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四 外围星开发和拓荒时代的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四世纪的关键词——科技追赶。
殖民先遣者经过近二百年科技停滞的的星际航行来到洛基星的时候,他们携带的技术和地球的差距是两百年,经过两个多世纪的时间,这个差距因为阿波罗人缺乏基础研究,已经拉大到三百年,以至于阿波罗人在接收地球新闻的时候常常对太阳系人的生活有着惊羡的感觉。共和国执委会下属的科技发展委员会在三世纪初发布了《阿波罗未来百年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历史学家称之为“阿波罗科技发展白皮书”,这一纲要制订了科技研究的框架和比例问题:对于纯粹的基础科学,以政府的投入为主,接受私人资本的投入,但不产生专利;应用技术,国家投资在 1% ~20% 间,其余的来自民间的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成果受专利保护。
秉承阿波罗政府一贯对特权和垄断的警惕作风,对专利权这个既是鼓励民间资本开发新技术所必须,又是技术垄断产生的温床的双刃剑,309年的专利法修订案制订了详细的限制条款,比如专利拥有人必须至少为三方,即发明者,政府投资者和私人投资者;专利技术在公开核定使用费后强制共享,等等。这个重要的法案在此后一百年里经过了六十次修订,成为阿波罗历史上修订次数最多的法案,它也是日后许多星系政府制订专利法的蓝本。
即使有了良好的环境,在基础、资金和人才三方面阿波罗社会仍然不能与太阳系联邦这个庞然大物相比。但阿波罗有它的后发优势,科学家们从来自太阳系的庞杂信息中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启示,因此从三世纪初开始,两个世界的科技差距不再拉大,而进入四世纪,这一差距有缩小的趋势。这个趋势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到了阿波罗历千禧年的时候,随着诸多领域里阿波罗人拥有独特而领先的技术,已经很难说谁在科技上更有优势了。
外围星的开发和拓荒时代的结束
我们再把视线转到一直在进行的外围卫星的开发。
丘比特行星其实一共有二十多颗卫星,但其中大多数非常小,只能和太阳系里的小行星相比较。只有最大的五颗卫星,才具有足够的引力和足够的开发价值,这就是我们说的阿波罗五星。
丘比特行星最大的卫星安第斯星大气是典型的还原态大气,氢和氨占了95%以上。这样的大气组成在以前几乎是不能改造的。得益于这颗星球深层地壳中丰富的氧化物,以及最新开发的“自增殖光解纳米机械”技术,能自我复制的纳米机械代替了工程菌在这个严酷的环境里“繁衍”,利用光分解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它们释放出的氧气在最初的时候微不足道,但数十年过去,大气氧气比例终于达到“爆炸极限”,随着偶尔发生的闪电和陨石之火,氢、氨与氧在持久不衰的燃烧和爆炸中化为水和氮气,而这样的电闪雷鸣持续了95年之久后,阿波罗人的工程车才开始出现在安第斯星的陆地上。
经过近百年风雨洗礼的安第斯星地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0%的星球表面被水覆盖,原来的“安第斯星屋脊”印地安娜高原称为仅有的一块大陆,星星点点分布的岛屿则是被水淹没的山峰顶部。
原始大气里甲烷燃烧而形成的二氧化碳造成了强大的温室效应,安第斯星地面温度不论日夜都在摄氏五十度以上。这一次,微生物学家又培育出了耐高温的工程菌来进一步地改造大气,这些微小而顽强的生命努力地繁殖,并把二氧化碳转变成氧和有机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后,气温也开始回落了。终于,人类把绿色植物播在了安第斯星的土地上,这离人们可以在安第斯星上自由呼吸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喜马拉雅星,无愧于它来自地球最高峰的名字,它是五星中山脉和高峰最多的星球,太古时期剧烈的造山运动在地面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最高的山峰洛神峰海拔一万四千米,最深的海沟在水下一万六千米。
