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禅宗武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禅宗武学
龙骏愕然摇头,心下则想:“我自幼在国外孤儿院长大,信奉的是天主耶酥,对佛教所识甚少,其实也不是自己甘愿信仰入教,只因海外文化差异,加利福尼亚州的学校教堂和孤儿院等福利场所均是基督教主事,从记忆起,照顾我的人不是神父就是修女,理所当然成了信徒,今日初访宝刹,方知祖国佛教的渊源博大。”于是虔诚道:“在下所知极少,还请大师详解。”
苦鉴瞧他神色诚挚,微微一笑,点头道:“佛法是传心之法,心法的纲要称为心要,净土三经中《阿弥陀经》称小经,《无量寿经》称大经,前者每日朝夕流传最广,后者则为净宗第一经,当年禅宗二祖慧可禅师拜师心切,曾在达摩祖师面前断臂取义,以表诚心,所学的乃是《楞枷经》‘明心见性,见性即佛’佛法之大道,东土禅宗武功虽然流传天下,实为末学,殊不足道,远不如佛法本身奇奥,但后世门下弟子沉迷武学,舍本逐末,当真买椟还珠,贻笑大方。”
龙骏听得心下澄明,眼神精光闪烁,说道:“大师的意思是少林武学,原是强身健体的法门而已,用来辅助佛法,后世弟子却主次颠倒,本末倒置,没有体会到佛法与武道的宗旨。”
苦鉴宝光流动,弥勒一笑道:“不错不错,孺子可教,本派武功传自达摩老祖,佛门弟子习之,意在强身健体,护法伏魔,身健则心灵,心灵则易悟,许多武功皆是由佛经中演变而来,背离佛法经文而专修武学,便是沉溺一生终难臻至超凡入圣的境界,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本派武学才能练就的越深,但禅道修为奇高的僧人,一心求佛,悟我两境,西求极乐上窥天道,岂会再图任何武功伎俩这些身外俗事,这便是入世与遁世之间的差异了。”
龙骏似有所悟,解心道:“难怪先天功我总难有所提升,王重阳创建全真教自是以道家修为紧凑相连,我于道教经卷毫无所知,更不懂得道家清静柔弱,淡薄无为的主旨,自然无法达到上乘境界,至于降龙十八掌诸般外家功夫终有极限,看来我要所有成就将自身武功发挥极限,当须精通佛道两种思想才成!”
苦鉴微笑道:“龙公子,可知这少林易筋经的来头?”
龙骏摇了摇了头,叹道:“我于贵派所知甚少,可说沧海一粟,还请大师见示!”
苦鉴温和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公子亦是具有大智大慧的人,老衲不妨详聊一些,少林《易筋经》被誉为少林功夫之源,记载的便是一种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内功秘要,达摩面壁参禅,长期静坐,困倦是被难免的,要时常起来活动筋骨,相传达摩走后,寺内僧人在洞中发现一个铁盒,盒上没有上锁却打将不开,聪明僧人用火一烤,铁盒便开了,原来铁盒被石蜡封住,以防水汽侵蚀,盒中有两部书,一本是《易筋经》,另一本叫《洗髓经》皆用梵文撰写。”
“当时少林寺中真正懂得梵文的只有二祖彗可,彗可把《易筋经》留在少林,自己携带《洗髓经》云游天下,寺中亦有些对梵文一知半解的僧人,你翻我译,依法修炼,以至少林功夫出现诸般绝技,均已《易筋经》中受益,后来有位僧人带着经书去娥眉山,得晤天竺僧人般刺密谛,讲谈佛学,共同研读,译出完整汉文字版,待慧可云游回来,带回了他自己翻译的《洗髓经》,众僧两相比较,才发现二者原本一体,《洗髓经》记载一些佛法思想用来辅助《易筋经》,自此少林僧人坐禅与习武已是密不可分了。(详见《少林寺功夫发展摘要》)
龙骏频频点头,总算大致了解少林武功的渊源,少林被称为“永远不败门派”,一直延续到后世,自有其中至理,心中却有个疑问,开口道:“少林武功驰名天下,那七十二绝技真是达摩一人创出的么?”

