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婉卿道:“不!老爷子,是预言在先,然后每临到谈及我的终身,就必有灾祸临身,这就不是巧合了,所以我认命了此身不再作适人之想。”
及老博士叹了口气:“反正经意哥一说后,我才想到有很多没考虑到的地方,这件事对你是弊多利少,不管是迷信也好,是巧合也好,就此作罢了。”
丁婉卿笑笑道:“老爷子,我对您的这一片盛情,还是十分感激的,往后您可以把我们那儿当成您自己的家。”
及老博士哈哈笑道:“事实上我几乎把你们那儿当成家了,我在自己家里的时间,还没在你们那儿的多。”
车子回到了长沙,谭意哥回家换了衣服,略事修饰又到及老博士的家里为他暖寿。
李大全在门口按着她笑道:“谭姑娘,幸亏你把老太爷劝了回来,否则的话,大少奶奶会急得上吊,大少爷平日里对大少奶奶都是言听计从的,这次也发了火,不但狠狠地打了她一顿,还准备立休书了。”
谭意哥一惊道:“这是为什么?”
李大全道:“老太爷拔脚一走,大少爷回来一问,才知道大少奶奶是言语间冲撞冒犯了老太爷,这下子可真火了,当场就是拳脚交加,骂她不孝,然后就要下休书,说她不能善事亲翁,犯了七出之条!”
谭意哥道:“这也未免太小题大作了一番,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严重。二李大全道:“事实上的确很严重,老太爷是长沙的名医,平时受过他老人家好处的不知有多少,都要藉着这个机会报答他一番,两天前,送来的寿礼已经摆满了厅堂,到时候如果寿星不在家,那该是多煞风景的事,如果再让人知道是给大少奶奶气跑的,那大少爷以后还能做人吗?这是难怪他要着急的。”
谭意哥道:“那现在呢?”
李大全道:“老太爷一到家,大少奶奶就到门口来跪着陪罪,全家大小,跪了一大片,老太爷的气总算消了,可也着实地训了他们一顿,说照他的意思,是根本不要回来的,他一辈子没有应付过权贵,总不成年老了还要去巴结阔亲戚。更说及家以医道传家,只要手有回春仁术,那儿不受人尊敬,这比逢迎巴结强多了。”
谭意哥笑道:“老爷子这番话倒是颇有道理,人贵在名节,节清品自高!”
李大全道:“可不是吗,平时老太爷都走出门应酬,大少奶奶看不见,不知高低,直到这两天,各处送来的寿礼中,不但有二品三品的侍郎京官,还有一品的当朝阁老呢,比起来,她那个当四品的府台哥哥实在算不了什么,她也才明白那天在言语间对老太爷的冒犯了。”
谭意哥一叹道:“这么说来,还是势利的力量了。”
李大全道:“大少奶奶是比较热中一点,不过她知道错已经算难得,老太爷可直夸你跟丁泵娘,说不是你们两个力劝,他真不愿意回来,所以家里的人都很感激你呢。”
谭意哥笑道:“老太爷可曾消气了?”
李大全也笑道:“到底是自己的儿子媳妇,还有什么气好生的呢?小辈的认了错也就算了,总不成还怀恨一辈子?不过老太爷倒是很念你们,一个劲儿的催着,差一点没有叫我用车子去接了,唉!丁泵娘还没来?”
谭意哥道:“我娘已经脱了籍,不方便前来。”
李大全道:“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老太爷可没把你们当在籍的姑娘,长沙城里,也没人那样想。”
谭意哥道:“那是大家的垂爱,可是我们自己却应该守分寸,不可逾越了规距。”
李大全肃然道:“是的,这就是谭姑娘受人尊敬的地方,要是换了个人,有着谭姑娘这等气势,怕不早抖起来了。”
谭意哥落落大方地道:“我倒并不觉得有什么可抖的地方,不过我也不自贱,觉得自己比人低一级,我是个在籍的歌伎不错,歌妓鬻歌,售我的才艺,也许要略为打扮一下,那只是使人赏心悦目,最多只是如此而已,并没有规定歌伎一定还要牺牲色相去取悦男人,大家之所以有那种想法,不能怪人,是一些姐妹们自己把身价贬低了,但是我不相信我们原来就低贱的,我要做给人看看。”
李大全听了更为尊敬了,连忙道:“是的,谭姑娘,老太爷刚才地跟我谈了一下,他说他为我推荐的这份差使十九可成,他也不要我特别的报答,只要我今后多为姑娘尽点心,他还说了许多姑娘叫人尊敬的事,希望我将来能有为姑娘尽力的地方。”
谭意哥称谢了,遂跟着李大全到了里面。
虽然她跟及老博士那么熟,但是却是第一次上及家来,倒是那大门口,不知来过多少次,都没有进去过。
最主要的是及老博士虽是忙人,也是忙于在外应酬或是在家为人看病,或是出去为人诊治。
他的家里来人不断,全是来看病的居多,所以谭意哥就没来过,今天总算进来了,才觉得他家的房子还真大,前进是个大院子,现在盖上了天棚,布置成为寿堂了。
那也难怪、这位老太爷的医道精,为人又热心,长沙城里,以及邻近的县镇,甚至于整个三湘地带,经他妙手回春,治愈沉可的人何下千百!
