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回 全面反击(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酒兰城战役虽然结束了,大陆各方势力也做出了一些相应的反响,就连那些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小公国也或明或暗的做出了某些反响。但华文帝国的战事却打的正火热朝天、或者说是如火如荼,叶知秋和司徒龙之间的战事并没有结束,就连中平镇防御战还在进行着。不管现在双方的实际领导人在做什么,也不管叶知秋现在是否还在前线或者大本营中进行着更具有实际效用的军事规划,还是大陆上所有的势力对酒兰城战役后有怎样的反响,身为前线指挥官的许成宗知道,现在是全面反击的战机已经来到了,他与司徒龙之间的战争也到了最后关键时刻了。
身为战役的前线指挥官,许成宗明白叶知秋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为把这个重任交付到自己的头上,除了必要的要锻炼自己的能耐外,叶知秋还有一层原因也不得不考虑到,那就是华文帝国的最高主宰和其他各国之间的政治谈判以及李成明心中的那份决心,如果叶知秋还在前线指挥这场全面反击战,一旦华文帝国的皇帝和大陆上其他势力谈好了条件,或者说李成明心中产生了某些动摇因素,到时,身为军事统帅的叶知秋是否还要下令继续把这场战争打下去呢?再说了,自己开赴成庆府之前,叶知秋还对自己密语了一番:不管大陆上的政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叶家必须要将这场战争进行打下去,这不但是为了叶家,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华文帝国内的民心,尤其是甘宁郡的民心,为了所有叶家军的今后出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政治的游戏规则,有时说白了,就像婊子那样的不讲任何的情面和道义,说翻脸就翻脸,而且比翻书还要快。别看现在华文帝国应付着三个国家的联手进攻,一旦敌人觉得通过战争途径解决不了他们想要得到某些利益时,谁又敢保证这些敌人不会转换另一种思路呢。只要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明白,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途径的延伸。更何况,叶知秋也希望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这场战争。
许成宗即将要组织成庆府保卫战,叶知秋的话似乎还在许成宗的脑海中不断的回旋着。许成宗心中也明白叶知秋将全面反击的指挥权交给了他,但他真正要指挥的战争则是和司徒龙一战,也就是成庆府保卫战,虽然华文帝国内还有其他几个战场,但嘉峪关防御战有汤恩来坐镇,嘉峪关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丢失的,何况叶知秋也动用了甘宁兵工厂赶研制出来的一些新武器,虽然不敢说效果有多么的明显,但绝对要比朝廷供应的武器强上一些,即使还有其他的变化,许成宗也知道叶知秋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至于中平镇外的野狐榇所部的侵犯,许成宗很清楚叶知秋则是将这个包袱丢给了李成明和李成林乃至华文帝国的高层去面对了,在没有完全取得成庆府保卫战胜利的前提下,叶知秋是不会轻易将手下的儿郎调到中平镇战场上的,即使叶知秋调派了陆青鹰所部的巨蝎兵团,但不到最后一刻,叶知秋绝对不会命令陆青鹰参与到中平镇战事中去的。叶知秋有叶知秋的考量,而至于这个考量的内容则不是许成宗所要考虑的了。许成宗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组织好成庆府保卫战的一事,只要打好了这一战,许成宗明白,不管是嘉峪关外龙腾帝国的泰阿铜所部的进攻,还是中平镇外虎磐王朝野狐榇所部的军事压境,他们所要面临的结局只有一个:接受事实,不是听从国内的最新命令,就是奋军一战,但不管是哪个选择,叶知秋制定的全面反击战的策略就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华文帝国战事也即将告一段落了。
司徒龙也获得了酒兰城战役中铁真陨落的消息,虽然司徒龙也曾经和铁真做过背后的竞争,但真的落实了铁真陨落的消息时,司徒龙也暗中为铁真祭奠了一下铁真还没有远走的亡魂。司徒龙心中也明白,即使事后做再多的努力也算是白搭,他唯一能做好的事情就是要怎样打好成庆府一战,司徒龙的心中也把这场战争背后的意义看的很透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
既然双方的军事统帅都明白了这场战争背后所隐藏的含义,那他们俩就必须都要全心全意的打好这一战,虽然之前两人已经交锋过了一次,但那次的交锋,双方并没有完全付出实力。战争的风云是一触即发,而这场战争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导火线,只要双方统帅觉得可以打了,一方就会率先动手的,他根本就不会给对手一丝一毫的任何准备时间和准备工作的,而且这次的战斗将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说白了,战争有时打的也就是一个措手不及,或者说是以有心算无心吧。
