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想对付我叶知秋,你还嫩了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叶知秋奉皇帝李成明的圣旨回师盛京城也已经有几天了,这几天中,叶知秋除了进宫与皇帝李成明商讨盛京城的防务外,叶知秋剩余的时间几乎全部呆在镇北侯府,甚至是连老丈人的府上都没有前去拜访过,更别说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了。
叶知秋心中也十分清楚:父亲已经阵亡了,也就意味着帝国失去了军心的支持,帝国民心不稳,再加上盛京城内民心动乱,甚至众官员也消极怠工,防守盛京城根本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
但叶知秋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一是要为父兄报仇,二是也要证明,叶家除了父兄外,他叶知秋也有带领大家走出困境的难度。
不过,要想做到这点,叶知秋必须要盛京城的百姓,乃至官员都明白,甚至整个帝国的百姓都明白:帝国仍有希望,新的榜样即将诞生,而这个新的榜样,就是他叶知秋。
否则,叶知秋根本就做不到防守盛京城的使命。因此,叶知秋命令麾下暗夜分队大势为自己造势。
经过暗夜分队几天的舆论造势,帝国境内的百姓的心中才算安定了下来,众百姓也都明白了眼前该需要做的一些基本事情。
帝国镇北侯叶少堠虽然战死沙场,为国尽忠了,但如今镇北侯的二公子,帝国新崛起的军神已经率军回师盛京城,这个消息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好事,但对盛京城内的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个绝好的消息,盛京城内的普通百姓虽然不至于自发走在大街上表示兴奋之情,但他们还是将这种心情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出来。
叶知秋在府上呆了几天后,最后还是选择亲自与盛京城内的百姓做好亲民工作。
叶知秋带着三十护卫正漫步在盛京城的大街上,接受着众百姓眼神的“洗礼”。
叶知秋并没有感受到自己有多么的兴奋或者说是伟大,相反,他内心中却有了一层淡淡的哀愁。
叶知秋有时也不断的反问着自己,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己并不是这个时空的人,自己在这个时空中所做的一切,最后又有什么样的一个变化呢?
是彻底的改变了这个时空的轨道发展,还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呢?袁天佐与自己所说的那些话,自己还历历在目:他说自己是真龙天子,其中的真实性又有多少呢?自己是否真是这个命运呢?还是袁老道推算错了呢?又或者蕴涵着其他什么原因呢?
虽然自己已经把寻龙门所有的力量都“借”了过来,其中还包括了寻龙门这几百年积累的资金,自己也接手过来了,这样,自己麾下的暗夜分队才会有更充实的资金去展开行动,尤其是在华文帝国内,暗夜分队的活动是刻不容缓的事。
袁天佐这样的做法,也不排除一个可能,寻龙门经过这么多年“休养生息”,他的心也开始“野”了起来,不甘于继续雌伏,所以才想到要出世,只不过他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伙人”罢了,现在他找到了自己,并与自己合作,也许当中还存在着其他方面自己现在还不明白的因素在内。
这并不说叶知秋有其他的什么想法,只是叶知秋现在已经成熟了许多,看任何的问题都不再光凭着自己个人“爱好”和感情用事了,而是能冷静的对待身边发生的任何一件事了,可以用一种十分理智的角度观察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
叶知秋这几天虽然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从来就没有忽略过身边的任何一件大事,比如果断的回师盛京城勤王,以及之前在酒兰城和郝连苍穹的一战。
就拿今天叶知秋回到盛京城的表现,就已经是非常出色和老练了。
所以,就算叶知秋此时走在盛京城的大街上,他心中根本就没有感到丝毫的骄傲情绪,甚至内心中还会有种莫名而发的哀愁。
不管叶知秋内心中有着怎样的一种情感,也不管叶知秋如何收到了皇帝李成明和满朝大臣的盛情欢迎,还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自己的某些价值利用,又或者其他。这些在叶知秋的心中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去了,叶知秋此时想的更多的是接下来的盛京城保卫战,甚至是将战争继续向外再扩展一步,在盛京城的军事重镇中平镇和铁真打上一场。
