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山雨欲来风满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治不耐烦听刘岚在那里绕圈子,就暗示玄奘说了一句。
刘岚不愧是搞情报出生,竟然硬是面色不变,依旧微笑着道:
“不错,江湖上却有其人,此人是个女子,名叫公孙芷最擅长的不是武功,反而是剑器舞,当今圣上都曾经为他赋诗,来赞赏她的剑器舞的高超。”
刘岚继续说着冰仙子的的故事,李治和玄奘却对望了一眼,又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刘岚。
杨雁在宫里舞剑,也不过是前几日的事,她一个江湖上说书的,怎么可能知道,公孙芷不是那种大嘴巴炫耀的人,本来皇宫里传出这个消息也不是不可能,但偏偏这些天李治禁止宫娥太监外出,所以宫里宫外除了兵将,并没有闲杂人进出。
“走吧。”李治听了一阵,突然感觉有些不妥,低声道。
匆匆回了宫,小桂子上前请安后低声道:“皇上,吴王刚刚从兰林宫离开。”
“兰林宫?”李治脸上寒光一现,李恪,你想干什么。
正准备和玄奘商量一下后几日的安排,就有人来禀报说太娘娘有情。
李治心道“来了”,李恪进宫,肯定有所图谋,无论是好是坏,现在就要见分晓了。
收拾收拾,换了一身正经的衣服,李治叫了小桂子,去了兰林宫。
兰林宫依旧那么冷清,太监宫女都不敢高声说话,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敬,都不希望打扰这位女菩萨。
“母后。”
在佛堂里,李治见杨妃跪在圣象前,口中念念有词,像极了基督教徒做的祷告。
闻听李治的声音,杨妃转过身,眼睛里全是淡然和宁静,似乎已经抛开了尘世间的纷争一般让人心头有一种安详的感觉。
“皇上,李泰是不是快回来了?”
李治一愣,微微有些奇怪道:“是的,母后,就在这几日了。”
杨妃的眉角弯了一下,又道:“濮王也算是我看着长大的,接李泰的时候,请皇上准许我随驾一同前往。”
李治脸上笑着说没问题,心中却是疑问重重,杨妃与李泰根本就没有任何瓜葛,皇宫内院里,怎么可能有她说的那种感情,难道杨妃这是在向我暗示,以她为人质避免李恪想不开?
李恪刚刚离开,杨妃就如此说,难道这是李恪的意思吗?
李治想到这,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只要不用杀人,他就很高兴了。
从杨妃那里回来,李治把情况和玄奘说了,两个人都认为李恪应该是在像李治表达忠心,不过玄奘还是提出,这也可能是李恪的惑敌之计。
反正时间就在几拨人勾心斗角中匆匆而过。一转眼,就已经是七月十五了,中朝时有传令兵来报,李世绩协同李泰明日正午抵达长安。
终于来了吗?
李治也不知自己是喜是忧,不过无论如何,这些天,都应该有一个结局了。
“濮王进京,文武百官皆随朕出明德门迎接,南北衙禁军有擅动者,以谋逆罪论处。”
李治直接在朝堂之上下了这道圣旨,为的就是让群臣都明白,他这个时候,不希望任何人违抗他的意思。
长孙无忌本来心头很不爽,就一个小小的罢黜的王爷,就要百官迎接,皇上是不是过分了,可见李治那个样子,也知道就算是自己强行驳回了他的命令,也会让他心头留下阴影。

算了,迎接就迎接吧,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北衙不能动,那就让虎狼多活动活动,说什么也不能让宵小之辈的阴谋得逞。
长孙无忌想到这,转头瞟了一眼李恪,见他神色自若,又开始算计起来——
“张先生,不知道你找我来,有什么事啊?”
杨雁冷笑一声,拿起茶杯嗅了嗅,又皱眉放下。
张思看着这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煞神,笑道:“杨姑娘,找你来,自然是为了王爷的事情,明人不说暗话,我想让杨姑娘配合一下。”
“哦?”杨雁未置可否,淡淡道:“那张先生是不是先说说你的计划呢。”
张思哈哈大笑,凑到杨雁的身前,看她神色之间有些厌恶,又稍稍远了一点,才低声把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不同与和李恪说的那个计划,因为这个计划中有很多是不能和李恪说的,张思怕他心软。
听完张思的计划,杨雁久久无声,过了半晌,有深深的望了张思一眼,突然感觉到身体有些冷。
喝了一口茶,杨雁又仔细的算计了一下,才道:“张先生真是令我惊讶,不过李恪有你这么一个谋士,还真是他的造化,想来以后张先生一定是位列人臣,权倾天下了。”
张思苦笑一声,不理会杨雁的嘲讽,他怎么会不明白,若事败,他自然是死无葬身之地,若事成,李恪也不会放过他。
“杨姑娘答应了?”
杨雁又恢复冷冷的神情,摸了摸腰间的剑柄,寒声道:“我没有反对的理由。”
说完当啷一声抽出长剑,对着门外道:“想来黑翎也是不会反对的。”
张思莫名其妙的看着她的举动,又像是突然想起什么,眼珠子转了两转。
“这是天下第一奇毒——十里香。你给杨狂,这个年轻人我也听说过,箭法如神,希望这个帮助他。”
杨雁扔下一个带着绿色花纹的瓷瓶,径自离开了。
张思拿起瓷瓶,揣进怀里。刚要去找杨狂,就听见一个和杨雁是两种类型,但同样冷冷的声音道:“王爷找你。”
“张思,明日李泰到京,你准备好了吗?”
李恪坐在太师椅上,神色微微有些不安,想来是怕他的母亲有什么闪失。
张思在李恪面前,自然是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王爷请放心,一切都交给小人。整个计划可以说是天衣无缝,王爷既然已经下了决心,那还有什么办不到的。”
李恪长了张嘴,最后还是低低的说了一句:“千万不能让母亲受到任何伤害。”——
李泰进京的消息并没有隐瞒,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全都知道了。这些百姓大多都高兴,因为这就预示着本朝有了一个仁慈的皇帝,对叛乱者尚且能放过,何况是百姓呢。
只不过因为李泰进京,承天门与明德门之间的中央大街,已经禁了摊贩买卖,所有的人不准摆摊喊叫,不准任何车辆在当天经过这条街道,不过百姓也都习以为常。长安最大的交易市场在东西两市,离这条大街还是比较远的。
就这样,在夜色四临的时候,每个人的心中都期盼着明天,这里,有真诚的希冀,有险恶的阴谋,还有最不测的未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