有的是自己受过他的好处,有些则是自己的父母家人受过他的活命之德,虽然及老博士自己不望受报,可是那没忘记他的,也都利用这个机会,为他风光一下。
及府的客厅虽然大,但也容不下那么多的客人,所以干脆把寿堂设在院子里了。
上面架了棚,地下了红毡,两面则张满了三湘名士、各地衣冠送来的各色寿幛,以及各种祝寿的字画,琳琅满目。
正面是鲜红的绸底上,缀了一个比人还大的寿字,整个是用金箔打成的,虽有点俗气,却也颇具富贵气象。
一个比人臂还粗的寿烛,刚刚才燃起,香烟袅袅,福禄寿三星的银像,每尊都跟个小孩子差不多大小。
今天不过是暖寿,正式寿期还是明日,但是已经贺客盈门,热闹非凡了。
寿筵是设在后厅,谭意哥走进去,只见闹烘烘的已经设了十余桌,桌上坐满了衣冠楚楚的客人,已经有好几个曲巷的姊妹在招呼着侑酒度曲助兴。
只是席上的客人,谭意哥却多半不认识,只有低声问李大全道:“大叔,这些客人都不是本城妁吧?”
李大全道:“可不是。他们都是外地前来的,你想想,要是老太爷不在家,那该是多尴尬的事!”
谭意哥道:“我怎么事先一点都没听说?”
李大全道:“是这样的,老太爷平日里最怕这种无谓的应酬,那也难怪,他一年到头为人诊病,受他好处的人太多了,如果要敞开来办,年年都能挤破长沙城,所以他一直不过生日,这一次因为是老太爷的七十大寿,很多人都商量好了,要给他热闹一下,但事先没跟他说……”
谭意哥道:“那是谁在承办的?”
李大全道:“听说是陆象翁陆老太爷。”
谭意哥道:“好啊!原来是他老人家,居然也不跟我们打个招呼,回头我非好好问问他老人家不可。”
说着又进到了内堂设有一席盛筵,及老博士高踞首座,还好陪着他的那些客人倒是谭意哥认识的,更难得的是那位知府大人也在,谭意哥先上去给及老博士磕头道贺过了,陆象翁已经一把抓住了她的手道:“意哥!你来得好,我正想找你们母女问罪去,我为了老及这个大寿,已经忙了好久了,在暗中筹备着,就打算到时候给他一个惊喜,你们母女俩却把老及给拐到乡下去了。”
谭意哥不禁脸上一红道:“老师,您还好意思怪我呢,这么大的事,你也不告诉我一声,否则我说什么也不敢跟老爷子下乡的,还是到了乡下,我才听老爷子说起,赶着催他老人家回来的。”
陆象翁笑道:“不告你们,就因为你们跟这老儿太近,怕一时溜了口,说给他知道了,他一犯倔性子,不知躲到那儿去了,反正每年这时候,他总是老习惯往乡下躲,我知道了也不着急,原打算也是今天一早着人去接他回来的,人到了那儿,你们已经动身启程了,我才松了一口气,意哥,听说你在乡下受了点惊吓?”
