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我从一得鬼神辅 入地上天超古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地忍令浮劫火,风霜历尽订三生。少年豪气任纵横。
折戟消兵歌牧野,沉河洗甲看流星。难忘最是弟兄情——
调寄《浣溪沙》
书接上回。话说黄家祖孙三代,连同阴曹将士眼见聻相一掌压下,无从抵挡,忽然一朵青莲无中生有,将那聻相巨掌生生阻住,花落满天,现出一人,生得面如敷粉,唇红齿白,手提火尖枪,脚踩风火轮,不是哪咤又是何人?
黄飞化欢叫一声,喊道:“你怎地来了?”哪咤回眸看去,黄天化见他一双凤目里青光闪耀,不由一愣,忽地大叫道:“当心那怪物又来也!”
话音未落,聻相一声巨吼惊天动地,双掌合力压来。哪咤身形忽然黯淡下去,化作满天无数青色影子,聻相一掌击空,直向黄泉大地压将下来。黄家众将早引众军士远远避开,这一掌便扑了个空,深深陷入秽土之中,尘土飞扬,烟尘滚滚。
哪咤所化的无数青影一齐摇动,皆变作三首八臂,各持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火轮儿,又将金砖和乾坤圈齐向聻相打去。聻相身躯庞大,行动迟缓,只是这些法器如何伤得了它。直轰得聻火四起,轰然作响,便如蚍蜉撼树,全不济事。
原来哪咤本是天庭至宝灵珠所化,又得阐教太乙真人赋以莲花之身,不死不灭,并无魂魄,是以虽入幽冥,法力全不受丝毫制约。只是他终究是二代门人,法力有限,虽然出其不意暂阻了聻相一击,如何能勾与这先天巨凶匹敌,被那满空聻火一烧,虚影瞬间消散,哪咤大叫一声,乾坤一掷,将乾坤圈掷出,不想此物如何近得那怪物?未及近身,早自行弹会,哪吒躲避不及,面门上正着,自半天里倒坠下来。眼看落地,忽然身子一滞,只觉被人接住,定睛看时,却是黄天化全身劫火飞扬,将自己抱住,颤声笑道:“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难道你不会招架,被他打伤;今恐土星打断,就破了相,一生俱是不好。”
哪咤原本眼中青茫一片,闻言蓦地神智清明,微微一笑。一股千丈聻火居高临下倾泻而落,将二人包裹其中。
聻相一口聻火焚了二人,又朝四下里喷去,黄飞虎虽是东岳大帝,阴曹正神,如何禁得起这般毒炎,大叫一声,连同黄滚,黄明周纪,方氏兄弟,以及黄天祥,黄天爵,黄天禄,飞虎飞彪,齐声惨叫,可怜黄氏一门,东岳诸神至此形神俱灭!
聻相格格怪笑,重又转身向那六道轮回走去,每一步都震得阴间大地微微摇晃。混元金斗上青莲越发枯萎,花中三霄气息奄奄,眼看形神俱灭。
聻相双拳猛捶胸膛,一双巨眼环睁,形如两只血色太阳,照耀满天阴云,血盆巨嘴张开,无数青黄巨蛇,背生扇鳍,无眼无口,彼此纠缠一团,蜂拥而出,齐向混元金斗涌去。
眼看三霄避无可避,忽然间幽冥上下梵唱大作,那六道轮回之下的无名巨兽眉心又是一只巨目蓦地张开,状如蛇目,流光异彩,不住变换。三只怪眼齐瞪向聻相,说来也怪,这原本凶厉无匹的巨聻顿时硬生生听住脚步,浑如泥塑木胎一般。
*********************************************************
大荒深处,琅琊之南,有山名曰石楼。山上有巨木名苍梧,高七百四十八万里,树冠如盖,方圆一千零五十万里,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枝叶繁茂如林,其间亿万火鸟飞舞,熊熊真火,焚尽天地。
重重火海中,一阙枯巢,大不过丈许,周遭藤蔓纠结,荆棘盘绕。巢中一人盘膝而坐,周身焰光飘动,面目依稀,看不分明。忽然半空里一声雷响,破碎虚空,一道金光缠绕着一条白虹自高天刺落,正落在枯巢前。巢中之人“咦”了一声,身上火光尽消,只见他长身玉立,头饰草环,腰系兽裙,凤目斜飞,俨然便是陆压模样,看了对面一男一女,讶然道:“怎地弄到这般地步?”
