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丁婉卿道:“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不是为了要求名而做这些好事的,所以要用粮号的名义出头,只因为一向都在这么做了,不会引人注意而已,如果现在突然又换了个人出面,不是会引人注意,增加麻烦吗?”
杨大年道:“婶子说的是,侄儿以前曾倡头做过一点善举,结果托人家代管,叫人从中落了好处去了,做好事,还是自己经手的好。”
杨崇叹了口气道:“我不是怕事推托,设厂施米施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人手的,我们一间粮号已经够忙了,那有工夫再去忙别的?再说善门难开,只要我们的善门一开,附近几乡几县的穷人都会来的,我们不能只开个三五天就关了门,至少也要把一个冬天撑下来,那点钱不够的。”
杨大年立刻道:“叔叔,这个放心好了,你若钱不够,小侄尚可效力。”
李大成也道:“只要是做好事,而且办得有实绩具效,我也可以尽点力,叫长沙城那些大户们认捐一点,共襄善举的,他们反正欠我一个人情,不叫他们还,他们耿耿在心,叫他们还,我又想不出什么地方需要他们的,钱财我不屑取,我这副捕头再往上升,也只有一步可跳,而且已经是定局,借这个机会,倒是完了掉一件心事的好。”
谭意哥道:“叔叔,钱的问题解决了,至于人手,您也用不着担心,我既不能回长沙去,一时也没个准着落,乾脆就留下来帮忙管善厂吧,另外还有秋苹,我们两人足可以担任了,您还是忙您的义盛粮行去。”
杨岸笑道:“又有钱,又有人,我还有什么好挂虑的,我们立刻就着手进行起来吧。”
杨大年道:“我的祖宅还空着,有十几间大空屋子,后面还有粮仓,就先拨给你们做善厂的处所吧。”
杨岸道:“那更好了,有了地方,就可以先着手雇请女工前来,缝制冬衣,让本郡的穷苦人家,先赚上一份工钱,将来就不必仰仗救济,可以多帮助一些外乡的人了。我其实早就有了这个计划,只因为财力不够,无以着手,想不到却能在今天实现了。”
这是杨岸返里后,引起的另一次**,李大成带来的财物变卖后,作为开始的基金,买进了大匹棉花、布匹,然后就招请了当地的大批穷人家妇女,前来缝制冬衣,工资订得很优厚,中午还管一顿午餐。
两个月下来,库房中已经堆满了缝好的寒衣,而那些缝衣的女工们也都着实的发了一笔小财,可以舒舒服服地过一个年了。
今年的冬天却来得特别早,十一月里,天际已经飘雪了,又兼年成歉收,三湘为稻米丰收之区,收成也不过平平,而邻近的鄂赣等地,有些地方却因旱涝天灾、蝗祸、虫灾等原因而成荒年。
大批的灾民涌向三湘来求食,若不是谭意哥他们早有准备,预先收购了粮囤积应急,这批灾民不仅成为地方的累赘,很可能还会酿成民变。
谭意哥在这时候,更显露了她的理财与处事应变的能力,一笔捐款到来,她立刻即其所宜,预购了急需的物品,然后着人调查了受施者的境况、需要。
灾民们来到,她的供应已经准备好了,寒者得衣,饥者得食,疾病者也都得到了医疗。
在空地上,她早有预见的搭起了芦棚以蔽风雨,收容了过路病痛的难民,而后又把及老博士拖了来,为那些病人治病,阻止了疫病的流行。
李大成帮了她很大的忙,她的善举虽不在长沙,但是长沙的赈款却不断地拨到她的手中。
这一来是李大成游说之故,二来也因为她在四郊留住了灾民,使灾民们没有大批的涌进长沙,维持了长沙的宁静。
善厂是以杨岸的名义开的,可是大小的事情策划、进行,多半还是谭意哥,使这个女孩子大大地出了名,谭意哥三个字,仍是在人们的嘴边挂着。
她在长沙时的盛名没有被人忘记,现在却以另一种方式更为人记忆,只不过人们在说起她时,语气中带着更多的尊敬了。
就这样她忙过一个冬天,逃荒的人都返里去了,他们在官府的协助下,又回到家乡去开始春耕,重建起破碎的家园,带回去的是谭意哥无限的感激。
谭意哥闲了下来,那一段时间的忙碌使她忘记了一切,甚至于忘记了张玉朗。
这一天刚好有个人登门求亲,叫武卓才,新科的进士,今年已经四十岁了,埋首寒窗二十多年,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博得了一榜及第,而且放了一个县令。