。谭意哥低下了头,及老博士道:“不是受了点惊,是差点没送掉小命,所以我老头子能够及时赶回来,叨扰大家这份盛情,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胡天广,一个是李大全,刚才你们吵着要我说明经过,我拖着要等意哥来,由她来说才显得精采,现在她来了,叫她快说吧。”
陆象翁忙把谭意哥塞到自己身边的空位上道:“快说!快说!意哥,刚才这老儿吊了我们半天胃口,就是不肯多放一个屁,憋得我们一个个都心痒痒的。”
谭意哥这才把自己如何狩猎追兔子,上了危桥,如何失势,在快要坠桥的时候,受了胡天广的救援,然后李大全又好何判断自己不是失足,带人去找了自己种种经过说了一遍。
在叙述中,她特别着重于两件事的描述,一是胡天广的行侠仗义以及他的君子行径,另一个就是李大全的机智判断以及他的精明干练。
等地说完了,王知府果然很注意这一件事,忙问道:“及老,这李大全有多大年纪,为人……”
及老博士笑道:“他父亲在替我管田庄,其实是在帮我的忙,陆象翁笑问我的那片田庄入息有多少,全是因为我们从小到老的交情,他不好意思言去,实际上我们情同手足,也等于是兄弟一般。大全是个孝子,顾念老父无人照顾,才委曲在乡下,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其实我这老侄儿是一表人才,文武双全,为人又慷慨好友,地方人情熟透,有好几个州府,慕名要请他出去,他都推辞了。”
王知府及道:“及老!兄弟前些日子,就请你推荐一个副捕头,既有这等人才,你怎么不告诉我呢?”
及老博士笑道:“别急!别急!我当时答应下来,心里就想到了他,可是没有徵得他的同意,我不能先夸口下来,这次回去,也是为了替你探采他的口风,他起初还是以亲老为辞推托了,经过我跟意哥再三力促,请就近为地方尽力,也能兼顾父母,总算把他说动了。”
王知府道:“那太好了,你怎么没叫他一起来呢?我那儿急得不得了!饼了你的大寿,我就下帖子专人请他去。”
及老博士笑道:“那倒不敢当,他怎么说也是我的晚辈,我吩咐他的事,他总得尽尽心,大全,过来见见王大人,王大人是我们的父母官,热心地方,体恤民情,你能在他手下学做事情,帮他的忙,也等于帮我这个老伯父的忙,我一样感同身受的。”
李大全在旁站着,听见及老博士如此为他吹嘘,心中着实感动,不过他到底是经历过世故的人,由于及老博士如此为他抬举了,倒也不便再表现得过份的谦卑,很从容大方的作了一个揖道:“草民李大全,参见大人。”
他的轩昂气度,以及恰到好处的礼数,使得王知府刮目相看,倒是立刻站起来,还了他一礼道:“原来李壮士就在这里,失敬失敬!多谢壮士赐于臂助,明日一早就烦壮士到府署一行,下官当在府署相候,及时札委。”
很客气,也很干脆,李大全也很上路,屈身一躬,抱揖道:“草民遵命。”
说完他就退出去了,这件事就这么三言两语敲定了,固然还是及老博士的推荐有力,但是谭意哥的渲染吹嘘烘托,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其中最感高兴的还是及老博士,一个府署的副捕头虽然不太高,但是权责很重,人选也很难挑,他保举的人立刻就能录用,自然是很有面子。
所以他频频地向大家劝饮,而且也拖着谭意哥陪他一起喝,说是要为她压压惊。
压惊这个名词不过是随口而出,却成了灌酒的藉口了,满座的人,每人都要为他压惊,她又要道谢敬回去,一轮酒下来,已去了二十多杯。
然后她敬到一个二十多靠三十的青年男士的面前,眼睛不禁一亮。
这个人不但人物轩昂,气度俊朗不凡,而且脸上还带着微笑,还笑容是她非常熟悉的。
只是她记不起来在那里见到的,谭意哥很奇怪,她有过目不忘的才慧,见过的人,绝不会忘记的,何以这个人,这个笑容,给予她如此深刻的印象,却会记不住了。
既是记不住,何必去强记呢,干脆请教一下就得了,于是她斟满一杯酒道:“这位公子………”
那少年站起来笑道:“张正字,小字玉朗。”
这是个完全陌生妁名字,陆象翁笑道:“他是我的一个世侄,他的小名叫玉朗,因为从小就长得个粉团儿似的,人见人爱,长大以后,诗书满腹,文采风流,就是淡泊名利,不肯在文章上再下功夫。”
张玉朗笑了一下道:“老伯这话小侄不赞同,读书在于明理,非为富贵名利,如果为富贵利禄而读书,其心已然可诛,小侄志不在抱笏,却不是不读文章,只是不愿意读韩昌黎那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
陆象翁笑不为忤道:“好!总是你有理……”
谭意哥眼波流光,笑着道:“张公子的话的确有理,老师整天教人家读书学圣贤之道,自己却不入仕途。”
陆象翁道:“我不是不入仕途,而是生当离乱之世,不想以文章去向乱臣逆竖博青紫……”
张玉朗道:“老伯的清节,是大家共仰的,只是天下已经太平多年,老伯怎么仍然在家中讲学呢?”
