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回 军政改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知秋虽然对手下一干人的反应表示不满,但叶知秋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叶知秋完全可以理解众人的想法。是的,叶知秋的步伐迈的是有点过快,甚至有那么点饮鸩止渴的倾向,但这也是没有办法可想的事,因为时间不等人,机会也不等人,叶知秋如果现在还不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这些改革,等敌人打到他的身边时,到那时什么都晚了,是否能挺过这一关,还是个问号?更别说进行这些军政改革了。叶知秋现在要做的事,不是对手下一干人等的责骂或者责怪,叶知秋要做的是要他们自己能明白叶知秋为什么要进行军政改革的原因,以及进行军政改革的必要性,这样的话,他们在工作中才会更加的尽心尽力,不会有丝毫的拖沓,才会拼了命的完成叶知秋交代的任何一个命令,将全力支持叶知秋接下来的任何一场军事行动,尤其是支持杜仲的兵工厂研制等棘手的问题。
叶知秋在议事大厅中缓缓的走了一圈,这一圈让不了解叶知秋的人都以为叶知秋想要发火,甚至会出现杀鸡敬猴的事情来,就连李小语也出现了这个想法,可以说,叶知秋的这次军政改革是个孤家寡人选择,因为叶知秋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明白叶知秋的用意和立场,虽然叶知秋身边有那么个把两个人明白叶知秋的立场,但她们绝对没有想到叶知秋为什么在内外政局都不稳定的前提下进行这场军政改革。
众人虽然并不明白叶知秋的行为,也好奇叶知秋这个时候还有这份闲情雅致,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叶知秋走了一圈后,重新又坐了下来,拿起桌子上的茶杯,轻轻喝了一小口,再次徐徐说道,“本帅知道众人都本帅要进行这场军政改革都充满了怀疑,不过本帅并不会去怪罪你们。本帅在说改革原因之前,本帅先说一个故事,本帅希望各位能在这个故事中明白点什么?”
“一只野狼在草上勤奋的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来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的又尖又利。狐狸看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道:‘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把牙齿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叶知秋在说故事时,议事大厅中的所有人都静静的听着,众人都没有想到叶知秋还会说故事,同时众人也希望能在这个故事中寻找到什么契机,或者能从这个故事中寻找到与叶知秋进行军政改革的关联。叶知秋把故事说完后,用眼神扫了众人一圈,众人虽然都没有说什么,但叶知秋还是感受到众人都在用心思考他说的这个故事中所隐含的含义和哲理。虽然众人暂时还没有反应过来,但叶知秋相信众人迟早会明白的,而那时也不是很晚,再说了,即使众人暂时还没有明白,叶知秋在旁也会适当点拨一下。
“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放恨少’,平常不充实学问,不加强训练,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经常会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人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没本事,而是少了那份死于忧患、生于安乐的那份心境。”叶知秋用一种很严肃的语气与众人说着这番话,虽然众人都不明白佛脚是什么东东,但大家都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中的含义。众人也都明白叶知秋为什么要用这么严厉的语气说话。是的,平时不努力,难道非要等战争爆发了再去训练士兵,虽然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临阵磨枪,不亮也光。但叶知秋就是被这句“经典”的话害惨了,以前每次考试都是这样过的,但每次都考的很差。所以叶知秋吸取这个经验教训,之后工作中都是做好了磨刀的功夫,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也算是榜上有名吧。叶知秋今天与众人说这番话,就是希望众人都明白这个浅薄的道理,也希望众人都有一种紧迫感,更加能明白叶知秋进行军政改革的必要性和时间的紧迫性。
