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欣赏——传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金十载★
★黄安——全记录●传灯●
词曲:黄安编曲:涂惠源
谁人在流泪
人心不如水
潮来潮往
相思已成灰
唐诗三百首
篇篇为情愁
情爱不重就不生娑婆
一份恩情
一份忧愁
黑暗中的一个人
谁来燃起一盏灯
洗我前尘
快我平生
永不见黄昏
点起千灯万灯
点灯的人
要把灯火传给人
music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身想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
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
○theend○
这是一首给我感觉非常温柔的歌曲。
最初喜欢这歌,是因为那一句“情爱不重就不生娑婆”,读着这句话,总是不由自主地淡然微笑,心中是一种了然,也是一种倔强。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而且,又何必忘情?
皈依了净土宗的朋友在向我描述西方极乐世界净土时,总喜欢说那里没有苦,只有乐。仔细想想,不觉好笑。从来苦与乐都是双生的,没有痛苦,又怎么能够明白什么叫做快乐?而所谓的苦与乐,也终究不过是一种情绪的波动。虽然波动始终是要平息的,但就在这苦与乐的情绪起伏间,才更容易看清楚自己——我所重视的是什么,我所追求的是什么。
明白了心中所寻求的问题,也就能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付出一定代价来获取心中所求——代价是必然要付出的,这世界上从来都是等价交换,即使在某些人严重交换往往并不平等,但那只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有所差异的缘故罢了。
于是追求,于是付出,于是得到或者得不到,于是终于彻底失去,断了念头。这样的经过不断地重复,然而这就是人生。没有苦乐,没有**,没有追求,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使我清楚地知道拥有的必定会失去,但依然选择去珍惜呵护。情爱不重,也不会生在这娑婆世界了。
反复听歌,又逐渐喜欢上了后面几句“黑暗中的一个人,谁来燃起一盏灯?洗我前尘,快我平生,永不见黄昏。”虽然会觉得这几句气势卑弱,但仔细想想,我何尝不是在迷惘地追寻中,渴望着有人能为我点染一盏照亮前方的灯?

藏传佛教对上师的皈依是全身心的,汉传佛教传统的三皈依也说“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圣经上则说“耶和华,你是我的牧者”,就连中国传统儒学观念,也都通过对上古三世的推崇来获得心理情感上的一种依赖寄托。总是习惯卑微怯懦,希望自己所行走的路,有前辈走过;希望自己所行的事,有前辈作为标准楷模。总是希望获得一种被肯定被证实的感觉,这应该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吧?但似乎这种情感需求又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会觉得这句歌词气势卑弱,可惜即使口中叫嚣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心中也难以放下周围人群对自己行为的评判,希望能够得到更为强大的力量作为楷模、先锋、掩护。也正因为如此,更加明白黑暗中这一盏灯光的温柔与慈悲。
至于末后一句“点起千灯万灯,点灯的人,要把灯火传给人”,最初是不欣赏的。因为我是个过于自私的人,所以并不欣赏别人的慷慨。因为我自私,所以也不反对别人的慷慨,也不会在意别人的自私。我深信,无论什么样的付出,归根结底是为了要获得回报。所以慷慨与吝啬也不过是一组相对的形容词,没有好或者不好的分别,只在不同情况下,有着有利或者不利的表现。
所以,在没有领悟到“灯火越多,灯火越不容易熄灭消失”这个道理的情况下,我是难以欣赏点起千万灯火,传递万千灯火的。而直到脑海中浮现黑暗中那一星微弱灯火摇动的情景,忽然感受到对灯火的珍爱,想要尽力挽留住这样的明光,才明白了传灯的用意。
传灯不是施舍,不是慷慨,不是给予,而是保存,是利用,是索求帮助。但这样的自私,又有什么不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点也不伟大,这只是一种最安全稳妥的手段而已,没有舍,也就难以获得。只可惜,太多人被目前的利益蒙蔽了眼睛,看不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如同拥有烛火者只看见了烛火的可贵,却没有发现真正可贵的是光明,因此不肯将灯火传递下去。想为这些人感叹,又觉得叹息没有作用,因此作罢。
××××××××××××××
还有49个精华,唉,浪费也就浪费了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