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兵祸 第三节 狭路相逢“勇者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石敬瑭在契丹人的帮助下成为了中原“儿”皇帝之后,为报答曾经帮助过他的“契丹”人,他把包括幽州在内的幽云十六州一起拱手送给了“契丹”,就这样,蛮族开始进入到长城之内的中原北部边境上,进行了漫长的统治,并将此地百姓尽数奴役。
对当时中原大多数汉人来说,石敬瑭的卖国行径,使古代中国自秦汉以来的完整版图出现了第一道裂痕,也为“契丹”骑兵侵入中原打通了便利的途径。
晋州属于去太原的必经之地,“契丹”人如果想去救援太原的刘钧,那是必须要从“晋州”附近经过的。果然派出的探马不久就报回消息,大队“契丹”兵马此时正在向“晋州”辖地“彭城”开进。
孟汉卿得报后,即令“羽林军”火速开往“彭城”,想在那里拦阻辽军前进的步伐。
行军途中,赵鑫得到了他生平的第一幅铠甲,并有幸地分到了一匹战马。
赵鑫兴致很高地研究了一下分给他的那套“文物”,一套由细铁丝打成圆环,再把圆环密密麻麻地穿连在一起的铠甲。铠甲分成两片,保护胳膊的和保护肩部的连成一片;胸背甲和护腿又连成另一片,中间用皮绳穿在一起,套在披膊护肩之上。
赵鑫费了挺大的力气,又在别人的帮助下才第一次把铠甲穿在身上,就在他兴奋劲儿还没有过去的时候,他就发现了铠甲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
“这东西穿起来也太麻烦了,而且还这么重,能有好几十斤吧!打起仗来跑都跑不动。”
赵鑫本想把铠甲弃之不穿,却又担心没有铠甲的掩护,身体会容易受伤,想来想去,终究没有把这铠甲脱去。
赵鑫第一次看见“契丹”人是在“晋州”附近一个叫做“彭城”的一个地方。“羽林军”抵达“彭城”的时候,正看见“契丹”人成群成群地扑向“彭城”城头。他们一个个挥舞着马刀,“嗷嗷”地叫着,像一群黄蜂一样对“彭城”猛攻。
当时辽国兵制,凡族人年满十五以上,或五十岁以下,都必须得去当兵。每一名军士都配给三匹马,“打草谷”和守营铺家丁各一人。然后再配给马鞍铠甲什么的,另外国家给每个战士四张弓,四百支箭。其余的长短枪、斧钺、小旗、鎚锥、火刀石也都白给。剩下的什么料袋、包袱毛毯啊,勒马绳等都需要当兵的人自己准备。最关键的是人和马都不给粮草,这就需要那些“打草谷”的兵士们四处外出劫掠强抢了,谁抢回来就是谁的,抢不回来就去饿着吧!光饿着也还行,可是……即使是没吃饭,那需要打仗的时候也得上,不会因为饿着肚子就可以歇着了。
此时“契丹”人围攻“彭城”就是一次集体“打草谷”的行为,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劫,抢了东西好养活自己,才能有体力继续跟敌人作战。这是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因此每个“契丹”人都是玩儿了命的攻城。都想先进城去。好多抢一些东西。
赵鑫一眼就看出契丹人的扮相、穿着与大周的兵士完全不同,他们一个个把头顶剃的油光锃亮,却偏偏在两鬓处各留下一绺长发,他们穿着长长的、圆领窄袖的皮甲,高高的靴子,把皮甲下面的裤子都塞在了靴子里面,看起来比大周的兵士更要灵活利索。
辽军见“彭城”来了援兵,并不为所动,一方面继续猛攻“彭城”,一方面分兵据敌,旋即有一队“契丹”兵催动战马,“泼喇喇”向周兵方向冲过。身后扬起了如烟般的沙尘。
“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见虎狼般的“契丹”兵冲来,即令兵士们将硬弩支起,只等“契丹”人冲到近前便以羽箭射杀。
没曾想那队“契丹”军快要跑到羽箭的射程之内时,便勒马不前,瞧那架势,反而要等周兵冲锋。
赵鑫心想:
“这些契丹人定是在拖延时间,等到“彭城”被攻克后,必然要集中全部人马要来打我大周“羽林军”,到时候可就不太妙。”
又想:
“大将军为什么还按兵不动呢?难道他看不出来吗?好像不是,他总打仗,可能有了更好的办法。”
眼看“彭城”就要被“契丹”人攻破,孟汉卿依旧让兵士紧守阵脚,丝毫也没有要出击的意思。“羽林军”将士们此时也都看出不妙,纷纷请命,要去抄“契丹”人的后路。解“彭城“之围。可孟汉卿道:
“你等休要再多言语,只将阵脚压住便是,我奉圣命,并非要和辽军决战,只要将之阻挡在此便可。”

“羽林军”将士听大将军这样说,也就不再言语,赵鑫却想:
“你拦的住么?“彭城”那么高的城墙都拦不住这些“契丹”野蛮人,要是听你的,我们早晚得死在这里。不行,老子不能跟着你干了,我先自顾自己活命去呀!”
