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燕京风雨(第五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无疾是第一次进宫,处处加着小心,头低着,尽量压着自己的好奇心,跟在桂祥身旁在重重宫殿中左转右转,走了小半个时辰才来到长春宫。
“太后有旨,着桂祥回来后立刻觐见,令李无疾在偏殿等待。”早就站在长春宫外急的团团转的李连英见到桂祥和李无疾后连忙走上吩咐道。
“那好,李老弟,你先跟李公公去偏殿稍坐片刻。”桂祥不知道姐姐为何如此,只好把人交给李连英,自己“蹬蹬蹬”跑了进去。
李无疾只好对李连英拱手道:“有劳公公带路了。”话毕从怀里摸出一张100两的银票悄悄递到李连英手中。李无疾行走江湖多年,深黯有钱能使鬼推磨的道理。况且这里是深宫,没有旁人指点一下,自己要是不小心犯了哪个忌讳,那可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李连英连忙笑道:“咱家可不敢当,您老可是太后的贵客,来,这边请。”边悄悄将银票收好,边在前引路,心道这还真是个伶俐人,也不枉咱家在这宫门外候了近一个时辰,不过这位爷到底什么来头呢?居然能让太后频频派人来宫门处询问人来没来。不过,长的还真跟荣禄大人像啊,不会是荣禄大人的私生子吧?一想到这,李连英心中一颤,脸刷的就白了。
到偏殿后,李连英亲自倒了杯茶,正递给李无疾时门突然被推开,一个小太监快步走了进来,李连英则夸张的手一抖一杯淡茶全倒到了李无疾的衣服上。
“哎哟,你个小兔崽子,一点规矩都没有,没看有客人吗?还那么笨手笨脚的。”还没等李无疾反应过来,李连英那尖细的嗓音立刻充满了整个偏殿。
小太监吓的脸色苍白,扑通一下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求饶。
“好了,好了,李公公,不要责怪这位小公公了。是李某没有拿稳,不关这位小公公的事。”李无疾连忙上前劝解李连英,虽然这李连英明显是故意把茶杯打翻然后栽赃在这个小太监头上,但有些事情你还真不能太较真。
“算你这个小兔崽子走运,李公子不计较,还不快滚!”李连英骂道。
小太监向李无疾磕了个响头后急忙退去,李无疾则无奈的看着自己这身上好的绸缎马褂,一大片水渍将袖子和胳膊黏贴在一起,看起来一半时是干不了。
“李公子勿急,院子里日头足,你这身衣服晒上一会就干了,我这有些便装,公子就暂且穿着吧。”李连英变戏法般的拿出一套崭新的衣服。
李无疾无奈的点点头,把马褂脱了下来,目前才初秋,天气还算闷热,因此李无疾马褂下仅穿件无袖薄汗衫和一个肥大的短裤,光着两个膀子接过李连英递来的新马褂穿上。
换完新衣的李无疾又和李连英聊了一会后,另一个小太监推门走了进来,低声道:“李公公,太后要见李无疾。”
无疾走后好一会富叔和史伯才回来,看史伯高兴的样子,就知道他很满意云林从事大内侍卫这份这么有前途的职业。
“史伯,云林那还好吧?”少平问道,无忧则没有心思打听这件事,他半靠着椅子心里琢磨着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召见大哥。王平则躲在一边不断的练习快速出枪,可能从小身体瘦弱武功不强的缘故,他是小兄弟几个中对枪最为痴迷的一个。大嫂和小虎则在后院跟外公外婆进行话别。
“嗯,不错。刚到就任命云林为伍长,管5个大内侍卫,而且是铁卫营的侍卫,那可是专门护卫慈安太后和玫琦格格的侍卫,比宫里其他侍卫都有前途。不过,这也多亏了玫琦格格对我家云林另眼看待,否则以云林的出身怎么能入宫当侍卫呢。以后我们史家就要靠云林光宗耀祖了,呵呵。”史伯伯笑起来的样子让人想起看着麦田丰收的农民。
“那就好,估计以后见到云林时,肯定要称他为将军了。”少平也跟农民似的附和道,让一旁想着心事的无忧大感意外,自己这个未来的姐夫可是个沉默是金的主。
“少平你想不想以后也成为将军?”无忧突然问道。
“将军?当然想。”少平的眼中划过一道狂热的闪电,在那一刻无忧终于知道了什么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你会成为将军的。”无忧看着少平的眼睛很肯定的说道。
