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回 主动出击(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蕲(qi)春城,这个离白华镇只有三里的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城池,同时白华镇也隶属于蕲春城管辖。虽然华政成主动向后撤离了三里,但此时他正和赵子华在这个城池驻军对峙着,毕竟赵子华早已经在这个城池打下了相应的基本。赵子华之前看到华政成主动向后退撤三里后才将本部人马驻扎了下来,赵子华知道华政成并不是不想和自己决战,而是华政成想要寻找到自己驻军的弱点所在,同时赵子华也基本了解华政成的军事作战风格和性格特点。赵子华看到对手做出这副阵势来,赵子华也曾想过主动追击华政成所部,不过赵子华也曾慎重考虑过主动追击的得失,因而赵子华也没有率领士兵攻打华政成所部,而是静静等着华政成向自己主动发动的攻击,虽然蕲春城并不是一个军事重镇,但必要的军事防御设施还是有的,既然有这些条件,赵子华不可能不去利用这些防御设施,而要放弃手上的优势去攻打华政成所部。其实赵子华也想过要跟在华政成的身后给予华政成一次军事追击,但看到华政成退兵时的井然有素,赵子华知道,与其跟在华政成身后追击,不如利用手上的优势等待华政成主动来攻打自己,这样自己的胜算更大一些,也基本符合雍亲王的进兵路线。赵子华虽然不知道叶知秋的军事部署,但赵子华心中很清楚,叶知秋这次高调出兵,绝对不会只是华政成这一路兵马,叶知秋定然还有其他军事安排,既然如此,小心谨慎点不是坏事。
事实上,叶知秋这次出兵的确不只是华政成这一路兵马,华政成只是先头部队,是让华政成尽量吸引住李成林的注意力和赵子华所部的兵力。叶知秋在华政成率军赶到蕲春城后,叶知秋就下令叶风率领所部天狼兵团协同陆青鹰所部巨蝎兵团立即赶赴蕲春城,协同华政成向赵子华用兵。叶知秋这次的军事部署不再是那么大张旗鼓的全局部署,而是集中手上的优势兵力消灭李成林的各路兵马,是要一路一路的消灭李成林手上的兵力,实行的是各个击破战略。因为叶知秋觉得这是内战,虽然帝国有很多的郡制已经与李成林站在同一阵营,但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只有彻底的打怕了、打残了李成林所部的嫡系军队,那些有着三心二意的人才会重新做出选择了。叶知秋所需要的正是这点,当然,叶知秋这样安排,也是有保存自身实力的想法,叶知秋并不想在帝国内战中过分消耗掉自身的实力,只有还保存着足够的实力,一是可以镇压那些对李成林不是死忠的人,同时也可以在内战结束后,叶知秋有足够的条件和资本与李成明谈判。叶知秋这次出山不再担心什么功高震主、君弱臣强的致命要害,叶知秋想要的是为了更多的利益着想,而要做到这些,他手上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为基础,这些叶知秋都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叶知秋的军事部署就是,华政成在正面牵制赵子华所部,让其既不敢主动和华政成决战,又没有退却的丝毫空间。而叶风的军事职责就是要率领本部和巨蝎兵团在赵子华的侧面给其致命一击。当然,这其中的战机把握还是要看叶风和华政成两人之间的那种默契,如果两人之间的默契达不到这点,这一战最终会打到怎样的程度,并非叶知秋所能掌握的。不过这些已经不是叶知秋所要操心的事情了,叶知秋既然将权力下放给了华政成和叶风,叶知秋只要在兴安府内听着两人的最终消息就行了,再说了,叶知秋虽然不亲自指挥,但叶知秋还是让许成宗和袁世风担任这次内战的前线总指挥。战场上有叶知秋的虎狼之师,战场外有叶知秋手上一流的军事策划人员对战争做出最合理的策划,还有叶知秋的最终把关。叶知秋觉得这场内战还不能获得胜利,那叶知秋真的要发飙了。同时,叶知秋这次三年的游历生活也收获了两名十分出色的外交人才,叶知秋也完全可以让其人两在这次内战中展现出他们的锋芒和才华,就算是一场练习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两名十分出色的外交人才分别是:张少军和秦重霄。
李成林虽然并没有直接参与军事作战,但他一直在关注着帝国内的一些变化,尤其是叶知秋回来后,李成林几乎将他所有的精力都投放到叶知秋的一举一动及相关变化上,李成林对叶知秋的这些谨慎动作,都说明了李成林的全局观,甚至对叶知秋心中那份胆颤心惊的防备心理。叶知秋前面调遣华政成驻扎在蕲春城隶属的白华镇后,李成林后面就得到了这个确切的消息,同时李成林也十分着急的给赵子华去了一封军事慰问信函,在信函中,李成林虽然都是对赵子华的赞扬之词,但在话语中却十分明显的透露出要赵子华多加小心叶知秋的军事部署,在没有得到确切军事消息之前,尽量要做到军事防御,而不是军事进攻。李成林的想法几乎和赵子华不谋而合,相当一致。
