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燕京风雨(第四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清朝的工部衙门位于离紫禁城不远处的一座大四合院内,办公的地点在正屋和后院,前院两旁的厢房则是等候地点,相当于车站的候车室。李无忧和少平、王平三人坐在候车室里边闲聊着,边等着大哥和吴公公办完事情出来。他们三人现在可是大哥的贴身保镖,每个人的腰眼上都别着两把左轮手枪,毕竟大哥刚刚得罪的人可是索尔果,无论在什么时代搞情报的人都可以跟阴谋家划上等号。
正当李无忧跟两个兄弟说着笑话时,一个身着一品大员官服面色木然让人看不出什么表情的老者在几个随从的跟随下缓步走进了工部的大门,把门的两个工部小吏刚忙迎上前谄媚的笑道:“拜见中堂大人。”
老者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这两个小吏,而是煞有其事的欣赏起蓝天白云,一直跟在老者左右的一名中年师爷向两个小吏问道:“你们潘尚书在吗?”
“回大人的话,潘尚书正在接待宫里的吴公公。”小吏小心翼翼的禀告。
“噢?吴公公?是钟粹宫的吴公公?”老者一直有些眯缝着的眼睛突尔闪过一道精光。
“回中堂大人的话,确是钟粹宫的吴庭桂吴公公。”
"既然潘大人在忙,我们就等等。走,务山,我们去那边喝会茶。"老者一扫刚才的孤傲,带着自己的幕僚和几个随从走进了厢房。李无忧三人并没有起身行礼,而是依旧喝着茶,他们三人都不是朝廷官员当然也就没有起身行礼的觉悟了。
“大胆!你们是何人?见到我们李中堂居然敢不起身行礼!”一名老者的随从大声呵斥道。
李中堂?哪个李中堂?目前朝堂上有两个李中堂,一个是李鸿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个是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看着这高傲圆滑的样子,应该是李鸿章。想到这,李无忧不由抬头看了看这个在19世纪中国叱咤风云几十年的名人,这时他才发现,其实李鸿章没有远处看来起那么老,身材颀长,面色红润,额头饱满,一把灰白的胡子让这位才50多岁中国俾斯麦更多了份威严。
但无忧对这位历史名人却实在没有多少敬意,因此依旧没有起身,只是面带笑容的说道:“李中堂?失敬失敬,不过我还是不起身行礼了,反正以你老的身份也不会在意我们是谁?”
李鸿章怒极反笑,转头对身旁的幕僚说道:“务山,我没有听错吧,这个黄毛小子这么嚣张,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敢跟老夫如此讲话!”
那位幕僚却在李鸿章耳边低声道:“中堂大人,天子脚下多八旗子弟。我看还是谨慎些,别是哪个王府的阿哥,这样,我去摸摸他的底。”
李鸿章的这个幕僚跟随李鸿章近16,7年,为人机敏稳重,深得李鸿章信任。他的话让李鸿章一愣,李无忧衣着样式虽很普通,但布料质地一看就是上乘,而更重要的是李无忧的眉宇间透着一股沉稳淡定的英气,莫非真是个有来头有背景的主?一想到这,李鸿章也犹豫了,他为人虽然很高傲,但骨子里更多的是江淮草莽的刘邦式圆滑,否则也不会拉起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淮系集团。
“鄙人周馥,不知这位公子如何称呼?”中年幕僚语气沉稳的拱手道。
见对方有了起码的礼数,无忧也不好托大,便和少平、王平二人站了起来,还礼道:“在下锦州李无忧,这是我的兄弟李少平、王平。”
周馥点点头,接着问道:“不知道几位来工部所为何事?”
