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久没有见过宋承星的面了。他有时候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问候一下她,但她感到还是很寂寞孤独,尤其是在下班之后,家里没有电脑,无法上网聊天、玩游戏,就感到更加孤独忧伤。虽然她一直喜欢读书,但在这种心境下却读不进去,往往只看了几页就看不下去了。
那天下午,宋承星给她打电话,问最近过得怎么样?她说能怎么样,还不是老样子,你也不来看我,我几乎闷死了。
宋承星说他最近很忙,闲了就一定会来看的。她问道:“在忙什么啊?你好像比国家总理还忙!”
他嘿嘿地笑了,说最近正在搞改革,实在没有时间啊!
她说:“你搞什么改革?不行,晚上必须来看我,你不来我就再也不理你了。”
“别那样好吗?”他想了想说,“好好好,我晚上争取时间吧,争取来看你。好了,我要忙了。”说完,就挂断了电话。
晚上,宋承星果然来了。
一番温存之后,她躺在他的怀抱里感觉是那么的幸福、温暖和缠绵。
宋承星问:“我多久没有来过啦?”
她说好久好久啦。宋承星说还是古人总结得好,久别胜新婚!她说讨厌,我不喜欢久别,我喜欢天天见面。
宋承星说,“我也想天天见面,但那是做不到的,自古以来就是忠孝难两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既要尽忠于国家,又要照顾老婆孩子,还要照顾你,哪能顾得上?有时候,真想有三头六臂就好了,哪头都能照顾上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只能委屈你了。”
“你怎么那么忙啊?到底在干什么?我真的很想你的,知道吗?”
“当然知道,傻瓜,我怎么能不知道呢?我不是说最近搞改革嘛!”
“搞什么改革?”
“你知道市文化出版局下属的单位多,人多事杂,人浮于事,就得改革,不改革有些人吃大锅饭吃习惯了,毛病就多,根本不想着好好干工作,一天到晚还是非多,嫌收入低,待遇不好。你说,不改革能行吗?”
“哦,有那么严重吗?”
“就有那么严重。你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果你主政了,就会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现在是先拿市秦剧团做试点。”
市秦剧团是市文化出版局的一个下属单位,成立于八十年代初。当时,花兰市建市不久,市上的主要领导很喜欢秦腔,就从陕西招了一帮唱秦腔的演员,成立了市秦剧团,三天两头给领导演出。到了九十年代,市上领导换了几茬,当时的领导也不怎么喜欢听秦腔了,加上全国流行流行歌曲和电视剧,秦腔就很少有人看了。每年只有在冬季文化下乡的时候,领导们才能记起还有个秦剧团,就把演员们带到农村去演出。说实在的,秦剧团里还是有些很有水平的演员,他们的演出深受农民的欢迎。进入2000年之后,在城市看秦腔的人更少了,每次演出只有老人和农民工们喜欢看,年轻人谁也不去。每年还是在冬季文化下乡的时候,秦剧团的人才能配上用场。但那仅仅是一个多月的时间,演出也就是那么二三十场。但问题的关键是,秦剧团是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每个职工一年十二个月、365天演出的时间加起来就是三四十天,其它十个月时间都闲呆着,你说不改革能行吗?
宋承星上任之后,实际考察了市秦剧团的现状,多次给市委市政府打报告,要求对秦剧团进行改革,具体内容是将市秦剧团的名称改为市艺术团,每个职工每月只发百分之三十的工资,其余的百分之七十由团里想办法自己解决。之所以将名称改为艺术团,就是要在市文化出版局的指导下,让团里扩大艺术门类,加一些歌舞类、杂技类的艺术表现形式,走市场化经营的道路,办一些歌舞类的培训班和艺术实体,扩大经营规模,增加团里的收入。为此,局里建议市上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大学生里招聘一些声乐、舞蹈、演奏类的专门人才,做指导老师;从社会招聘一些有艺术特长的青年男女充实到艺术团进行培训,使之成为艺术团走向市场的骨干力量。这样,每年既可以给市财政节约一笔费用,又给艺术团增加收入,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当艺术团达到一定的规模,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每年还要向市文化出版局上缴一定比例的收入。

报告出台后,在市秦剧团引起了轩然大波。首先是团里的正副团长王宽、马小平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秦剧团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完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多年来一直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一下子要改革,要断奶,恐怕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结果会是团里人人自危,人人都吃不上饭,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改革还是要慎之又慎,不可轻举妄动。王宽和马小平甚至劝说宋承星,你何必要这样呢,市上的领导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逼你这样做,为什么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作为一局之长,有改革的思路很好,但你得给我们一定的时间,给大家有充足的心理上、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准备。
宋承星说:“那不行,当断则断,反为其患。改革就是要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好处,让没有能力的人自动下岗。当然,改革肯定要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也是正常的,不然我们还改革什么?但从长远看,改革还是利大于弊。你们作团长的首先要转变观念,要与时俱进,不要老抱着旧思想、旧观念不放,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旧的瓶瓶罐罐。你们如果老墨守成规,不能、不敢转变观念,甚至都有这样落伍、保守的认识,那怎么去说服下面的职工?你们要好好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一定要跟局里保持一致,不然这个工作根本无法进行!”
尽管不同意宋承星的意见,但王宽和马小平不好再坚持什么。王宽还想着继续当自己的团长,马小平还想着什么时候自己能转正。如果这个时候再坚持下去,肯定对自己不利。俩人只好说那好吧,让我们回去再好好想想,反思反思。
简单听了改革的情况,廖鑫对宋承星说:“你还是稳妥一点吧,我怎么觉得王宽和马小平说的有一定道理,又不是市上领导非让你这么去做,何必要得罪那么多人?”
“什么道理?”宋承星有点不高兴,“还不是怕丢掉自己小小的乌纱帽,怕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失嘛!你那是妇人之见,妇人之忍!”
“我怎么就成了妇人之见、妇人之忍了?我还不是为你好,替你着想,怎么就那么说我?”她也来气了,把脑袋从宋承星的胳膊弯里移了过来。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对不起,我有点激动。”宋承星又温柔地搂住了她的脖子。
“那市上领导支持你的意见吗?”她问。
“领导找我谈了话,说报告很有心意,同意把秦剧团改名为艺术团,说这是很好的一步。对于建议市上招聘艺术院校的大学生和社会青年,领导认为也可以值得探讨,如果确实搞好了,就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目前能不能把秦剧团职工的工资一下子降到百分之三十,还需要很好的论证,必要时还要征求职工的意见,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那你觉得征求职工的意见有多大把握?能不能通过?”
“我想应当可以吧。只要市里同意,团里和局里的领导上下一心,凝成一股绳,我想职工的问题好解决。现在我正抓紧时间做市里领导和艺术团领导的工作,很快就可以见到成效。你就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但愿吧。”
尽管在艺术团的改革问题上宋承星很有信心,但她还是不放心,担心他把事情弄砸,对他没有什么好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