苦鉴正盘膝在他床前的铺垫上,犹如坐禅一般,宝相庄严,双手一合道:“阿弥陀佛,古往今来,世人只道佛法源于天竺,这诸般功夫自是达摩所创,其实全然错了,佛法传入吐蕃形成密宗,传入中原则为禅宗,各具特色,数百年来天竺国佛法衰微,佛经大半散失,反不如魏唐时期。
“相反中原禅宗兴衰,经久不衰,原因是中原高僧否定了天竺佛教那一套修行的阶段层次和累世修行,主张人人皆是有佛法也就是本性,人人都先天具有成佛的菩提,一旦拨开迷雾见晴天,明心见性,众生都能通过觉悟佛性而成为佛。
“禅宗传到唐代,六祖惠能提出顿悟的妙旨,菩提本无树,明净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连坐禅竟也免了,阐述顿悟并不要求离开现实生活,‘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性,同归性海。’即便素日做活杂务时亦顿悟成佛,少林绝技便起渊于僧人的劳作,如挑水扫地、劈柴烧水动作的应发提炼而成,最高深的功夫,其实也是最普通的功夫。
“梁朝时达摩自天竺东来与梁武帝讲论佛法,话不投机,住锡少林,传下禅宗心法与绝世武功,天下皆知,但七十二绝技泾渭分明,截不相混,达摩纵然武功绝代,也只知晓三十六项传入寺中,另外三十六门则是寺中高僧数百年精研所创,比如般若掌创于本寺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师,摩诃指系一位在本寺挂单四十年的七指头陀所创,大力金刚掌则是寺中第十一代通字辈的六位高僧,究三十六年之功,共同钻研而成,因此少林武功非本派弟子不传,老衲亦不能坏了千百年寺规,方丈苦乘师弟想要龙公子做个本寺挂名的俗家弟子如何?”
龙骏心想:“原来方丈也有心救我,不过我身上明教教主,与少林立场不同,少林不会不知罢?”当下坦然道:“实不相瞒,晚辈暂代明教第三十二代教主之职,受人所托,不能无信,投入少林派之事,还要等我还了教主之位后,方能定夺,不知方丈与大师意下如何?”
苦鉴叹道:“看来江湖传闻是真的,虽然你身为魔教教主,带领教众不计前嫌搭救中原上千豪杰,亦算做了一桩善事,修此机缘善人善己,至于投不投入少林派做俗家弟子日后由你决定,老衲可以与少侠挚友相称,先挑些易筋经中重要之处说与公子,用来抑住体内的寒毒,却不倾囊相授,也不从旁指点解释,全凭你自身参悟,这样亦不算违反寺规,你待怎样?”
龙骏大喜道:“如此甚好,多谢大师成全。”暗想最好不用自己投身少林,不然遁入空门,岂非不能结婚生子了,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搂着清儿一生一世。
苦鉴祥和道:“少林武功讲究循环渐进,日积月累,若是本派弟子要练这门内功须得先学少林长拳,熟习之后再学罗汉拳,然后伏虎拳,内功外功均有相当根基后后,可学韦陀掌和大慈大悲千手掌,金刚神掌、般若禅掌这几门精通之后,方能习得少林易筋经,但如此练将下来,至少已是四五十年后的事了,何况以一般人的悟性,这六七门绝技五十年间未必参悟,是以数百年来少林弟子绝少练成,除非身有奇遇或经络真气怪异,否则强行修炼非走火入魔误入歧途不可,但以龙少侠雄厚的内功为根基,不过数日便掌握两三层,谈到融会贯通那便要看你的悟性了,寻常之人终生沉溺研究,恐怕未必有所大成就。”
龙骏心想:“易筋经如此高深,记得天龙中游坦之练易筋经时身中冰蚕之毒,笑傲中令狐冲渐习此功因体内异种真气紊乱相互吞噬,机缘巧合反而练习了易筋经,今日自己受伤,看来只有先练此部分神功,再求一灯大师以一阳指力驱除体内的寒毒了。”念及此处,点头应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