陆压面如金纸,嘴角一抹金色的血迹兀自未干,苦笑道:“大巢吾友,今番我等下了血本也。”一个踉跄,向前便倒。
那人急上前扶住,陆压双目紧闭,微微颤抖。那人伸手去陆压背心一按,面上色变,亦不管一旁金璧风,便搀他同入巢中,抵足而坐,手足相接,顷刻真火冲天而起,热浪滚滚,风火中二人身形恍惚,金璧风虽然与巴蛇之魂合二为一,法力大进,亦当不得这般真火旺盛,急忙抽出诛仙剑挡在自家胸前,一股阴寒之气顿时充塞全身,勉强抵住热浪。
约莫过了顿饭时间,那人与陆压身上火焰渐渐黯淡,陆压徐徐张开双眼,微微叹道:“强与天争,终无善果。此番入冥,虽然得了些好处,只怕得不偿失,不是良策!”
那人见陆压醒转,回忧作喜,笑道:“道友何出此言?那黄泉秽气,确是与我辈颇有损害,然只消以真火徐徐炼化,也并无大碍。”
陆压叹道:“我非是担心此事。我此去黄泉,虽然浑水摸鱼,颇有所得,只是那人终究如愿以偿,往后再要行事,便艰难得多了。我有一事相托,不知道友可否答应?”
那人怫然道:“道友怎地又提此事!你身虽不脱五行之中,这三界任你纵横,又有谁奈何得了你不成?”
陆压还待再说,忽听得一旁金璧风道:“你两个闹得什么玄虚,当我不在么?”
那人哈哈一笑,谓陆压道:“此女便是那金花教主么?道友果然好眼光。”
话方出口,忽觉眼前一花,急忙侧首躲避时,右边面颊上早被金璧风一剑擦过,划开一道血口,金血涌出,滴在巢中,顿时燃烧起来。
那人一愣,旋即大笑道:“好好好!通天教主教的好徒弟!”蓦地立起身来,金璧风冷眼相对,陆压急忙起身拦在中间,道:“吾友莫动无明之火。金教主与我等虽然志向不同,正是殊途同归,休要坏了义气。”
金璧风冷笑一声,忽然纵声喝道:“谁与你们沟瀣一气?如今我已得了那巴蛇魂魄,便与你再无相干。陆压,我已将你送至此地,从此两不相干,就此告辞了。”说罢化道金光飞起,直上高天去了。
金光乍起,青芒陡现,青芒金光交错而过,满空火云四散,现出一座几千里高下的巨钟,钟声悠然,缓缓落下,钟身奇古,残破不堪,铜绿班驳,却是破烂流丢一口钟。一只青色巨狐蹲坐钟上,背后十尾摇曳,一对碧火荧荧的眼睛森然望向陆压与先前那人。

高天之上,金璧风一路向北疾行,身后万里之外,陡然传来一声巨响,震动大荒四野。金璧风身形一滞,朱唇微咬,继续向前飞去,全然不理腰间诛仙剑微微颤动,瑟瑟鸣响。
*************************
上清境中,银光河畔,曼陀罗香花随着九天罡风倒卷,花潮如岚上下纷飞。碧游草堂前,奎牛独脚支地,迎风矗立河边,一只独目遥望天河上方,目中红光如火,烁烁生辉。
天河上空,青云如盖,渐渐汇聚遮蔽了满天星光。忽然间,东方天际一道紫色的光柱,粗大无匹,从云层深不知处破开滚滚重云,笔直地射在天河中央。万千星屑凝就的银涛激荡倒卷而起数千里,然后就此凝固不动,天河中心峰峦叠嶂拔地而起,重重耸立,山中星星点点,银光片片,闪耀万里。
奎牛忽地引颈低鸣,声如龙吟,滚滚天河越发波涛汹涌,轰鸣而过。片刻,河心峰谷深处亦传来一声低吼,似龙非龙,似牛非牛,与奎牛叫声颇有几分相似,却平和许多。
碧游草堂柴门大开,通天教主白发苍然,皂袍如墨,倒负双手昂然而出。
银河之中,水峰之巅,紫气东来,状如飞龙,连绵三万余里。云气里一个老者坐在青牛背上,缓缓而出。只见他须眉似雪,双目半开半合,昏昏然仿佛就要睡去,手抓牛绳,随着青牛的脚步上下颠簸。那牛看似行得迟缓,却瞬息万里,眨眼功夫已至岸前。
通天目中神光陡现,方欲开言,忽然眉头微皱,却见当空青云间一点灯火悄然亮起,金光璀璨,焰焰生辉,跟着轰然炸开一朵灯花,金火熊熊,恍如日月,转瞬即消;跟着又是一朵灯花燃起,熄灭,而后又是一朵。无数金灯一朵朵,一片片亮起,此消彼现,满天闪耀不休,将那青云与天河河面映得一派金黄。
蓦地,一派金光如水,自云海中倒挂而下,倾入河心,顺着河间千里峰峦飞流直下,滔滔奔流,汇入天河。一个中年道人足踩洪波,顺流而下,须臾亦至岸上。
碧游宫前,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彼此相对,默然无言。
良久,元始天尊忽道:“通天师弟别来无恙。”
通天微微冷笑,并不答话。元始回顾老子道:“大师兄之意若何?”