叶知秋看到众人中有人表现出一种恍然大悟的神情时,叶知秋心中既有喜,但更多的是无奈,因为有很多人都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要比别人更聪明,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所以叶知秋觉得很有必要要对他们进行提醒或者给他们一个警惕的忠告。其实这也是人性的劣根性所在,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纠正过来的,但叶知秋现在也只能纠正他们支持军政改革的意图。“有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要聪明,自以为是,把别人当‘阿斗’(虽然众人并不知道阿斗是谁,又代表什么含义,但众人还是能明白叶知秋所表达的意思),经常卖弄自己的聪明,以耍弄别人。要知道,聪明过了头,就变成了愚蠢,想表现自己的聪明,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要知道,把别人当成傻瓜的人,自己才是最大的傻瓜。是的,本帅是需要一些聪明的人才,但本帅并不需要时时都在卖弄自己聪明的人,因为这些人往往都觉得他是最棒的,听不见忠告,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本帅今天与大家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希望各位能明白:聪明并不是罪过,但卖弄自己的聪明就是自己的罪过。”
叶知秋看到众人还不太明白他所说的这番话,叶知秋于是补充道,“我们身边都会围绕着很多的机会,包括我们自身发展的机会,寻找战场中的机会,可是我们经常因为害怕而停止了脚步,结果机会就从我们的身边悄悄的溜走了。我们因为害怕被拒绝,而不敢跟人们接触;我们因为害怕被嘲笑而不敢跟人们沟通情感;我们因为害怕失落的痛苦而不敢对别人付出承诺。这些都是我们的悲哀,大家要明白一点,如果我们自身不努力,上苍是不会给我们机会的,而如今帝国的局势是怎样的一个情况,本帅想来各位的心中都有数。既然如此,难道我们还要等,等到什么时候才是结局?难道我们要等敌人打到了我们的眼前时,才对他们说: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各位能否再给我们一点时间,让我们好好的准备一下,到时我们再决一死战。如果众人心中有这样的想法,那本帅现在只有一个选择,那就请你们自己走路,本帅需要的是有时间紧迫感的人,需要那些居安思危的人。”叶知秋说到最后语气却变得相当的温和,好象是换了一个人,此时的叶知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一名军事统帅,而是一个需要别人理解的邻家大男孩。
叶知秋把内心当中需要表白的话说完后,再也没有任何的言语,叶知秋知道,与聪明人说话,只要点到,而不需要说的那么透。现在要等的,就是众人能从叶知秋这番话领悟和掌握了,与其说多了,不如现在就等他们自行领悟,这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议事大厅内顿时就陷入了一阵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沉静,这份沉静的气氛让人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不过众人也都对叶知秋今天说的这些话进行深刻的沉思和反省,众人虽然都不明白叶知秋进行军政改革的目的,但众人都不是笨蛋,叶知秋都说的这么透彻了,众人如果还不能理解,那众人也只能自行选择走路了,不过众人还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叶知秋的话。毕竟叶知秋说了很多是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就算这些人都是一时之俊杰,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领悟叶知秋这番话中的真正含义。而到了众人都能明白时,那这帮人就如同如虎添翼般。

以前军人所要考虑的是怎样率领士兵作战,政务人员所要考虑的是怎样治理辖内的治安,他们当中或许有那么一两个有着全局观的官员,但也被大的环境给掩埋了才华。但现在不一样了,叶知秋需要的就是要有全局观的人,军人不但要有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更要有相当的政务管理能力;政务人员不仅要把辖区内的治安和其他政务治理好,还要明白为军事服务的理念,因为帝国的局势一切要以军事为主,如果政务官员还不能看清这个局势,叶知秋还能指望他们做些什么呢?难道还白养着他们不成,叶知秋可不做这么亏本的买卖。
夏丝蝶和李小语,包括远来的郝连妙真都不明白叶知秋为什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甘宁郡再掀起一股军政风暴来,前面的霹雳风暴的阴影在郡内还没有完全的消散,更别说远在盛京城中的那些高官贵族们了。叶知秋这个时间再掀起另一股风暴,对叶知秋的政治前途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叶知秋不可能不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所在,但叶知秋为什么还会要这样急切呢?还要再次掀起这股风暴来呢?难道叶知秋失心疯了不成?
议事大厅经过短暂的沉默,顿时又像是菜市场那样的吵翻了天。众人当中有的人已经开始有点明白叶知秋要进行军政改革的目的则是为了今后战争的发展需要。是的,战争爆发时再去准备,那个时候还会有机会吗?战争有时打的就是前期的准备,谁准备充分,谁就可以在战争多获取一分胜利的希望,叶知秋有这个想法,那就充分证明了叶知秋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无论是政客还是军人都需要这份眼光,有这样的眼光的统帅,下面的将领和将军就会拥有一份福气,如果这个时候,身为叶知秋麾下的一干将领还不支持叶知秋,那到什么时候才会支持叶知秋呢?难道非要等到叶知秋战败了,再来支持叶知秋不成?那岂不是成了笨蛋行为了吗?
