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希伯来神谱与基督教(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耶稣与基督教
耶稣•基督(JesusChrist),无论是在犹太人的神话体系中,还是西方宗教的发展历程和如今的世界格局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身份、出生、受洗、传道、被捕、受难、“复活”被成了“神迹”,相关言行还促成了世界上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影响了人类历史文化进程二千多年,并继续左右着人类的信仰、文化、艺术、生活等方方面面。人类的历史纪元,还是以他的降生为分水岭,在他出生前的年代被称为公元前(BC),他出生之后的年代则被称为公元或者主后(AD)。
在基督教教义之中,他是圣父、圣子、圣灵“三圣一体”的神,与上帝等同。在《古兰经》中,他名为西哈-尔撒(弥赛亚-耶稣),是伊斯兰教六大先知之一,被称为“真主的灵气”,仅次于至圣先知、封印使者穆罕默德(他们承认耶稣无父出生,肉身升天,但不承认他是真主的独生子,也不认为他曾经死而复活)。据《圣训》记载:他将在临近世界末日时在大马士革下凡,做穆斯林的领袖,继承穆罕默德的位置,并以《古兰经》为主导,传播伊斯兰教教义,统一万教。
要想认识这样一个“等同于神”的伟大人物,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个典故。
据相关资料记载:犹太历史上最显赫的大卫-所罗门王朝之后,希伯来人缔造的统一王国发生分裂,逐渐被亚述帝国和迦勒底人建立的新巴比伦帝国灭亡,大部分犹太人成了异族人的俘虏。从此以后,民间开始流传出一个预言,说大卫王的直系后裔将兴起一位国王,能恢复大卫-所罗门时期的光荣。这个“大卫的子孙”,就是弥赛亚[Messiah,在希伯来语境中的意思是“受膏者(theanointedone)”,即“被上帝膏抹的人”。希腊人后来将之翻译为Christos。传至中国之后,东正教根据希腊文译作“基利斯督”,天主教和新教只取了首末两个字,便成了“基督”]。
波斯帝国消灭新巴比伦帝国后,“巴比伦囚徒”被允许返回原地定局,并重建耶路撒冷和所罗门圣殿(尚未复国,只是波斯的一个“省”)。后来,亚历山大打败波斯人,当地又沦为“希腊化之叙利亚王国”的殖民地。到了公元前2世纪末叶至公元前1世纪前叶,犹大支派的马加比家族带头反抗叙利亚国王践踏信仰自由和民族尊严的独裁暴政,以色列王国一度短暂独立,但很快就被罗马共和国灭亡。由于马加比家族不是大卫后裔,所以犹太人一直盼望弥赛亚出现,成为复国中兴的民族英雄。
耶稣,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期盼的社会背景中诞生的。关于这次伟大的“圣诞”,因为基督教后来的宣扬,充满了很多神秘的色彩,但一般都说他是童贞女玛丽娅受“圣灵”感孕而生,是上帝的儿子。(历史上的有很多牛人都和“上界神灵”有这样那样的血缘关系,就像中国上古时代的炎帝、黄帝,还有后来的刘邦。不知那些神灵特别眷恋人间的美女,还是人们需要那样一种凌驾于世人之上的身份?总之,这位马槽中出生的婴儿一直被他的生母玛丽娅、养父约瑟等人宣称是“弥赛亚”!)
那时,罗马人对以色列实行的是双轨统治,一方面派驻罗马总督,另一方面由以东人达希律作国王。(虽然说以东人的祖先以东和以色列人的祖先以色列是孪生兄弟,但以东民族之前一直被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统治,让一个以东人作以色列的国王,是对以色列民族很大的侮辱!)耶稣是“圣子”的消息传出以后,达希律感到强烈的威胁,十分恐慌。为了保住王位,他一面讨好罗马当局,一面修缮圣殿、取悦以色列人,暗中则想方设法谋杀那位还在襁褓之中的“政敌”。
由于上帝的眷顾,约翰得到“天使”警告,带着玛丽娅和耶稣逃往埃及。达希律在伯利恒找不到“圣婴”,就残忍地将该城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害了。直到他死了以后,约瑟和玛丽娅才带着耶稣回到老家拿撒勒定居,之后生下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四个儿子和几个女儿。(天主教传统认为这几位是耶稣的堂弟堂妹,玛丽娅终身童贞、肉身升天。新教认为玛丽娅是犹太人、为圣民,出身于大卫王族、为神圣家族,为圣者耶稣的母亲,又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为圣徒,一直把她尊为“圣母”!)

