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危机四伏起风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人,该出门了。”
小厮轻轻的把还在酣睡的长孙无忌叫醒,他毕竟老了,昨晚熬到后半夜才有了睡意,而早晨又感觉到特别疲累。
朝阳的曙光伴着他苍老的步伐走出了府宅,长孙无忌抬头看了看大好的阳光,心头突然开明了一些,偶尔感觉自己似乎活的有些累了。
“备车,去皇宫吧。”
长孙无忌低低的吩咐了一声,一旁的总管过来道:“大人,皇上不是说要百官直接去明德门吗?”
“还是我糊涂了,那就去吧。”长孙无忌上了轿子,放下轿帘,在里面晃晃悠悠的刚好补个回笼觉儿。
长安城的主街上冷冷清清,今天皇上要从此经过,这条街道已经封了,进长安的人也只能从东西的侧门走。住在街头的百姓也都关了门窗,只有些好奇的,透过窗子的缝隙,偷偷的看着街头,想看一看皇帝的模样。
“皇上,为什么要百官迎接呢,说实话濮王还不够这个资格啊。”
玄奘看着穿了一身金龙皇袍的李治,疑道。
玄奘的疑虑不是一两天了,李治也知道,看他问了,才道:“当然不是为了李治,玄奘,你真的不懂吗?”
懂。玄奘怎么不懂。可他还是有些担心,若是依着他,是断断不会让皇上涉险的,若是有任何闪失,大唐都将万劫不复。但李治年轻,总是想博一把,玄奘也干涉不了,他只能查缺补漏,尽量让事情往可控的方向发展。
“皇上起驾!”小桂子见李治收拾好了,一摆手,让宫女们都下去了。走出殿外,高声喊道。
李治这次比较正式,不但皇帝的装备齐全,而且还准备了龙辇,摆极了君临天下的架势。
“母后,来,坐这里吧。”
看到杨妃早已经在两仪殿外等候了,李治拉着杨妃,一起上了龙辇,杨妃丝毫没有推辞,欣欣然坐下。若不是杨妃坐在左面,旁人还以为是皇帝和皇后呢。
薛凌跟在龙辇身后,见李治招手,忙跑上去伺候。
“薛凌,大臣们都去了吗?”
薛凌把手下的探子探听的消息和李治说了一遍,李治在心里和唐风的对了一下,情报没有错,只有李恪没有走,那是李治吩咐的,要李恪陪驾。
“三哥,好一个威猛的将军啊!”走出朱雀门,就见李恪身穿戎装,**一匹灰黑色的战马,手里提着长枪。
见到龙辇,李恪翻身下马,不管李治的问话,先施了三跪九叩的大礼。
“皇上,臣特前来护驾。”
一旁的薛凌看着发愣,李恪来护驾,也不知道皇上敢不敢用。
李恪和李治不同,李治是一个文弱书生,虽说也骑了几年马,但终究把精力都放在治国经邦上,所以身体较弱。但李恪就不同了,几次征战,李恪都有参加。虽然他也不是那么出色,但比李治还是要强太多了。
“那三哥就跟在后面吧。”
李治转头向杨妃笑了一下,杨妃也看了李恪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李治不是莽撞,他为李恪安排的地方,刚好隔了几名大内侍卫,这其中,就有紧靠在龙辇旁的唐风。
已经将近中午了,根据传令兵的急报,午后李世绩会同李泰就会到明德门,所以时间上虽然不是很急,但也只有一个时辰左右了。

出了朱雀门,李治一下子感到冷清了许多,似乎自己不说话,天下就全都寂静无声了。
“皇上,快到丰乐坊了。”在右侧随驾的玄奘骑着一匹白马,当然,是李治特意吩咐的。
“丰乐坊吗?”重复了一遍,果然,没有过多大一会儿,李治就能看见小雁塔上随着风乱摆的铜铃了。
小雁塔上早已经安排了禁军,甚至还有唐风手下的武林高手。李治遥遥的只能看见塔中人影攒动。
小雁塔是这附近唯一的制高点了,若是有弓箭手要行刺,自然那里就是首选之地。所以李治也格外留意。
“皇上,有动静。”唐风低声道。他的位置正靠在龙辇旁,以他的武功,不让杨妃听见自然是轻而易举。
李治眉头一皱,唐风没有办法详说,但他在之前早已经考虑过了任何突发的状况,就是唐风,也找到了那几条在通义坊的地道,不过李治没有派兵把手,而是用了另一种更为狠毒的方式。他有他自己的考虑,把守防御不如诱敌深入,这可不是现代的警察,还想着阻止别人,李治就是让事情作实,这样他就有了下手的理由。
若想斩草,就要除根。这是李治看了很多乱世的历史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
龙辇旁共列了一百零八名大内侍卫,由薛凌牵头,足以抵抗一支千人的部队的进攻。薛凌已经接到了李治的暗示,悄悄的变换了队形,将防御的重点放在了龙辇的右侧。
道路的左侧是开化坊,而右侧因为朝廷打算修建一处风景,借着道明渠在这里交汇,刚好可以利用,而修成类似芙蓉园的景观。
所以至今这里都没有民宅,仍是一处平地和几处破旧的古寺院。
而唐风所打探的几条地道,大多都在这附近。
然而李治终究还是有疏忽的地方,宗师级的高手,唐风,以及收藏不露的玄奘,都必须守护在李治的身边,这样,如果杨雁来范,又有谁能够抵挡呢。
“刷——”
杨雁一剑隔断了一个守卫的喉咙,拿起剑在守卫的尸体上抹了抹,才转头道:“就在这里吧,一炷香之后会有人来换班,所以你必须在一炷香之内完成交代你的事情。”
她身后是一个身材矮小的少年,一身的紧身衣,手里接过杨雁递过来的箭壶。抽出一支来掂了掂,轻声道:“好像重了一些。”
杨雁装作没有听见,提起剑,又道:“你准备去吧,我还有其他的事情,记住,千万不能大意失手。”
说完一纵身直接跳了下去,晃了两晃,消失在民宅里。
年轻人伏身攀上塔顶,放下箭壶,拿起背后的寒月弓,双眼眯成一条缝,隐隐见远处的队伍缓缓的走了过来,而那龙辇上的半透明的帘子一闪一闪,里面一男一女安然端坐。
“十支箭,恩,男的九支,女的一支,够了。”
那少年拿出箭枝,又用手掂了掂,似乎在找感觉,半晌,阴森森的说了一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