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圣旨上所封的官职,在我眼中不值一提。军事上的胜利加之屯田的推行,让我在整个淮陵百姓中的威信已经无可动摇,这才是我最大的依仗。民心才是我立足的根本。那些炫目的头衔,只能给我淮陵带来不怀好意的目光。
八月,宣真带着圣旨归来。如今朝廷以被曹操把控,所谓圣旨,恐怕还不如说是丞相之旨。而且曹操果然想要借用我军来威胁刘备的后方,同时震慑刘表、孙策,居然封我为徐州别驾,淮陵太守,广陵太守(明年正式上任),东中郎将。并且趁机将陷入刘备、孙策和我军重重包围的陈登封到了东郡做太守。
淮陵、灵璧,地处中原与江南的十字路口,战事一停便商旅不断。这几个月来,若不是这些商旅以及他们交的商税,恐怕淮陵早就无粮草可以下锅。因此,我军上下所有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商业的重要。
“商,不应继续行大汉之旧则,蔑商人,课重税,限通行。”鲍出因为开过酒家,算是行过商,自然有特殊的发言权。“商人在大汉各行各业中算是地位最低下的了,可是商人却又是各行各业中最容易聚敛财富的。若是我淮陵不限商人护卫之数,不限商人穿着之限,论功行赏,可以授予官职,我想淮陵的发展,必然更上一步。”
郑浑点了点头,“商人通货于天下,若无商人,则农人无具,匠人无食,军人无鞋,官人无服。淮陵若想要快速发展,则必须通商,保商。如此一来,天下商人若是趋鹜,则民富可待。”
刘晔和单福对于商业和商人的理解,就远远不如郑浑和鲍出了。他们听这两人说的也十分有道理,所以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我恭敬施礼,“秦钟受教了。”
随后,便是商议具体办法了。
大汉原本加算于商人的口赋、禁止携带武器和穿丝绸外衣的规定,都被统一的废除,原本由当地官府征收的工商者财产赋也改为征收所得之税收。原本商人入的“市籍”,在淮陵作废,改为民籍。但是,商人必须出资帮助三个平民子弟上学读书。
这些都是战国时齐国明相管仲做过的事情。我们所规定的,正是《管子》中为“国富而教之以礼”“通货积财,富国强兵”而提到的方法。
没办法,我们无人善于立法,只好借用古人兴国之策略了。
其后的三个月中,淮陵城、东城县、灵璧、洨县、夏丘等我军控制下的县城果然商贸繁荣,有许多商人从四周的郡县赶来定居,甚至每座县城中都多了几所私塾,以供这些商人资助学生之用。
对于百姓们来说,那些通商的政策一出,各种平时难以买到的货物都变得轻而易举的找到了,而且淮陵的物价远比相邻的淮南和徐州北部要便宜。这绝对是好事,对于士族也是一样。所以,曾经满是非议的通商政策也就变成了人人拥护的好政策。
十月将近,不知是不是四万三千流民的辛勤劳动感动了上天,从九月开始,一直风调雨顺,如今女山湖畔的倾倾良田到处都是饱满抽穗的谷粒。和煦的微风一吹,田地之中便会泛起层层的波浪。
在郑浑和仓慈的主持下,原本流离失所的流民们,终于在付出了殷殷的汗水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和活下去的粮食。
女山湖的湖神似乎也在赶场祝贺屯田的成功。一日清晨,湖边的淤泥地中居然爬满了肥肥的大蟹。当时就有闲来无事之人,写了一句诗:“西风响蟹脚痒,今秋正好吃蟹黄”。许多百姓都认为这是上天对于淮陵德政的奖励,纷纷在路边焚香祷告,祈求上天保佑淮陵。
一时间,每个淮陵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丰收的景象不知道在这乱世多少年没有人见过了,尤其这丰收在江北!有了这次丰收和湖蟹的帮助,会有更多更多的流民从四面八方赶来,也将会有更多更多的民屯一个接着一个的建立起来,到了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将收获更多更多的粮食!
当然,怀璧其罪,在这乱世中粮草远比玉璧值钱。淮陵丰收的消息,让我们也变成了其他一些人眼中的肥肉。当美味刚刚出锅的时候,等在餐桌旁边的,肯定还有饿狼和老鼠,不过幸好淮陵并不接着长江,而是广陵。
收获的粮食还没有来得及从谷场之中收归粮仓,我就接道了斥候队的消息,江南孙策命其三弟孙权带五千兵马渡江北上。时广陵太守带五百亲兵于江边巡视,碰到孙权大军渡江,被围于江边小城匡崎,告急!