“呵呵,老史,你看看这两个小子还真有趣,年纪不大志向不小啊。”富叔在一旁笑道。
“老李,莫欺少年穷,莫笑少年志,鲲鹏莫可知,来日振长翅。想当年……呵呵。算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史伯感慨道,很显然自己儿子的光明前途让他心情很好。不过这个一向给人以粗线条感觉的人突然拽起了诗句则让大家都是一愣,就连在一旁练拔枪的王平手都抖了一下,手枪“啪达”一声摔到地上。
“行啊,老史,没看出来啊,真人不露相啊。”富叔惊讶的笑道。
“嘿嘿,小时读过几天私塾。对了,老李你觉得今年这收成怎么样?”史伯忙不迭的转换话题。
“收成?我看今年这北方几省是全完了,也就东北的庄稼还算行吧。我看回去应该建议老爷多收些粮食了。这下沈福龙那个奸商该高兴死了。”富叔一向很看不起沈福龙这个专爱干囤积居奇大发灾民财的奸商,虽然他自己也属于商人,但商人跟奸商是不同的,毕竟有个人字,是有原则和底线的,有些钱是不能碰的。
“怎么了富叔?今年大旱吗?我看锦州不是风调雨顺的吗?”无忧心中一动,隐约想起什么来,但又不是那么确切。
“唉,锦州是风调雨顺,但从今年开春以来,山西、陕西、直隶、河南、山东五省大旱,一滴雨都没有下,眼看是绝收了,已经有不少人开始逃荒了。”富叔叹口气说道。
“行了,老李,这雨今年不下明年下,难不成还像前朝崇祯年间一连10多年大旱。”史伯安慰道。
“啊呀!”无忧突然大叫一声,把众人吓了一跳。
“无忧,你怎么了?”少平赶忙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突然想起一件事。”无忧惊魂莫定的摸摸自己的头,喘了喘气,眼神里去充满了惊讶,他终于知道自己想起了什么。
丁戊奇荒,对,就是丁戊奇荒,无忧的脑海里飞快的出现了这个词汇,要不是刚才史千钧随口说起崇祯年间的旱灾,他还想不起来眼前的这场遍布北方几省的旱灾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丁戊奇荒的开始。
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汇还是在另外一个时空的飞行学院的图书室里,那是一本有些发黄的旧书,上边详细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灾害。丁戊奇荒起于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止于光绪四年(1878年戊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最严重,连续了三年。1876年春夏两季,南方沿海各省由于雨量过多而遭到水灾,广东、福建两省最为严重。同时,长江以北各省普遍干旱,广大地区夏秋两收完全受到破坏。次年,即光绪三年,北方九省大部分地区再次遭到更严重的旱灾,很多地方又发生蝗、雹、疫等灾情。这次大灾荒延续到1878年,直隶等一部分地区拖到了1879年。据不完全统计,仅山西、河南、直隶、山东四省,1876年就有181个县受灾,1877年为274个县,1878年达285个县。这次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是山西、河南、陕西、直隶、山东的旱灾,其次是湖北、安徽等一部分地区的水旱灾害和广东、福建的水灾,南方其他地区和长城以北还获得了较好收成。在这连续三年大灾荒里,受到天灾严重袭击的饥民达二亿人口,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半数。死亡于饥荒和疫病者一千万左右,从重灾区逃荒外地的人数达到二千万以上。仅山西一省一千六百万居民中,就死亡五百万人,还有几百万人口逃荒或被贩卖到外地。
看着无忧突然发呆,李富等人都坐不住了,连忙用手拍着无忧的脑袋道:“怎么了,别癔症了。”
“没事,没事。”无忧连忙道,强压自己的恐慌心情,看了看富叔,有些迟疑的问道:“富叔,以你老的经验看,这明年会不会还有旱灾?”

