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举荐贤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马昭的军事才能远胜于马谡,其实根本不需要他的援助。
魏军在司马昭的指挥下,经过了一段短暂的混乱,很快的重整了阵型,将后方的防御缺口堵住,羌人虽勇,枉想以蛮力冲垮魏军却也是万难。
那霍格尔眼见魏军已露出破绽,但转眼之间便又恢复了稳定,几番冲突,均是无功,而手下的羌骑却是损伤不少,实力大为削弱。他无计可施,又见天边发白,光线渐明,心知若然天光大亮时,面对训练有素的魏军,自己万不是敌手,非但不可杀敌,更有被反歼的危险,于是只好放弃攻击,率众往西撤去。
晨曦东起,荒原之上,尸骸遍地。
车队的四周尽是羌人留下的尸体,还有一些受了伤无法逃走的羌兵,躺在地上凄惨的哀叫着。
数十名魏兵四面查看而过,但凡有看到重伤的羌兵便是将其杀死,只留下几名轻伤者押解回来,以为审讯。
这一战虽然得胜,但却胜得有些惊险,马谡不敢久留此地,遂与司马昭护送车队急急起程,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武威。
刺史府中早已是张灯结彩,只等新娘的到来,婚礼随时都可以举行,只不过因新娘千里而来,身体疲惫,故而只将其先送入厢房休养,过几日择良辰吉日再拜堂成亲。
刘虎私下已打点过司马琳身边的侍女,得知那司马小姐相貌出众,品德贤淑,实可谓才貌双全,马谡这才安下心来,只盼能快些拜堂成亲,洞房之夜,好一睹芳容。
在送亲队伍入府的第二天,马谡便备下酒筵为司马昭接风。
他二人年岁相去不远,再加上如今又是一家人,相谈之时自是颇为投机。自马谡降魏以来,司马昭一直对他都很照顾,此番送亲之时,司马懿本欲要司马师前来,那司马昭却主动要求代其兄而来。
酒过三旬,司马昭忽而想起了什么,道:“幼常兄,昭临行之前父帅曾有嘱托,他说你初为凉州刺史,于州务之事或许一时不好应付,如有不明之处,尽管告诉昭,待我回去后转达父帅,他自会为你想些办法。”
实事求是的来讲,这一州刺史对于马谡来讲,确实不是一个容易驾御的位置。为刺史者,掌管数郡的军政大权,经济、军事、司法等这些事都需要他来处理,虽然每一个部门都有相应的官员,如从事、治中、别驾、功曹,主簿等来负责,但最终的决策权却在他的手里。
而他马谡不过是混混出身,虽然有个狡猾的头脑,但这处理政事的能力却非一朝一夕可得,只可慢慢的培养。故他在施行政令之时,大多是虚心的听取手下官员们的意见,然后再选择他认为是对的执行。
但话又说回来,马谡初到此地,对其手下那批官员的忠奸贤庸根本就不了解,他们提出的那些意见,究竟是好是坏,是为公还是为私,凭马谡现在的这点从政能力,其实是很难弄清的。
而这凉州又不同于别州,此州地处大魏西陲,与羌、氐、鲜卑等少数民族政权相邻,且其治下也有不少异族聚居之地,除了一般的政事之外,他还要处理一些较为敏感民族问题,就譬如前日遇上的羌人造反之众的攻击,便是令他头疼的几件事之一。
马谡不止一次的思考过,朝廷因何会让他这个降将担任如此重要的一州刺史,即便是他立下了大功,也不至于如此重用吧,他却不知,朝廷之所以有此任命,其中自有深意。
那蜀国为了反魏,一向与羌、氐等族结好,朝廷认为他马谡乃诸葛亮身边的重臣,必然深知蜀国与这两族的种种联系,故才令他出任凉州刺史,也好挖解蜀国与两族间的良好关系。
再则朝廷之所以如此重用他,无非是想拿他当一个榜样,做给蜀国其他将臣看的,其中意义自然是很明显:凡降我大魏之人,必受重用,荣华富贵,功名地位,比你们在蜀为官要更增一倍,尔等不降我大魏,更待何时。
当然,马谡升任此职,也与司马懿的极力推荐有关,想那司马懿总督雍凉人军,掌魏蜀边境军事大权,能让自己的女婿在治下掌握凉州军队,他日有所军事行动,调动起来自然也方便许多,更何况,在他眼中,马谡乃身负大才之人,举贤荐能也是他为大魏效力份内之事。

