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引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祖国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的韵味早已自然流淌在寻常百姓的心田里了,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譬如在情感表达时,人们惯用“热心肠、”“呕心沥血”“披肝沥胆、”肺腑之言”等字词。中医认为:心主血,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肝与胆之间,存在着脏腑阴阳表里对应关系。而且,中医的五脏功能与情志活动关系尤为密切,五志过激常伤害到五脏。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喜伤心,喜则气缓。”“怒伤肝,怒则气上。“思伤脾,思则气结。”“悲伤肺,悲则气消。”“恐伤肾,恐则气下。”又云:“药毒以攻邪,五谷(麦黍稷稻豆)为养,五畜(牛犬羊猪鸡)为益,五蔬(葵韭薤藿葱)为充,五果(枣李杏栗桃)为助。”传统药膳进补,亦遵从中医五谷、五畜、五果、五蔬等五行归属的食疗原则。
生老病死,人之常道。悲悯之余,人们常将古代名医如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人妙手回春的奇闻轶事信手拈来,做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在漫长的封建制度下,名垂青史的医药学家毕竟属凤毛麟角,而处于被统治阶层的芸芸众生之中,也不乏知医明药的小人物。他们与草民为伍,薄技世代相传,俗称草医或者走方医。这些人既无坐堂郎中的体面,更难以匹敌宫廷太医的威仪。但他们凭借手中简、便、廉、验的奇方妙术,往往能拯救藜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本故事起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止于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末。男主人公黄山春,出生于冀东平原东北部边缘,小青龙山下一个名叫老军台的地方。黄山春三岁丧母,与父亲黄老三相依为命,父子俩主要靠祖传采药及加工的技艺谋生。

少年时期的黄山春,夏日在小青龙河边偶遇走方医罗星然,随后拜师启蒙医学入门。罗星然离去后,黄山春进入村里赵家药铺做帮工,从此潜心学医。四年后,黄山春被药铺掌柜的女儿玉嫚相中。解放前夕,黄山春入赘赵家,在岳父赵福海的悉心调教下,黄山春的医业日进,名声鹊起。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黄山春参加当地卫生所的医疗服务工作。卫生所是由一座佛门净地白衣庵改建而成。黄山春宅心仁厚,关怀幼尼明月的生活与前途,意外获得老庵主慧心师太所赠内气导引心法三卷。黄山春照本修持心法,经百日筑基,聚精化气,打通任督二脉及手足十二经,遂悟通中医经络学之真谛。
中年时期的黄山春,医术出类拔萃。在调入县城工作之前,曾赴京参加基层中医治癌经验交流大会,结识全国知名中医学者谷天雄教授。在谷教授悉心的教诲下,黄山春开始系统学习《黄帝内经》中被时人忽略的运气七篇大论,汲取中医辩证论治精髓,使自己的诊疗水平更上一层楼。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将黄山春推上永平中医院的院长位置。不久,卫生事业的医疗体制改革,迫使基层公有制医院走上自负盈亏,独立自主经营之路。中医院的职工逐渐失去了铁饭碗,不得以过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日子。然而,在市场经济导向之下,利字当头,人心不古。由于黄山春精诚治医,淡泊名利,又不肯随波逐流,故而酿成一场不可挽回的家庭悲剧……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