武卓才没有娶亲,赴任路过湖州,听说了杨兰的贤名,故而亲自登门求亲。
他的相貌很不错,虽是新放的县令,宦囊不丰,但却是元配结发,而且是七品命妇,倒也强差人意。
杨岸自己相过了,非常满意,叫他妹妹自己跟武卓才谈谈,也是让他们自己亲相一下。
本来这种事无须当事人亲自见面的,杨岸是兄长,也是杨兰唯一的家长,他看中了,就可以作主。
不过武卓才行期匆促,他要赶着上任去,最多只能有两三天的逗留,谈好了要立刻迎娶,三朝之后,就要立即随行。
所以杨岸的意思让他们自己谈一谈。
虽说是当面亲谈,却也不能单独面谈,于是就由谭意哥陪着见面。
会晤是在杨家的后堂,双方见面后,唔谈下都相当满意,武卓才很坦白,说自己孑然一身,二十年苦读,后几年虽有举子的身份,却是在京师课读为生,两袖清风,客途迎娶,更是草草,只是一片热诚,然而他也听说姑娘是位贤德仁爱、不慕虚荣的好女儿家。否则他也不敢冒昧地登门求亲了。
话说得很坦白,也很令人尊敬,杨兰是十分满意了。谭意哥也觉得这个人很不错,满脸正气,耿介却又不执着,说话也颇为风趣,跟杨兰很相配,想得到他们婚后的生活会很幸福的。
婚事说定了,决定明天涓吉,三朝后就随行。
这虽是太匆忙了一点,好在了婉卿早就为小姑子的遣嫁作了准备,而且新郎力主简仆,倒也不费什么事。
正经事谈过了,谭意哥无意问起道:“武先生,你今年同榜有一位张玉朗的,是湘阴举子。”
武卓才道:“三湘多才子,本科所中三湘同年不少,姓张的只有一人,却不叫张玉朗。“
谭意哥以为张玉朗落第了,那知道武卓才道:“这一科最出色的同年中是出在湘阴,就是那位姓张的,他的人既年轻英俊,满腹经纶,才华盖世,文章做得实在好,本来考官们荐的是第一名状元,只是在殿试时,圣上认为少年意气飞扬,锋芒太露也不好,龙头应属老成,把原评在第三名的陶尚志拔为状元,把那位原定的状元郎降为第三名探花了。”
谭意哥道:“都在一甲之内,名次上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何况龙头应属老成!”
武卓才笑了笑道:“谭姑娘说的是,一甲三名,无所谓名次前后,状元郎的才华未必高于探花,何况当初所谓的探花,也并不一定是殿试第三人之意,古时殿试及第者,择定其中少年英俊者一名,簪金花,乘御马,游行京师,让那些闺阁千金们以香花抛掷而下,而成太平盛事,这才是探花郎的由来……”
谭意哥道:“武先生博学得很。”
武卓才笑笑道:“我倒不是博学,侥幸一榜及第,这是大家在拜座师会宴时,互相谈起探花典故时听来的,而且也听得本科举试中的趣事,说那位探花郎的状元实际上是送在皇后的手中。”
谭意哥道:“这倒是一件大新闻,皇后是在内宫的,怎么会管到殿试上呢?”
武卓才一笑道:“这当然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据说这位青年才子在未试之前,就已经名动公卿,在京师是位很有名的翩翩风流才子了,而皇后的最小一个妹妹正待字闺中,为这位俊俏公子动了芳心。假进宫探视之便,在皇后面前吐露了心事……”
谭意哥笑道:“这个年轻人的运气不错呀,被皇姨看中了,岂不是到手的富贵。”
武卓才道:“不然,皇后倒是很重视才华的,她虽然答应替幼妹作主,但是怕那个士子是个不学无术的绣花枕头,说要等考过了再说,必然要那个士子榜上有名,才可以论婚嫁,就把皇姨留在宫中以待大比。没想到阅卷完毕,主考官们荐上来的第一名,就是那位士子。“
“是不是考官们早就知道了皇后的意思,特别加以举荐的呢?”
武卓才摇头道:“真要如此,倒又不足为奇了,人家可是真才实学,那一篇文章够得上是字字珠玑,而且皇后就怕小妹妹会居间活动,影响到国家举才,才把幼妹硬留在宫中,也正因为这一次举才确是大公无私,所以才传为佳话,如果是有弊的话,一定会严守秘密了,否则本朝最重言责,那些御史们都是铁面无私,早就掀起大狱了。”
“这么说来,把状元降为探花是皇后的意思了?”
“听说是如此,而且是出于皇姨的力请,皇帝才以那个理由,更动了名次。”
“这我就不懂了,皇姨既是心倾那位士子,自然是希望他中得越高越好,怎么反而把状元郎贬为探花呢?”