叶知秋麾下一干将领,甚至包括那些还不能明白自己想法的将领们都一致站了出来,走到叶知秋的面前,跪下,以帝国最隆重的军礼向叶知秋施礼,众人并齐声对叶知秋郎声说道,“叶帅,我等都愿意追随在叶帅身边左右,听从叶帅的指挥,当我们第一天追随叶帅时,我等就下了决心誓死追随叶帅身后,我等在会议结束后就回军队驻扎地加强对士兵的训练程度,按照叶帅教导的训练方式,再结合我等的心得把士兵训练成一支百战之师出来,我等敬请叶帅放心,也请叶帅随时检查我等训练工作的成效。”
叶知秋听到麾下的一干将领不管明白自己意图的,还是不明白的都站了出来,跪在自己的面前表示对自己的支持,叶知秋在军事上的事情已经可以完全的放下心来了,就连叶知秋的军师和作战参谋等全都走到叶知秋的身边表示了支持。叶知秋接下来要整顿的则是政务上的事情,这点对叶知秋来说,那可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叶知秋的身份只是帝国的一名军事统帅,虽然有征收甘宁郡的财政大权,甚至有实行军事管制的权力,但叶知秋并不是甘宁郡的总督,按照帝国行政相关规定,叶知秋是没有任何权力进行政务整顿的。不过,叶知秋是叶知秋,他的行事风格并不能按照正常程序走的,叶知秋要想在今后的帝国之战中站稳脚跟,获得更多的权力,他现在必须要夺权,一定将甘宁郡的一切大权紧紧抓在手中,否则,即使叶知秋控制了军事大权,他也不能在今后帝国之战中有所作为。军事只是政治的延续,当政治途径无法解决时,才通过军事途径的;而有时,政治又是为军事服务的。这一点,有着几千年知识的叶知秋是看得非常的透彻,叶知秋现在并不是要考虑个人政治前途的时刻,叶知秋这样做虽然得不到帝国主宰李成明的支持,但叶知秋必须要这样做,哪怕是得罪了帝国的所有权贵,叶知秋也要将这场改革进行到底,这是他挽救眼前危机的一次至关紧要的机会。
其实,叶知秋在进行军政改革之前,叶知秋就已经秘密的向李成明上了一份奏折,奏折中,叶知秋把帝国的局势和今后面临的危机都十分清楚的向李成明做了一个解释,同时,叶知秋也阐述了在甘宁郡进行军政改革的必要性。当然,叶知秋也是希望李成明能明白叶知秋这么做的动机并不是为了要坐大,而是为了帝国着想,为了今后军事行动着想。叶知秋上奏折也是向李成明表示忠诚,同时,他也要堵住那些整天想着在人后说坏话的那些无聊贵族们的嘴,更重要的是,叶知秋是想要获得李成明的支持,毕竟,叶知秋现在还不想搞什么独立事件,他的一切行为还是要受到李成明的支持,这才是身为臣子必须要注意的事情。虽然叶知秋和李成明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但起码还有一层关系存在,这种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事。
虽然叶知秋现在还并没有接收到李成明的密旨,但叶知秋知道时间并不等人,可以说,叶知秋完全是视帝国法纪于不顾,先斩后奏。如果按照正常程序的相关规定,叶知秋这样做肯定会满门抄斩,甚至会株连九族。但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这样,叶知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知秋看了在座的政务官员们几眼,叶知秋知道,他要想获得他们的全力支持并不是不可能的事,但现在却还不是时候,叶知秋只有等,不过,叶知秋的时间并不多,所以叶知秋在他能控制的范围内进行小区域的整顿,比如兵工厂的相关事务,叶知秋是要刻不容缓的进行下去,如果政务人员中有不听叶知秋话的存在,叶知秋也会想办法叫他们先“下岗”,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叶知秋想要在这个乱世中站住脚跟,叶知秋就必须要动狠的,所谓乱世用重典。不过叶知秋相信,郡内还是有相当一批的官员会跟在叶知秋的身后,比如那些叶知秋一手提拔上来的下级行政官员。当然,这些情报都是袁世民告诉叶知秋的。叶知秋通过已经得到的情报,叶知秋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暗夜分队得到的情报对郡内的政务官员进行必要的整顿工作。
叶知秋的整顿的措施,其实说白了就是先分流一批官员“下岗”,然后再扶持那些听从叶知秋话的官员上来,叶知秋只有把军政全部抓在手上,叶知秋才会真正放心,放心今后的战事,放心把郡内的军政大权交给手下们去做。那时,他才能将足够的精力放在前方的军事征战上,不能为后方的军备物资所拖累。
**********************************************************************PS:有月票的各位大大们,多多给予支持,用票砸梦珩吧!不为别的,就为梦珩这么有恒心的坚持了下来,也算是对梦珩的一种支持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