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官 有“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官有“瘾”
当官有“瘾”,就一般清高、淡泊心志的人看来,似乎是一个贬义词。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职业上的要求和习惯。要想走仕途的道路,没有十分迫切的要求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有成功的可能?古时候,科举制度,中个进士,考个状元,可得吃尽“十年寒窗苦”的,没有“瘾”,能坚持下来?国外总统、总理的竞选,不也是大张旗鼓、摇旗呐喊地为自己拉选票;连篇累牍、大声疾呼地发表竞选演说笼络、争取民心。更有甚者,妻子、儿女也必须卷进去,要“齐天下”,必须先和睦家庭,否则难以取信于民。再者,党派之争,则全党介入,各种宣传工具,报纸、电脑多媒体、直至电视统统用上,无所不用其极,光竞选经费就高达数亿美元。总之,为当官,为民效命,先也得有份自信、有份执著:当此任,舍我其谁?!
撇开国外的不谈,暂且先来议议国内的现状。自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建国初期,开国元勋,人才济济,论功行赏,按资排位,偌大的一个中国,只嫌“官位”太少,无法安顿这帮历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险阻,走南闯北的功臣;坚持八年抗战,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消耗、拖跨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最终赢得抗战胜利的抗日斗士;参与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南征北战、纵横捭阖的解放战士。时光的荏苒,弹指一挥间,50多年过去了,许多曾几何时的英雄好汉也都前后入土为安,仙逝人间。人才的空间,现代化国家的管理人才的空间,显得越来越大了。但干部任用的制度似乎还远远跟不上时代进步的步伐。装点门面,全国各省、市虽也先后搞了点公务员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章法,但杯水车薪,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今后中国政治舞台人才匮乏,后继无人的问题的。现在可以居功自傲、倚老卖老的“吃老本”遗老族,已几乎荡然无存,现任的当权者,更多地应是不断地立新功,以树立自己的崇高威望和不朽政绩的历史丰碑。
“官”是没有种的!封建的世袭制度,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的世俗说法,已无情地被历史彻底地否定和推翻。但几千年“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恶习依然存在。建立健全的干部任用制度,是国家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切不可掉以轻心。新中国的开国元老,未能像美国的建国元勋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等一班人一样,解决好国家的体制问题。华盛顿的伟大,不仅仅是他自己能做到功成身退,及时引退,而且绝不居功自傲,断然拒绝举国全票要求他继续第三届总统任职的请求,从而使美国总统二届任期制的制度永久化、制度化,根绝了总统终身制的隐患。更可贵的是,他卸任后,在国家危难的时候,他毅然接受了后任总统——亚当斯,他以前下属的请求,出任总司令职务,为国分忧,真正做到了“人民公仆”的身份,不争名、不谋利,永远为后世景仰。美国短短二百多年的历史,因为有了他画的这一个完美无缺的句号,不知要少走了多少弯路!实践证明,世上辈有能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地新陈代谢,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规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只要有国家,就少不了官,这是管理的需要,服务的职责。今后的和谐社会,要真正做到以民为本,就更要强化官的人民公仆本色!真正的好官,是会很辛苦的;所以当辛苦官的期间不要太长,也是对官的一种爱护。美国的第十一任总统詹姆斯.波尔克,就任前名不见经传,却在1844年的总统大选之年一跃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马”总统。1845年3月4日宣誓就任时,年仅49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他一再表示将不谋求连任,4年任内政绩显赫,被誉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效能的总统之一。据称他工作严肃认真,勤奋刻苦,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长此以往,积劳成疾,虽没有死在任所,但卸任后才几个月,就与世长辞了,年仅53岁,可谓是英年早逝!再就拿克林顿来说吧,他上任时刚40岁出头,号称是美国历史上最为年轻的一位平民出生的当任总统,潇洒倜倘,满头棕黄色的卷发,可谓是年富力强,精明能干的了,可8年总统当下来,也就是刚届“知天命”的50岁年纪,却已是满头银丝的白头翁了!何故?很辛苦、很累!既是做人民的公仆,二届任期也不算短了,可以使当任者在有限的任期内鞠躬尽瘁,把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自己的祖国。及时退位,可以使当任者功成身退,自由自在地安享余年,同时把服务的机会让给他人;如果留有遗憾和不足处,后任者也可以及时予以弥补和更正,不致于酿成大错。像中国的皇帝那样,要当到咽下最后一口气的一刻为止,就不是什么人民的公仆了,而是自命的百姓主宰。