武卓才笑道:“此中大有文章,而且皇姨所请,也真有见地。”
谭意哥跟杨兰被引起了兴趣,一迭声地催促他快说,而武卓才也很得意,卖弄地道:”这在一般人是很难明白的,但是却要从本朝的惯例说起,每三年一比,状头拔魁抡元,自然是文章甲天下,但是状元公的官却很少做得大的,多半是进国子监,做内廷的文字供奉,虽说是常跟皇帝接触、却没有多大出息,充其量也只能做到国子监祭酒,显而不能达,贵而不足富。那皇姨既然属意此君。自然要替良人打算,不叫他进那个穷国子监的,所以才亟力把他从状头上拔了下来。”
谭意哥道:“那么探花又有什么出息呢?”
“探花不必进国子监,内放部曹,外放府尹,如果本身能干,朝中又有奥援的话,不出十年,就可爬上个一品,为一面的封疆大吏,手中真正掌实权,身为皇亲国戚,自然懂得计算,真正想做官的人,宁可中在二甲,也不愿意高中榜首的。”
谭意哥笑道:“状元及第是何等荣耀,却想不到还有这些曲折。”
武卓才一笑道:“状元只是个名声好听,而且荣耀在眼前,若是往后看,则还是二甲的进士最吃香,看看朝中六部大臣,入阁拜相以及各地的督抚方面大员。没有一个是状元出身的。”
谭意哥笑道:“这么说来,武先生前程万里,将来的青云扶摇,应是未可限了。”
武卓才轻轻一叹道:“我却不存此着望,因为我的功名来得太迟了,四十岁才弄到一个县令,只求能好好地为百姓们尽点心,无愧此生,于愿已足,因为我已经被磨去雄心了。”
谭意哥道:“先生又何必自谦……”
武卓才苦笑道:“我也不是自谦,是岁月不居,做官一半靠机遇,一半也要靠努力,少年得意,及壮封侯,我现在已经四十岁,却才刚起步,奋斗个二十年吧,做出点成绩,却已经是齿牙摇落,鬓毛渐霜,到了休致的年岁了。”
谭意哥刚要开口,武卓才道:“谭姑娘,你不必搬出古人来劝我,说什么太公八十遇文王,那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必须要重实际,当然,我也不会自暴自弃,还是会尽力去做,可是心中不能不有个底子,不必奢望过高,兰姑娘,我也把话说在前面,你也得记在心里作个准备,准备淡泊以终,很可能终我一身,就是这七品知县到底了。”
杨兰肃容道:“先生请放心,我心敬的是先生为人,不是你的功名。”
谭意哥倒是不便再说什么了,于是又岔开话题道:“那位姓张的士子,有没有娶了皇姨呢?”
武卓才道:“我离京的时候,正在议婚,大概不会有问题,听说那位皇姨虽是长得美貌非凡,却因为太娇贵了,体弱多病,皇后很爱惜她,希望她嫁人后会好起来,所以才极力促成这件婚事。”
“说了半天,这位士子的官讳是什么呢?”
“张元直。”
这是个完全陌生的名字,谭意哥笑道:“我们三湘地面上出了这么一件大喜事,居然会一点都不知道。”
武卓才道:“他虽是祖籍在湘阴,但是落籍却在京师名下,所以捷报上京师去了,因为他是世代茶官,供应皇茶,每年都要进京贡茶的,就便在那儿落籍报考了。”
谭意哥心中猛地一跳道:“他家中是世代茶官?”
武卓才道:“我听人说好像是如此的,他是一甲探花,我却是二甲进士,虽说同年同榜,却极少有机会接近,只是在会拜时见了一次,果然是一表人才,其馀有关他的事情,则多半是听人说的,因为他是个大红人,比状元公还要出名,我才略为多知道一点……”
谭意哥似乎呆了,连他后来的话都没听见,杨兰心中也十分难过,不住地安慰她道:”意哥!不会的,不会是他,玉朗不是那样的人……”
谭意哥道:“不会错了,湘阴世代的茶官仅此一家,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杨兰却不放心地问道:“武先生,你说的那位张探花,他没有别的名字?”
