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先声仗鬼神(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人并肩而行,一时无话,只有几点月影星光洒在各自肩上、头上,只听得阵阵沙沙地步履触地之音,缓缓地靠近高高耸立的仓城城垣。
“主公,属下有一事不明,望主公指点!”刘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问道。
“何事?”
“属下百思不得其解,楚公是如何判定我是冒认彭城刘氏,而非世家出身的?”刘嵩躬身一礼,说话间脸色也变得极其严肃。
李密眼带激赏地望了刘嵩一眼,侧头看向不远处的城垣,低声答道:“原来是此事。这只能怪惟中阅历不足,齐国选官多用大族,州、郡皆设中正,非郡县望姓不得入选。君言令祖曾仕齐为郡功曹,岂不知旧例‘举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选’?”
“四姓?可是主公适才所说的‘太和四姓’?”刘嵩顿时有些糊涂,要是这么个规定,那北齐朝廷里恐怕也只剩下崔、卢、李、郑四姓人了,实在太荒谬了吧?
“哈哈……惟中真是实心人。郡姓者,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凡得入者,谓之四姓。凡四世有三公者曰膏粱,有令仆者为华腴,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伯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
“言下之意,门第高低全看父祖的官职?”刘嵩听得都有些傻了,脱口说道,转念一想,李密也是仗着父祖的荫蔽才得以袭爵,自己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驴吗?心下一阵发虚,不料李密根本不以为意,右手点着手心继续叙说:
“我大隋并不以门阀选官,但周、齐皆以此为制。不过当世的高门虽然每每以传承千年为论,如楚公出自弘农杨氏,追述先贤则至东汉杨彪,其实也不过自称罢了。再比如唐公李渊,常与人言为其凉王嫡传,其实也不过是冒认而已,谁人不知他祖上先称赵郡李氏,后认陇西李氏?”
听着李密在那里笑傲王侯、臧否人物,刘嵩有着前世伺候领导的经验,哪里敢随意答话,只顾着在一旁陪着笑脸,却听李密话锋一转,开始讲解姓望的高低来:
“此为天下分割时,郡姓中的四姓之分。就当今天下而言,为时人推重的名望之族可分为四种。有过江之‘侨姓’,江左土著之‘吴姓’,代北之‘虏姓’和山东、关西之‘郡姓’……”
“……其中‘侨姓’以王、谢、袁、萧为大;‘吴姓’以朱、张、顾、陆为大;山东‘郡姓’以王、崔、卢、李、郑为大;关中‘郡姓’以韦、裴、柳、薛、杨、杜首之;‘虏姓’则以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
刘嵩扳着手指头听李密细数天下的大姓,脑袋都要转晕了,听来听去,也没有自己冒认的彭城刘氏什么事情,心想自己还真是失策,选了个不出名的角色,就算是人家没看出来自己冒认也没啥出头的机会。

李密仿佛看穿了刘嵩的想法,继续解释道:“自此之外,如彭城刘氏本出自汉高之后,前代又出了宋武帝刘裕这样的人物,本也算得上是显赫家门,可惜宋灭齐兴,江左刘姓宗室为之一空,此后一直一蹶不振。再如伪陈末裔,先帝将之放于山海之间,今上赦之,召选为官,方今天下陈氏为卿相牧守者竟至四十余人,虽属异数,却也可称当世衣冠大族。”
“靠,刘裕也出身彭城刘氏啊?!”
刘嵩心中赞叹,原来自己攀附的亲戚有这么显赫的出身呢,不过这一大堆的姓氏弯弯绕也实在繁琐,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背下来的。
见刘嵩仍是懵懵懂懂,李密的脸上隐约露出了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彭城刘氏、陈朝宗室,都不是身负海内人望的名门望族,其兴因人而起,其衰也异日可期,尤其是彭城刘氏,自刘宋灭亡之后,早已不复当年之胜,齐郡又非其郡望,当州中正、郡守又岂能举荐其为郡功曹?”
“原来如此!刘嵩拜谢主公提点!”
刘嵩看李密正注视自己,心下感激不已,急忙深施一礼,总算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
“不必如此,人非生而知之,惟中既有好学之心,李密自无自矜之理。”说着,李密一手兜在刘嵩的臂膀之上,用力一抬,刘嵩的身形竟躬不下去,心下不禁骇然。
李密见刘嵩变色,微微一笑,“人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李密关西将种,虽性好读书,却也披得百斤甲,开得三石弓,惟中既知我名,此事岂有不知耶?”
刘嵩闻言一愣,心念一转,立刻明白李密是对自己有所怀疑,也怪自己为历史所累,总觉得李密早该名扬天下才对,比较起来,历史上最终败亡的杨玄感反倒不怎么当回事。
其实以家世、人望而言,李密的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中将略居首的李弼,在西魏、北周、隋三代都堪称名望之家,隋代周之后,其父李宽也号为名将,但与杨素在北伐突厥、南灭南陈的战争中任职方面的荣宠重用相比还很有距离。更不要说隋炀帝即位后,杨素凭一己之力攻灭拥兵数十万反叛的汉王杨谅的拨乱大功了,这些功劳累积在一起,早就把弘农杨氏的荣耀推到了人臣的顶峰,在大隋朝的疆土上若说有人不知道当今宰相是哪位,没什么奇怪的,可要说两代楚国公的名字,恐怕还真没几个人不知道。
两相比较,还没成为一代枭雄的李密哪里能和家世、人望无可匹敌的杨玄感相提并论?站在隋朝人的角度上思索一二,刘嵩感觉自己背上沁出了冷汗,若是不能说出个子午卯酉,恐怕李密也不会信任自己这个来历不明的寒门子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