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招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庞德和李严这边也不敢怠慢,这次招兵与往日不同,既要有学识,更要能行军作战,两人设计两个方案,一是在军中挑选,二是在民间选拔。
两人在集市中广贴布告,大力宣传,先是要过写字这一关,每人先写家书一封,由李严粗略浏览,文理通顺者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挑选。
仅此一项,就难倒了许多英雄汉。
当时学堂很少,能上过学的军人更少,看来在军中挑选的人数是少之又少的,两人经过商议,决定从学堂里挑一些14、5岁男孩,他们有底子,脑子灵,招入军中再训练其军事要领,领会也快,于是便三管齐下,军营、闹市、学堂里都在招兵,搞的是热热闹闹,成了西凉百姓议论的大事,很多能力异士也纷纷报名。
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读书没啥出息,最多在官府里做个师爷就不错了,没想到书生也可以当士兵,做得好还能当将军,大大的激发了老百姓的对学识的有用性的认识,无意中促进了众多学堂的开业,王太守也深知学识的重要性,于是办起了官方学堂,鼓励老百姓送孩子读书,一时间,一股大办学堂之风盛行。
李严在挑选信息员时发现了不少的能人异士。
他和庞德将军两人在闹市中设考场,能过第一关的人都要来考场里过第二关。
为了扩大影响,选拔的项目都是公开的。
第二关便是答题。
首先是考反应能力。于是李严集中所有的进入第二轮的选手,以抢答的方式答题,分数落后将被淘汰。
王丫丫早已听说李严搞的是热热闹闹,于是便想起了超女之海选及PK,觉得用此方法来选拔能人异士正好合适,于是便授意李严,如何进行。
大家都没有见过如此场面,既新鲜又好玩,于是围观的人很多,大家都来看热闹了。
王丫丫分区海选,大作广告,平民百姓更是奔走相告,家喻户晓。
王丫丫心想,若是有个电视台多好,不仅打出名声,打出品牌,还可以趁机大捞一把,仅广告费就可以养他几队军马了,唉,可惜呀可惜,如今别说有电视了,有个电灯就好了,整日地在松油灯下昏暗地看东西,她早就烦了。
自个发电?王丫丫想都不敢想,自己那半吊子水平只可以在2000年前逞能,那些先进东西,只能是怀念怀念便可了。
考题都是精心准备的,主要是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和一些地理知识,主要是考他们反应能力,所以题目不能出的太深,都是一些简单的题目。
大家举手抢答,一些围观的人都争着要答,李严跟观众搞起了互动,凡是选手们答不出的题目,由观众抢答,并有奖品,于是围观的人更多了。

第一轮便淘汰了十名选手。
余下的选手进入了下一轮的挑战。
这一轮,是考选手们应变能力。
第一道题便是,在半个时辰内,选手们要找个理由离开考场,不能用武力,只能说服考官同意其离开。
选手们都在冥思苦想。
终于有一个选手站了起来,说是有亲人病了,要离开。
考官说:“今天的考试就如同在战场,若是家中有事便要离去,那部队还不是一盘散沙?如何能抗敌人?”
选手只能坐下。
这时又有一人以要方便之由离开考场,教官立刻带到他考场一角解决。说:“从军行武之时不必拘于小节,随地解决。”
这时一个叫郝昭的年轻人站了起来,说:“我不考了,你们尽是出一些不值一提的题目。”
说着便往考场外走。
李严急了,这可是他最看好的一个选手,不仅文笔流畅,反应更是机灵,刚才的答题他一人就抢了一半,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若是他不考了,岂不可惜,不由得着急地看了王丫丫几眼,只见王丫丫并不在意,正与姜维好像是在细谈什么,他以为王丫丫在开小差,没有听到郝昭刚才说的话,正要起身拦住郝昭,只见郝昭像是有人追他一样,快步地跑出了考场,高兴地喊到:“我出来了,这回我赢了!”
李严这时才知郝昭之用意,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对郝昭说:“太好了,你通过了!在场外等候下一关比试。”又对场内考生说,“这个方法不可效仿,各自要动脑筋,想尽办法出去。”
接着又有一名考生因为紧张过度晕倒在地,只能抬到场外进行急救,哪知一出场外,考生既醒,哈哈大笑,说:“我也出来了。”
王丫丫大乐,觉得此人很是机灵,连忙问其姓名,原来此人叫杨中,是杨修的儿子,他娘携他从许昌逃了出来,流落到此,他早就仰慕西凉军之英勇,只是自己有文而不能武,听说此次招兵重视文才,才敢报名。
王丫丫在玩三国时知道杨修是一位绝顶聪明之人,没想到其儿子也如此聪慧,大喜,立刻决定留下杨中,作栋梁之材培植。
这时也有几个人想办法出了考场,于是当天比赛结束,选拔了十名选手。
就这样,分别在天水、西凉、陇右三座城镇选拔出30多名良将交予李严培训后下放到各个军队,杨中和郝昭留在军部辅助李严。
邓芝的后勤部也进行了人员的扩充,由于王丫丫对邓芝很是信任,邓芝不负重托,把整个后勤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还提出了不少节约开支的方法,为王丫丫的远征计划提供后勤保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