武卓才想了一下道:“我记得他的别字,好像是叫玉朗两个字。”
这下子是再也不会错了,谭意哥的脸色很难看,武卓才吃惊地道:“怎么了,谭姑娘是否不舒服,还是我说错了什么话。”
谭意哥镇了一镇,强笑道:“不,武先生,没有,非常感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因为这位探花郎是我们的一个熟人,乍然听见了他的事情,感到有点吃惊而已。”
武卓才这才哦一声,谭意哥笑笑道:“说起来他还是我们很熟的朋友,有了这种喜事,居然不捎个信来,让我们替他高兴高兴,还是在你这位远客口中,才听见了,说起来真是笑话了。”
武卓才道:“这倒怪不得他,恐怕他也是真忙,因为他既然即将跟皇帝结成连襟,就成了帝都新贵,人来客往,自然酬酢无闲日,而且皇帝也不时地召见,以期对他多作了解,在大婚之前,想是不得闲的。”
谭意哥一笑道:“不去说他了,武先生,你跟兰姨看来也彼此满意,你们的事也就这么说定了,兰姨德慧无双,人品又是如此的端庄,恭喜你娶到这么一位贤内助,彼此都不是世俗儿女,就定在明日大喜吧。”
武卓才兜头一个长揖道:“多谢,多谢,我对兰姑娘是千万分的满意,只惭愧行期匆促,且又在客中礼仪太简陋了,恐怕委屈了杨姑娘,如若筹备不及,敝人可以先下定,等到了任上再来迎娶。”
谭意哥道:“那倒不必了,兰姨并不是个讲究铺张的人,她的哥哥更不是个喜爱虚华的人,明天是个大好好的吉日,而且你新放远任,也需要有个人照顾。”
“那倒没什么,这么多年了,我都是自己照顾自己。”
谭意哥笑道:“武先生,那不同了,以前是没人照顾你,现在你等于是定了亲,而且上任做官,比以前读书的时候,内衙总要有个人的。”
武卓才道:“我自然是千万分喜欢能早日成亲,说句老实话,我已老大不小,磋跎青春多时,以前无力成家。我不敢痴心妄求,现在多少有了养家的能力,我只想把失去的时日补回来,简直是一刻也不能待。”
谭意哥笑道:“这才说了老实话,那你刚才还假意地推托什么呢?”
武卓才道,“我倒不是假意的推托,也是一片真意,怕委屈了姑娘。”
谭意哥道:“那倒不必客气,只要在婚后,你对我兰姨多一份敬重就行了。”
武卓才道:“我怎么敢不敬重呢,她是受过朝廷旌表的善人,比我这一榜老虎知县尊贵多了,而且我好不容易,高攀上这么一位贤内助,把她捧在头上都怕冒渎了……”
杨兰诚恳地道:“武先生,妾身也是老大不嫁,得事君子,是妾身的福气,妾身自知本份的。”
武卓才呐呐地道:“不敢当!不敢当……”
除了这三个字,他不知该如何接下去了,谭意哥一笑道:“你们双方都不必客气了,看你们互相尊敬,倒是想得到将来日子可以过得很好的,既是说定了,就别耽误时间,立刻着手办喜事吧。武先生,你在客中不便,就由我们这边筹备,你等着做现成的新郎吧。”
武卓才只有连连拱手称谢了。
好消息传出去,大家立刻就忙了起来,虽说匆促,但是有人有钱就好办事。
再说也幸得丁婉卿早有准备,嫁衣早经缝就,陪嫁的东西,也是多半出自她的妆奁。
杨家虽是望族,也是地方上的首富,但有钱的是杨大年,杨岸的粮行生意做得大,利润却很低,而且所赚的只是一本帐簿上的帐目而已,到了年终结算,负欠的人还不起,就一笔勾销了。他开的是仁义粮号,多年来就是如此,他离家后,由妹妹杨兰接下来,依然如此,所以存不下几值钱的。
好得杨大年上次就留下了一大笔银子,为他的族姑遣嫁,钱放在祠堂的宗长处,算是由族中公摊的。
所以这场婚礼仍是办得很漂亮,而且面子上也还过得去,因为本县的县令看在杨家世族的份上,再者,新郎也是一任知县,地位与他相等,不但跑来凑热闹,而且自居男女双方的大媒。
县官不算大,却是一地的父母官,所以这一项婚事也就差强人意了。
新房设在县城中最大的客栈中,婚期只有三天,席开流水,整天都在应酬贺喜的人,很快就过去了。
然后就是为新人送行了。武卓才本是单人上路的,连一个从人都没有,对一个新任县太爷而言,这未免寒伧,但武卓才是真的清寒,雇不起人,虽然也有人愿意自己贴盘缠,跟着他去上任的,但是他拒绝了。
他知道此辈绝不会那么好说话,此刻白贴盘缠,到了任上,一定会想法子捞回来的,他不愿意带了一批蝗虫去吃那些百姓。
不过现在倒不用担心了,内宅里有了丫头仆妇,外面也有了长随跟班,那是一些受过了杨家好处的人家,自动愿意把女儿、儿子给他们的,一则是为了报恩,再则也是求武卓才提拔一下,有个出头的意思。
