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议事会(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议事会如期在仪泰殿召开了,这时陈鑫才闹明白萧雨明的“按规矩办”是什么意思。萧雨明按陈鑫让议事会成员“有地方坐、有茶喝”的指示,竟然安排人在仪泰殿里摆下了一百张大圆桌,圆桌上除了茶水还有一些点心,让人进去一看,简直就是摆宴席。陈鑫看到这些,也只有摇头的份了,毕竟大汉没有摆长条桌凳,排排坐开大会的传统,萧雨明能弄出这个“近似”已经很不错了。
为了免除以后再出现开议会像请客吃饭的笑话,陈鑫专门把工部尚书叫来,手把手的教他怎么设计法部旁边的议事会大堂。
来参加议会的人员除了那些以前致仕还乡的朝臣,绝大多数没有进过皇宫,这一次“得蒙圣恩”进了传皇宫,不免都有些拘束。
当大家窃窃私语议论皇宫奢华的时候,陈鑫来到了仪泰殿,值殿太监们因为这会指挥的是没有经验的“乡野”,为了免除差错,喊的更是卖力。
“皇上驾到——”
“行三跪九叩大礼,跪——一叩首……”
“皇上赐平身——”
“议员”们在太监们响亮的公鸭嗓子指挥下弄的手忙脚乱,大汗淋漓,出错自然是难免的。陈鑫看着这大汉式的议会开幕式也只有慨然笑之,而心里却在盘算找什么借口免除这种传统式的规矩。
下面地规矩总算是折腾完了,陈鑫摆手让大家入席(入席?还是像请客吃饭)。众人坐定,陈鑫却站起了身。
面对皇上这个出人意料的举动,那些“议员”们大多没反应过来,而随驾观礼的议事处大臣们和“议员”里曾经当过官的人却齐齐的站起了身。其他人看见官老爷们全站起来了,哪里还敢在那里坐着,所有人都站了起来,仪泰殿里顿时一派肃然。
“呵呵。你们都坐下。”陈鑫面对人们的“礼制”,不以为意的笑道。这时他正好看见那个曾经因为想垄断朝廷织造场丝绸贸易地大胖子赵仲惠也站在人群里,于是用手指点着他笑道,“赵仲惠,朕这些年没召见你,没想到你更是发福了。怎么样,丝绸还好卖吗?可别又跑来跟朕哭穷。”
赵仲惠见皇上这么多年了还记着他,不禁受宠若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谢皇上挂念,小民的丝绸还好卖,不敢说卖不好。”
“哈哈哈,不敢说是什么意思?这话听着新鲜!”陈鑫乐呵呵地向众人摆手道,“大家都坐下听朕说话,朕一起身,你们都跟着起,这话还怎么说?”
皇上原来挺随和的嘛。一点也不像想象中那样威风八面,让人不敢直视。人们放下心来,纷纷坐在了位子上,气氛顿时好了许多。
“朕曾经说过,大汉朝四民同属。你们都是各地有名望的人,不管是教化百姓的儒者还是器造经商的商贾。都是大汉的栋梁,大汉能有如今的强盛,你们出力颇多。”陈鑫习惯性地踱着步道,“朕之所以办这议事会,目的嘛还是让天下人都能为国家长盛不衰加油添力。国家长盛,这不但是朕之福,也是天下万民之福、在坐的各位之福。议事会是做什么的大家都已经清楚,朕这里就不多说了,朕只想说一句。朝廷给了你们议事权,你们就要用好。如何保国家强盛。如何使万民乐业,这不但是朝廷要做的。也是你们这些人应当考虑的。”
说到这里,陈鑫让刘有光走了出来,接着说道:“这位是法部尚书刘有光刘大人,前些年朕创设法部,目的就是让天下人做事有律法可依,有律法保护自己。如今开了这议事会,目的嘛与法部是一样地。没有规矩便没有方圆,法部为朝廷衙门,下面的许多事并不能看到,所以立起律法来难免有偏颇处,如今有了议事会,你们都是各地来的,知道各地的情况,如此集思广益,才能完善律法,保护万民利益。”
“皇上圣明——”“议员”们在礼部的调教下还真有点像模像样。
“呵呵,好,好。”陈鑫摆手让大家住了嘴,“设这个议事会,朕原来的想法本来是让大家按商会地办法选举德高望重者来主事,不过后来考虑到这议事会毕竟是朝廷设置的,事关重大,与商会不同,要想步入正规还需时日,所以这第一个主事人——议长朕先替你们选下,就是这位刘大人,当然,刘大人只是领你们上路,他还担着其他差事,所以这议事会的具体事还需安排具体人来办。朕的想法是可由大家公推三个人当副议长,副议长跟着刘大人学习如何管理,以便以后公推一个议长出来主事。另外平常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做,不可能一直在京里,所以还需设一个常设的衙门,就叫议事会衙门,职责嘛,一个是管理议事会平常事务,收取大家平常提的条策供法部使用,再一个就是召集大家来京集会。嗯,这个常设衙门人也不必太多,二十个人也就够了。朝廷先选派五个人,剩下的十五个人由大家公推,公推出来的人在任期间由朝廷给予相应补助。既然议事会是两年重选一回,那么这个衙门的人也两年选一回。大家以为如何?”