因为耶稣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曾于12岁随约瑟和玛丽娅去耶路撒冷朝觐时滞留在圣殿中好多天,自称“要以我父的家为念”。到了30岁时,他便去约旦河找到表兄施洗约翰受洗。洗礼结束时,圣灵降临在他身上,一个声音在天上对他说:“你是朕的爱子;朕喜悦你。”从此以后,耶稣开始以“圣子”的名义,率领12个门徒,在犹太各地和巴勒斯坦的加利利传扬福音、招收信徒。虽然他那时的活动范围不超过200英里,但种种“神迹”却传扬开来,成为很多人眼中的“救世主”。
当时,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上帝爱世人并与世人同在”,“爱人如己(类似于中国墨家的兼爱)”,“每个人都极其宝贵”、“上帝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若求告上帝,上帝就必赦免”以及关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等等。现在看来,其中的观点是相当和谐的,可当时的犹太统治者和那些宗教领袖却恨之入骨,因为耶稣的爱太“博大”了,不但爱犹太人和以色列人,还爱那些异族的“敌人”。另外,耶稣还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拥有赦罪、救赎的权柄,严重挑衅到传统犹太教的权利和地位。
为此,当时那些犹太教领袖强烈要求罗马政府处死耶稣。开始的时候,罗马当局认为耶稣没有触犯了当地法律,几次都将耶稣放了。后来,犹太教势力和当地统治阶层用30枚银币收买了12个门徒中的伊斯卡利奥-犹大,在逾越节前夜找到藏身于耶路撒冷城郊橄榄山麓的客西马尼园中的耶稣,并通过非法刑讯和非法审讯,给耶稣定下“扰乱社会安宁”的莫须有罪名,再次交给罗马帝国的犹大省总督本丢•彼拉多。彼拉多迫于压力,只好将耶稣•基督钉死在城郊髑髅地的十字架上。
耶稣死后,害死他的那些人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可没想到更大的“神迹”出现了。首先,圣母玛丽娅及其他几位女门徒发现耶稣的坟墓空了;随后,身体复活的耶稣基督多次向他的门徒和弟弟妹妹显现;此后的40天里,他在以色列的南北两省走动,最后回到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当着500多人的面升天,并预告自己将在“世界末日”时再来审判全地、审判罪恶、审判所有活人与死人。(这一段故事是真是假,各界至今仍然争论不休,在此不作妄评,以免引发宗教冲突和民族矛盾!^_^)
由于种种“神迹”的显现,信仰耶稣-基督的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了。那些追随耶稣的信徒们一直宣告:上帝差派下来的弥赛亚不但要拯救犹太人,还要拯救全世界的人;凡是相信耶稣的人,之后都会得享永生!没过多久,罗马全境(小亚细亚、欧洲)有很多人都开始信奉耶稣的教义,并渐渐形成了一个教派,就是早期的基督教。(我想除了耶稣的“大爱”确实深得人心的缘故,以东和以色列的民族矛盾应该也是原因之一,罗马政府更需要这样的“大爱”精神。)
到了公元325年,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确立为合法宗教,传统犹太教的信仰逐渐落幕,信仰耶稣成了社会的主流。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耶稣-基督渐渐成为圣父、圣子、圣灵“三圣一体”的神。公园500年后,希腊境内希腊诸神的庙宇也被改造成了教会,成为跟随耶稣的人聚会的场所。现场,虽然耶稣传讲的部分信息在社会的变革发展中没有受到之前那样的重视,甚至被人错误地传播,但耶稣的精神、行为、魅力仍然长存人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