老子坐在青牛背上,睡眼惺忪,眼皮也不抬一下,含糊应道:“你看着办就是了。何必问我。”
通天听了,自怀中取出渔鼓,左臂竖抱,右手伸出中,食两指击之,轻敲数下,忽然仰天清啸一声,纵声长歌道:
“呜呼天地广开辟,化出众生千百亿。
暴恶相侵不暂停,循环受苦知何极。
皇天后土皆有神,见死不救是何因。
下土悲心却无福,徒劳日夜含酸辛。”
元始击掌和之,亦歌道: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
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
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徒劳形。
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
太上道祖睡眼朦胧间骤然神光一闪,轻咳一声,亦歌曰:
“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
万象森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旺。
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
有时一片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
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荡澈。
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
月下方堪把笛吹,一声响亮振华夷。
惊起东方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
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
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所。”
三清一齐歌道:
“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遍贯达人心。
我从一得鬼神辅,入地上天超古今。
纵横自在无拘束,心不贪荣身不辱。
闲唱壶中白雪歌,静调世外阳春曲。
我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无弦。
得来惊觉浮生梦,昼夜清音满洞天。”
其时太清道德天尊顶上现天地玄黄塔,玉清元始天尊顶上现庆云金灯,又现青,红,黑,白四道光明,冲霄而起,悬浮半空里,隐隐有锋刃之形。
上清灵宝天尊身无长物,止将渔鼓祭起半空,势如流星,迎将上去。
****************************
寂寞幽冥,焦土无边。亿万里血海早已干涸,血块凝结,片片龟裂,恶臭逼人。聻相原本撑天拄地的身子早已消失不见,天地间梵唱如雷,那西方天空倒垂而下的百万里根须间荧火点点,团团汇聚,穿梭飞舞,越发密集。一个玉面僧人目放红光,宝相庄严,射出佛光万道,普照黄泉秽土。怎么见得他模样?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等至严丽如花鬘,智慧深广如大海。
有偈赞之曰:
稽首本然清净地,无尽佛藏大慈尊。
幽冥世界涌香云,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十方菩萨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称扬地藏真功德。
身后一物身高两丈四尺,一身黑衣,颈上挂一串金色骷髅,枯瘦如柴,眼如铜铃,发若钢针,背后一对漆黑肉翅不住上下扑扇,黑羽纷落。那物双爪如钩,左爪握一枚红果,大口小口,咀嚼不住。那果子:
西番僧果依时供,小笼黄旗带露装。
满马尘沙兼日夜,平坡红艳露犹香。
那物且吃且道:“我闻人间的频婆果,比这黄泉的大不相同。那天宫的仙果想来更是美味。乞叉底蘖沙,此地之事已了,你我何不上天一游?”
地藏王菩萨笑道:“谛听,此地之事未了。”
谛听挠挠满头钢针也似乱发,道:“不曾了?”
地藏双掌合什道:“众生皆苦,万世折磨。地狱不空,吾不成佛!”
**************************************************************
大荒境。
青光散去,洪钟,巨狐尽已不见。
陆压与有巢氏对视一眼,目中各有深意,重又回到巢中盘膝而坐,各自入定去了。
苍梧巨树树冠之上,火云连天,亿万火鸦盘旋,纷纷落下,齐声聒噪,仿佛倦鸟归巢。这偏僻的大荒一隅也仿佛归入久违的黑夜,惟有熊熊真火依旧升腾万里,直欲焚尽天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