这个星球上的原始大气与洛基星接近,也是以氧化态存在,原因可能是火山活动频繁造成的。因此大气改造方案也和洛基星类似。但数百年之后星球改造完成,人们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地表多山,河流充足,湍急的水流不懈地将石块从岩层里冲刷下来,相互碰撞,形成砾石,磨成形成土壤必需的细沙;频繁的火山积累了大量的火山灰,那里面含有丰富的磷,钾,镁……这些是“植物的维生素”;充沛的雨量和适宜的温度更是其它星球望尘莫及的。从五世纪末开始,喜马拉雅星成为阿波罗世界天然食物的主要生产地;七世纪中叶,喜马拉雅星陆地上森林所占比例达到了惊人的70%!这样的森林覆盖率即使是在地球上,也只有极少数地区才能达到。

乞力马扎罗星是五大卫星里最奇特的星球,它是一颗内部已凝固的星球,星球内有一个半径一千公里的巨大空腔,而空腔外面是厚度一千五百公里的岩石,阿波罗人把它叫做“球壳”。
穿过“球壳”上曲折而极深的洞**,可以从星球表面通向内部的空腔。虽然人们早就从地震波显示的图形知道了这一切,第一次到达空腔的拓荒者们还是惊讶于宇宙造物的奇妙。
拓荒者行走于球壳内部的时候发现重力要比外部大许多,更适合人类习惯(原因显然是离心力)。于是人们决定将乞力马扎罗星的人类定居点放在球壳内部!
于是,穿行于球壳内外的洞**被扩大为巨大的隧道,隧道的一端是直径五百米宏伟的气闸门,用来防止内部大气外逸;照亮空腔内部的巨型灯塔,能源来自一千座永不熄灭的热核聚变炉……
乞力马扎罗星内部的“天空”第一次亮了起来的时候,在场的人仿佛有一种置身于古老幻想中“拉玛”(注)的世界里一样。
阿尔卑斯星,外围五卫星中最小的一颗,没有大气层,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矿产星,拥有大量其它星球所缺乏的贵金属和稀有金属。阿尔卑斯星上,阿波罗人的采矿基地大多建在了地下,以预防在没有大气的星球上随时会有的小颗陨石撞击,而随着矿洞的加深,每一个基地的都以惊人的规模向地底延伸。即使这样,这颗星球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环赤道铁路。
在长达六千公里的阿尔卑斯星赤道上,拓荒者花费五十年建起了双轨磁悬浮铁路,用来向太空运送数目庞大的矿产和工业制品。在真空环境中,悬浮列车可以加速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五千公里,这个速度加上赤道上最大的自转速度,已经可以脱离星球的引力了,在适当的地点脱开列车底盘和车厢的挂钩,车厢就会被抛射到各卫星之间的拉格朗日点,再由运载飞船将它们拖到需要的地方去……
阿波罗外围四卫星的开发计划是如此空前宏大,四世纪中叶在外围星拓荒上的资金投入量每年以阿元(阿波罗元,阿波罗共和国货币)计达到了惊人的四万亿元,占政府支出的60%以上。即使是这样,外围拓荒过程仍然长达近四百年。
阿波罗历500年,阿波罗共和国发表拓荒时代评议白皮书,对五大卫星的开发做出总结,历时五百年的拓荒时代终于降下帷幕。此时,阿波罗世界总人口二千一百万,其中洛基星一千六百万,外围星近五百万;同一时期,太阳系人口稳定在二百三十亿左右,其中一半以上在地球。
时间仍然流逝,伴随着阿波罗人稳定坚决的脚步……
******
注:“拉玛”,参见阿瑟·克拉克的名著《与拉玛会合》,其中“拉玛”是一个外星文明创造的宏伟人工天体,中间是空的。
如果诸位看了喜欢,请收藏起来吧,(起点的书真是太多了)只要点击页面上“加入书架”就可以了。
——还没有起点账号?没关系,申请账号很快的。
——不想申请?也没关系,点击 IE 的“收藏”-“添加到收藏夹”
记得过段时间来看看更新了多少了哦!最近每天都会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