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隐身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洞壁高处的燕窝开始热闹起来了,大燕子纷纷在洞里到处飞翔,积极为小燕子准备早餐。
老人家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几片像剑麻一样细长的叶子,叫陆辕解下绑在左脚上的绷带和细长型硬塑料片。只见他把那几片细长的叶子在热煤上了烤了烤,然后迅速绑在陆辕轩左脚骨折的位置。
陆辕轩只觉得一阵灼热从叶片上迅速渗入肌肤,麻酥酥地是舒服,他问老人家:“这是什么植物?”
老人家说:“别问那么多,这是续筋接骨最好的偏方,像你这种伤势进医院治疗,少说也要十天半个月,用我的这种方法只需要两三天就可痊愈。”
陆辕轩和排骨半信半疑,心想:如果有那么厉害,骨科医院岂不是都关门了,乡下的土大夫就是喜欢夸海口。
“这几天你们就在这里养伤吧,等伤好后.我再带你们去洞里。”老人说:“我还要继续寻找你们的那位同伴,时间拖得越久越危险。”
陆辕轩和排骨感激地望着老人,心中有说不出的温暖。
“但是,你们在这里要老实一点,别到处乱走动,也别到处乱碰,这个小岛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知道吗?”
陆辕轩和排骨连连点头。
说完,老人招来阿旺,走了。
排骨继续呼呼大睡,陆辕轩则披衣起床来到潭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望着周围黎明的阴霾,感受着巨洞里弥漫着的水雾。
眼前若明若暗如梦如幻的景色不由得勾起他的暇思:这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隐身术呢?对于这个问题,他关注已久,也曾经查阅过不少资料。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隐身术主要分为两派:
第一派:遮蔽派。
遮蔽派的代表人物是奥莱格?加多姆斯基教授,他声称发明了一种特殊的“隐身衣”,并且还申请了专利。
奥莱格?加多姆斯基教授是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立大学量子和光电子学系的一名知名教授,他发现,一个物体只要覆盖上一种由黄金胶体粒子制造的“特殊外衣”,就可以从肉眼前消失,也就是达到了隐形的效果。
加多姆斯基教授发明的“隐身衣”利用了光的特性和物体的光反射原理。现在只能使静止的物体隐形,物体移动时,光的辐射频率会发生改变,这项发明现在还不能使移动的物体保持隐形。
加多姆斯基教授的发明是基于锐减散射光的概念。人类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物体又反射了光。只要中断这个过程,人就看不到物体。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用东西把物体遮蔽了起来,人们把他称为遮蔽派。
遮蔽派的代表人物除了奥莱格?加多姆斯基之外,还有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阿鲁和英奎特,他们曾宣称一种“等离子体振子罩”可以使物体“几乎不可见”。阿鲁和英奎特设计的等离子屏幕能够与入射光线发生共振,阻止光线散射。以等离子体振子材料制成的外壳,在入射光频率与等离子体振子共振频率接近时,可以做到几乎不散射光线。外壳的散射抵消物体的散射,使物体不可见。阿鲁和英奎特。根据英奎特教授的计算,等离子体外壳对于球状和圆柱状物体的隐身效果最好。但是物体的形状不可能那么规则,隐身外套还需要特别的处理来适应不同的外形。
安德雷?阿鲁和纳德?因格希塔设计的隐身外套只能让大小和所隐身的光线波长比较接近的物体隐身,对于波长不到1微米的可见光来说,只有极小的物体是可以隐身的。人如果用这种方法隐身,可以避免波长一两米的雷达的搜寻,但是在阳光下是显而易见的。
伦敦帝国大学物理学家约翰?潘德里教授称,由于光线的波长不同,因此,一个特定的隐形罩可能只在特定波长的光线下起作用。能够应付所有可见光波长———从红光到紫光的“万能隐形罩”,目前还无法发明出来。
遮蔽派的基本套路是:用特殊物质遮蔽住隐身的对象,利用光反射原理来使物体遁形于光天化日(有点类似于哈利?波特的魔法斗篷)。
遮蔽派的独门利器是:黄金胶体粒子、“等离子体振子罩”
遮蔽派的弱点是:只能使静止的物体隐形,因为物体移动时,光的辐射频率会发生改变,目前还是无法解决移动物体的隐形问题。
第二派:影像派。
影像派的隐身技术采用完全不同工作原理。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发明家罗伊?阿尔登设计了一种光学系统,可在物体表面上投射出与其下方背景相同的图案。是用一台监视仪拍摄周围背景,用投影仪把监视仪中的图像投射到要隐藏的物体表面。