陆象翁道:“那是因为我闲散了多年,把筋骨养懒了,何况我的学生侄辈都一个个的衣朱带紫了,他们也希望我不要再入仕途。”
这在谭意哥说来倒是初闻,忙问道:“老师,我只听人说老师是无意于功名,却不知老师是为了门人子弟而谢绝仕途,那是怎么回事呢?”
陆象翁有点惭愧,但也有点得意地道:“我一生教的学生不少,有成的也很多,却把自己的功名给耽误了,等我自己要想去闯一闯时,却发现我的学生子弟都已经高踞要位,成为方面大员了。”
王知府道:“陆老的教诲有方,天下士人,无不以得列门下为荣,每次大比,进士榜上,一定有令高足的大名。”
陆象翁道:“这倒没什么,是他们自己知道用功。”
王知府道:“但是陆老启迪有功,也是原因之一。”
陆象翁:“我教学生是身教与言教并重,学间与品德兼修的,所以那些弟子倒还格守着师训,不管他们做了多大的官,见了我礼貌都不差。”
谭意哥道:“这是应该的,为人岂可忘本!”
陆象翁叹道:“但是在有些时地,就会很糟了,那年我抱游戏的心情,报名秋试,正副主考官却都是我的门生,唱名入闱的时候,限于体制,他们只有端坐受了我一礼,等我人了闱之后,他们立刻就过来行弟子礼,然后两个人亲自为我执役,一个扫地,一个磨墨……”
谭意哥笑道:“这分明是逼您考不下去了。”
陆象翁笑道:“不逼我也考不下去了,他们倒不是存心做作,对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是如此的,所以我只好回家来做老封翁,教教学生了。”
张玉朗道:“老伯的胸襟抱负、道德文章,推之于朝堂,即为栋梁之柱,可是为国家计,老伯却以不仕为佳。”
这又是一番妙论,王知府道:“陆老的才德既为庙堂之选,何以为国家计,仍是闲散为佳呢?”
张玉朗笑道:“陆老伯如果入仕,只不过是一根梁柱而已,在野作育英才,却能造就无数的栋梁之材。”
及老博士大笑道:“说得好,说得好,我知道陆老儿的心中是每每对此稍有遗憾的,现在听了张哥儿的解释,该消除掉心中的块垒了吧,来!啊一大白,浮一白!”
谭意哥起来为每个人把酒都倒满了,正待回座,陆象翁却把她按着在张玉朗的身边坐下来道:“意哥,你就坐在这里,让我们看看一对璧人是多么的相称。”
他这样一说,座上每一个人都有同感,张玉朗的俊逸不凡,谭意哥的秀丽脱俗,互相辉映匹配得妙极了!
谭意哥还有点怩忸,倒是张玉朗笑道:“久闻意娘有吟絮高才,正想诣门求教,不意今日得遇,就便请益一下,不知道意娘是否肯收我这个笨学生?谭意哥笑道:“张公子,你弄错了,那儿才是当代的宗师,你应该去向那边请教才是。”
张玉朗笑道:“陆老伯教的都是经世的大学问,我不想出仕,就不敢前去挨骂了。”
谭意哥笑道:“怎么会是前去挨骂呢?”
张玉朗道:“我去一次,陆老伯一定骂我一次,可不是去挨骂吗?”
陆象翁笑道:“你还怕挨骂,每次我到你家去的时候,你老娘还叫我捶你呢,她为你不肯求进而伤透了心。”
张玉朗笑了笑道:“老伯,这话小侄有点不服气,立身之途很多,何必一定要出仕才算有出息呢?”
