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滴血的骷髅头(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好大一会儿,袁乘风吃饱喝足了,擦了擦嘴,对这少女一笑,说:“翠翠,你也吃饱了吗?”原来这个女孩子名叫翠翠。
翠翠两只清澈的大眼睛眨也不眨地望着袁乘风,脸上满是爱慕的神色,说道:“吃饱了”。袁乘风道:“冷不冷?来,把我的衣服给你披上,已经是半夜了,小心着凉。”口里说着,便将自己的外袍脱下,走过去款款地将外袍披在翠翠的身上。
翠翠见袁乘风关心自己,心里很是甜蜜,柔声说道:“哥哥,你真的关心我吗?”
袁乘风道:“关心你是我应该做的,我是男子汉大丈夫,你是一个女孩子,我当然应该关心你了。不要说是你,就是一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如果是有了困难,我也会出手相助的。”
翠翠道:“我原来以为你是只对我一个人好,结果,你却是……”说着说着,翠翠的眼睛竟然有些红了,微微掉过了头去,不再理他。
袁乘风不知翠翠为什么又生气了,只见翠翠微微发嗔的样子,煞是可爱,就轻声安慰她说:“好,我以后就只对你一个人好,行了么?”
翠翠看他一脸认真的表情,忍不住破涕为笑。过了一会儿,又低头道:“但愿你说到做到。”袁乘风道:“你一直叫我哥哥,你就是我的妹妹,我当然能做到了。”
两人就这样说说停停,又过了很久,两人的说话声音越来越低,渐渐地两个人都靠在墙上睡着了。
史在渊一直在窗外**,心想:“这两个少男少女不知道是什么来历,看这少女的轻功身手,绝对是出自名门。这少年看样子,功夫应该更在少女之上,实在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来路。而且来到这西北偏僻之地,不知道有什么目的?难道滴血骷髅头和他们有关?这也不可能呀。”史在渊实在是无法在心里把滴血的骷髅头如此狠辣的作案手段,和眼前这两个眉清目秀的少年联系起来。
屋里,少年袁乘风睡了一刻,起身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身边仍然靠在墙上睡的正熟的翠翠,俯身把她身上盖着的已经滑落了一大半的外袍,往她的身上拉了拉,将她的身子盖的严严的。然后,自己走到了大殿的中央空阔之处,伸了伸胳膊,踢了踢腿脚,活动了活动身体四肢。之后,袁乘风直直地站立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时间过了很久很久,看样子似乎是在做吐纳之术。突然,袁乘风变换了一个姿势,两脚开立,身体仍然站立,两手握拳,两臂下垂,两手的大拇指顶在左右大腿之侧,面上的呼吸显得很是粗重。“这是什么奇怪的功夫?”窗外的史在渊心里想道。
史在渊探头向里面观望,那少年袁乘风又变换了一个姿势,下身不动,两臂下垂,两手成掌,掌心向下,呼吸凝重,掌心有下压之意。突然,史在渊感觉到自己胸口憋闷异常,头晕脑胀,似要呕吐。蹲下身来,过了好一大会儿,才渐渐平复下来。史在渊心想,自己今天怎么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虽然自己已经年迈,但是从小习武,近些年来也一直没有丝毫的搁下,身子骨一直硬朗。内心困惑不解,心下思索,突然一拍脑袋,猛然想起,江湖上传说,嵩山少林寺有一门奇特的武功,叫做“少林大易筋经”,在嵩山少林寺久已失传。这门功夫据说练到最高境界,一出手就可以令对手头昏眼花,浑身劲力皆失,胸闷欲呕,不能发挥应有的功力,只能听凭自己处置。而且高手在练习大易筋经功法之时,如果有人在旁观看,也会头昏恶心,浑身不适。所以,这少年才在少女熟睡之后独自练习。这少年年纪如此轻轻,武功就已修炼到这样的地步,真是让人匪夷所思,不能置信。“大易筋经”功法虽然源自少林寺,但后来在寺里已然失传。据说只有岭南袁氏一派机缘巧合,得到了大易筋经武功秘籍,此后代有高手。明末镇守辽东,令清军不能跨越边界一步的名将袁崇焕,就出自岭南袁家一派。这少年年纪轻轻,竟然会这门厉害的武功,难道他和岭南袁氏有什么渊源?
