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回 帝国内战(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整个华文帝国的人都无法想象帝国皇太后竟然会发动这场政变,而且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这无疑于给帝国内的各个阶层的一个十分响亮的耳刮子。李成明没有想到,李成林也没有想到。如果李成林想到了这个,李成林早已经哀求皇太后协助他发动这场政变,他又何必这么辛苦的高举造反大旗呢!
李成林此时的心情可谓是怎样一个爽字了得呀,他这边已经做好了攻打盛京城前期的一切工作,却在这个关键时刻,盛京城的大门在他期望中或者说是预料之外被打开了,当然,这对李成林来说绝对是件好事,因为这样一来,他就省下了很多的兵力和损失,省下的更多是物资和粮草,李成林心中也十分清楚,不管他能否顺利坐到皇帝的龙椅上,他都有一个最强悍的“敌人”,就算是李成林现在已经获得了最大的政治资本,但李成林一直不敢小觑这个眼前的敌人,或者说是还没有完全露出台面的敌人。这个敌人就是他一直都感到十分头疼的叶知秋,帝国内有着传奇名声的军事统帅,虽然现在叶知秋已经不再担任帝国任何官职,而且叶知秋现已经率军赶赴到了盛京城的外围,虽然这次并不是由叶知秋亲自挂帅,但帝国内的军事将领基本都知道一个事实:凡叶家军在外出征,虽非叶知秋亲自挂帅,担任前线指挥官,但这些并非会影响到整个叶家军的整体战斗力,一是因为叶家军麾下各级将领的军事统帅指挥才能,这些将领的才能似乎都远远超越了帝国内其他将领,甚至是帝国内的那些成名将领只能成为叶家军麾下各级将领的绿叶,这些情形已经深深吸引了帝国乃至大陆上所有对叶知秋军事指挥才能感兴趣的人想要研究叶知秋麾下将领为什么都会那样的厉害;二是,不管叶知秋是否亲自挂帅,也不管叶家军经历的战争规模是大还是小,每场战争的背后几乎都有叶知秋的身影,也就是说,叶知秋基本上每次都会在幕后拟定各项军事战略规划。但不管叶知秋会对李成林产生多大的阻力,李成林此时都会兴高采烈的率军进入盛京城中,随时准备登基坐上龙椅,号召整个帝国的力量与叶知秋做个决战,而且那时的叶知秋定会有很多政治上相对薄弱的地方,只要李成林控制了李成明这个“前帝国皇帝”,叶知秋即使有着天大的军事才能,他也已经站不住脚跟和自己作对了,而且还失去了一些必要的军事物资的供给,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控制住叶知秋坐大坐强的可能,乃至发动最后一击,彻底消灭叶知秋手上的兵力,将叶知秋的实力彻底根除。李成林想到这里,面带着淡淡的微笑率领麾下军队进入了盛京城,响应皇太后发动的这场政变,毕竟皇太后已经叫人亲自到盛京城的城外来迎接李成林进城接收这场政变的胜利果实。
李成林虽然没有想到皇太后会在这个十分紧要的关头冒着生死危险发动政变帮助自己,但此时并不是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刻,李成林现在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盛京城,控制帝都的大小事宜,尤其是在帝都内的那些皇族成员,只有成功的控制住了他们,李成林才能更加安稳的坐在皇帝这个龙椅上,起码没有其他皇族成员会站出来反对他取代李成明成为帝国的新主宰,而且李成林还要想着怎样处置李成明,如果李成明不死,他李成林也绝对不会坐在皇帝龙椅上能坐的安稳,这些事情都是李成林要急着处理的。李成林想到这里,大吼一声:“众位将士,随孤王进帝都,等孤王坐上皇帝龙椅时,也就是各位升官发财之时。不过孤王在进帝都前有个规矩,希望各位必须遵守孤王这个规矩,孤王的规矩就是:不许各位动帝都内的一草一木,不许骚扰帝都内的居民,不许掠夺,不许杀戮,不许**妇女,除了孤王的命令外,各位也不许动朝廷任何一名官员,否则,杀无赦。各位能做到吗?”
