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圆台式搪瓷水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寅惊了一下,好在妈妈没有看见刚才的一幕。
妈妈打开房门。见月琴姐还睡着,妈妈给月琴姐搭上毛巾被,示意寅不要打扰月琴姐。妈妈刷好一个搪瓷缸放进玉米皮编成的提包内,拉起寅到大桥街口买果子和豆浆。
大桥街口上的人熙熙攘攘。这里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卖小吃的摊点。有几家卖玉米饼子的和两家卖和烙的,只有一家卖果子的。卖果子的摊位前有好多人在排队。妈妈牵着寅的手排在后面。这时寅看见一个长头发年轻人正在支起一块木板,木板的旁边,放着一个帆布书包。年轻人从包里掏出铅笔、毛笔、毛刷和袋装的油彩,就开始在上面画画。寅感到新奇,就挣开妈妈的手,到那个人的身边看他画画。
年轻人先用铅笔勾勒出买果子的摊位的大致轮廓和不远处的楼房,再勾勒出炸果子师傅的轮廓,就换了油画毛笔。他把几种油彩挤到一块小木板上,用画笔调好颜色,开始涂颜色。
不大工夫,画板上已经出现了蓝天,白云,街道,人流,肩披毛巾的炸果子师傅,黄澄澄的果子泛着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这时候,妈妈已经买到了果子,果子的颜色是紫黑色的,颜色远没有长头发青年画得好看。显然,是因为掺上了玉米面的缘故。
回到家里的时候,月琴姐已经起床,正在梳洗。
“淑芬姨,你这个雪花膏可比我的那个香。”月琴姐说。
“这是我在二百货公司买的,说是上个月刚到的货,上海产的。”妈妈说。
“用完以后我也去买。”月琴姐边搓脸边说。
“咱俩先用着就行,用完再买。”妈妈说:“来咱吃饭。”
“不了,我妈做好了。”月琴姐说。
“诶。你妈还以为你在睡觉呢,先吃吧,我买着你的饭呢。”妈妈说着就盛了三碗豆浆放在小桌上。
月琴姐也就不在推让,为寅搬过一个凳子,三个人围在一起吃。妈妈与月琴姐边吃边聊。

“姐姐,吃早饭了!”院子里有一个小男孩在喊。
寅知道这是以冬在喊他姐姐吃早饭。
“来,以冬。”妈妈说着,拿起一个果子就出去塞给了以冬。
“淑芬姨,你看你。”月琴姐一下子没拦住妈妈。
月琴姐不好意思再吃,就草草喝了那碗豆浆,说:“淑芬姨,我吃饱了。”
“哎,我说月琴,我们厂里高个子小青年不多,现在都时兴自己搞对象,哎对了,你要是有看着顺眼的小伙子,可别放过哟。”
月琴姐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寅感觉月琴姐更好看了。
“淑芬姨,人都说这是缘分,你相信缘分吗?”
“月琴,有时候也靠自己争取,也不能光靠听天由命。”妈妈说着这些令寅似懂非懂的话。
“哎,淑芬姨,阳阳弟弟还来石家庄上学吗?”月琴姐突然问起寅的大哥来。
“老家县城一中已经能正常上课了,他就准备在那里升高中。”妈妈说。
一九五七年至一九五九年寅的大哥在石家庄上了二年初中,这为他后来升上大学奠定了基础。
“再说,他婶婶没孩子,一直想让他过继给她。”妈妈说。
“那……”月琴姐似乎还想说什么。
这时候,以冬和哥哥以林来找寅一起到胡同里玩。
“别上大街上去,就在胡同里玩儿。”月琴姐嘱咐以林说:“别忘了呆会儿提水去。”
“你看,咱这两家的水都得让人家以林一个人提。”妈妈说。
“就他提的动。”月琴姐说:“再说你们家也吃不了多少水。”
提水要去十四号院。以林十一岁,上小学二年级。
“干脆,我们这就去提吧。”以林说着就我家屋里找那只圆台式搪瓷水桶。这只水桶上口大,下口小,提手上还有一个小木把。提起来很得手,但是寅和以冬是提不动的。
“寅,拿着钱。”妈妈给了寅一毛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