人都很老实,所以武卓才也不反对了,因此当这一对新人动身上路时,武卓才已经颇有大老爷的味道了。杨岸在他的宦囊里,塞了一些银子,很郑重地告诉他道:“妹夫,你不要客气,这银子不是我的,是我的一个侄儿的,他有钱,也拿得出,你就不妨收下,此去任上固然不必大事铺张,但太俭省失了宫体也不好,你刚上任,我倒不是要教你如何做官,只是希望你不必太拘泥,不要太古板,也不是要你去向老百姓苛索伸手,那是万万做不得的,但是对于人情应酬,上峰的礼敬,却仍须打点一下,这样你才有机会往上爬,就用这个钱好了,即使你存心立志做好官,也要做大一点,多为一些老百姓造福吧。”

武卓才对这位大舅兄倒是十分尊敬,连连道谢称是,杨岸想了一下又道:“到了任上,如果有什么悬疑疑难决的大案子,不必客气,赶紧托人捎个信来,别的忙帮不上,我这儿的一些江湖朋友,倒还很有名气,在暗中帮你查访一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这一榜进士得来不易,要是运气不好,遇上那些事,把个前程误了,可太不合算了。”
这番关照更是语重心长,听得武卓才感激涕零,满心欢喜地了。
他的确有值得高兴的地方,二十年寒窗,熬出头来不说,在赴官的路上,不但娶了一个贤德兼备的好妻子,而且又落得一笔丰盛的嫁妆,这是做梦地想不到的。
送走了那一对新人,杨岸回到家中,立即道:“婉卿,家里要你辛苦一下,我上京城去一趟。”
丁婉卿知道他是去找张玉朗,连忙道:“相公,你又何必去呢?”
杨岸道:“我知道玉朗那小子不是贪慕富贵而负情的人,所以才要去探问一下实信,再者对意哥也好有个交代,免得她老是苦守着他。”
丁婉卿想了一下道:“你去看看是可以的,可千万则去惹事吵架去。”
杨岸笑道:“你放心好了,我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冲动,任意挥拳揍人了。再说那小子成了皇亲国戚,也不是轻易可以揍得了的,我现在是有家有室的人了,也不能像当年一样,闯了祸拔脚一走,让你来顶这个家。”
丁婉卿一叹道:“那倒没什么,我原就准备孤独生活,最了不起还是打那个算盘而已,只是意哥孩子天性纯良,如果知道你为了她的事惹了祸,她的心里就更为难过,很可能就不想活了,你本是一片好心,岂不是反而害了她。”
她的确是会说话的,搬出了这个理由来,使得杨岸为之一惊,心里原有几分去惹事的念头,也被吓跑了。
这确是一件值得顾虑的事,谭意哥心心念念所系,就是丁婉卿对她的抚育深恩未报。
好容易见到丁婉卿有了个美满的归宿,她心里已经是万分的安慰了。
甚至于前天,大家谈起了张玉朗的事,每个人都为此愤然不平时,谭意哥反而此别人冷静,笑笑说:“这也没什么,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且也不容他不答应,何况我跟玉朗只不过是口头上的一句话,既没正式下聘订过亲,也没有经过他堂上的允准,算不得一回事。再说,因为他的关系。我们能够结识了杨大叔,成就了娘的美妙婚姻,我经已十分的满意感激了。”
正因为她自己能这样看得开,大家也就不便再说什么去刺激她了,只不过也因此增加了杨岸心头的压力,所以一等嫁妹之事办完,立刻就要上京去一趟。
杨岸是第二天动身走的,走时并没有告诉谭意哥,原是怕她知道了心里不好过,想等有了确信回来,再酌情说给她听的。
那知道在他备妥行装,正要出门之际。谭意哥居然来了,满脸合着笑容道:“杨大叔,听说你要出远门。”
杨岸道:“是的,我想到几处给我们送粮的庄户上看看,因为以前是兰妹接头的,现在她走了,我却一点都不清楚。”
谭意哥笑道:“那倒不必去看,兰姨是个很细心的人,早在我们一到的时候,她已经把一切都交待给娘了,是我帮着娘接下来的,每一处都登记得清清楚楚,大叔如果有空的话,倒是跑一趟京师,去看看玉朗吧。”
给她这么当面一说,杨岸也瞒不住了,笑笑道:“意哥,你真厉害,我是打算上京师的。”
谭意哥笑道:“我也猜到了,所以写了封信给他,表明了我的意思,你见到了他,假如他真是如同武先生说的那样,就把信交给他,否则就不必了。”
她取出一封信缄来,递给了杨岸,倒使杨岸十分为难,不知道她在信中写了些什么,尤其是不知道谭意音的意向如何。
谭意哥像是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笑道:“杨大叔您放心,我的信上没说什么,也没封口,您可以先看了再决定是否可以交给他的,我没有一句骂人话,不会使您难堪的。”
杨岸叹了口气道:“意哥,如果你在信中真是大骂他一场,我会当着他的面,大声地读给他听的,这小子的确是该骂,我怕你是在信上……”
他支支吾吾,说不下去了,谭意哥一笑道:“您怕什么呢,怕我在信上跟他永诀,自觅短见是不是?”