“臣等谨尊雍王命令。”李成林所部各级将士异口同声的回答着李成林下的一些口头命令。
汤恩来率军紧赶慢赶,但赶到盛京城外时还是晚了一步,比李成林的脚步稍慢了一步,盛京城的城墙上已经换成了李成林所部的兵士防守,城墙上也高挂着李成林的旗子。汤恩来知道此时冒然攻城定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再说,汤恩来并没有收到要强行攻城的命令。于是汤恩来下令在盛京城外驻扎,以手上一部兵力围困盛京城的西门。同时汤恩来命令手下的斥候将此地的情形通知身后的许成宗统帅,也希望许成宗尽快拿出个新的军事议程来,是暂时围困盛京城,还是立即攻打盛京城。
李成明自从被皇太后关押后,整个人都变得萎靡不振了,神情是非常的落魄,似乎他的整个心神都已经不再是他的了,好象他的灵魂和魂魄早已经逃离了他现有的这个身躯,整个人就像要死了那样。也是,一个曾经呼风唤雨的皇帝,即使他不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也未曾呼风唤雨过,但他毕竟还是一国之尊,而他现在却成了别人的阶下之囚,而这个人却是他的亲生母亲,虽然他人还喘着气,但心却已经死了,换句话说,现在活着的李成明也只不过是他的躯壳,活着等同于死了,因为他已经没有了灵魂。是的,无论是谁被他身边的亲人出卖过,他的灵魂也会死去,就算还没有死去,但神情也会深受很大的打击。
正当李成明莫名悲伤皇太后如此对他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打扰了李成明的沉思。李成明听到这阵轻盈的脚步声时,浑身一个冷颤,他以为他的末日已经来临了,虽然他此时还没有做好牺牲的准备,不过这个事实一旦真的来临时,不管李成明的心中有着怎样的心情,他也只能接受这个无奈而又悲惨的事实。
李成明明显不想死,也明显没有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他不由得抬起来头来,想要看看到底是谁会送他人生路上的最后一程。只见五名黑衣黑巾的黑衣人走到李成明的面前恭声的说道,“皇上,小人等奉诚王爷(李道群)命令救驾出宫,请皇上随小人等迅速离开此地。”
李成明实在没有想到事情会变成这个样子,完全与他所想是想违背的。直到此时,他的心神才会有了轻微的好转,虽然眼前五个黑衣人对他说出了前来营救自己的王爷是谁,即使他们不说出来,李成明心中也十分清楚,帝国内能救他、会救他的人除了自己的亲信,帝国的诚亲王李道群外,谁也不会前来营救自己。整个帝国,也只有他的这位皇叔会站在李成明的身边,会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虽然李成明能洞悉这一切,但李成明的心似乎已经死了,他似乎也失去了他本身应有的雄心壮志,“朕即使能随你等出去,朕今后又当如何呢?朕已经失去了皇帝这个称号,失去了坐拥江山的资本,难道要朕反过头来和自己的母后和王弟厮杀吗?难道朕真的甘心和王弟争夺帝国的主权吗?朕失去了皇帝宝座的同时,朕也失去了所有的雄心,只要朕今后能做个安稳王爷就行了。”李成明说到这里时,他的心神变成了一阵莫名的悲伤,似乎很多事情并不是他能掌控住的,似乎他真的不太愿意和他的母后和王弟再争雄风。
“皇上,诚王爷在我等来之前曾与我等详细的说过,皇上虽然失去了江山,虽然被自己的亲人赶下了台,但皇上应该还记得当初先皇曾经说过要善待黎民百姓,善待百官。如果帝国是由雍亲王执政的话,那带给百姓的将会是水深火热,将会是血雨腥风,因为雍亲王一直觊觎皇上的位置,所以等他坐到这个位置时,他隐藏在心中的那份不甘和野心就会彻底的暴露出来。再说,皇上并没有失去一切,帝国还有叶统帅在外勤王,如果皇上自己失去了这份心境,那叶统帅又将会做如何选择,同时,诚王爷曾告诉我等,如果皇上想坐个安稳王爷,诚王爷希望皇上好好想想,雍亲王是否会甘心放过皇上,让皇上做个安稳王爷。”很明显,领首的黑衣人深得到李道群的指点,否则,以他的思想境界根本就不会想得如此深远,如此透彻,更不会深懂李成明内心世界的思想变化。