东京大学的田智前教授曾经展示了一种“延伸现实”的隐身衣。它可以将衣服后面的场景拍摄下来,然后将影像转换到衣服前面的投影机,将影像投射到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料上。这样,就能让穿衣者看起来是透明的。要制造这样的衣服并不容易,制造一件“隐身衣”需要6个实体镜的照相机,像素为1160万,每个都必须由一个非常明亮的电子显示器组成,还得由性能极强的计算机控制。这个计算机需由一个已经装配进衣服的电源提供电力以使其不间断工作。但是,这种系统只对处于特定位置的观察者有效,如果变换一定角度的话,是完全没有隐身效果的。
影像派的基本套路是:运用投影仪、照相机和电脑的同时工作,使物体与周围呈现相同的影像。
影像派的独门利器是:投影仪、照相机和电脑。
影像派的代表人物有:罗伊?阿尔登(美国)、田智前(日本)。
影像派的弱点是:必须有众多的高科技设备配合、只对特定角度的观察者有效。
陆辕轩心想:不管是遮蔽派也好,影像派也罢,完全做不到人们想象中的隐身效果,还没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来得实用。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工作原理是变形,从而达到隐形的效果,比如:将正常人体变成小飞虫。然而,变形法需要一个特殊机制,那个特殊机制就是大家似曾相识的法术了,而法术这门玩意儿是既不可遇,也不可求的。对不起,就当我没说。
其实,达到隐身效果还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迷幻,迷幻药(麦角二乙胺),一般简称LSD是一种化学物质,能够改变使用者的心情、思想与观念。因此LSD形成一组具有幻觉与迷幻作用的药物。这类药物会让人产生听觉、视觉或感官上的幻觉、妄想或梦幻状态。
比如:速度,因为人眼睛接受物体运动速度有一个范围,静止的物体自然不必说,如果运动的物体的速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此物的外形便虚化了,速度越快,隐形效果越好。然而靠速度来隐形的方法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启动高速的动力源。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引出一个大问题,此法可行性并不高。
比如:权力,最著名的是赵大爷的“指鹿为马”,那是利用强权来扭曲受众的感官,让受曲意逢迎。
比如:虚伪,最著名的是“皇帝的新衣”。
陆辕轩就这样坐在深潭边的大石头上胡思乱想,不知不觉天已大亮。
《卸风手札》上记载的隐身术究竟属于哪门哪派?它的工作原理又是什么?陆辕想到这里,起身到石屋里拿出背包,找出《卸风手札》,翻到隐身术那一页,页面记载的隐身术如下:“午夜,持瓮觅仙草,见之,连根拔起,速置于瓮中,加入三碗泉水,用泥巴封口,文火煮两时辰。后揭封泥,倒出药液,滤去其渣,即可用矣,每次饮一汤匙,片刻即全身透明,外人视若无物。药力可持续两时辰。”
陆辕轩知道,仙草,又称发光草,此草白日与杂草无异,午夜发出鲜红色光。知道仙草的人并不多,找到仙草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队军人埋伏在路边准备伏击敌人,有个战士发现自己面前有一株散发着鲜红色光的小草,他怕暴露了自己,于是就把那株发光草拔下来,放在口里慢慢咀嚼,只觉甘甜无比,沁人心脾,全身有说不出的舒畅。谁知,伏击计划失败,被敌人团团包围,在如林的枪林弹雨中,一个个战友相继倒下,他杀红了眼,怀着必死之心,奋不顾身地站起来还击,骇然发现无数子弹穿过自己的身体,呼啸而去,竟然毫发无损。这才发现自己竟然变得通体透明。于是豪气顿生,一阵疯狂扫射,子弹打完就把枪丢掉,捡起战友或者敌人的机枪向敌人扫射,直至把敌人全部消灭干凈。事后,战友们纷纷说这次遇到神仙了,很多支机枪自动跳起来向敌人扫射。只有那位战士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把自己遇到仙草的事讲给战友们听,可是没有人相信他,上级还斥责他,说他为了抢功而胡乱编造的谎言。
陆辕轩想:在山洞里怎么可能有仙草?看来这个隐身术暂时搁着先。
******************************************************************************************喜欢本书的读者请投推荐票以示鼓励,请放入书架以示支持,谢谢大家!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