但就算是叶知秋对这些已经胸有成竹,但这场战争是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守的最终决定权并不在叶知秋这个新任的盛京城守将的手上,而是在当朝皇帝李成明的手上,确切的说,是在当朝宰相柳筱冉的手上。
大陆公历1098年11月21日。
今天是华文帝国宰相柳筱冉邀请叶知秋上门赴宴的日子,确切的说,今天是柳筱冉宴请叶知秋麾下各级将领的日子,今天也是叶知秋回师盛京的第五天。
柳筱冉宴请叶知秋的理由则是为了庆祝叶知秋在战场上的胜利表现,同时也要和叶知秋商量一下盛京城的防务问题。
当然,柳筱冉这么做也是得到了雍亲王李成林的授意,否则的话,柳筱冉还不至于这样“丢”他自己的面子,他会这么好心的主动邀请叶知秋这样不怎么“懂事”的人来府上赴宴,就算是为了国事,柳筱冉也绝对不会这样做,否则,那柳筱冉也就不会是华文帝国的老狐狸了。
今天前来参加宰相府宴会的人,当然不止叶知秋这一个“英雄”,参加宴会的人基本上都是李成林和柳筱冉的亲信,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帝国六部的官员。
原本柳筱冉也打算宴请叶知秋麾下的各级将领,但被叶知秋用一句公务繁忙就推迟掉了,叶知秋这样做,并不是他不想他麾下的将领冒出风头,而是叶知秋过分谨慎,他并不希望他麾下的将领过早的涉及到政治这个大染缸里来。
谁又能保证柳筱冉这次宴请众人,没有包含别有用心呢?谁又能保证柳筱冉这次不想给叶知秋一个下马威呢?毕竟叶知秋回圣经成的那一刻,与柳筱冉的关系并不怎么融洽。
柳筱冉将六部的各级官员请来,甚至他这么大胆的请叶知秋前来赴宴的这些做法,柳筱冉一点也不去考虑搞什么保密工作。
好象叶知秋就是他这个阵营的成员,又好象是李成明已经认可了柳筱冉的这个做法,否则的话,臣下私自结交,那可是犯了皇帝的一个大忌。
虽然柳筱冉宴请叶知秋并不是和叶知秋搞什么私人结交,但瓜田李下的嫌疑还是少不了的。
叶知秋虽然只带了三十护卫前去赴宴,但盛京城中的暗夜分队已经在袁世民的指挥下,做好了一切的前期工作,可以说是,只要叶知秋在宰相府受到任何的“风吹草动”,暗夜分队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制造一点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不是针对叶知秋展开的,而是针对那些想要找叶知秋“麻烦”的人开展的。
袁世民已经做好了找那些朝廷高级官员麻烦的前期准备了。
当然,这一切都在叶知秋授意下开展的,叶知秋知道盛京城中还有很多人对自己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崛起是非常眼红的,叶知秋对这种“红眼病”可谓是深有感触,以前他还有他老爸,帝国镇北侯叶少堠做后援,而现在整个镇北侯的嫡系男丁只剩下他一个了,那些人是不会再把叶知秋这样没有任何后盾的人放在心上的了。
不是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吗:人走茶凉。
政治上的事不正是这个道理嘛。
叶知秋虽然对柳筱冉这么好心请自己过府商谈盛京城的防务一事很好奇,也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但他很准时的到达宰相府,这也是叶知秋做人的准则,答应了,就不再去推委。
叶知秋到来的时候,其他的“宾客”都已经到齐了。
柳筱冉老远就看到了叶知秋的身影,但他并没有亲自来迎接叶知秋。
也是,在整个华文帝国,能让柳筱冉亲自迎接的人已经不多了,要有也就那么两三个了吧,其他的各级官员基本上可以说都是柳筱冉的门生,或者是门生的门生,像这样的人,如果让柳筱冉去迎接他们,那不是成了最大的笑话了吗?
就算是柳筱冉这么做,他的那些门生也不敢接受呀!
宰相府的管家柳三泉在收到柳筱冉的眼神后,缓步走到了叶知秋的身前,用一种不冷不热的声音缓缓对叶知秋说道。
“叶侯爷真是准时呀。鄙人是宰相府的管家柳三泉。其他的宾客早已经到齐了,叶侯爷这边请。”
柳三泉看到叶知秋身后跟着三十护卫后,淡淡的说道。
“叶侯爷的护卫就在宴会的外大厅随便找个座位吧。”
柳三泉的话似乎很没有逻辑,但正是他身为柳筱冉的心腹,所以他才会这样对叶知秋说话,也才敢用这种语气对叶知秋说话。
叶知秋听了柳三泉的话后,点头示意身后的三十护卫留在门外,然后自己缓步跟在柳三泉的身后,向内厅走了进去。
这不是叶知秋胆大,而是叶知秋相信,在宰相府还没有人敢“光明正大”杀自己,要有也只能搞点什么刺杀、暗杀呀之类的活动,这一点,叶知秋的心中十分清楚,在宰相府内,也不可能会出现这个情形。

但事实上是否会是如此呢?叶知秋的这个结论是否下的太早了一点呢?这点还真的不好说。
要知道,如果柳筱冉或在是李成林铁了心的要“处理”掉叶知秋的话,柳筱冉又何必会在乎他个人的名气呢?