经过半年的准备,我军四营虎贲全部换装了镔铁制成的武器,将领的武器更是由玄铁或是精钢所制,锋利无比。射声营、熊枪营、猛虎营和通云骑,通过招募已达六千士卒,这都是正军。只是正军已被分为几部分别驻防几座城市,我手边能够调动的,只有驻扎在淮陵的四百射声营、四百熊枪营、三百猛虎营和两百通云骑。其实,我军还有军屯兵九千,这些人已经分散到了各地去种稻谷,且不说在短时间内集结有多少的困难,单单荒废了半年的训练,军队的战斗力到底有多高还是一个问题。
陈登处境危险,不能延误一时一刻,我即刻点齐淮陵能够出动的所有正军士卒连同刘晔向广陵出征,命单福组织有些军屯兵临时守城。我军对于孙策军有所了解的人,也只有刘晔了。当然,我还派出了信使,通知了东城县立刻集结正军,出兵援助,但是从淮陵到东城县的距离和考虑到信使的速度,我并不能将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

在赶路到的时候,我便问起了小霸王孙策和这个孙权。
“孙策不但才华横溢、勇猛果敢,而且长得极为俊俏。当年孙策领兵南渡之后,听说吴郡女子都聚集到街道之上围观孙策。孙策用兵果断决绝,作风硬朗,身先士卒,武艺超群,若此次是与此人相斗,恕我直言,我军难以取胜。”
“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天生异象,听说蓝眼赤须。我也不知此人虚实,因为他向来不领兵,这次不知为何孙策以之为一军主帅。”
“若随军之人有周公瑾,那就不好办了。”
刘晔说起周公瑾的名字,眉头紧皱,似乎十分伤脑筋。我有些好奇,是什么人能让多智如子扬万分头疼。
“周公瑾是何人?多智多谋还是奋勇当先?”
“周瑜,字公瑾,说起来还是江北人士,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他与孙策自幼为友,胸有大志,满腹韬略。孙策困苦之时,周瑜以两千丹**兵和五十骑兵相助,更以奇略令策连克横江、当利、秣陵、熟湖、江乘、曲阿六城,又英俊无比,绝世风华,与孙策并称江东双璧。”
“此人不但貌美,善谋,而且武艺过人,屡次独身击杀许贡派出的刺客。我曾多次进言刘繇提醒他小心周瑜诡计,怎奈刘繇妄自尊大,自得冒进,结果屡战屡败。”
“待到刘繇病死,华歆居然听了敌将虞翻的蛊惑,将豫章拱手相让…”
我见刘晔心中不服,再说下去极有可能失掉平常心,此乃谋士之大忌,立刻出言安抚,心中却暗做计较。
“孙权乃是孙策亲弟,第一次领兵出征,肯定想要在兄长面前有所展示,就会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若能趁他急躁之时一股而下,此战就有望以少胜多了。只是不知道陈登陈元龙大人能不能守住小城匡琦,又能不能准确的找到胜机。”
我虽多年为陈家马奴,对于徐州第一剑客,陈家现任家主陈登,却并不如何了解。他是陈家的天,而我却曾经只是这天下的一坨淤泥,两者如何能有交际?我所记得的,只是他和吕布比武时,那飘逸飒爽的英姿和儒雅的风范。
陈登的父亲陈震,我倒是略知一二。若是吕布任然健在,恐怕天天都要辱骂此人了。陈震原是袁绍手下,先后投靠了刘备和吕布。当年又是陈震的出卖,才让徐州彭城被曹操拿下,让吕布失去了徐州的第一堡垒。随后,陈震便做了徐州别驾,只是不知道这次车胄在下邳的失守有没有他的责任。
——————————————————————
匡崎城中,陈登丝毫没有我想象中的焦急万分,或是担忧害怕,而更像是在看戏。他干脆在城头放了坐席和案几,托腮而静坐,默默的观看城外五千孙家军的举动。
他看着看着,嘴角却弯起了弧度,“拿我的古琴来!”
目前孙策麾下的水军还是以周泰、蒋钦两大长江水匪投降时带来的“蒙冲”“走舸”“赤马”为主。这些船只都是讲究速度的小型船只,而大型的“楼船”很少。孙权是乘船渡江的,自然无法携带那些块头巨大的攻城器械。现在孙权的五千人马围住了匡崎却如同老虎见了缩着脖子的乌龟一样,无从下嘴。
按理说,孙权应该绕过匡崎,直奔收成良好的淮陵,利用信使和命令的时间差,突袭某个县城或是粮仓,抢到足够多的粮食,然后重新返回江岸,坐船回江东。
可是对于首次领兵出征的孙权来说,抓住广陵太守陈登,可是一个天大的功劳,是好好向并不看好他军事才能的哥哥证明自己的一次机会!所以孙仲谋“果断”的下令伐木造梯,两日后攻城,一定要活捉陈登。
相比陈登的冷静、悠闲,孙权则暴躁得在帅帐中来回的踱步,“怎么梯子这么难做?用手中长刀伐木很难吗?下面的那些校尉们是不是在对我阳奉阴违?”
这时候,音乐传来,“♫♩♪♫♩♬♩”,乃是古琴所奏之高山流水,可这本该是陶冶情操,让人心平气和的曲子却让孙权更加的烦躁起来。
“来人!”孙权一把推翻了案几,盘腿坐在席子上。
“将军何事?”孙权的侍卫掀帐帘进了帐子,施礼询问。
“给我把这个私下弹琴惑乱军心的家伙斩首示众!”孙权这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足可见其人的暴戾。
“可是…可是…”侍卫迟疑的说,“弹琴之人正是坐在城头的陈登。”
“那就叫人去敲军鼓!”孙权不耐烦的说。“总之一定要将这琴声压下去!”
侍卫领命出帐,不到一刻,便响起了通天战鼓…
琴声熄,可陈登脸上却挂着淡淡的微笑…
“孙仲谋,不过尔尔…”
——————————————————————————
机器中病毒昨日在重装存稿没了努力再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