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7、劝父起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渊夫人窦氏共生四子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自幼多病早夭(旧小说极力渲染李玄[元]霸天下无敌,实为虚构)、四子李元吉;女儿李凤娇,比李建成小,较李世民大。窦夫人所有子女都爱舞枪弄棒。李建成勇武善战,生性厚道,凡事顾全大局,颇获李渊喜爱。李世民文武全才,能谋善断,为人乖巧,更得父母欢心。独有李元吉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游猎走马,无所不尽其极,加之外表黑丑,既没有父亲的英武,更无母亲的贤能,李渊夫妇甚而无法明白以其双方的优良血统,何以生出如此一位劣子,因此颇为不喜。
李世民自幼获得父母宠爱,常以此自负,总爱于双亲面前一显才华,最有勇气与长辈争长论短。炀帝被李渊救下一命,一则对李渊委以重任,同时对他的猜忌也是暴露无遗,任命王、高二人任其副手,便充分证明了炀帝的矛盾心态。对此,李渊手下无一服气。李世民尤甚,常于私下大骂炀帝是无道昏君,十足一负义小人。李世民胸怀大志,尽管年纪轻,但对父亲近年来浑浑噩噩度日的行为颇为不满,随着年岁的增长,不满情绪日见显露:天下人都在造反称王,为何独有我李氏一门便得忠心耿耿为昏君卖命效力?何况此般忠心换来的还是横遭猜忌,每时每刻都得提心吊胆过日子!时至今日,李世民觉得颇有必要与父亲认真争论一番了。
“父亲大人,天子无道,亡国乃迟早之事。当今天下群豪四起,正是英雄用武之时,父亲占据并州风水宝地,手握重兵,却昼夜担惊受怕,饱受昏君欺侮,何苦哉?”李世民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依孩儿愚见,父亲理当审时度势,顺应潮流,起兵反隋,救国家于危难,拯民众于水火,方称明智之举!并州乃古之唐国,兵源充足,粮草丰沛,进可攻,退可守,父亲乃世袭国公,贤名远播四海,但须振臂一呼,天下英豪定然争先响应,兴唐灭隋,在此一举,千万不可错过!”
“一派胡言!”李渊正因炀帝公开令人监视,满腹闷气无处发泄,尽管平日极爱此子,家小均安顿于河东,惟独将他携带于身边,便足以证明其宠爱之深,但儿子眼下不知天高地厚,开口便谈及如此敏感如此重大的话题,如不严加制止,迟早惹火烧身,祸及一家人,一族人!想至此,他只得将脸一沉,假装生气,扳下面孔训斥,“何况我李氏一族世代忠良,深受皇恩,轻率造反,定遭天下人耻笑!即便抛开此点,单以并州当今之势论,亦南有厉山飞十万之众,无日无时不对我虎视眈眈;北有突厥数十万铁骑,每时每刻均有可能前来骚扰;东、西二面全系朝廷大军,无不朝发夕至,加之各地群雄蜂起,一旦举旗起兵,四面皆敌,人人皆可利用各种借口前来侵犯,令人防不胜防,杨玄感之昨日,即我等之今日矣!”

“父亲此论差矣!”李世民从容剖析,“炀帝薄情寡恩,父亲拼死救其一命,反而恩将仇报,令人前来监视,岂一国之主所该为?父亲奋起反抗,实为自保,无可指责。至于四面之敌,便更未值一提!厉山飞一勇之夫,寡谋少断,父亲义兵一至,定可一战全歼。突厥铁骑固然未可小觑,然突厥人生性见利忘义,父亲但须令人携厚礼往结盟好,彼定然答应。待后天下平定,复除此患不迟。至于东、西二面隋军,因无良将统帅,实属乌合之众,大军一至,敢不拱手请降?”
“大言不惭!”李渊冷冷一笑,“视取天下如儿戏耳!”
“孩儿……”李世民正待继续争辩,门人来报,刘文静刘大人家人求见。
刘文静字肇云,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生于武功(今陕西武功县),才兼文武,官居晋阳令,与李渊关系颇为融洽,对李世民的聪敏伶俐更是赞赏有加。因此,二人年龄虽然差异很大,友情却非同一般,堪称忘年莫逆交。有此关系,平日来李府拜访,均系刘文静本人亲至,此回令家人登府,其情显见反常,不得不令人生疑。传来人入门一问,父子二人同时大吃一惊。原来,因李密于瓦岗寨造反,刘文静与该事虽无任何瓜葛,但因与对方沾亲,受到牵累,被炀帝直接令人逮捕,关押于并州狱中。刘文静家人历来深知主人与李家父子情深谊厚,李渊是并州最高长官,定可设法解救,因此斗胆求上门来。
李世民得知刘文静被捕,内心顿时波起云涌,片刻也无法平静下来,请求即时动身前往监狱探望。李渊碍于与刘文静的交情,对方有难,如置之不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只得默许,但担心儿子年少少谋,遇事浮躁,难免意气用事,便一再叮咛,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冷静应付,千万不可任意胡来,免得无形间惹出是非。李世民探望刘文静心切,满口应承,匆匆而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