对于马谡来讲,他现在要做的是尽快的步入角色,处理好凉州之事,总也不能丢他岳父大人的脸面。他想如今最重要之事便是尽快务色到一个既可靠,又有能力的副手相助,他原先是想要姜维充当这个职位,但朝廷已有任命姜维为天水太守,所以是不可能了,随后又仔仔细细的把三国回忆了一遍,终于又想起一个绝佳的人选。
邓艾。
这个人物可不简单,堪称三国末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其才能可比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与姜维的数次交战史上,胜多败少,其偷渡阴平一役,实可谓中国战争史上入川作战最出色的一次。
更为难得的是,姜维唯有兵法之谋而已,而这邓艾不但军事才能突出,其从政之才更是杰出,在当初的历史之中,他曾先后担任过数郡太守,每在一地都是节俭清廉,公私分明,且奖励开荒,兴修水利,所治之郡无不繁荣安定。
若有此人相助,何愁治理不好这凉州呢。
不过,这个时候,那邓艾应该还在汝南郡当着一名看守稻草的小吏吧。
“多谢大将军的关心,这难处嘛虽然有,却也不是不可解决,只是眼下我的身边缺一位得力的助手而已。”马谡也不明言,先拐了个小弯。
“这还不容易,我回去禀报父帅,他定会为你务色一位贤能的副手。”
马谡道:“那倒不用劳烦大将军费心,我心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只不过想请大将军代为举荐。”
司马昭道:“不知幼常看中的这位贤才高姓大名,现居何职啊?”
“此人姓邓名艾,字士载,乃义阳人士,现今在汝南郡中的典农都尉手下充任看守稻草的小吏,谡想请此人来凉州助我处理军政之事。”
司马昭颇为惊奇,不解道:“听幼常之言,此人不过是一微末小吏而已,能有何大才?幼常何以如此看重。”
马谡笑道:“子尚莫要小看这邓艾,他虽为小吏,实则胸怀经天纬地之才,只是因出微卑微,故而不被上级看重,长年未得提升而已。”
司马昭听他把邓艾说得这般神乎其神,却是愈加的不敢相信,忽而想起了什么,又问道:“此人不过是一名小吏而已,幼常是从何得知的?”
马谡一怔,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事实上那邓艾自幼身在汝南,而马谡却早年随刘备入川,两人相隔千里,未曾谋面,况且邓艾一直是默默无闻,没什么名气,如今他突然举荐邓艾,自然会让人产生疑问。
他虽知邓艾身负大才,却总不能对司马昭说他是从三国演义中得知的吧。
“这嘛……我属下有几名从汝南发配而来的配军,邓艾之名也是从这些人口中得知的。”还好马谡机灵,微顿之间编了一个谎话。
司马昭仍不放心,摇头说道:“幼常啊,单凭那些配军的几句话就断定这邓艾身负大才,我看未免有些轻率了吧。凉州乃边陲重镇,我看还是寻一位名望与才能并举之人来充当你的副手吧,如此也妥当一些。”
放眼天下,还有几人之才可比邓艾的,况且那邓艾仕途不利,郁郁而不得志,他若能举荐提拔,那邓艾必会感其知遇之恩,尽心竭力为他办事,如此一来,既得一位当世奇才,又得一名忠心的部下,一举两得之事,焉能错过。
马谡誓要将邓艾收揽麾下,于是正色说道:“子尚虽然言之有理,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邓艾绝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将他错过,实是我大魏的损失,还请子尚帮忙转达,请大将军将此人调拨给我吧。”
司马昭见他言辞重,也不好再反对,遂道:“既然幼常决意如此,那我自然是全力支持了,你的话我会转达给父帅的。不过我还是要提醒幼常,不管这邓艾是庸是贤,在未识其能之前,还当谨慎观察,未可轻易委以重任也。”
司马昭既已答应,马谡便是放下了心,笑道:“子尚放心,我会谨慎从事的。来,这一杯我敬你,算是谢过你帮我这个大忙了。”
“幼常言重了,你我乃一家人,何必如此客气。”
司马昭笑而举杯,二人一饮而尽。
马谡又举荐了几名如夏侯霸、郝昭等人才,那司马昭也都一一应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