陆象翁道:“学而优则仕,这是一般读书人的正途。”
张玉朗淡然道:“各人的志趣不一,官并非不可为,但是不可以强而为之,孔子如果一直在鲁国当那个司寇下去,最多不过一个循吏耳,人间可能就少一个宗师,有经世之才,有仁被万物之心,才可以为官,否则还是别干的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冠而唱归去来兮,小侄以为他这种不勉强自己的行为固可取,但是他那种说法却该打一百大板。”

谭意哥笑道:“靖节先生的高风亮节,为世所重,而张公子却别具一说,奴家倒要请教一下。”
张玉朗道:“他自己好酒无行,受不了拘束,要想求性灵上的自由,明知自己不是做官的材料,迳就言去也罢,却不该说什么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那表示他的心胸浅薄,知识简陋,把一项神圣的任务,视为营利糊口的行业,把为生民立命,为天下立心的责任放过不谈,却在五斗米上作文章,不说自己做不好官,都还要故做清高,说什么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我认为他的上宪还让他挂冠而去算是宽大的,真应该把他抓起来,打上一顿,才予以革职查办才是正理!”
王知府道:“世兄这番见解果然透辟,现在的人都称颂陶潜公薄盎贵而就田园,以为清高,使得我们这些做官的人,直以为自己是俗不可耐了呢,今得世兄一言,总算为我们舒一口气,世兄有此认识,如出而就仕,必为好官。”
张玉朗笑道:“多谢谬赏,治生就因为有些认识,知道自己的志趣不合于此,才不敢作此想。”
谭意哥问道:“张公子所志何在?”
张玉朗笑道:“我是个很没出息的人,身上怕背责任。”
陆象翁道:“他啊!是被那些游侠的传说给诱入了邪道,学了几天拳棒,动不动就想挥拳打人,路见不平,拔刀仗义,整天只会惹祸,幸亏他家里还有几个钱。而且是世袭的御进贡茶官,承袭了皇宫御用茶业的事业,官面上还熟,否则还不知要闯多大的祸呢!”
谭意哥忽然想起来了:这眼神,这微笑是在那儿见过的了,那是在胡天广的身上。
那脸庞,那身材,也有几分相像,只不过胡天广要黑一点,多了一蓬乱须,而张玉郎却自得多,脸也刮得光光的,看起来更为英俊了一点,但两人之间,似有相关之处。
她张开了嘴,正想问什么,张玉朗却在桌子下面轻轻捏了一下她的手,谭意哥倏然而惊,而这种发现的确不宜在此刻提出相询的。
陆象翁却感慨地道:“我也知道你为什么无意进仕,你乡试抡魁,中了一名解元,会试竟落了第,连个边都没挨上。”
张玉朗笑道:“那是小侄故意落第的,会试的题目很对我胃口,如果我放开手做,不敢说又拿第一,却也不会在前五名之下,可是我只做了一半,就草草收场。”
陆象翁也讶然道:“原来你那篇文章是这样写的,难怪我说你怎么会连场边都没挨上呢,以你的才华,纵使文章不当意;也不会差到那里去的,想不到你是在开玩笑,玉朗,你为什么要这个样子呢?”
张玉朗笑道:“为了博个自由之身。”
谭意哥道:“张公子,这话又是怎么说呢?”
张玉朗道:“乡试登榜首,只是为了明白一下自己的才调是否可以求售,可是家母却为此大为兴奋,每天都逼着我人帷中苦读,她老人家自己则成天求神拜佛,字定了我,一步都不让我出门,我关了一年多,整得我差点没发疯。”
陆象翁道:“才一年多,你就要发疯了,那么别的人十载寒窗,帷下苦读的滋味,又是怎么过的?”
张玉朗笑道:“老伯,这是一个人的意趣不同,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您最烦的就是学佛的人,如果把你置于一个全是佛经的屋子里一年多,你受得了吗?”
陆象翁道:“不像话,这怎么能拿来相比呢?”
张玉朗道:“为什么不能呢?那吃素念经拜菩萨可不是坏事,也是一个人的出身之道,若能成佛作祖,还可以拔宅飞升,渡化世人,释道儒三教并宗,我们可以择一而宗,却不能宗此而非彼,信了一家就说另外两宗是异端。”
陆象翁不由得笑骂道:“你这张利口实在行,每次都有理由把我给驳回的。”
张玉朗道:“这个小侄万万不敢,小侄只是申述自己的旨趣所在,却没有菲薄老伯的名山事业,不朽文章。”
陆象翁笑道:“得了,你别来灌迷汤了,你的会试落第,你老娘就该逼得你更紧才是,怎么就放过你了?”
