办法搭救六位苍生。”
“但愿如此。”
“非常感谢包大人和公孙先生。事情紧急,我就马上回去了,那边机器还开着哪。”
“哎,异人先生,来的时候让本地泼皮骚扰一次。这回一定要让王朝马汉送你一程方可。”
“谢谢。。。。。。。。”
。。。。。。,。。。。。
“就这样。”束教授回到当今社会,向雷特瓦先生汇报所了解到的情况:“他们就在天狼星上,而且是宇宙中的黑道人干的。”
“天狼星在哪啊?我们还一无所知啊?”雷特瓦先生说。
“我们马上到天文馆了解一下。”。。。。。。。。,。。。。。。。。
“天狼星,是这么回事。”天文学家介绍说:“它是冬季夜空里最亮的恒星,目视星等为-1.45等。它在天球上的坐标是赤经06h45m08.9173s赤纬-16°42‘58.017"(历元2000.0)。它是大犬座中的一颗双星。双星中的亮子星是一颗比太阳亮23倍的蓝白星,体积略大于太阳,直径是太阳的1.7倍,表面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2倍,高达10000℃。它距太阳系约8.6光年,只有除太阳以外最近恒星距离的两倍。。。。。。。”

天文学家口齿清楚,语速挺快,一会儿两人快晕了。
“你停一下。”雷特瓦先生说:“我们又不是听你上课,你找有用的说。”
“不好意思。”天文学家说:“天狼星在历史上和我们地球有过接触。在非洲有个多贡民族,居住于廷巴克图以南的山区。一向以来,这民族引起了人类学家很大的兴趣,因为他们保留下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都与天狼星有关系。
“在多贡人最高级的祭司那里,有一个极为令人惊讶的现象:在多贡人口头流传了4百年的宗教教义中,蕴藏着有关一颗遥远星星的丰富知识。那颗星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即使用望远镜也难以看到。这就是天狼伴星。多贡人把天狼伴星叫做"朴托鲁"。在他们的语言中,"朴"指细小的种子,"托鲁"指星。他们还说这是一颗"最重的星",而且是白色的。这就是说,他们已正确地说明了这颗星的三种基本特性:小、重、白。实际上,天狼伴星正是一颗白矮星。而天文学家最早猜测到天狼伴星的存在是在1844年,借助高倍数望远镜等各种现代天文学仪器,1928年人们才认识到它是一颗体积很小而密度极大的白矮星。直到1970年才拍下了这颗星的第一幅照片。
“生活在非洲山洞里的多贡人显然没有这种高科技的天文观测仪器,那么,他们是怎样获得有关这颗星的知识的呢?不仅如此,多贡人还在沙上准确地画出了天狼伴星绕天狼星运行的椭圆形轨迹,与天文学的准确绘图极为相似。多贡人说,天狼伴星轨道周期为50年(实际正确数字为50。04±0。9年);其本身绕自转轴自转(也是事实)。他们又说,天狼星系中还有第三颗星,叫做"恩美雅",而且有一颗卫星环绕"恩美雅"运行。不过直到现在,天文学家仍未发现"恩美雅"。
“据多贡人说,他们的天文学知识是在古代时,由天狼星系的智慧生物到地球上来传授给他们的。他们称这种生物为"诺母"。在多贡人的传说中,"诺母"是从多贡人现今的故乡东北方某处来到地球的。他们所乘的飞行器盘旋下降,发出巨大的响声并掀起大风,降落后在地面上划出深痕。"诺母"的外貌像鱼又像人,是一种两栖生物,必须在水中生活。在多贡人的图画和舞蹈中,都保留着有关"诺母"的传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