“我是来工部建议制造我们中国自己的铁甲舰。”李无忧突然说道,他知道这个时期的李鸿章忙于北洋海防规划,因此要挑个敏感话题刺激刺激李鸿章。
“哈哈。”李鸿章和周馥两人相顾大笑,造铁甲舰谈何容易!目前世界上也就欧美几个大国有能力有实力建造铁甲舰,而国内造船实力最强的福建马尾船政局目前也仅仅能造些民用船只。
“不知这位公子在那个船厂建造铁甲舰?投入几何?需工匠多少?工期又是多久呢?”周馥带着笑问道,让人听了很不舒服。
“一腔热血,十年光阴,白手起家,聚沙成塔。不知道这些够不够造出一艘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铁甲舰?”李无忧也怒了,本来他也就想吊吊李鸿章的胃口,然后再以后世的眼光跟李鸿章聊聊铁甲舰的一些性能,好让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不要走了弯路,不想却招人耻笑。
“小伙子,做成一件大事光靠热血和光阴是不够的。还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与之相称的实力。”李鸿章手抚胡须道,他很意外,想封侯觅相的年轻人他见的多了,可要建铁甲舰的年轻人却是头一个。
“在下不才,家中略有资产,家父和兄长经营海上运输,在辽东营口港有一座自己的小型船厂,可以简单的修理建造些木制帆船,目前家兄正在跟工部的潘大人谈买蒸汽轮的事情,一旦谈下来,少不得要在船厂中增添设备以备蒸汽轮维修之用,在下用4年时间从海外引进技术设备、培训技术工人,熟悉造船流程,建设1000吨级的船坞,同时聘请洋技师主持工厂日常工作,再用3年时间制造民用蒸汽轮,然后再花3年时间设计建设中国第一艘排水量1000吨的铁甲舰。不知中堂大人觉得在下的计划是否可行?”李无忧这里犯了个海军常识性错误,这个时代的铁甲舰是专指那些排水量几千吨甚至过万吨,装备了厚重装甲和强大火炮的主力舰,类似于后来的战列舰,而无忧所说的只是用钢板制成的小排水量小口径火炮的巡洋舰,根本不是主力战舰,但李无忧又不是海军出身,根本不知道海军史上的这些舰种区别。
“呵呵,有志气,有稚气。务山,你看此子如何?”李鸿章没有计较李无忧认识上的误区,而是跟周馥当众讨论起李无忧的人品。
“难能可贵。”周馥也收起了轻视之心,多年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运动的经历让周馥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不缺夸夸其谈的人,缺少的却是制定切实计划踏实肯干的人。眼前这个年轻人虽然张狂些、幼稚些,但至少拿出了可行性计划,大话并不是空**来风。
“好,即然你大话出口。我李某人就且看你十年,十年后的今天我在天津大沽港等着你和你制造的铁甲舰。”话毕,李鸿章伸出右掌,李无忧毫不犹豫挥出自己的右掌。
“啪!”两个李某人之间的一次不经意的击掌为誓拉开了近代中国海军大发展的序幕。
这时从大门又进来一群人,为首一人年近40,虽身着正二品官服,但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子散漫随意,脸上挂着淡淡笑意,一副游戏人生的中年纨绔帅哥模样。
中年帅哥一眼就看到了厢房中的李鸿章,连忙拱手行礼道:“呵呵,原来是李中堂,好久不见,李大人还是那么神采奕奕。”
李鸿章定睛一看,原来是内务府总管大臣荣禄,这可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当下连忙从厢房中走出,堆笑道:“呵呵,哪里哪里,老了,老了。比不得你们这些年轻人了。”
“呵呵,李大人过谦了,李大人才是咱们大清的国之栋梁,这次马嘉理事件能妥善解决全仰仗李大人的洋务才能了。”荣禄笑道,他知道李鸿章刚刚从烟台回来,跟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达成了协议――《中英烟台条约》,就等朝廷批准了,这等马屁怎能不拍。
李鸿章果露喜色,更加谦虚道:“这全仗两宫皇太后和当今皇上的洪福齐天,老朽只是跑个腿,谈不上什么功劳。不知荣大人来此何事啊?”