再说了,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李成明最多只是会责怪一下柳筱冉这个手握重权的当朝宰相,也不会有其他过分的处置,毕竟,整个华文帝国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出自柳筱冉一系。
说柳筱冉手握重权,可谓一点也不夸张。
叶知秋很“客气”(应该是虚伪)的与在场的各位官员打着招呼,叶知秋知道,不管自己是怎样一个“身份”,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即使自己是“超人”,自己也不可能把谁都能吃透的,还是要其他人来帮助自己的,所谓一个好汉三个桩,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个人英雄主义固然需要表现出来,不过,这不是他叶知秋,这一点,叶知秋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能力在什么地方。
暗夜分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尤其在得到寻龙门的资金协助后,整体素质与实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尤其是今晚在盛京城内的行动。
今晚暗夜行动的目标就是收集那些在叶少堠父子“为国捐躯”后,朝廷中有哪些官员对这件事态的看法或者是想法,因为,叶知秋要收集更多的“证据”,这样才能为父亲“翻案”,翻案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实力和证据。
否则,光靠一张嘴巴说,谁又会把叶知秋这个现在并没有什么地位的人放在心上呢。
韩棋,今年不过才二十二岁,他出生在甘宁郡的新安城中。
韩棋的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世代务农的农民子弟,家庭虽然不算很富裕,但还可以维持一家的温饱。
而不幸的是,在三国入侵华文帝国后,他的整个家园都遭受到了龙腾帝国的洗劫,让韩棋这个充满热血的年轻人心中有了更多的抱负,在听到叶知秋征兵的消息后,韩棋没有丝毫犹豫就参加了叶知秋的兵团。
同时,韩棋也是非常敬佩叶知秋这个人的各方面的能耐,因为韩棋知道在体力上,叶知秋根本就不是自己的“对手”,但在智谋上,韩棋也一直很相信自己的,甚至可以说是,他对自己的智谋,还是有那么点自负,同时,韩棋的长相可以说能与叶知秋有的“一拼”,都是那种“貌不惊人”的角色,但是韩棋这个人心是比较的细致。
叶知秋刚刚把他调到暗夜分队的时候,韩棋还是有点小情绪,但他很快就融入了暗夜分队这个角色中,尤其后来暗夜分队在得到袁世民的指点和训练后,韩棋个人的整体实力一下子就突飞猛进,很快就被叶知秋升为暗夜分队的一名小队长,同时也受命负责盛京城的暗夜分队其他队员的管理。
今天晚上,韩棋正是带着自己最为亲信的三名暗夜分队队员分别潜伏宰相府内,其中一名队员已经是成功的成为了宰相府的一名下人。
正是在这名队员的协助下,韩棋才能这么轻松的进入宰相府。
韩棋今天晚上的任务就是乘着宰相在前庭接待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时,韩棋潜入宰相的书房中收集一些有关“证据”。
这个任务可谓是相当的有难度,盛京城中的人都知道,宰相府虽然不是铁桶一块牢不可破,但一般的人要想进入其中,真的很难,虽然没有登天那么难,但这个难度系数也相差不了多少的。
也有的人这样的说过,宰相府的安全远比皇宫好上N+1倍。
这话虽然有点过于夸张,但也从侧面反应了一个事实,一般的人想要进入宰相府,并不是一件很轻易的事,但韩棋等人又岂是一般人可比呢。
韩棋在三名队友的协助下,此时正非常小心翼翼的潜进了宰相的书房中,翻阅着书房中一些书信和那些比较隐藏的帐本,希望能在其中找到什么蛛丝马迹,不过结果让韩棋感到非常的失望,他什么有效的信息也没有收集到。
韩棋这个时候都有点心冷了,忽然,韩棋的眼神一亮,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书信,这是吏部尚书写给柳筱冉的信,同时这也是一封还没有阅读的书信,也是一封夹在其他信函当中的书信。
韩棋于是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这封书信上了。
韩棋十分小心的撕开封口,结果,果然没有让韩棋失望,因为韩棋看到了信的内容时,他的眼睛显得格外的亮。
然后,韩棋快速的抄写了一份,然后很小心的把封口重新封上,同时,抹去一切可能会留下的痕迹,并小心翼翼的退到书房的房门边,伸出耳朵仔细的听了一下,外面没有丝毫声音和动静,然后,他很小心伸出头再观看了四周环境,很轻的关上书房的房门,再一次擦去房门上所有可能留下的痕迹,转身离去。