不论李成林还是赵子华都知道叶知秋的军事部署绝对不会是出一路兵马出击,但他们俩都没有想到叶知秋这次出兵竟然是只攻打李成林的一路兵马,虽然李成林和赵子华之前都对叶知秋的军事作战方式做了一些相当细致的研究,但研究的内容是建立在三年之前的帝国之战这一基础上,也许两人都忽视了一点,战争随着条件的转化而转化,叶知秋的作战方式也会根据形势和调教的不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叶知秋并不是一个只认死理的军事统帅,他的军事布局从来都是灵逸的。
尤其李成林和赵子华都得知叶知秋随后又调派叶风所部天狼兵团赶到了蕲春城的消息后,两人顿时似乎都楞住了。不仅两人都知道,大陆上各方势力几乎都知道这个浅薄认识:叶风所部的天狼兵团是叶知秋手上的王牌兵团;段兴辉所部的黑豹兵团是叶知秋麾下最能打硬战的兵团;汤恩来所部的飞龙兵团是叶知秋手下最擅长打防御战的兵团;华政成所部的雄鹰兵团不仅能主动进攻,也善于防御的兵团;而魔狮兵团则是一个最善于统筹作战的兵团,尤其是其兵团长许成宗已经几乎成了叶知秋在军事上的代言人。至于冷剑秋所部的猛虎兵团和陆青鹰的巨蝎兵团虽然在叶知秋麾下几大兵团中的名声还不足够响亮,但他们也已渐渐的露出了他们的锋芒,而且叶知秋似乎也在不断培养这两人兵团成为一个全能的兵团。另外,叶知秋麾下还有袁世生的枪骑兵,他是一支快速反应骑兵部队,而这支骑兵与其他的重骑兵和轻骑兵都有着本质的区别,枪骑兵的速度已经绝对远远超出了轻骑兵之上;而叶郓手上的冷锋兵团,虽然这支兵团一直没有参与过一场硬性战争,但谁都不敢小瞧了这支兵团,尤其是冷锋兵团所露出来了的那股气势,就算是叶风所部的天狼兵团都不敢小觑,冷锋兵团虽然只是个雇佣兵团,但它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些常规性的雇佣兵团。这些是别人都知道的叶知秋麾下几大兵团的战斗力倾向,但叶知秋手上还有暗夜分队、医疗卫队和叶知秋的近卫军兵团和特别部队—血仞,这些一直都是叶知秋刻意雪藏着的秘密。

赵子华知道叶知秋竟然将他手上王牌兵团—天狼兵团也开赴到蕲春城外的白华镇,赵子华知道自己所要面对的压力绝对不小,甚至还有完全溃败的局面。这不是赵子华的不自信,而是赵子华的自知之明,赵子华虽然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天分,但遇到了叶知秋这个超级病态的家伙,不仅赵子华甘拜下风,帝国内的那些成名已久的老将老帅们又有哪个不甘拜下风呢!而且叶知秋对付赵子华,竟然出动了四个兵团,一个是既能主动进攻打硬战的,又能防御的雄鹰兵团,一个是叶知秋麾下的王牌兵团—天狼兵团,还有两个是叶知秋刻意培养的新兵团,就算是新兵团,也经过了三年韶华的刻意训练和磨练,此时所表现出来的势力绝对犹如如虎添翼。这四个兵团加起来的人数可是十二万的兵力,就算是叶知秋三年前对抗外国入侵帝国的战争,叶知秋几乎也没有一下子动用过四个兵团对抗其中的一路大军。赵子华手上的兵力虽然也有十来万,但真正能拿来作战的人数也不过不到五万,以五万的兵马要对抗十二万能征善战的虎狼之师,即使是帝国内成名已久的老将都不敢有这份豪气和胆量,他赵子华也只不过是普通的一名军事将领,而不是什么神人,确切的说,赵子华是一个懂得识时务的俊杰。
李成林也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叶知秋出动四个兵团包围赵子华的消息。李成林虽然有心想要救援赵子华,不过李成林要做这个之前,必须先要解决一个十分艰巨的问题,就是要攻克盛京城,当然,也还有一个选择,就是绕道。但不管是哪个选择,首先在时间上都已经来不及了,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正是这个道理吧,也许是李成林之前的军事布局根本就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个变数发展的态势,否则,李成林还会做出这个部署来吗?而李成林现在所能做的事就是期望赵子华能超常发挥出他军事的本领,尽量拖延叶知秋进攻的时间,但这个可能性实在太小了点。李成林在这个基础上,他必须要加大对李成明的进攻速度和规模,希望在叶知秋拿下赵子华之前能将李成明赶下皇帝的宝座。李成林的想法虽然不错,但他却没有想过叶知秋的选择。