黑衣人的话如同当头棒喝,又如醍醐灌顶,李成明自从被皇太后关押后,他整天思考的乃是他做人的失败,却忘记了他身为皇上的责任,更失去了他身为儿子身上应有的那份道义,这些心境的变化,并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但似乎李道群深深明白李成林此时的心境,因为李道群也曾有过此番的遭遇。两个有着相同境界和遭遇的人,如果不能成为知己,也实在是一种浪费,所以李道群深深明白李成明心境的变化。李道群的劝慰之语也再次打动了李成明再已经枯萎的心,让他觉得有了再次拼搏的斗志。
李成明此时才真正明白了他身为皇上身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明白了他身为儿子和兄长,他绝对不能允许整个帝国走上另一条道路。李成明想到这里,他猛的站了起来,向眼前五名黑衣人点了天头,示意他们在前小心带路。
叶知秋远在兴安府中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美满生活,但他的心并没有忽视对这场帝国内战的关注,叶知秋虽然并不是这个时空的人,但他身为一名男人,他身上有着别样的责任,儿子的责任、丈夫的责任、父亲的责任、统帅的责任和臣子的责任,这些责任都压着叶知秋那瘦弱的双肩,几乎让他喘不过七来,幸好,叶知秋虽然是个懦弱的人,但叶知秋的脑海中有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他明白一些道义,明白他要走的路,明白他的选择。因为叶知秋心中很清楚,打外战可以转移整个帝国内所有的视线和矛盾,各个兵团也会众志成城、团结一致,所有将士也会有另种的心境作战;而内战,打来打去都是帝国本国的居民和士兵,两军对战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变化来,一旦有个不小心,这场战的双方都会陷入一种十分被动而又尴尬的局面,这些都是叶知秋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一旦叶家军的士兵对李成林所部的士兵产生了同情心,那这场战就不好打了,虽然叶知秋对自己训练的士兵有着强烈的自信心,但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叶知秋必须要将这些扼杀在摇篮中。
叶知秋思考这些世俗人情问题时,他也收到到了暗夜分队送来的最新谍报,叶知秋被谍报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住了,叶知秋怎么也没有想到,同样是皇上和雍亲王的母亲,帝国皇太后为什么会厚此薄彼,而且还会亲自组织势力发动这场让人无法想象的政变,亲自将李成明关押起来,这些可都是皇家天大的笑话呀,不过这些却不是叶知秋所要考虑的问题,叶知秋现在要考虑的乃是他应当怎样打接来的内战,李成明很有可能会在这场政变中彻底失去信心和斗志,如果李成明真的出现这个情形,那他叶知秋又将以怎样的理由继续发动这场帝国内战呢,毕竟名不正,则言不顺嘛。如果李成明并没有在这场政变中失去信心和斗志,那叶知秋就会彻底将这场内战打下去,一直等到自己和李成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而且他还会动用之前一直隐藏的势力。不过这场内战该怎么打,还要等到盛京城中的暗夜分队将李道群营救李成明出来后再说。虽然叶知秋现在并不知道李道群会这样做,但叶知秋却知道李道群必定会这样做,因为李道群和李成明的利益阵脚关系,同时李道群和他叶知秋之间的关系,如果李道群不这样做,那李道群也就不会能一直掌握皇家的皇家护卫军和帝国的情报部门。
叶知秋想到这里,他立即站了起来,走到书桌前,立即书写了一封密函,只见叶知秋挥笔若风,一气喝成,叶知秋书写完这封密函,立即安排暗夜分队将这封密函送到许成宗身前,之后的这场内战,一切皆由许成宗做主。