杨岸的确是担心这个,但是被谭意哥指了出来,却又不好意思承认了,只有乾笑道:”那里,你是个豁达又聪明的孩子,怎会动这种呆念头。”
谭意哥恻然轻叹道:“是的,我如动那种念头就太呆了,他如是个有情的人,负我必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应该体谅他,他如是个无情的人,又不值得我为他一死了。”
“对!对!意哥,我真佩服你想得开。”
“我也不是想得开,而是我觉得这世界对我太好,爱我的人那么多,我不能为了一个人而伤大家的心。”
她宽慰地笑了一下道:“像娘视我如同己出,像您杨大叔跟周大叔两口子,视我如知友,像及老爷子和我的老师陆象翁老夫子,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对我都是恩情万分,没有一个人对我有轻贱的看法,为了这么多人的恩情未报,我也不能做个忘恩负义的人。”
杨岸道:“意哥,只要你能想得开,我们就放心了,唉,这真是的,我见了玉朗那小子,不管他现在是什么,也得要先摔他两个巴掌再说。”
杨岸急急忙忙地走了,谭意哥虽则略有点抑郁,却最多只是不轻易言笑而已,态度上没有什么不平常的地方,这样子让人看了又是难过,又是心疼。
别的人都还好,最难以排遣忿然的是秋苹,这个还俗的小道姑,一颗芳心早已系在了张玉朗的身上,因而才把妙贞观跟的白莲教内情和盘托出。
当初,意哥也许了她终身可以托给张玉朗,所以她对谭意哥一直是忠心耿耿,十分恭敬。
现在眼看着谭意哥的正室落了空,她的侧室自然也跟着落空了,因此忍不住怨恨满腹,整天长吁短叹的,谭意哥反倒安慰她道:“秋苹,你这么整天哭丧着脸干嘛?玉朗中了探花,你应该高兴才对呀!”
秋苹咬着牙道:“我该高兴,从那儿高兴去?”
谭意哥笑道:“玉朗高中了探花,你的终身有托,怎么不该高兴呢?”
秋苹道:“姑娘,你别拿我开心了,连你都……”
谭意哥摇头道:“不!你弄错了,你跟我不一样。”
“我们又怎么个不一样呢?”
“因为我要的是一个正式的名份,那只能容许一个人有此名份,所以他娶了皇姨,就不能再许我了。你只要求跟着他,那可不受妨碍,你仍然可以跟着他呀。”
秋苹道:“行吗?那位皇姨肯要我吗?”
谭意哥道:“我想一定可以的,她既是金枝玉叶,一定十分娇贵,自己不会去侍候玉朗的,因此料理玉朗身边的琐碎,一定有其他的屋里人,不争多一个,少一个,我已经把你的事写在信里,等杨大叔回来,就有消息了,是他派人来接你,或是我们这边着人送你去,必然有个肯定的答覆。”
秋苹道:“皇姨自己会带一大堆屋里人侍候他们两口子,恐怕不会容许我插足进去。”
谭意哥一笑道:“这个你不必担心,玉朗是个有主张的人,不会受人摆布的,皇姨虽然尊贵,但是下嫁之后,总只是他的妻子,他这一家之主,要安排一个身边人,那是谁也不能干预的。再说我也了解玉朗的为人,他也不是听人摆布的。”
秋苹想了一下道:“即使如此,我还是不去。”
“为什么,你前些日子,还天天在庭院中早晚一灶香,在祷告上苍,保佑玉朗高中,这下子如愿以偿了,你怎么又不去了呢?”
