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周族野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十八、周族野史
周连福二十岁那年,各村实行续家谱,周氏家族不甘落后,也续了起来。按照祖坟里的古碑碑文,一世一世往下续。可是,只知道在明朝洪武年间,一个老祖母带了三个儿子谏、谦、让,身背大铜佛,从河北枣强迁来此处定居,却不知那祖始爷是何名讳,于是,管事的人就以“始祖失讳”为借口,用“始祖周公”四个字来敷衍。年轻气盛的周连福,自恃读的书多,有见识,便要求派人去河北枣强县原籍考察,一要搞清始祖名讳和真实身份,为何不亲自来山东;二要弄清迁移的原因。因而他自告奋勇,要求亲自跑一趟。由于他的行动有些冒然,言语也冲撞了管事的人,惹得老人们生气。他父亲就当众将他按倒在地,狠揍了一顿鞋底。
周连福从地上爬起来,一句话没说,不经家中允许,竟自一人去了河北考察。他一无盘费,二无车马,沿路讨饭为生,一口气跑到枣强。在枣强县,他遍访周氏后裔,听取美丽的传说,又查阅了枣强县志,终于弄清了他要了解的问题。
原来,周公旦的后代在先秦时候,在河南洛阳居住,到了晋代又迁到山西太原,五代时又从山西迁到河北枣强县,宋代时,为了纪念先祖周公旦,便按一些神话传说制作了斗南铜像,以留后人纪念。到了明朝初年,周氏传人周原勋,在南京做了朱皇帝的四品京官,专为皇帝拟旨奉御,然后交宦官传旨。当时,比较得宠,于是,家业兴旺。但他深知易理,居安思危。并没把家眷迁到南京城,而是把妻子老小留在枣强。后来,正赶上文字狱,许多有功的有才华的臣子遭满门抄斩,周元勋以为自己文字严谨,不犯天颜,但那名讳出了问题,那个原字与朱元璋的‘元’字读音相谐,那名字又是元勋的谐音,于是,被划作了满门抄斩之列。
周家有个家将叫周明,得知消息后,骑马飞奔枣强老家报信。妇人王氏虽也故土难离,但为保存下周氏后代不遭杀戮,传下门户,抱其幼子周让,背上大铜佛,领了长子周谏,二子周谦,跟了周明,弃家向南逃奔。时值夜晚子时,秋风萧瑟,明月如素,逃下来没有十里路,就听后面人喊马嘶,追杀的官兵已到。家将周明,看看事情紧急,把王氏母子藏匿在草丛之中,自己把官兵引开。待官兵到来时,周明与官兵搏斗一番,终因单枪匹马,寡不敌众而殉难。官兵又追一阵,不见有人,只得收兵回去。王氏母子,找到周明的尸体,洒泪掩埋。趁着夜色,径直南下。

走了二十天,来到济南府。王氏母子不敢在闹市区留住,便在城南的千佛山后起一茅棚,以伐薪卖柴为生。一年之后,周谏去城里卖柴,见南门上仍有画影图形追杀他母子四人的告示,回家与母亲说了。王氏怕这次南逃前功尽弃,带了三个儿子,背起大铜佛,去了东北乡七贤里,也就是现在的杨道口镇。
时年人灾横行,红头苍蝇作乱,凡叮咬过的食品,人吃了必是呕泻不止,当天即死。以致那七贤里的人几乎死绝了。据说,一个人死了,大家去发丧,那尸体刚埋葬,抬尸体的人回家便死。后来,死了人就不再埋葬,越是这样,死的人就越多,成了家家死尸一片,人人难保明日,“上床脱了鞋和袜,不知早晨穿不穿”的惨景。所以,七贤里这块地方,只有破旧的房屋,已经没了人烟。那王氏母子逃到这里时,人灾已过两年,不再流行,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并把周原勋的名字回避着,到现在,已经成了拥有二百多户人家的大周家庄。
周连福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情况和传说,可是当他从河北枣强县要着饭回到大周家庄时,那《周氏家谱》已经定稿并付梓石印。他心急火燎地找到管事的人,提出改写的请求。怎奈,族权若铁,谁去听这个二十几岁毛孩子的无凭之言。决不采纳他的半点意见。周连福窝了一肚子火,只恨近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空有一肚真理,不被族谱采纳。他病了,三个月没起来。
这一次,在周家老庄蒙难,再次逃难的情况下,他的宣说,总算被在座的人接纳了。于是,始祖周原勋的名字和老祖母王氏逃难的故事,就成了周氏家族的野史。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