叶知秋送给许成宗的信函虽称之为密函,但其中的内容并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叶知秋做了一些新的军事作战布局,信函内容如下:“成宗,根据可靠消息,皇上已经被皇太后秘密关押了起来,而且雍亲王已经进了盛京城,如果我们失去了皇上的支持,我们这场内战将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而且我们会被迫走上‘造反’之路,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政治资本,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们要等李道群王爷是否能顺利救出皇上,而且还在救出皇上后观看皇上的心境是否有了很大的改变,如果皇上还有那份雄心壮志,那我们叶家军就有了打这场内战的理由,如果少了皇上的明面支持,我们叶家军不管在这场内战中会怎样,现在都不好说,所以我的建议:暂缓进攻盛京城的力度,一切等事情有了改变,我们才发动最大的攻击,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阻断李成林的一切供给,围困盛京城。同时,皇上被营救出来的消息,你要在第一时间通知我。”
许成宗收到汤恩来传来的消息时,许成宗的内心中就已经了这个念头,虽然许成宗授命担任叶知秋勤王的前线总指挥,在叶家军麾下,叶知秋也会将他的权力完全下放,但涉及这个紧要关头,许成宗必须要向叶知秋奏请眼前局面,等待叶知秋的最新指令,不过许成宗在发动军事进攻之前,还是做了围困盛京城的打算,他命令汤恩来所部飞龙兵团围住盛京城西大门,等待叶知秋的最新作战指令,同时,许成宗也命令华政成率领本部雄鹰兵团围困盛京城的南大门,由叶风率领天狼兵团围攻盛京城的东大门,许成宗将自己亲自率领本部的魔狮兵团围困盛京城的北大门,同时陆青鹰所部的巨蝎兵团和冷剑秋所部的猛虎兵团和袁世生的枪骑兵和叶知秋的近卫军和特别部队血仞都各自围攻其他侧门。可以说,许成宗在没有获得叶知秋的最新作战指令前,他的安排无疑是正确的,也是理想的。许成宗相信,只要他完全控制了盛京城的几个大门,李成林即使坐上了皇帝宝座,那也将会是国中之国,疆域面积也只不过是一个华文帝国的帝都,相对于整个华文帝国的疆域来说,只是个小小的国中之国。但许成宗也知道,现在的局势不可以掉以轻心,否则,整个战争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这样的话,就完全违背了叶知秋当初制定的内战军事指挥策略了。毕竟整个帝国东部几乎都在李成林的掌控下,即使还有几个没有让李成林掌控,不过这些郡制不是这事,可是那事被束缚住了手脚和兵力,否则,事态的发展还真的很难说。许成宗虽然成功的围困住了盛京城进出的所有城门,但这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进攻,如果东部地区获得了李成林被围困的消息,这些势力定当会派并前来救援李成林。这也是许成宗必须要考虑到的军务事宜。
皇太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虽然之前她成功的将自己的儿子赶下了台,并将他成功的关押了起来,但她此时面对一直孝顺她的皇后,皇太后的心情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更让皇太后脸色很难看的却是眼前的皇后不断的责难着皇太后。皇太后怎么也没有想到,以前一直温文尔雅、连大话也不敢说的皇后,她此时会变得如此的暴跳如雷。皇后和李成明的感情虽然一直不怎么好,但皇后却很清楚,一旦李成明被赶下了台,她这个皇后的结局不用说,她也清楚,她身为一名弱女子,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责难,向她的母后责难,责难皇太后,为什么同样都是她的儿子,同样都十分孝顺她的儿子,她会做出这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选择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