秋苹道:“就算爷把我要去了,那日子也不好过,想那皇姨平时娇生惯养的,脾气一定很大,我跑了去,她一定不会高兴,那个罪可难受了。”
谭意哥笑道:“这个你放心,出身越高贵的人,心胸越是宽阔,人家不会容不下你的,她的姐姐是皇后,皇宫中有三宫六院以及数不清的嫔妃、宫人,要是小心眼儿的人吃起醋来,不但会把自己酸死,也还惹人笑话。那位皇姨既是极得皇后的宠爱,经常接进宫里去住,耳濡目染,也不会那么小气量的,再说她纵然心里不高兴,也不得端些身份,不会来跟你争风呀。”
秋苹道:“可是她会想办法来折磨我。”
谭意哥道:“更不会,她对你反而会特别的客气,对她带来的人严苛没关系,她是在管教自己的人,对你却必须要保留几分客气以避嫌,免得叫人以为她是不能容人而借题发挥,所以你的日子会过得很快活,不过,当然你自己也要有分寸,不能太过份,爬到她头上去了,那也是不容许的。”
秋苹又想了一下遣:“不过我还是不想去,那儿的规矩一定很大,处处地方都要受拘束的。”
谭意哥道:“这是当然的,皇姨虽非官家至亲,却是皇室近亲,何况她自幼在皇后的教导下,习的就是宫廷礼仪,家中来往的,也都是达官贵人、皇亲贵族,那是最讲究礼仪规矩的,可一点也不能差错。”
秋苹道:“我就是怕拘束,我可受不了。”
谭意哥庄严地看着她道:“秋苹,人在那一种环境里,就该受那一种拘束,不能照着自己的性子的,你跟了我这几个月,我一直这样督促你,要求你,把你从前在妙贞观中的习气都改掉了,现在人人都夸你端庄稳重,对你都尊重得很,你要想人家看得起你,首先就不能自贱,看不起自己。而约束自己,为自重之首。”
秋苹忙道:“姑娘,我不是怕吃苦,而是我想到在那的人,一定不会像姑娘你这样尽心尽力地开导我了,她们的心眼儿坏得很,都是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的坏胚子,规矩既大,我又不懂,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还不是处处丢脸,处处落不是。”
“你怎么知道那儿的人都是坏心眼儿的。”
秋苹笑道:“我对宫里的事儿可不陌生,以前有几家官眷,就是宫里放出来的,她们常到观里来烧香,谈起皇宫大内的事,都直摇头,说那儿就像个大监狱,甚至于比监狱都不如,因为监狱里,大家是受难的人,互相安慰帮助,人情味还浓得很。在那儿人情冷酷,互相勾心斗角,排挤,诋毁,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谭意哥笑道:“你是去探花府,不是皇京大内。”
“那还不是差不多,那儿一定有很多京里出来的人。”
谭意哥庄容道:“秋苹,人只要自己行得正,就不怕别人的陷害。你是个很聪明的人,却使没人指点你,你也能察颜观色,自己看着学,一开始出了错,人家会原谅你的,以后说出一次错,学一回乖,慢慢都学齐了。只要你自尊自重,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往上爬成为一个贵妇的机会。”
秋苹垂泪道:“姑娘,我不要成为什么贵妇人,我只是不愿意离开你,跟着你半年,我学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只要跟你在一起,我什么都不在乎。”
谭意哥有点感动,轻轻地一叹道:“傻瓜,跟着我可是个没了之局,前途茫茫,我正不知如何安排呢?”
秋苹道:“你到那儿,我也到那儿,你就把我当个陪嫁的丫头好了。”
谭意哥忽而一笑道:“陪嫁的丫头,秋苹,你以为我还将另适他人?”
秋苹道:“为什么不能呢?小姐的美名、文名、才名以及贤名,已是远近皆知的了。”
谭意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我倒后悔我这么出名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不是好事。”
“小姐,这话不然,有很多王孙公子,官宦世家的子弟,都托人前来求聘,他们对你有仰慕,绝无一丝轻视的意思,只是在婉姨那儿,替你婉拒了。”
谭意哥摇头道:“我不会另外嫁人了。”
“你同意受委屈居侧?”
谭意哥摇摇头:“不!居侧并不算是受委屈,一个女人把终身托给一个男人,并不是求个衣食无缺,更不是计较一个名份,最重要的是一份感情的寄托,嫁一个相爱的人。”
“是的,你跟张公子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讳意哥又轻轻一叹道:“张玉朗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完整无缺的男人,而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更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机缘凑巧,使我把感情付给了他。”
“那么你打算不计名份跟他在一起了?”
谭意哥道:“不!也不是那么说,我计较的不是名份,而是一种尊严,一种对感情的尊严。”
“小姐,我实在不懂你的意思。”
谭意哥道:“我在等他开口,他说过要娶我。”
“可是现在他已经无法娶你了。”
谭意哥笑一笑道:“是的,我知道他有许多碍难之处,也许有着难以推托的苦衷,所以我不怪他负情,但是我绝不会告诉他我要怎么样,更不会向他表示,我可以不计名份而委屈求全,要等他来向我交代。”
秋苹道:“你要他如何交代呢?”
