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勘定国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好很好,刘大人果然是开窍了。你说的法学堂朕准奏。”我半带戏谑的笑道,“你拟份折子,写清楚具体事宜,朕着学部、户部办理,至于当教习的官员,就由你们督察院和刑部择选。”
“遵旨。”刘有光有点兴奋的说道,但接着就有些腼腆了,“皇上谬赞臣了,臣已介六旬……得遇皇上,实在是臣的福分,臣不过是做些自己分内的事罢了。”
噢,年介六旬。刘有光这是说自己快退休了,想搭我的顺风船也青史留名一番。想法是好的,不过我看刘有光还是没有康大和洒脱。
这时史景隆走了进来,看了刘有光一眼,忙将一份折子递给了我:“皇上,西川送来奏折,卓乾易奏报,康边白利部与吐蕃交战数月,白利部与西蒙古卫拉特交通阻断,渐显不支,白利土司顿月多吉请求大汉依前次和议事项予其援助。卓乾易的意思是既然白利部渐败,而大汉降伏吐蕃之事又不可拖的太久,因此可对顿月多吉虚以委蛇,明面上答应,暗地里拖延,待其败像全显,而吐蕃本部也成强弩之末时发兵一击,将吐蕃白利尽皆打残。不过臣以为卓大将军的主张虽合战法,但其中变数也大,且显得大汉没有信义,对以后统领其他各藩邦似乎有些不妥。还请皇上圣裁。”
“你的意思如何?”我看着奏章问道,史景隆现在越来越显出战略家的本色了。
史景隆躬了躬身:“古时征战,占其地收其心,臣看如今东夷刚刚平定,皇上也有发兵琉球的意思,此举旨在平定倭患,保我大汉东南富庶之地平安,这是大事,朝廷绝不能一心二用,所谓分则力弱。不过吐蕃之地即已有了机会,若是错过很是可惜,臣觉着白利部那边援助自然不可以给他,兵却可以‘借’他一些,可让卓乾易以帮助白利的名义出兵康边,如此一来,白利既然渐败,又得不到补充,也只有答应,等大汉天军将吐蕃人逐出康边,白利部也已收归大汉。然后可命卓乾易在康边驻军不退压制白利部,顿月多吉受人所制,也说不出什么。以后在康边站住脚,便可以图进吐蕃了。”
史景隆是有点道道,不过我却隐隐感到有点不妥,这时刘有光的一句话提醒了我:“史尚书所说‘收人收心’果然是好。”
对,收人收心,吐蕃这种特殊地方不可能大量移民,要想加以控制,只能靠政治影响和军事力量,然而如果吐蕃人从心里仇视汉军,驻军是长久不了的,就算一时压服,时间长了也难免败退回来,既然如此,又何必劳民伤财的出兵显示所谓的皇威呢?对吐蕃,必须做长远的打算,政治收服为主,军事压力为辅。
“史景隆说的虽然有道理,不过吐蕃不比女真、蒙古,单靠用兵不是长久之计,若是吐蕃人心不附,大汉天军就是进去了也得有出来的一天。况且正如史景隆所说,大汉将在东边动作,不能一心二用,所以朕看吐蕃方面还是维持藏巴汗与白利部两强相抗的局面为好,大汉可以予以白利部援助,不过这援助要有个度,只可使白利部有能力抗衡藏巴汗,绝不可令其在吐蕃逞强,将藏巴汗给灭了,让卓乾易告诉顿月多吉,大汉将不遗余力给他帮助,如果他们不支,大汉可受其邀请出兵襄助。同时告诉顿月多吉,大汉襄助仅在于不使白利部为藏巴汗所灭,他若是倚靠大汉天威逞小人之心意欲涂炭藏巴百姓,大汉绝不允许,这层意思要想法让藏巴汗知道,免得他以为大汉在拉偏架。”
史景隆躬了躬身:“皇上圣明,此是长远之计。不过西川方面还是要动一动兵的,如此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好,这些事你们安排就是。”我向史景隆挥了挥手,史景隆忙退了出去。
看着史静隆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现在到让孙起良出山的时候了。
史景隆走后,我又将话题转回了司法上的事:“刘有光,开法学堂的事你们去办。刚才你跟朕说在各州府县增设司法官员一事,朕觉着主意不错,既然要办,就要把这事办稳妥,以后你们督察院与刑部责任要分明:官员差吏渎职贪墨的事就由督察院全权管理,刑部不得插手,至于官员差吏所犯的其他案子以及所有民案皆归刑部管辖,督察院不得直管,但要对他们的量刑予以监督,从朝廷向下,各司州府县都要形成这样的制度。如此才能责任明确。你认为如何?”
刘有光道:“如此最好,责任明确。”
这样做就建起了检察和法院系统,司法机构是明确了,但是还缺一样。而且刘有光说他已经六十了,用不了几年就得退休,看来有必要让他先适应适应……
我站起身踱了两步,回身对刘有光笑道:“刘大人,你的这个左督御史朕看就不要做了。”
“皇上,这、这……”刘有光以为听错了,顿时大惊失色。
我看见刘有光这个样子,不觉心花怒放,这老爷子没少给我难堪,今天我也让他难受难受,不过也不能太过了,万一老爷子心脏病发作怎么办?