“彭城”危在旦夕,城门已被“契丹”人撕开裂口,辽军如虎狼般的涌入,就在此时,城中突然冲出百名布衣贫民,他们拿着自家的菜刀,斧头,纷纷涌到城门口与“契丹”人死拼,城门在瞬时间又被夺回。可那些百姓们多数也死在“契丹”人手中。
赵鑫在远处看得清楚,不由得血脉喷张:
“他妈的,老子不跑了,老百姓都能拼死去打这些野蛮人,我穿着铠甲还怕些什么?再说,死就死了,就是死了,也不能去做那窝囊废。”
想到这里,他热血上涌,也不管那孟汉卿的号令了,抢过一炳长刀,独自发一声喊,一夹跨下战马,战马嘶鸣一声,“泼喇喇”地朝辽军阵前冲去。
孟汉卿见赵鑫未得号令冲出,不由一怔,略一思索,下令众军一齐出击,“羽林军”众将士早在等将军号令,将军此时既已令下,“羽林军”将士全部呼喊着跟随在赵鑫的身后朝辽军阵前杀去。
赵鑫自幼就练习得一手好骑术,只见他脚尖点在马蹬上,**也不粘马鞍,身子前屈,几乎卧倒在那马背之上,左手提缰绳,右手却反拿着那长柄大砍刀。
马行疾速,眨眼间就到了“契丹”人近前,众“契丹”人见周军只冲过一单骑,也不放箭,早有一兵士手中反持马刀、催马迎上,只等这单骑近前,就借势挥刀将敌人斩于马下。
赵鑫已冲到,“契丹”兵士持马刀的手腕已经翻起。二马一错蹬,赵鑫暴喊一声,“契丹”人看得清楚,己方那名军士的头颅“咔嚓”一声便飞到半空,血如旗花火箭般地从军士的颈项中狂喷而出。
既斩杀一名敌人头颅,赵鑫快马更不稍停,借势直接冲入了“契丹”人的阵中,早有“契丹”军士将他团团围住。
赵鑫并未使用过兵器,只靠着长期练习“洗髓经”赋予的力气和灵活的肢体,将长刀舞起,拼命地砍向身边的“契丹”人,也并不懂去招架砍向自己的那些“契丹”马刀。
又是数声暴喝,又是几名“契丹”人倒在他的刀下,可是却有更多的“契丹”兵士涌上将他围住。
血已经浸透了铠甲,遮住了双眼。
到处都是红色,血红的一片。就像是父亲那年带他上“香山”时看到的一样……
“我难道就要这样死了么?就要死在中国的古代了么?我真的是很傻,为什么要当这出头的笨鸟,现在死了,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身边的“契丹”兵一个个地被赵鑫砍翻、跌落马下,而他自己身上的铠甲也因多次遭到砍杀而早已破裂,身上也已经中了多处刀伤。血不停地从伤口流出。
虽然“洗髓经”妙用无方,但人力有时而尽,赵鑫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敌人,他只知道自己的生命正一点点地从身体里流逝……坚持!再坚持杀死一个……在赵鑫被一个“契丹”兵士从马上砍下的时候,他那已经模糊的双眼依稀看到:
“羽林军”已经冲到,个个红着双眼不顾性命般地与“契丹”人搏杀。”
“两军相逢勇者胜……这才是男人……”
赵鑫闭上了眼睛,努力地翻了下身子,使自己的后背耐受重力处朝上。
“我不想死,我还想活下去……即使是死,也不能被到处乱跑的战马将我踩成肉泥。”
“契丹”阵中一阵大乱,“彭城”守将刘寻见此情形,立时将城门打开。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众多兵士夹杂着手拿简单武器的平民尽数从城中冲出,涌向“契丹”人阵中。也是不顾性命的与敌人搏杀……
“契丹”领军之将见情形不秒,只在口中打了一个响亮的“呼哨”,闻听呼哨的“契丹”人尽拨马头,向四面散去。
“羽林军”将士铠重甲厚,远不如“契丹”人机动灵活,近处搏杀那是占足了十分的便宜,可他们既已逃去,那自然是追不上了。更何况孟汉卿下令:
“彭城之围既解,穷寇莫追。”
“羽林军”只将那来不及逃跑的或者是受伤的“契丹“人抓获,一并押入到城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