这时,史在渊不敢再看。自己蹲的时间也长了,屋里的两个少年,一个人在熟睡,一个人在练功。自己跟踪已久,也有些疲乏,再说天气已经入秋,深夜凉意更浓。于是,就在窗下盘坐吐纳,借以恢复体力。
史在渊内功精湛,已经有几十年的修为,武功在江湖上已属一流。只静坐片刻,既觉得丹田发暖,周身气流已沿四肢经脉运行一遍,疲乏顿消。正待继续打坐,蓦地似听到不远处像是有轻微的响动,立即警觉地睁开双眼。
突然,一阵风声响起,带着呼啸之声,直吹到大殿之内。大殿内的火光顿然熄灭,瞬间殿内一片漆黑。史在渊情知有异,心里牵挂两个少年,飞身而起,向殿门冲去。身子刚到殿门,就感到从里面涌出来一股非常大的力道,史在渊心想不好,身子直直地向后掠去,同时,双掌用尽全力,向前推出。嘭,一声巨响,两股力道相撞,史在渊又连连退了数步,方才拿桩站定。心里满是惊疑,自己的武功已臻化境,在江湖上,能够超过自己功力之人,屈指可数。就算是真的有人在功力上超越自己,最多也是能够超越一两成的功力,怎么可能力道如此的强大,这股力道,起码也要高于自己的功力有五成以上。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的高人?要练就这般功力,不是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成就的,自己从7岁练武,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就是有人能够比自己更加刻苦用功而又悟性奇高,一辈子也不可能练就这么深邃强大的功力。看来今夜是遇到强敌了。

史在渊担心殿内的两个年轻人安危,从身上掏出火折子,打亮一看,四周空无一人,殿门开启,那个功力奇强的高人已经踪影全无。他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踅进殿内,只见殿内空空荡荡,四周也是没有一个人影,两个少年已不知去向。重新点燃火堆,看到酒坛,包裹,烧鸡,点心瓜果等物品俱在。史在渊小心翼翼地四处查看,只见除了两位少年不见了之外,其它没有什么异常,但他生性谨慎,心细如发,生怕遗漏掉什么蛛丝马迹,仍然细细地沿墙角搜索着。
最东面的的墙角矗立着一座巨型的大缸,看似青铜铸造,里面能容纳的下两三个成年人。史在渊渐渐靠近了青铜大缸,走到离缸还有七八步远的时候,突然,嗖的一声响,缸里面箭一般地飞出一物,直直飞向史在渊的面门,史在渊身手敏捷,反映迅速,头一侧,躲过了暗器。暗器打空,打在了对面的墙壁上,发出噗的响声,墙面被击出了一个深深的小坑,发暗器的人力气不小。暗器落在地下,原来是一个小小的鹅暖石。
同时,一声呼喝,青铜大缸里面窜出两个人,一左一右扑向史在渊。史在渊向后斜跨几步,躲过偷袭,双掌凝立,以待偷袭者继续攻击。袭击者一击不中,即迅速变换招式,双双抢上前来,意欲将史在渊一举击溃。史在渊凝神观望对手,这才看到偷袭者却是刚才失踪不见了的少年袁乘风与美色少女翠翠。
原来,当大殿中的火堆突然被一阵怪风熄灭的片刻,袁乘风正在练功,正值练的心静如止水,脑海中空空明明,一念不起,身心两忘,周身气流沿着浑身经络运行,感觉异常的美妙,此时身体与精神状态处于最佳的时刻。蓦然从殿外传到耳中一阵阵的古怪风声,袁乘风虽然年幼,但自幼习武,浪迹江湖,应变能力极快。在这阵怪风还没有进入殿门之前,即一个前滚翻,滚到翠翠身边,将正在熟睡中的翠翠一把抱起,一跃跃入了墙角的青铜大缸之内。立即屏住呼吸,静观其变。翠翠被他这么一折腾,也已经醒了,感觉被乘风抱在怀中,内心虽不知是怎么回事,但心下情愿,闭上眼睛,就这样由他紧紧地抱在怀里。后来,火光熄灭,之后又重新燃起,才知道是有不速之客到来。
史在渊见两人全力攻向自己,知道此二人误会刚才那股怪风是自己所为,但两人丝毫不给他说话解释的机会,似乎使出浑身的解数,招招凌厉,自己无奈之下,只有使出八卦蛇形步来。这八卦蛇形步原来就不是进攻的套路,只是讲究一味的躲避敌人进攻,行步时忽左忽右,时前时后,虚上实下,令敌人根本就找不到对手的所在。当年,清兵攻破扬州城,父亲遇难,自己那时还是一个幼童,被父亲的部下用绳子绑在背上,父亲的部下就是展开这套八卦蛇形步的身法,才得以在满清大军之中脱身。
史在渊欲寻机解释,但两人攻击得甚是紧迫,自己丝毫抽不出身来,只有尽力施展开步法,但如此下去,真不知道要到何时才能罢休。正在焦急的时刻,只听见一个中气十足的洪亮声音说道:“风儿翠儿住手。”话音未落,三人只感觉一股大力缓缓送来,隔在史在渊和两个少年的中间,三人不约而同的倒退几步。与此同时,一个白衣人飘然落下,玉树临风般地站在他们之间。风将他身上的白衣吹起,更显得有如天人一般。
“爹爹”见到此人到来,翠翠惊喜地叫道。
“伯伯”,袁乘风也上前恭敬地招呼。
那白衣人微笑着向袁乘风和翠翠点点头,这才转过身来,向着史在渊躬身抱拳道:“两个孩儿年少无知,出手冒犯,多有得罪,请前辈勿怪!在下方玉敏,代小儿向前辈赔礼了。”
史在渊心里暗暗吃惊,仔细的打量此人。心道:难道此人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方玉敏?只见此人四十岁上下年纪,个头略高,身材清瘦,两只眼睛放射着逼人的光芒。细看他的前顶额头部位和两太阳**均微微隆起,此人内力实在是深不可测。
此人正是江湖上传的神乎其神的日月教主,号称当今武林四大名流之一的方玉敏。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内有各地饥民蜂拥而起,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造反;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屡次侵犯大明的边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明的军队是打一仗败一仗。当时任职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袁崇焕,却主动请缨,授命于危难之时。崇祯皇帝任命袁崇焕为蓟辽督师,总领辽东军事。宁远一战,威震敌胆,大败清军。就连号称满清天命汗的努尔哈赤,也被炮火所伤,终因伤口感染,一命呜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