泰阿铜面临着嘉峪关再次叹了口气,说实话,泰阿铜也不知道今天到底叹了多少口气了,但不知道为什么泰阿铜似乎觉得今天有叹不完的气。是的,泰阿铜有他必须叹气的理由。虽然泰阿铜收到了铁真陨落的消息,也获得了龙腾帝国赤古耳对他的期望,或者说是给他的压力吧。泰阿铜虽然以前也曾多次率军出战,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嘉峪关却让他停止了脚步。泰阿铜一想到这里又忍禁不住叹了口气,因为泰阿铜想到了之前郝连苍穹在拿下嘉峪关后的那份意气风发的状态,再回想他自己领军攻打嘉峪关来的现状,泰阿铜虽然一直不服郝连苍穹,觉得郝连苍穹能取得如此辉煌的军事成就,他泰阿铜也可以,而后来郝连苍穹的战败,也曾让泰阿铜的内心中嗤笑了很久,认为他郝连苍穹也不过如此而已。但到了今天,泰阿铜终于明白了郝连苍穹当时所面临的“窘境”和压力,也终于明白了郝连苍穹在军事上的造诣已经远远的将自己丢在了脑后,自己再怎么追赶也将无法追上他的步伐。
泰阿铜有这番感慨说白了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至于好的一面则是让泰阿铜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或者是,泰阿铜在进攻的军事生涯中会站的更高、看的更远,因为他经过此战后,泰阿铜的全局观会走的更远,他的心态将会更加的成熟;而对泰阿铜来说很不利的一面则是:如果泰阿铜不能有着良好的自我清醒认识,泰阿铜面对进攻嘉峪关一战上,已经是未战先败了,因为泰阿铜已经输掉作战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是雄心。一个失去了自我认识和信念的军事统帅,即使他手下率领的是一群像虎狼一样勇猛的军队,也经不起他的折腾和浪费。至于泰阿铜叹完了气后,能否从他的思维死胡同中走出来,只能靠他自己,旁人是无法给予帮助的,只有他自己能帮助自己。
泰阿铜的“自怜自哀”,汤恩来并不知道,这个时候汤恩来虽然并没有完全站在胜利的喜悦中,但汤恩来此时的心中的确是充满了胜利后的那份喜悦之气,换句话说,此时的汤恩来那原本就骄傲的心中已经滋生了骄傲的火苗,只要有个恰当的时机,这个火苗就会成为滔天大火,一发而不可收拾。但这个时候又有谁能提醒汤恩来呢?虽然叶知秋在汤恩来的身边安插了很多的暗夜分队的队员,但暗夜分队的职责并不是这个,唯一还能提醒一下汤恩来的则是飞龙兵团的作战参谋,胡水火虽然是作战参谋,但胡水火此时的心态比汤恩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再说了,胡水火和汤恩来是同一时间被叶少堠“打发”到叶知秋的麾下效力,虽然不敢说胡水火的心中有什么不甘之气,但如今胜利在望的前提下,胡水火真的已经迷失了自己。此时的飞龙兵团真的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不,确切的说,嘉峪关此时才真正的面临着生死危头的考验。如果汤恩来和胡水火还不能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危机,等待他们的命运绝对是一场噩梦,先不说他们是否能逃脱龙腾帝国士兵的冲杀,就算他们侥幸能逃脱这场厄运,但叶知秋会这么轻易的放过他们两人吗?这个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其他因素,叶知秋似乎是算准了胡水火和汤恩来在取得胜利后的情绪心理变化,也许是叶知秋只是对战事态势发展的常规性考虑,也许是叶知秋十分清楚汤恩来和胡水火是个什么样的人,尤其了解他们心理的欺负变化,这些还真的要归功于他前世所积累的销售经验,因为销售也是要了解客户的心理欺负变化过程。叶知秋在最关键的时刻给胡水火和汤恩来各来了一封信函,虽然在信函中叶知秋并没有丝毫提到两作战的功劳以及对他们的嘉奖,甚至是有丝毫责备的语气。但叶知秋的这封信函还是起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醍醐灌顶,或者说是当头棒喝。这份信函让汤、胡两人心中都产生了一种说不清楚的阴寒之气,就像现在的天气明明是十分的寒冷,但这份信函却让汤、胡两人的背上都湿透了。
其实叶知秋的这封信函是出于两人在作战过程中的劳苦,是为了给两人增加信心的一封信函。但聪明人说话办事并不完全需要全面点透的,有时只需要一个小小的暗示,他们就会明白这个暗示背后所隐藏的含义。胡水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然汤恩来也不是那种只认死理的人。两人一旦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只要不是矫枉过正,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起码两人的内心深处都对自己取得这样屁大的成果而产生那样的心理生了一种不应该有的气息。有了这个效果,可以说是完全超乎了叶知秋的预料之外。胡、汤两人有了自我清醒认识后,似乎是商量好了的那样,两人这次不是为了军事、也不是为了各自的友谊而走到了一起商议着什么。不过胡水火做的的确要比汤恩来要好,或者说是,胡水火更懂得人情世故,但也可能是胡水火是一个十分实诚的人。胡水火事后给叶知秋上了一道自我惩罚信,在信中如实将自己心中细微的变化都告诉了叶知秋。而汤恩来可能想到的没有胡水火那么远,也可能是汤恩来是一个放不下面子的人,汤恩来没有像胡水火那样做,只是他将这些都写到了他的自传中,或者说是家书中,不断提醒着自己。