“头两头刚忙完江南漕运入库,这不宫里又要修葺一下破损的宫殿,来工部这里让他们协调下工匠。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像大人你啊,办的全是军国大事。”荣禄开玩笑道。
“呵呵,荣大人此言差矣,宫里的事那能有小事?再大的军国大事也都是为太后和皇上效劳尽忠。”
看着两个朝堂大佬在当众相互吹捧,李无忧不仅暗暗好笑,心道大清堂堂的一品二品大员就这样的水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还一个个这么高兴,不知道的以为占了多大便宜呢。
其实这也怨不得李鸿章和荣禄相互吹捧,自从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已经被洋人尤其是英国人打怕了,每次签订的条约要么大量割地要么大量赔款,而这次《烟台条约》中方仅赔了20多万两银子和付出一些商务和司法权力损失,这些对于朝廷来说已是期望中的最好结果了。
不过对于荣禄,无忧却是十分好奇,在他印象中这个慈禧的宠臣、百日维新中的大反派怎么说也应该是个生杀果决的形象啊,而不是这种看起来感觉很眼熟的形象啊。

“哦,对了,中堂大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大人回来了吗?”荣禄悄声问道。
“赫德还在烟台,这次就我自己回来了,等明后天朝廷批准了条约后,我还要赶回去。怎么,荣大人找他有事?”李鸿章反问道,这次是他第一次参与对外条约谈判,为了稳妥起见,特意让掌管大清海关的英国人赫德当自己的助理参与谈判。
“唉,还不是银子闹的,目前大内急需50万两银子办理年货采办。你也晓得,宫里规矩多,什么都马虎不得,现在虽然才9月,离过年还有一段时间,但这银子却得先派出去,否则到时肯定手忙脚乱。因此想先向海关拆借些银子救急。”荣禄无奈道。
李鸿章向四周看了看低声道:“我看这事悬,赫德掌管的海关制度甚严,海关的税银每年都在一定时间上缴户部,平时很难拆借银子的。”
“什么?”荣禄有些诧异,他是第一次向海关拆借银子,因此不太了解海关的情况。
“荣大人有所不知,这海关名义上虽归总理衙门管,但实际上一切都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说的算。一切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都由赫德一手掌控。所以如果他说不借,这银子还真借不出。”李鸿章耐心的解释道。
荣禄有些愤然道:“真是岂有此理。这海关还是不是大清的衙门了?这赫德还是不是大清的官员了?”
李鸿章看着荣禄也有些语滞,他没想到这位爷还真的这么天真,大清再厉害还厉害过洋人?这赫德是何人,他背后可站着大英帝国,这海关可是大英帝国从经济层面掌控大清的重要利器。这一点,当年他在寻求洋人帮助组建淮军镇压太平军时就看的一清二楚。
“荣大人稍安勿躁。这样吧,我跟赫德私下还有些交情,过两天我回烟台后,跟他私下说说。想来他会体察荣大人的苦心,定会做一个臣子的本分,让皇上和两位太后过一个舒心年的。”李鸿章劝道。
“如此就有劳中堂大人了。”荣禄见事情有了着落,也不再计较海关的归属权问题了。
这时无疾也顺利的拿到了批复公文,跟潘尚书告辞后,就边跟吴庭桂闲聊着边走出后院来到前庭,看到这么多人不由一愣,再这么凝神一看,不由大吃一惊。
不仅无疾大吃一惊,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原来无疾和荣禄长的太像了,不仅是那种形似,神态也很相似,李无疾活脱脱是一个15年前的荣禄。
荣禄的表情变了几变,随即看到吴庭桂,连忙笑道:“原来是吴公公,我刚才还在钟粹宫给东太后请安呢,我还纳闷呢,怎么没有看到您老呢,不想您老原来在这。”
吴庭桂也笑了笑,说道:“奴才给荣总管、李中堂请安了。奴才奉东太后懿旨帮着这位李兄弟来工部办点事。”他们两人分别是东西太后的心腹之人,因此交情是谈不上,更多的是相互忌惮。
“这位是?”荣禄顺着吴庭桂的话向李无疾问道。
李无疾连忙跪拜道:“小人锦州李无疾。见过荣大人、李中堂。”
“起来吧,这位兄弟好面善啊。今年多大啊,家里还有什么人?”荣禄语气故作淡漠的问道。
“在下今年25岁,家中还有父母、一妻一子和四个兄弟姐妹。那位就是在下的三弟李无忧。”李无疾恭敬的回答道,顺便指了指不远处的李无忧。
“噢。”荣禄转头看看李无忧,然后点点头,从怀中抽出一张名帖递给无疾道:“想天下之大,长相相似之人多矣,但人海茫茫,最终相遇之人少矣。你我甚是有缘。这是我的名帖,以后有什么为难之事,尽可执帖来找我。”