“难说啊,这要看今年冬天下不下雪了。”
“那如果要买大批粮食的话,从哪里收购比较好呢?”无忧继续问道,面对近千万人死亡的悲惨未来,无忧觉得自己一定要做些什么,否则对不起自己这颗穿越的心。
“怎么?你也想发灾民财?”李富表情严肃的看着无忧。
“当然不是了,富叔你也知道我开了个药厂,多多少少也赚了钱。我想在锦州多囤积点粮食,如果明年还是灾年,那么必然有大量灾民向东北逃荒,锦州是关内逃荒进东北的必经之地,到时接济一下灾民,能救一个算一个吧。”无忧把自己心里的一些想法说了出来。
“嗯,这还像话,不愧是老爷的公子。”富叔嘉许道,然后想了想说:“国内的粮食除了被朝廷征集外,都被各大粮商所掌控,像我们这些外行人很难以低价格大规模收购粮食的,况且今年灾年已成定局,粮食的价格肯定会水涨船高,我看少爷你很难收购到粮食的。”
“那从国外收购粮食呢?譬如南洋?”无忧问道。
“南洋?嗯,也行,那边粮食的价格还低,我们在南洋有自己的商行,收购粮食应该不是很难,只是运输比较麻烦。”富叔权衡着说道,李家海船将东北的一些土特产运到南洋贩卖后,回程基本上都运些南洋的特产到江浙,然后再从上海运些日常用品到东北,利润很丰厚,不太可能运利润不大的粮食。
“运输不成问题,运费我个人承担,想来父亲和大哥也不会不同意的。”
“也是我多虑了,想来老爷和大少爷也会赞同三少爷的义举。到时让咱们李家的船厂多造几艘帆船,增大运输量这运费不就出来了吗。”
李富突然提到营口的李家船厂让无忧想起了自己跟李鸿章的十年之约。
“富叔,我们家在营口的那个船厂有多大?”无忧问道。
“有300多号人,忙的时候每月可以造一艘大帆船,不忙的时候就修修咱们李家的运输船。”李富不经意的说道。
“只能造木船吗?”无忧有些失望,造船厂的水平远低于自己的期望值。
“目前只能造木制帆船,不过厂里有个从马尾船厂来的总技师,他三天两头向老爷和大少爷提议造蒸汽轮,这次老爷下定决心购买蒸汽轮也是他最初提出的建议。买了蒸汽轮后,一些相应的维修设备也少不得购买,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啊。”
“噢,我们李家还有这样的人才?他叫什么名字?怎么不在马尾船厂继续干了?”无忧好奇的问道。
“他叫茅乐宣,辽阳人,10多岁的时候被父母送到吉林船厂当学徒工,在吉林船厂干了30多年,10年前左中堂在福建马尾办船厂从全国抽调人才,他也被左大人选中,在马尾船厂干了7年多,两年前感觉自己年纪大了才离开福建回东北准备养老的,后来被老爷重金请了过来主持营口船厂的日常事务。”
无忧点点头,暗暗把这个老技工的名字记在心中。
正当无忧想再问问营口船厂的详细情况时,一位年轻太监快步走了进来,尖声道:“太后口谕,宣李无忧、程婉如、李锐三人进宫!”