“皇上圣明。”议员们又是异口同声,看来让他们像后世地议员那样做事还需要长期地引导,这是习惯上的问题,不能急于功成。
“刘大人,你从现在就开始走马上任吧。”陈鑫把该说地都说完后示意刘有光来主持议事会。
“臣遵旨。”刘有光这几天早已做了充分的身心准备,此时见陈鑫让他来唱主角,便走出来道,“各位,下官奉圣上之命来主持这议事会,多有不到之处还需大家指正。议事会要做的事已经知会了大家,本来应当按圣命先选副议长和衙门官员,但是毕竟现在大家相互还不了解,所以此事可以先放一放。议事会所要做的事乃是议论律法中需增加删改的内容,另外就是监督律法执行,此前法部已立了许多发条公布于众,百姓们也提了些意见,此次议事会就是要把这些律法不足之处找清楚,然后颁布于天下。下面下官先念宪律,大家可以做记录,一会下官念完,大家便开始提意见。所谓开诚布公,大家不必担心什么,只要是有益的,法部和议事会都会采纳……宪律者,国之至律,天下人均当奉行以为操守之行。第一条,大汉朝皇帝……”
刘有光展开草拟的宪律念了起来,下面就坐的“议员”们也觉着这事新鲜,又是皇上给的权力,不禁由心中升出崇高感来,所以都很仔细的听着,整个大殿只剩下了刘有光的声音。
议事会开的还算顺利,虽然一开始议员们秉承传统少说多做的思想不敢提意见,但后来在刘有光等人的鼓励已经几个“有勇气”的人带头下,气氛被调动了起来,对各项律法提的意见也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刑律、商律等等具体律法被改动了许多,但最基本的宪律却几乎没人提意见,到最后除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被改动以外,整个宪律几乎完全是按陈鑫与议事大臣们商议的那些内容颁布出去的。
陈鑫明白,所谓提意见,在这些古人看来是很有分寸的,刑律、商律等等具体律法改动了也不会影响这为开明君主的心情,但关系到皇权的基本法他们却是不敢动的。
古代人毕竟是古代人,不管社会经济出现多么展,人们的思想都不可能突然转变。然而既然有了开头,后面的事还能不顺理成章?社会制度是必然要变的,但经过一个“现代人”妙手调整,激烈的暴力革命出现的可能性已经被降到了最低的程度,这才是陈鑫搞社会改革的最终目的。
议事会开到最后一天,“议员”们已经多多少少适应自己的新身份了,并且相互之间也加深了认识,于是议事会衙门官员的选举便顺理成章的进行起来,经过公推,议事会产生了三个副议长,这三个人两个是有名望的大儒,另外一个则是横跨许多产业的巨商,而十五个公推出来的议事会衙门官员则分布面比较宽泛,既有儒士,也有商贾工场主,甚至还有一个东蒙古兀良哈部的王公。
至于那位大胖子绸缎商赵仲惠,因为陈鑫在议事会第一天就提了他的名字,所以他被许多人牢牢记住了,最后居然还捞了个衙门主事的官职,这实在是意外之喜。
陈鑫明白,这次的选举并没有多少代表性,选出的人都是靠的名望而不是实际能力,但这次议事会毕竟是历史上的首次,就像每一个新生事物一样,要想完善还需要长时间的磨砺,但既然已经开始了,还怕它以后不能具有科学性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