“多谢荣大人。”李无疾连忙道。
荣禄没有再跟李无疾说下去,而是转身对李鸿章说道:“中堂大人、吴公公,在下突然想起老佛爷吩咐起的一件事,我就先告辞了。”
“荣大人慢走。”李鸿章和吴庭桂连忙道。荣禄一抱拳带着下人匆忙离去。
李鸿章见荣禄很看重李家兄弟,就跟李无疾和吴公公聊了几句,然后转进后院办自己的公事了。李无疾和李无忧再次感谢吴公公,跟吴公公话别后,几人骑着马向程府走去。
“大少爷,没有想到这世上还有长的跟你那么像的人,刚开始可真把我吓了一跳。”王平笑着说道。
“是啊,大哥,你说这个荣禄大人会不会跟我们家有亲戚关系?”无忧也觉得这件事不可思议。
“别瞎说。那可是朝廷的二品大员,我们岂能随便乱攀亲戚。”无疾也觉得荣禄这个人看起来感觉很舒服,好像以前在哪见过似的。
“那可不一定噢,回去问问咱娘,外公家在关外也算是数的上的大家族了,指不定哪根线就跟这位荣大人牵上了。”无忧笑着说道:“俗话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咱李家真要跟这个二品大员拉上关系,那以后生意可以说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你小子什么时候这么市侩了?不过你说得还真是那么回事。”无疾笑骂道。
几个人回到程府后立刻命人准备车辆以尽快离开京师这块是非之地。少安、石头和无缺、婉如、松竹已经到了红门庄,富叔则陪着史伯去看史云林去了,现在只等他俩回来后就启程。
“无疾老弟呢?无疾老弟呢?”正当众人在前庭焦急的等待着富叔和史伯时,桂祥桂公爷突然出现在程府门前,看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应该是骑马狂奔而来的。
“桂公爷?你怎么来了?”无疾连忙迎了上去,虽然这次的事桂祥没有帮上忙,但也不敢埋怨桂祥,况且桂祥这人也不错,跟无疾很合得来。
“呵呵,老弟,还好你还没有走。”桂祥接过仆人递上的茶水,咕咕的灌了一大口,终于把气喘顺了,笑眯眯道:“走,无疾老弟,跟哥哥我去皇宫见西太后去。这回你这事就包在哥哥我身上了,至于索尔果,谅他也不敢怎么样。”
无疾听的一愣一愣的,这都哪跟哪啊。
原来昨晚桂祥回府越想越憋气,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自己可好,钱收了事还没办好,还替无疾白白惹了个大麻烦,虽然自己不怕锦州李家说什么,但这传出去毕竟不好,以后谁还敢找他桂祥办事啊。
今天一大早还没等李富上门,桂祥就进宫见他姐慈禧太后哭诉,告索尔果的黑状,并请姐姐发一道懿旨帮着把无疾的事给办了。慈禧太后则把桂祥大骂一顿,说李家这件事不许桂祥再插手了,她已经收到索尔果的消息了,对于李无疾如此不识抬举她自是大为恼怒。桂祥倒也硬气,就在长春宫长跪不起,软磨硬泡的非要姐姐下这个懿旨,慈禧太后对自己这个弟弟也没有办法,打也打不得赶也赶不走,姐弟俩就这么僵上了。
桂祥这一跪就快到中午了,双膝发麻,头也发晕,已经坚持不住了,正打算就此放弃的时候,内务府总管荣禄急冲冲的走了进来,也没有注意跪在房门前的桂祥,直接推门就进去了,在房里跟慈禧嘀嘀咕咕的说了半天,慈禧立刻把桂祥给叫了进来。
“二弟,你赶快去把哪个李无疾给我带来。我要亲自见见他。”慈禧语气焦急的说道。
“什么?”桂祥跪了太久,一下子没有听明白姐姐的话。
“太后让你把那个托你办事的李无疾带来见见。”荣禄在一旁重复了一边。
“噢,太后可是答应替他把事办了?”桂祥见缝插针道。
“我答应就是,快去吧。我怎么有你这个弟弟,就给我惹事。”慈禧点点头。
众人听了桂祥的话都是一惊,不知道这个慈禧太后是什么意思。无疾看着桂祥不好意思道:“可是,桂公爷,我这事上午已经办完了,那个荣禄大人还在工部跟我遇见了呢,难道他没有跟你说吗?”
“办完了?荣禄没有跟我说啊。”桂祥也是一片茫然。等他听无疾说完事情经过后,呆了呆道:“老弟,不是我说你,你怎么就不耐着性子再等等,为兄可是在宫里给你跪了一个上午才把这事求下来。不过你还得跟我进宫一趟,我可答应太后带你进宫了,记住进宫后不要说这事被慈安太后给帮着办了。”
“可是,荣禄大人都已经看到吴公公了。”无疾不安的说道,两宫皇太后不和的事,他在民间也是有所耳闻的。
“噢,也对。那太后为什么要见你啊?”桂祥也纳闷了。
“想这么多也没有用,无忧,你们先等着我吧,我到皇宫走一趟,去去就来。”无疾让仆人从后院牵来匹马,跟桂祥驾马向皇宫方向奔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