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6)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三栋楼房全部有了主人。尽管有的职工心里还在痛恨单位要价太高,对自己的职工太苛刻,但一看到直线上涨的房价,心里的怨气也就慢慢小了。但一提起冯仕康,知道了他给领导送的人情房,大多数人还是恨得咬牙切齿,在背后大骂冯仕康不得好死。
尽管出现了一些偏差,但一切还是按照冯仕康既定的方针在运行。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电台的广告收入明显比往年同时期增加了许多。广告部主任高泽成算了一账,今年还剩几个月时间,广告费已经达到九十多万元,今年的广告收入说啥也能突破一百万元大关,达到历史的新高。只是职工们完成广告任务的情况各不相同。当然,广告任务完成情况最好的还是冯仕康。尽管冯仕康从来不怎么专门去拉广告,但他认识的人多,尤其是各行各业的领导,再加上他的社交面比较广泛,又是电台的一把手,有人权、有财权,只要他打个电话,或者跟别人在电话里聊天时,他随便说一声,对方都不好意思不给他一个面子,而且广告费往往不低。有的找上门来的广告客户还专门来找一把手。他们知道,只有一把手才能有权给他们最大的优惠。因此,不到几个月时间,冯仕康的广告任务早就超额完成了,只广告提高也拿了好几万元。
说来奇怪也不奇怪,广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基本跟台里职工们官职的大小、能力的大小和社交面的广泛与否成正比例。除了冯仕康之外,完成广告任务好坏的情况依次就是副台长宋道斌、各个部门的主任、编辑记者们,他们大多完成了任务,最不好的就是办公室和搞后勤的人,几乎没有人完成。当这部分人知道只有他们没有完成任务,而要被扣除工资时,显得忿忿不平。
他们认为办公室和搞后勤的人没有完成广告任务,并不是他们能力差,而是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有关系。台长、副台长以及部室主任们就不要说了,他们都是大大小小的官员,本身有权利,社交面广泛,认识的人多,拉个广告比较容易。记者编辑们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要么成天在外采访,要么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认识的人也比较多,拉个广告也相对容易。只有他们办公室和搞后勤的人一点优势没有,几乎不和外面的人打交道,整天就是跟单位的人来往,视野狭窄,社交面狭小,认识的人凤毛麟角,拉个广告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台里却把他们跟其他的人一样要求,定一样的任务,是有点不公平。完不成任务,要扣工资,他们当然心里又疼又怨,就一起去找冯仕康,要求对他们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一二十号人云集在冯仕康的办公室里,冯仕康心里感觉很不舒服,但还得接待,谁让自己是台长呢?
听完这些人陈述的理由,冯仕康沉默了几秒种。他知道,尽管这些人的理由不是没有道理,但要让自己去改变是很困难的。自己当初制定这个政策是对电台全体职工而言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全台的广告收入,每个人都应当有任务,每个人都应当去尽力。现在,眼看这个政策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岂能因为这些人的原因而去改变呢?这不是拿自己的话当作耳边风吗?再说了,即就是能改,冯仕康也不愿意去改,自己制定的政策怎么能说改就改?电台能有一分钱的收入就应当努力去争取,罚款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至少起到一种杀鸡给猴看的效果。明年,其他人跑起广告来就会更加努力。当然,面对这些情绪有点激动的职工,冯仕康也不愿意多说什么,更不能随便表态,目前只能避免矛盾激化,不能使场面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只能说一些安慰的话、模棱两可的话,打发走了再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