张玉朗一笑道:“那倒没有,不过小侄略施小计,使老人家相信这是命数使然,以后就没有再逼我读书了。”
谭意哥道:“那张公子用的又是什么妙策?”
张玉朗道:“那年的考官是先父的好友,他在考后,感到十分惋惜,特别把卷子带了到我我家中,问我一篇绝佳文章,为什么只作了一半就缴卷。”
“是啊!你对此作何解释呢?”
张玉朗微笑道:“我没有怎么说,只说我作到一半时,精神忽感困顿,乍一闭眼,就看到先父来到面前,满面怒色,骂了我一句”逆畜“举起手中的板子,对我当头击下,醒后便觉文思枯竭,连原先想好的文章也都忘得精光………”
陆象翁道:“这是什么鬼话,你老娘会相信吗?”
张玉朗道:“这话谁都不会信,但是家母会相信的,因为她老人家求神拜佛的,最信求卜问卦,方士巫人之言,听了我这个话之后,她立刻就四出求卦,结果都是一样的答案,说是我家本当绝嗣,只因上苍怜我父母终生行善,才在晚年赐下一子,以续香烟,不可以妄求富贵,否则上天必将把我收回去,以惩其贪。”
诨意哥道:“真有此事吗?”
张玉朗道:“假的,我认识的朋友多,三教九流俱全,打个招呼下去,若是我家去的,都只准这样说。”
陆象翁禁不住骂道:“你这小子太不肖,对堂上老母,怎么可以说谎,做这种事。”
张玉朗道:“家母如有老伯这样开明豁达,小侄自然可以据实为告以求得谅解,可是家母只信方士之言,小侄没办法,只好出此下策了。不过小侄也没说谎,如果考上了进士,进了翰苑,家母必然更不放松我了,再逼我个两年去争大挑,小侄一定非死不可。”
陆象翁道:“胡说,那有人读书读死了的?”
张玉朗笑道:“我小时侯捉到一头狐狸,用个竹笼关在家里,三两天就它吃一只鸡,不到一个月,它就郁郁而死,我实在想不透,在我家里石屋舍可蔽风雨,有充分的食物,为什么反而养不活它呢?”
及老博士道:“这是物性使然,物各有性,这是不能勉强的,也许你认为快活的事,对它而言却是痛苦无比。”
张玉朗立刻道:“及老伯说得对极了,那头狐狸是自由自在惯了,骤入牢笼,在那里转个身都很困难,如何能习惯呢,我这人也是野惯了的,一旦把我圈了起来……”
陆象翁道:“总不成你就这样野一辈子……”
张玉朗道:“小侄虽然喜欢在外游历,却也不是无所事事,小侄家中世代供奉官茶,多少年来都是供奉的一种茶,可是小侄后来在遍游了邻近一些乡邑山城之后,发现了几种新品,较以往的贡茶品种尤佳,只是那些山民不懂采撷与焙制之法,小侄就留下教给他们,然后全数由小侄的茶庄来承购,去岁小侄以新种进贡,还受到特旨嘉勉,而且收益也较前多了两倍。”
陆象翁道:“这也算是事业?”
张玉朗道:“老伯这话小侄就不敢苟同了,百工之业,都是事业,唯有读书一事,当不得事业,因为读书为致仕之道,所以一般人都以读书为终身所职,舍读书之外,别无他务,如果每个人都往这条路钻,则田地无人耕种,布帛无人纺织,大家不饿死也冻死了。”
陆象翁不由得一叹道:“玉朗,你绝顶聪明,辩才若泻,任何事到你口中,都滔滔不绝,引经据典说出一番大道理来,可见你不是不读书,否则说不出这番道理的,只是你不肯读正经书,不肯在功名上求出身而已。”
张玉朗笑道:“老伯说的是,这是小侄天性如此。”
谭意哥笑道:“张公子的志怀高洁,奴家是十分佩服的,只是有些话奴家无法同意,张公子一再强调是天性中不喜求功名,所以不肯读书,这是违心之论。”
张玉朗诧然地道:“意娘有以教我?”
谭意哥道:“那可不敢当,奴家只是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张公子若是真的天生淡泊功利,就该到山野之地耕渔而生,远离尘世,过真正无拘无束的生活。可是你对富贵荣华,未必能全不动心,只是因为知道要求致这些东西,势非经过一番苦修勤持,而以前的日子过得太优游了,突然拘束起来,感到很不自在而已,物各有性是不错的,但是最可塑可变的就是人的性情。”
陆象翁道:“说得好,说得好!”
