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与棒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深山里有人先后发现了两块上好的璞玉,于是一前一后送去打磨。
前一块送出去的时候披红挂彩,敲锣打鼓,路上人们接踵围观,啧啧赞叹,都说这石头将来必是绝世珍品。玉尚未开,名声已经传得远了,等拿到作坊里,师傅们更加战战兢兢。旁边盯着的是围观的人,期待的人,还有些啧啧赞叹的人。师傅们每下一刀都是小心翼翼,一重了便引来惊叫喝止。偶尔要去一块色泽不匀称的地方,也是一顿臭骂。打磨玉器怎么能让人时时指手画脚?说不得只好将他们赶了出去。
然而在外面又怎么可能消停得?人们还是纷纷议论那璞玉如何了得,如果功夫到位必然是国宝。如果成不了国宝,也必然是那些师傅们手艺不好,毁了宝贝。师傅们愈加地小心谨慎,不敢下了重手,该磨十分磨三分,凡是求稳就行。
时间一天天过去,璞玉慢慢地磨,渐渐地人们热度降低了,玉器也成了。推出来一看,虽质地上乘,但成品也不过如此。
接着第二块璞玉也到了。人们学了乖,不再捧得高高地迎接这块玉,只用两个粗汉担了送到作坊间里。师傅们更是不留情面,该下的重手便多三分力,叮叮当当,砰砰锵锵,反正是石屑乱飞,火花四溅。这次时间快,人们等在外面,只说是玉不磨不成器,要好好地雕琢,狠狠地下刀。除此之外便是将这璞玉的种种缺陷一一放大,皆认为及时有些潜质也是劣等,不会有什么大的期待。于是等到完成的那一日,推出来一看,雕工极粗不说,原本最为精华的好料竟然被削得不成样子。这玉终于也成为了一个凡品。
话又说回来:这两块璞玉,是不是真的好料,究竟哪个更好一点,以及它们能不能成大器,在雕琢之前都未有定数。谁也不能保证是璞石就能是好玉,但是工艺的神奇往往也可以创造奇迹,更不用真的好料了。璞玉必然经过适当的磨炼才能成才。捧在手心里不下刀,畏惧舆论而偷工减料,自然不能有好结果。不分青红皂白的狠砸,除了毁玉更没别的,力气用得大了,怕是金刚石也受不了。
有时候想一想,群体心态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一个人有意见还是小事,一群人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也是小事,怕的就是一群人有了统一的看法以后就疯狂去压制别的意见,容不得异端。若是一个人来捧这块璞石,产生的影响很小,当一群人来捧,就左右了这块璞石的命运。即使他们没有指导师傅们的工作,但是一股强大的舆论力量已经形成了。无数人喊着同一个声音,每当有别的意见就会有更多的嘴巴来反驳和维护,并最终打压下去,那么这块璞玉该下狠手去掉的糟粕劣质,也作为了精华保留下来。于是,这块玉就最终成了群体暴力的牺牲品,最终淹没在这些拥蹙们的热爱中。即便真的是绝世良材,也成了平庸的东西。

其实仔细想一想,拥蹙们拒绝的异议都是为了保护那块璞玉吗?从效果来看很明显是不见得。人人都知道忠言逆耳,拥蹙们怎么不懂?而且,为了一块不相干的石头,怎么会如此狂热?哪怕这石头精巧得很,内秀得很。
说到底,拥蹙们维护的也只是自己的一个信念:这块石头,就是能成器!因为“我”认定了它,所以我要摒弃一切异议。如果否定了它的价值,就是否定“我”。“我”把它捧得高,自然也是我的眼光高,才不管那没开的璞玉是不是一块顽石。
人嘛,一牵涉到自己,总是比别的时候更加歇斯底里,哪怕这个“自己”是隐藏在璞玉之后的。
反之,狠砸璞玉的心理多少也有点相似,剥了所有以“良药苦口”为理由的外壳以后,背后多半也是为了肯定自己的观念。不然一块石头,与人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何苦要这样口诛笔伐不说,还使出全力来砸?所不定在某些隐秘的角落里,也有部分人是因为自己家的玉稍微逊色,而不愿意见到更好的而已,待着机会自然也是不能放过的。要说这样的人——拼了命砸的人——和那些个以“爱”为名拼了命捧的人,干的是同一件事:毁玉!只不过他们用的是**裸的暴力,干得更加无遮拦罢了。
可惜两块璞玉都是内里无心,口不能言,只能任舆论纷纷扰扰地说东道西,最终左右自己的命运。如果是人,也许就会理智一些,知道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不好,能够开口申辩,走出自己的路。在世间行走,多少都要遇到这样的时候,怎么样不为外界的偏执说影响,怎么样判断,怎么样自控,实在是一件需要用心去做的事情。如果被捧时飘飘然,被砸时垂头丧气、意志消沉,都不过是无知无觉的石头而已,平白辜负了上帝给的那个脑子和那颗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