宰相府的前庭中。
叶知秋正“亲切”的和兵部侍郎说着话,同时,他手中的酒杯也和兵部侍郎手中的酒杯轻轻的碰了碰,然后轻喝了一口,再说着战场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因为兵部侍郎正在问叶知秋一些在战场上的所见所闻。
当然,叶知秋也不是一个很“小气”的人,别人有所疑问时,只要他知道的,他还是一点也不吝啬的为别人释疑解惑一番的。
其他的人似乎是被叶知秋那爽朗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们正把脚步慢慢向叶知秋的身前移动。
众人听了一会儿,其中一个“听众”很不礼貌的突然发话,向叶知秋询问道。
“叶侯爷,听说你在战场上根本就不管百姓的死活,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那我想请问一下,叶侯爷有没有把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如果是,那叶侯爷怎么能这样做,如果不是的话,叶侯爷能否为我们几个释疑一下呢?”
叶知秋听到这个“问题”后,心中不由得发出一阵冷笑,因为他知道,今天晚上的“**”已经来了。
叶知秋看了一眼那个突然向自己问话的官员,虽然叶知秋并不知道对方的姓名,甚至他是什么官职,但叶知秋用脚指头也能想到,他之所以会问这个“不合时宜”的问题,肯定是得到了某个“有心人”的指点,他才这么大胆的向自己责问这个问题。
“我不知道这位大人问这个问题的动机什么?但我想说的是,在战争中,要想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有时候肯定会有所牺牲的。”
“我在这里反问一句,如果这位大人在战场上时也遇到了我同样的选择,大人是想牺牲百姓们的生命,还是想要牺牲士兵们的生命?”
“更何况,这位大人你所得到的这个消息,其中的真实性,不知大人可是做了确实的调查,还是人云亦云呢?如果是前者的话,那我只能说,大人你的情报并不准确;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我叶某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因为一切的证据都已经被大人你‘掌握’了。”
叶知秋说到后来,声音已经有点发冷,虽然他的脸上还是挂着那一成不变的笑容,但那笑容中任谁都能看得出来,已经失去了最真的内涵了。
叶知秋的反问让那个“热心”的“听众”很是尴尬,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正确的掌握到叶知秋“犯罪”的“丝毫证据”,只是在得到某个人授意后,他才要刁难一下叶知秋那“嚣张的气焰”,但他没有想到叶知秋的“口水”也是这么的厉害。
他们也不想想叶知秋的“前世”是从事什么工作的,那是销售行业,是需要技巧加口才的一种职业,叶知秋的口才,虽然不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但也不会差劲到了哪里去的。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他们想要去了解,又能到哪里去了解呢?如果叫他们战场,那还不如让他们去死。
叶知秋的话让这个人有一种很无力的感觉,不过他还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官员或者说是狗腿子,眼睛也没有看那个授意他要做“坏事”的人,而是尴尬的笑了一下道。
“不好意思呀,叶侯爷,我可能是听信了谣传,希望叶侯爷不要放在心上。毕竟叶侯爷是帝国的英雄吗,又怎么是那样的人呢,大家说是不是呀!嘿嘿…….”
叶知秋听到对方这番“解释”后,很是“大度”的笑了一下,同时举起手中的杯子,向问他这个问题的官员示意了一下,自己并先喝上一口。
对于叶知秋这么大度的表现,在场的各位官员们都感到很是诧异,众人虽然并不怎么了解叶知秋的为人,但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有关叶知秋的“闲言闲语”。
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想打击叶知秋,必须要了解叶知秋的过往经历,以及叶知秋在战场上的成就,甚至是叶知秋的品行、爱好和一些准则。
如果光凭一些口水就能将叶知秋“淹死”,这又何尝不是天方夜谭,何尝不是最失策的决策!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