谭意哥庄严地道:“男女相悦相爱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在一起生活,重要的是感情上的完整,任何事都可以委屈求全,唯独感情不能。因此,只要他能把一份完整的感情给我,任何方式我都可以接受。”
秋苹道:“小姐,我还是不懂。”
谭意哥叹了口气道:“我也没法子使你懂了,不过你可以把这番话告诉他,他会懂的。“
秋苹想了一下道:“我明白了,你是要他来求你。”
谭意哥道:“也不完全是如此,我要他来给我一个交代,并不是争什么意气,交代一下,我们的那份感情,他将何以处之。”
秋苹仍然弄不清她说的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却已不想去明白了,只点点头道:“小姐,既是这么说,等杨大叔回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能到京中,一定替你把话带到,即使张公子不要我,我也会赶到他那儿去,把小姐的话说明白。”
谭意哥笑道:“你别急,你的事情十拿九稳,绝无问题,因为你没有任何牵扯及碍难之处。”
秋苹道:“不过我到了那儿,小姐要说的话,我仍是难以解释明白,最好还是小姐自己写封密函交给我带了去,免得我把话传错了。”
谭意哥叹了一口气,道:“没什么话好传了,你只要告诉他,说我在等他,这一生一世都在等他。”
“就是这么一句话?”
“是的,就是这一句话……你还可以告诉他,我没有怨恨他的意思,纵然他已另行婚嫁,我相信这绝不是他的负情,也不是他贪慕富贵,叫他别以此耿耿自责,而且我很高兴他能够接受这次的婚姻。”
秋苹睁大的眼睛道:“小姐,你很高兴他跟皇姨攀亲,这是真的吗?”
谭意哥道:“绝对是真的,每一个字都出之我的本心,没有一点虚假。”
“你高兴什么呢?这对你只有伤害呀。”
“我说这话是撇开我自己的立场,完全以第三者的身份,冷静地置评,我知道玉朗心里绝不会满意这种婚姻,照他以前的脾气,很可能就来个拂袖而去,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已经开始懂得忍耐了。”
“小姐,你希望他忍耐?”
“是的,那才表示他成熟,长大,不再任性了。”
“我以为他该拂袖而去,才是一个男子汉的样子。”
谭意哥叹了口气:“秋苹,你还是没改掉你的江湖习气,一个男子汉的气节绝不是表现在这些地方的。”
“那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率性而行,逞一时之意气,这都只是匹夫之勇,必须要有忍辱负重的胸襟,才是做大事、成大业的基础。”
“小姐对他的期望很高吗?”
“是的,因为他的确是一个人才,置身江湖,实在太可惜了,他应该在庙堂上去发挥他的才华,他进京去赴考是我鼓励的,虽然我明知那样很可能会失去他,但我仍然极力地鼓励他去,造就一个人比得到一个人更为重要,我不能为了自私而毁了一个人。”
这番话对秋苹来说是一知半解的。
她只能原封不动,一字不易地转述给张玉朗听,感受就不同了。
那已经是两个月后了。
首先是杨岸回来。带了两个人来,两个穿了官服的公人,他们是新贵张大人的心腹手下,一乘官轿,把秋苹接走了。
对谭意哥,张玉朗没有一句话、一个字的答覆,但是谭意哥却毫无怨色,依然很高兴地为秋苹作远行的准备,高高兴与地把她送走了。
到了探花府,拜见了探花郎的新婚夫人--皇姨后,一切都如所料。
皇姨对秋苹很客气,极表欢迎之忱,而且还召集家人,吩咐大家一律以新奶奶称呼她,要大家对新奶奶尊重,不得怠慢。
在府邸中,特别拨了一所单院给她住,而且还拨了两个丫头、两名仆妇供她使唤。
秋苹这下子是一步登了天,她从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一天,心中对谭意哥也着实的感谢。
若不是半年来,谭意哥的教导启发,她绝不会如此从容地应付下来的。
在灯下,张玉朗跟她单独相晤的时候,她把谭意哥的话,一字不漏地转述给张玉朗听了。
两行情泪,一声长叹:“意娘实在是我此生第一知己。”
“那么爷为什么要辜负她呢?”
“唉!一言难尽。”
“这没有什度为难的,爷只要说已经订了亲,就是万岁爷也不能强逼你停妻再娶吧。”
张玉朗长叹一声,道:“事情不像你想得那么简单,你知道我岳父也就是国丈刘大人与内弟是做什么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