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贵族制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人兴高采烈的讨论起官员的待遇到底该高到一个什么程度,而对于贪污官员又该处以什么样的处罚。
吏部尚书郝瑷小心翼翼道:“皇上,依微臣看,不如以从九品官月钱5000元算起,每升一级加1000怎么样?”
这官员的品级杨天化并没有做什么改动,依然如隋朝一样,分九品十八级。即每一品有两级,比如二品大员,便有正二品和从二品两级。郝瑷做为吏部尚书,正是正二品大员。如果是按他刚才所提的方法……杨天化自个心算了一会,他这正二品大员的月工资也就二万元整。在这普通百姓月工次1500左右的时代来说,两万元还实在是不多。
在他杨天化手下,除了还在路上赶路的李世民外,没有人比郝瑷的官更大了。如果每个月才拿两万元工资的话,说出去丢脸的是他杨天化啊。
什么叫高薪养廉?莫非这郝瑷是在试探自己?这念头刚一出现,便被杨天化否决了,别说郝瑷不是那种人,就算是也没这个必要啊。
看来是帝国的物价比较低,郝瑷等人的野心又比较小,二万元对他们来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高工资了。
但是人的肯定是慢慢增大的,郝瑷他们现在或许对钱财没有过多的要求,那是因为帝国刚刚成立,百废待举,商业也还没有发展起来。就是郝瑷几人的家室也不多。过不了几年,帝国里的商业集团肯定会如旱天里的蝗虫一般,蜂涌而起,什么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会让郝瑷几人认识到钱的重要性。到时候,郝瑷几人或许能抵抗的住钱的诱惑,但并不表示所有的官员都能抵抗的住。虽然他杨天化有神果这一得力神器,但一味强迫的话,怕底下的人工做起来就没有积极性了。
况且,华夏币对杨天化来说,根本就没有用,他要的是神币。所以,官员的工资一定要高,但也不能太高,不然,人人都抢着做官,别的事就没人做了。
杨天化思索了一会,这等级不是共有十八级吗?那就一级一万,从九品的官就给个一万的月工资,正一品就给十八万。应该算得上是高工资了吧?
而且杨天化还有一套贵族阶级制度,不同的等级是可以打不同的折扣的。比如最低等级的男爵,不管到哪里,所有的商场都得给他打九折。这也算是国家不收税的一个补充吧。
于是杨天化把这些想法都给在场几人说了,众人讨论了一会,便正式制定了一套贵族制度,写进了帝国宪法里。
贵族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贵族共分六级,分别为王、公、伯、候、子、男六爵。其中公、伯、候、子、男五爵,每级又分三等,总共十六等爵位。
2、不同爵位等级可以享受帝国不同的补贴。具体如下:
1王爷:帝国每年补贴10亿华夏币。
2一等公:帝国每年补贴5亿华夏币,二等公:帝国每年补贴3亿华夏币 三等公:帝国每年补贴1亿华夏币。
3一等伯爵:帝国每年补贴5000万华夏币,二等伯爵:帝国每年补 贴3000万华夏币,三等伯爵:帝国每年补贴1000万华夏币。
4一等候爷:帝国每年补贴800万华夏币,二等候爷:帝国每年补 贴500万华夏币,三等候爷:帝国每年补贴300万华夏币。
5一等子爵:帝国每年补贴100万华夏币,二等子爵:帝国每年补 贴80万华夏币,三等子爵:帝国每年补贴50万华夏币。
6一等男爵:帝国每年补贴30万华夏币,二等男爵:帝国每年补贴20 万华夏币,三等男爵:帝国每年补贴10万华夏币。
3、不同爵位等级可以享受帝国境内所有商业组织的不同折扣:男、子两爵为9折,候、伯两爵为8折,公爵为7折,王爷为6折。
4、帝国境内的商业组织划分星级,不同爵位对应不同的星级,低等级爵位不可进入高星级场所。不同爵位能进入的最高星级如下:

男爵:五星级
子爵:六星级
候爷:七星级
伯爵:八星级
公爵:九星级
王爷:十星级
5、不同爵位所赏赐的神果数量不同,分别如下:
男爵:赏赐神果一颗。
子爵:赏赐神果两颗。
候爷:每百年赏赐神果一颗。
伯爵:每百年赏赐神果两颗。
公爵:每百年赏赐神果三颗。
王爷:每百年赏赐神果五颗。
6、候爷以上级贵族(包括候爷)有权建立自己的近卫队,其人数如下:
候爷:最多100人。
伯爵:最多200人。
公爵:最多300人。
王爷:最多500人。
7、贵族享有货物优先购买权、交通优先权(即可插队)。
8、子、男两爵可以私下转换出售。也可向帝国购买,价格如下:
一等子爵:1000亿华夏币。
二等子爵:900亿华夏币。
三等子爵:800亿华夏币。
一等男爵:500亿华夏币。
二等男爵:400亿华夏币。
三等男爵:300亿华夏币。
9、军衔与贵族转换如下:
元帅为三等伯爵
将为一等候爷
中将为二等候爷
少将为三等候爷
校为一等子爵
中校为二等子爵
少校为三等子爵
尉为一等男爵
中尉为二等男爵
少尉为三等男爵
10、所有贵族头衔均不世袭。
贵族的基本制度就是这样了,当然,一些小的东西可就多了去了,比如不同的等级家里的大门上可以钉几颗钉,门口狮子可以放多大号等等,这些细小规则有专门的贵族手册说明。
不过这些和杨天化就没什么关系了,自然有郝瑷他们去搞定。
前面在中华帝国基本国策中,杨天化把帝国内所有的公民分成了十个等级。这些贵族是一至六级,平民是第九级,中间还有七八两级分别为大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这些也是有帝国补贴的。先前只不过是提到过,还没有正式说明补贴是多少,这次干脆也一并标明了。其中第八等级,即初中毕业生,每月补贴为500华夏币,第九级,即大学毕业生为每月1000华夏币。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后都是直接进入国家机构的。杨天化现在中华帝国的大学和后世的大学可不一样,没有扩招这一说法,能进入大学的那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但因为杨天化当初开办大学,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工程学家等等理工科方面的人才,至于家、经济学家、画家、表演艺术家什么的,杨天化暂时还不感兴趣,虽然大学里也开设了这方面的专业,但却没有设立什么专门的国家机构来接纳这些方面的大学生。艺术家嘛,总归是追求自由的,哪有可能公务员成为大艺术家的。(当然,原来历史中的那些官员文人除外,因为他们读书作诗什么的差不多就是工作,和杨天化要求的公务员可不是一个内容。况且,那些有大成就的,也基本全部都是在官场上失意之人。)
但是,杨天化虽然对这些方面不感兴趣,但也不表示这些人不是人才啊,对于人才,杨天化向来是珍惜的,不管哪方便都是。因此就设立这么一个补贴制度,不至于让这些人才因为要考虑生计问题,而把他们的天资给浪费了。每月1000块虽然不多,但是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如果此人有心于艺术追求的话,1000块已经绰绰有余了。但如果是想要什么物质享受的话,那也是绝不可能的。
而如果补贴太多的话,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就此消沉下去,国家反倒是养了一个废物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