张玉朗诧然地望着谭意哥,这个女郎倒是切切实实地说中了他的隐密,不知她是那儿来的这种敏锐的感觉。
谭意哥笑道:“据奴家想,张公子从小一定是绝顶聪明的一个人,而且也一向自由自在惯了。”
张玉朗道:“绝顶聪明是不敢说,只是记忆力还好,我七岁上丧父,家母对我未免纵容一点,虽然要我读书,但又怕我太累着了,请了个先生在家,只教我半天,下午说出我自行温习,虽然每天规定了进度,但是我因为读两遍就能背了,因此每天都有很多时间流荡嬉耍。”
谭意哥道:“老夫人难道就不管你了?”
“家母要到茶庄去照料店务,而教我读书的那位老先生上了年纪,精神未免不济,只要我第二天的窗谋不耽误,对我也不作更多的要求,所以我那无拘无束的自由性情,就是那时侯养成的,不过在那几年中,我也的确读了不少书,比那些整天呆在书馆中的人只多不少。”
陆象翁叹道:“各人的聪明才智不同,就学时也自然会有进境多寡、速缓之差,以你的才华,如果全力攻读,成就当倍于他人。”
张玉朗道:“老伯,经世致用、入世开科那几本该读的书,我都读完了,也能背了,如果要我把那些烂熟的东西再从头背起,那简直是浪费时间。”
陆象翁道:“光是能背就行了吗?必须还要懂、能讲,你说过读书在于明理,你完全能懂其中的道理吗?”
张玉朗顿了一顿才答:“老伯,小侄说句不怕你生气的话,那些书中的话,小侄都还明白,有些固然是至理名言,有些却是狗屁不通。”
陆象翁道:“住口!你才念了几天书,居然信口黑白至圣先贤起来。”
谭意哥笑道:“老师,弟子要说句公平话,张公子的话并没有错,十三经中固然大部份都是先哲的至理,可是有些话放在今天,实在是不太相通。”
说罢对张玉朗笑笑道:“张公子,恕我说句放肆的话。你的书是读得够精了,却不够博,书上是有些话很不合理的,那是因为时间及环境的缘故,前人对事物的研究,自然不如今人之透澈,所以庄子说腐草化萤,那是他观察所得,萤卵产于腐草之内,孵化而成萤,这是研究所得,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还有很多,有些是当时的习俗,今已推移,有些是当时所有之物,今已灭绝,有些则是地理上的差异,南北寒温相距极大,论语中暮春三月,春服既成之句,到了极北之地就会斥为胡说,那儿的三月,不过是才微透春讯,仍然是天寒地冻,所以要批评一件事、一桩道理,必须再加上时、地、人的因素后,如果仍是狗屁不通!才是真正的狗屁不通!鲍子那一句话,下得太草率一点。”
陆象翁鼓掌大笑道:“说得好,说得好,玉朗,你最喜强辩的,再找出理由来辩呀!”
张玉朗劫肃容拱手道:“张某受教,多谢姑娘开导。”
陆象翁笑道:“玉朗,你也有被折服的时候。”
张玉朗道:“老伯说得小侄太不堪了,小侄并不是好辩,更不是强词夺理,只是折服于至理而已,真要有理,小侄一定心服口服。”
陆象翁道:“那么你以前老是要跟我辩,就是我说的话没有道理了!”
张玉朗笑道:“小侄可不敢这么放肆,只是老伯有老伯的理,小侄也有小侄的理,老伯的理压不倒小侄的理,小侄虽然尊敬您是长辈,不便跟您硬争下去,但是要小侄更弦易辙,照老伯所说的去做,心里总是不太服气的。”
陆象翁道:“意哥批评你的话呢?”