叶知秋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无意之举还会如此到的效果,不过也正是通过了这个情节让叶知秋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各个兵团长领兵在外作战,但身为他们的上司或者指挥官,自己必须要做好随时和他们保持一种必要的常规性的联系,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将领们的思想工作,叶知秋以前只认为只要做好了士兵们的思想工作就可以了,这也是叶知秋设立作战参谋的考量,但叶知秋事前并没有想过:万一作战参谋也滋生了一些不能滋生的因素时,叶知秋应该要怎样控制好作战参谋的思想工作、控制好军队将领、控制好士兵们的走向。今天的无意之举就生生的给叶知秋上了一课。而这堂课却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叶知秋带着身边佳人远离军务和政务后游玩所要考虑的第一要务,如果叶知秋不能牢牢的把握麾下一干军政官员、甚至是士兵的思想工作,叶知秋前期所取得的一切成效就化为灰烬。
虽然此时叶知秋的心中还没有完全形成底稿和一整套的理论知识,但叶知秋多少还是抓住了一些灵魂性的东西,或者说是一些提纲挈领的纲要,剩下的则是叶知秋在这个基础上要不断的给予完善,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一个完美的方案,这样叶知秋才能真正的做到完完全全掌握了手下那批士兵和将领的心,否则,一旦叶知秋要是有个什么“三长两短”,或者说叶知秋要是做了其他方面的调动,比如李成明征叶知秋入朝拜阁,或者李成迫使叶知秋离开权力中心,那叶知秋亲手**来的士兵岂不成了为他人做嫁衣裳了吗?叶知秋虽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和雄心壮志,但叶知秋也觉得不会将自己一手**来的士兵变成别人的工具,要做工具,他们也是叶知秋的工具。更何况,叶知秋心中也已经立下了基本的框架,只是他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步。虽然这个可能性暂时还没有,但谁又能真正掌握皇帝的心里变化呢,也许李成明认为叶知秋取得了这么大的丰功伟绩和战功后,李成明觉得再也不能给叶知秋什么更高的赏赐和官爵时,就让他入朝拜阁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再说了,叶知秋现在身上还挂着当朝的太子少傅、甘宁郡总督、西路大军统帅、一等忠勇侯、柱国将军五个职位,回头看看整个华文朝立国至今,又有哪个臣属有叶知秋今天的这份荣耀,就连那些曾经和帝国先皇共同打江山的先烈们也没有叶知秋今天的这份荣耀,不过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功高震主,这是做臣子必须要回避的一个局面,而叶知秋现在几乎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同时叶知秋还面临着另一个局面,君弱臣强,一旦叶知秋取得了帝国抗战的胜利后,李成明又没有在军队中呆过,那时整个帝国的军队都只知道叶知秋的领兵统帅和军事指挥能力,谁又知道李成明在幕后为帝国所的一切呢?即使曾经战败过的李成林,他获得的资本也要比李成明雄厚的多,毕竟李成林可以打着百败百战的那份气度,这样也可以迷惑一下善良的老百姓们。更何况,李成林还有觊觎之心呢?他不将叶知秋看成最大的绊脚石,那才是怪事呢?还有一个因素则是,不管是朝中的哪位大官,他的荣耀不可能会跟随他一生的,综观历史走向,基本上都是盛极而衰。既然有了这些因素,叶知秋就不得不为叶家所有人的后路做好出路,这也是叶知秋要紧抓兵权的根本原因所在,也许叶知秋的考量是人无伤虎心,虎却有伤人意吧。叶知秋想到这里,他就必须要为他今后的路做些铺垫了。
叶知秋能思考到这么久远,也证明了叶知秋在政治上的成熟,但同时叶知秋也面临着一个选择:叶知秋在取得了华文帝国战事胜利后要激流勇退还是继续要呆在朝中享受他身上既有的官职。也许急流勇退才是上策,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人呢?当然,叶知秋还有另一个选择,就是要让整个华文帝国的战事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僵持着,但叶知秋并不是这样的人,他不是一个为了个人利益而去损失整个百姓的群体利益,更不会为了个人荣耀而将百姓的生死置若罔闻而不顾。叶知秋唯一的出路还是激流勇退。叶知秋想到这里时,轻轻的摇了下头,叶知秋摇头并不是指他的出路,而是叶知秋觉得现在想这个是否想的太远了一些,但一个高瞻远瞩的人,看待问题本身就要看的更远,不能只局限眼前利益。
本来叶知秋是不想为了这些暂时还是子虚乌有的事让他身边的佳人烦心的,但聪慧体贴的夏丝蝶还是看到叶知秋的担忧。无奈,叶知秋就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如实的向自己的妻子做了一个全面的“交代”。叶知秋已经将夏丝蝶和身边的几位佳人都当成了自己最亲密的人,他虽然不想让她们几个人感到困惑,不过叶知秋也绝对不会将自己心中的困惑隐瞒的,夫妻生活是不能相互隐瞒彼此内心世界,彼此之间应该要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彼此、相互理解,这才是夫妻之间应有的生活。
PS:未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请登陆www.cmfu.com。那里有更多精彩的章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