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尤其是开朝的皇帝,大多是比较精明能干的,在称帝的初期,励精图治,都做过一些体恤民情的举措;但绝对皇权的愚昧,总会使这些原来正常、精明的平常人昏庸起来,自命龙种,专横跋扈起来,因此,少不了也定然会做出许多坏事来。封建时代的往事,俱往矣!中国封建时代的历史,随着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吹起了它彻底灭亡的号角。历史的进程,永远是画着句号前进的,不论是辉煌的篇章抑或败笔。历史是不可以更改的,不管是重如泰山、青史留名的壮举,还是轻如鸿毛、遗臭万年的劣迹。但历史可以引以为训,作为借鉴,使我们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直挂云帆济沧海”,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瘾”是一种过分的、甚至失去自控的爱好,“当官有瘾”,就是嗜官如命。在封建科举的年代,因为有这种制度的保证,虽不乏沉迷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蠹虫,也毕竟成就了不少文人雅士,朝廷栋梁。现在,这种公开应试的制度是没有了,但嗜官如命的却大有人在。怎么办?唯一的捷径就是向“官”靠拢,争取其赏识和青睐。如果能通过正常的工作关系,被遴选出来,自是万幸;但谈何容易?猴年马月才有这等好事降临头上?也可能盼星星、盼月亮,空捞牵褂,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因此,许多非正常的方法和手段就应运而生:吹牛拍马,投其所好;或明或暗,金钱开路;机关算尽,等价交换;等等,真是无奇不有,应有尽有!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好像是说,一个人学有所成后,尚有余力可发挥,即可考虑做官,为民众服务了。其实不然,仕途与学业,完全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二件事。越是不学无才的人,“瘾”越大,鬻官的伎俩和手段越高明。
古人又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君子不怕当不上官,怕水平不够当不好官。事实上,恰恰相反,当今邀官心切的“瘾君子”,最忌讳的就是“无位”,连编制都没有了,那里还谈得上什么仕途!就是没有“位”,见缝插针,也要挤出个把位子来!
如此看来,古今做官的道理和途径,似乎差距很大?这实在是一个无法予以考证的难题了!难道古时候的官吏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未必尽然。但理论上说,当官的总要比民略有所长,方可显其出类拔萃、英雄本色,有别于一般的“草民”或“布衣”。不过,我看这充其量也只能是,大官遴选小官、上级提携下级的一个依据和理论基础,如此而已。
至于,大官如何遴选小官,上级如何提携下级,这又是另一码子的事了。主要的关乎大局的还是,小官和下级如何去表现,以赢得大官和上级的青睐。因为即便是提拔干部,首先是被提拔者要有殷切希望被提拔的要求,才可以做到上下合拍,行之有效。一位领导,职务越高,管的下级人数就越多,你如果不努力、不表现,他怎么就偏偏会看上你。设身处地,替当领导的考虑考虑,你还真得多表现表现,让他能发现你,把你从众人中出类拔萃出来。所以,对一些迫切要求进步,希望官运亨通,平步青云的人,说他们喜欢而且会拍马屁也不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责从何来?先总得有顶乌纱帽吧!没有权利的老百姓是担不起重大的责任来的。
所以,“当官有瘾”不一定是坏事,尽管其中不乏许多只图谋私利的“瘾君子”;也有些“立”不起来、可心比天高,一扪心事盯住那顶官帽子的阿斗!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而一概否定人们“当公仆”的良好愿望!关键是当官的目的是什么?为名?这是不言而喻、名正言顺的!为民谋福利,赢得千秋后世名,本身就是走仕宦之途的人的最高境界,成就了许多千古的佳话。为利,也是顺理成章的,位尊则禄厚,责重则劳神,付出的多酬劳也厚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是为官的心中一定要有百姓,服务是为官的宗旨,这样才能彰显出“人民公仆”的崇高身份来。至于名利,那只能是做好官的副产品,它是求也求不来的,又是不求自来的。好官名利双收,是人民对他的酬报和感谢,是水到渠成的;坏官心中没有百姓,以自我为中心,眼睛只盯着名和利,到头来定然落得蝇头小利一场空,空劳牵挂。
官是治理国家“齐天下”的需要。说近一点,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官出自于民,大多应是自然产生的,因为做官也是一种职业的取向。人各有志,各人的爱好和志向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愿意习文;有的练武;有的从政;有的醉心于科学的领域;不一而足。不愿从政的人,自然也就不会走仕宦之途了。有志于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应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中坚力量。不过,按中国的古训,治国者必先修身!身修者,方有挑大梁的能力和资质。否则,不堪重任的“瘾君子”只会是毁了自己,也祸及社会。
一言以敝之,“当官有瘾”的人不一定坏,相反,社会还需要一批有志于为官的政治家。当然,社会需要的应是清廉的好官,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百姓谋福利、为社会图发展、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进步伐的官。
2007年1月15日(星期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