“你不要误会朕的意思。”在刘有光晕倒之前我忙说道,“如今你负责编撰刑律,而且说要编撰专门的官刑,朕觉着这个主意不错。现在大汉工商农学兵各方面的规矩都有待建立,朕想着这些事都得编定独立完善的律法予以管理,以后才能成为定制,做这事,大汉国里也就你最合适,所以朕想让你交卸了左督御史的差使,全力去修律法。你老人家可要想好,所谓一心不可二用,若是管着督察院,哪还有时间做这彪炳千秋的大事?”
“彪炳千秋”四个字对刘有光吸引力太大了,他回过神来,脸上顿时堆满了笑容:“是是是,皇上想的周到,臣、臣遵旨。”
“那就好,修律法的事要做,另外督察院监督刑部,但督察院也不能没有人监督。朕准备专设一个律法编撰监督部,就由你出任尚书,责任嘛,一方面是听取各界意见编撰各项律法,另一方面监督督察院和刑部的司法。这个责任很是重大,你要多挑选合适人选组部,写一个折子报与朕。左督御史的位子就交给右督御史林骏担任。”
这个尚书比左督御史责任还要大,刘有光顿时满面肃然:“皇上放心,臣绝不辜负皇上圣望。”
打发走了刘有光,我忽然有提笔写点什么的冲动,我自知字体实在太差,于是便把在一旁伺候的许仕勤撵了出去。
关上门铺开宣纸提起了笔,我不觉心潮澎湃,我来到这个世界两年多,做的事已经不少了,而且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但要说总的指导方针却还没有,这使我的种种变革显得有些凌乱,然而说没有那也不可能,只不过我自己没有总结罢了,兴商业、减税敷、建立各种制度、改革军队、对外用兵、建学校……其实每一项开始做起来都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形成长久的规矩,说白了这些规矩就是法律和法制,只有健全了法律并逐渐建立一个法制社会,各项事业才能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并创新。
想到这里,我举起如椽大笔饱蘸浓墨写下“法治”两个大字。
法治是对内说的,那么对外呢?历史上的中国似乎总是在受外族侵扰,这是汉民族内敛的性格造成的,我现在力图改变这种仁懦的民族性格,形成一种开放上进的思想,虽然老祖宗已经在我骨子里刻下了“与人为善”四个大字,但这并不妨碍改变只守不攻的局面,我要让大汉民族主动走出去,这就要勇武的民风。
于是我又写下了“勇武”两个字。
大汉民族主动走出去接着该怎么办呢?我做不到成吉思汗的全族屠灭政策,汉民族的民族性也不允许这样做,我们总是说汉民族在融合其他民族,可历史上所谓的大融合总感觉有点大汉民族被迫融合,被迫接受。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去融合外族呢?以大汉民族的强势,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而融合的王道完全比只靠侵略屠杀的霸道更能长久。
于是我又写下了“融合”两个字。
写到这里我不觉扔笔长舒了口气,再低头看见歪歪扭扭的法治、勇武、融合六个大字,我不觉汗颜,好歹也是大汉皇帝,怎么写出字来这么难看?于是我连忙将那张宣纸几把扯碎,反正这三条总方针我已经记在了心里,这些字说什么也不能让别人看见,以免颜面无存。
刚才史景隆来时我想到了起用孙起良,现在确实该他出山了,西川必须他坐镇才能保障在我东洋剿倭时保持稳定,不过考虑到孙起良上次的失败,我还不能明着让孙起良坐镇西川,也只有委屈他先在卓乾易身后隐隐身。以孙起良的性格,他应该理解并且接受,而以卓乾易的资格,我把孙起良派到西川,卓乾易也一定能明白他们俩谁是主谁是次,这是不用担心的。
想到孙起良,自然想到了孙幽兰,由孙幽兰难免想起后宫的事,自从上次翠儿病怏怏的见了我以后,我这四五天还没到她那里去看过,这个丈夫实在当的不称职。想到这里,我忙领着许仕勤向雅翠居而去,然而雅翠居的管事太监却说翠儿去了御花园散心。于是我又奔御花园而去。
“皇上,那亭子里不是萧贵人和程贵人吗?”来到御花园,许仕勤指着一个凉亭对我说道。
萧玉和翠儿果然背对着我这个方向坐在亭子里,我向许仕勤打了个手势,让他不要出声,而我则悄没声息的摸了过去。
近了,近了,你们还没发现我?我要是在你们身后突然说话,还不得把你们俩吓死?
“玉姐姐,我也不想瞒着皇上啊。可现在的情形,你让我怎么办?”
“翠儿,这样又怎能长久呢?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这种事是不能瞒的,就算皇上宠着咱们不怪罪,可总是犯了规矩,还是赶快告诉皇上,皇上自然会想妥善法子,你不能这样执拗的,现在的宫里已经不是以前那样了,不必太过担心。”
在我即将走进凉亭时,萧玉和翠儿的对话顿时让我愣住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