叶知秋既然选择支持李成明,他话外之意就是,不管他李成林能否坐上帝国主宰的位置,叶知秋都会选择支持李成明到底,即使是李成明被李成林杀掉了,叶知秋还会打着为君王报仇的旗号与李成林一战到底的,这并不是叶知秋有多么崇高的忠诚之心,而是叶知秋非常清楚,如果是李成林获得了帝国内战的决胜权,叶知秋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即使短暂的时间内,李成林不会对叶知秋动手,但这些还是摆脱不了的结局,除非叶知秋造反,既然选择要造反,那还不如早点打着为君王报仇的旗号,多拉点人心和人气及人脉。当然了,如果李成明获得了内战的决胜权,李成明最终也不会给叶知秋好日子过,但总比李成林要好上一些,毕竟李成明绝对不会在明面上给叶知秋小鞋穿。
帝国内战的现在的局势就是,不管叶知秋选择支持谁,谁都会获得内战的最终决胜权,其实李成林也想过收买和拉拢叶知秋的念头,但李成林并没有忘记当初柳筱冉派刺客刺杀叶知秋的这件事情,而且听说那名女刺客到现在还被叶知秋关押着,没有释放出来。虽然李成林完全可以降低自己的姿态,苦求叶知秋的帮助,甚至可以补偿叶知秋很多的损失,甚至可以让叶知秋担任帝国的辅政王,但李成林却开不了这个口,确切的说,李成林拉不下这个面子。虽然叶知秋并不是一个刻意记仇的人,但李成林不得不为当初自己的选择承受一定的代价。而李成明拉拢叶知秋就要简单的多,毕竟之前李成明已经成功的拉拢了叶知秋一次,同时还将族妹李小语下嫁叶知秋为妾,这些都是李成林做不来的,更何况,当初李小语下嫁叶知秋为妾时,李成林还投了一次否决票。李成明这次要拉拢叶知秋,并不需要叶知秋担任帝国的辅政王,最多让叶知秋担任帝国的兵部尚书,甚至宰相。说白了,李成林是不想将兵权让叶知秋控制住,更不想受到别人的钳制,否则,李成林也就不会有觊觎之心了,更不会发动这场内战了。
李成林明白这些因素的对比后,李成林就下令周天华和卢春华两位军事将领分别从两路向盛京城逼进,李成林希望在赵子华失败之前能攻打下盛京城,到时,不管事情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李成林都有足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人力资本和叶知秋叫板。其实李成林现在就有资格和叶知秋叫板,但李成林的内心中总觉得在军事与叶知秋对抗,但李成林手上现有的资本并不全面。
李成林向盛京城逼进的消息也在第一时间在帝国内各个阶层传开了。李成明先是为叶知秋是否会出兵烦透了心,而听到叶知秋高举“勤王”旗号的消息时,李成明整个人都像是年轻了好几岁,他觉得浑身都充满了精力,就连床事也变得厉害多了,不过饱受李成明折磨的都是他的妃子。尤其听到叶知秋分调四个兵团围攻赵子华的消息时,李成明的内心中已经觉得这场内战已经胜券在握了。不过李成明听到李成林向盛京城逼进的消息时,李成明似乎又变得有点委靡不振了,虽然盛京城内还有皇家护卫军,已经残余的禁卫军,但李成明的内心中总觉得有点不怎么塌实。李成明首先想到的是,帝国的郡制已经基本上和李成林站在了一起,李成林手上的兵力绝对远远超过盛京城内的防卫兵力。
说实话,自从李成林起兵造反以来,李成明根本就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吃过一顿顺心饭,就连每天要到太后那边请安也在李成明的刻意下取消了,甚至李成明在朝政上也有点有心无力,他总觉得朝中大臣再也没有一个能和他贴心的走在一起,共同承担这场内战所带来的苦楚,李成明唯一还能信任的除了李道群这个他十分亲信的皇叔外,李成明再也没有相信过其他任何人,就连太后和皇妹李月玫,李成明也不愿再去相信她们还会站在他的一边。说实话,做皇帝做到李成明这个境界,他心中的苦楚还真的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和理解的。而一直到叶知秋回归后,李成明的内心似乎才找到了某种精神上依托,尤其是叶知秋的主动出兵一事,更让李成明感觉到了什么叫塌实。就好比女朋友在男朋友身上找寻到那份安全感和依赖感。
而直到今天,李成明才意识到他已经离不开叶知秋了,离不开他的这位妹婿,离不开这位他曾经既想打压又想拉拢的军事统帅叶知秋,离不开这位在军事有着相当才华的年轻统帅。李成明虽然意识到这点有点晚,但亡羊补牢,犹为晚也。只要李成明从今后能善待叶知秋,能相信叶知秋,帝国还有希望,他李成明还有希望,他还是帝国那位高高在上的主宰。但李成明真的已经完全意识到了这点了吗?李成明真的会完全信任叶知秋了吗?李成明真的会自从后器重并信任叶知秋了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