张玉朗道:“完全在情在理,小侄自然心服口服,小侄以往读书虽然不少,也懂得其中的意思,却没有详细去推敲其中的所以然,总是功夫做得不够,才有此失,以后当在学问上多下苦功,还望老伯不吝赐诲。”
陆象翁很高兴地道:“你来向我执经问难,我固然欢迎,只是我的口才跟捷才稍逊,很可能当时给你问倒了,要翻阅群书,才能回答你,你不如去向意哥求教去,她是我们长沙的书篓子、女才子,多少人都被她考倒了……”
张玉朗忙道:“是要请教,是要请教,明天我就踵府执弟子礼以叩教,万望先生不弃粗顽,收录门下。”
陆象翁道:“玉朗,这可不能开玩笑的,既要执弟子礼,就得规规矩短地磕头拜师的。”
张玉朗道:“当然,小侄怎敢废礼僭越。”
谭意哥忙道:“张公子要这么说,奴家就不敢当了,张公子如果不弃,常来坐坐指教一二,奴家万分欢迎的。”
陆象翁道:“当得起,当得起,意哥,这个后生高傲得很,极少服人,对你却是服了输,可见你是当得起的,趁此机会好好教训他。”
座中一阵大笑,这一餐自然很热闹,因为明天是正式的寿辰,大家倒没多耽搁,酒到差不多就告辞了。
及老博士笑道:“张贤侄,平时在外面有所酬酢,都是我送意哥回去的,今天我可离不开身子,只有麻烦你了。”
张玉朗道:“小侄当得效劳的。”
及老博士笑道:“贤侄答应得可别这么爽快,这趟事却不简单,随时都可能遇上个找麻烦的,甚至于可能要当街挥拳打架,以前老头子揍了几次人,他们见到我就躲了,换了你,他们可不认识你呀。”
张玉朗笑道:“这个老伯放心好了,小侄的文不足取,拳脚倒是未敢荒疏,十多年来,天天都要练上两个时辰,所以要打架时,寻常三五个汉子还能应付,人多了可就招架不住了。”
及老博士道:“人不多,讨厌的也不过三五个。”
张玉朗道:“长沙是三湘首邑大府,难道还有人当街拦劫不成?”
及老博士笑道:“那有这么严重,不过是几个纨裤子弟,倚着父兄的财势,经常喝酒聚众闹事而已,大事情是闹不出来的,最多也不过拦住了那些女孩子,调笑一番。”
张玉朗俊眉一挑道:“这种行为就直该打杀。”
及老博士笑道:“那倒也不能说,年轻人总是有点喜欢闹事的,他们也不敢如何,最多是拦住轿子,把姑娘们截下来,陪他们喝两盅酒,唱一首曲子,博个哈哈大笑。”
张玉朗轻叹道:“老伯,像这样自然是没有什么大关系,可是此时若不加惩处,胆子就越来越大,终至无所不为,无恶不作,据小侄所知,有好多士豪劣霸,所是如此养成的,所以小侄在外,遇见此辈,定不轻恕。”
及老博士笑道:“贤侄说的也是,老夫以前抓到他们当街就褪去他们的裤子,给他们一顿板子,打得他们不好意思上街见人,只有乖乖躲在家里念书了,这些人并不是真坏到那里,不过是因为父兄在外地为官或经商,家中没人管教,才无法无天起来,贤侄如果遇上了,好好管教他们就是。”
张玉朗笑道:“老伯的方法好极了,打出他们的羞恶之心,让他们知道礼义规矩,小侄若是遇上了就照老伯的办法,如法炮制。”
说着使出了门,谭意哥因为今天不是出堂差,没有乘轿子,张玉朗要叫人为她雇轿子,谭意哥笑道:“好在路也不太远,公子如果不太累的话,我们就走了去吧。”
张玉朗笑道:“我是不怕累的,经常是在深山野地,跑上一天,也没当回事,我是怕姑娘走不动。”
谭意哥道:“公子把奴家也看得太娇弱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家居的时候,上楼下楼,前院后院,每天也要转个几十次,算算路程,总也有十来里了。”
张玉朗笑道:“那又是干什么呢?”
谭意哥道:“我是在一本书上看的,说晨起健行千步,可保延年益寿,病健体,我想这个方法倒很简便,就照着做了,只是出门不太方便,家中也没那么大的院于,只有前后上下绕圈于了。”
张玉朗道:“效果如何呢?”
谭意哥道:“开始时自然感到累一点,可是一个月下来,已经习惯了,果然觉得精神旺健,三年下来,一天不走,反而会觉得难过,这三年来,除了前几天因为饮食不慎生了场病之外,连伤风咳嗽都没有过。”
张玉朗笑道:“这是对的,人只有闲下来才容易生病,不管是什么个动法,只要动了,对身体总有好处的,所以找最反对就是把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整天死读书,身子越读越衰,年纪轻轻,就已经头发花白,双目昏,四十不到而齿摇牙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