雄伟的紫禁城并没有给李无忧的心理带来多大的冲击,从理论上说这是他第二次进入这个建筑群。只不过上一次陪在他身旁的是成千上万五一黄金周的普通游客们,而这次则是大嫂、小侄和一个引路的小太监。
大嫂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不如自己的儿子,她一直低着头跟着小太监快步向前走,不敢随意的向两旁观看,而被无忧拉着手的小虎则好奇的观望着四周,随处可见的大内侍卫并不让他有多少恐惧的感觉,相反一些着全副盔甲的大内侍卫的头盔上的长长的帽缨却让他哈哈笑着,不停的指着这些八旗精英让自己的三叔看。
这小家伙以后肯定是个大人物,至少没心没肺。无忧暗暗无奈的想着,他敢随意的观察着这个时代的紫禁城跟那个时代的故宫博物院有何异同,却不敢随便的看着那些大内侍卫,他们虽然跟导游一样常年工作在这里,但很明显,这些是不能随便招惹的导游。
长春宫很快就到了,门口没有多少侍卫,站着几个太监,看到李无忧等人到了,就连忙带着他们走了进去。
让无忧感到有些意外的是,慈禧太后的寝宫并没有想像中的富丽堂皇,至少跟他参观过的颐和园差多了,实事上整个紫禁城都给人一种破旧的感觉,跟另个时代的故宫博物院相比也差多了,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时代的印记吧。
首先进入无忧视线范围内的是一个中年女性,准确的说应该是一个有着独特气质的中年女性,虽然她有着美丽的容颜,虽然她坐在最显赫的位置上,但她的魅力却不源于她的容颜和位置,那是上天在创造人时不公平的挥洒染料所造成的,有的人得到一点颜色,绝大大部人没有得到垂青,只好带着原本的黑白灰色混混沌沌的过完一生,而绝少一部分人却得到了一大块五彩斑斓的幸运,人们常常称之为天赋。而眼前这位跟吕雉、武则天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女性统治者的中年妇人就属于后者――虽然她的天赋和才能给中国带来的是更多的苦难。
无忧边暗暗感叹造物主不公正边跟着大嫂和小侄跪拜磕头请安,慈禧太后笑意盈盈的说道:“都起来吧,这就是你的妻子、儿子和弟弟?”语气轻松给人的感觉就像慈祥的长辈而不是一个掌控中国几十年命运的权贵。
一直站在慈禧身旁的李无疾连忙介绍道:“回禀太后,这是我的贱内程婉如,京城程季饶老先生的长女,这是我的三弟李无忧,这是我的犬子李锐。”
“哦,程先生?我知道他,原来是程家的闺女,难怪看起来这么得体大方,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看就是有福之人。”慈禧太后很满意的点点头,就好像第一次知道李无疾娶了程家的闺女似的。
“嗯,你弟弟也不错,一看就一表人才。这就是小虎吧,来,过来,让我好好看看。”慈禧太后招呼着李锐,李锐倒也大方,笑呵呵的走了过去。这让李无疾夫妇和李无忧心中都是一惊,生怕小虎冒犯了慈禧太后。
“你好。。。”李锐有些迟疑,虽然他今年才7岁,并且胆大调皮,但婉如平日里家教极严,因此他倒也知道对大人讲话要有礼貌,但他却不知道要称呼慈禧太后什么好,想了想平日里妈妈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最有礼貌了,也只有对他们才会下跪行礼。因此他迟疑了一会后自作主张的说道:“你好,太后奶奶。”
这句话可把李无疾三人吓的半死,无疾恨不得立刻就抽自己儿子一顿。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慈禧太后刚开始也是一愣,随即目光中带着激动慈祥爱伶几种复杂情感混合在一起的神色开心的应道:“唉,这个大胖小子,可真招人喜欢。”边说边把李锐抱在怀里,从旁边的果盘里拿个桃递给李锐。
“来,吃桃。”
“太后奶奶,你吃。”李锐接过桃后没有吃而是递到慈禧嘴边。
“嗯,我吃。”慈禧太后轻轻咬了一口,幸福的光彩充满了整个面颊。
这一刻屋里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任谁也想不到一向生杀果决的慈禧太后居然有这么慈祥的一面。
为什么?这是为什么?李无忧的脑子里飞快的想着,在进宫前他就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慈禧太后究竟为什么宣大哥一家进宫,现在他就更想不明白了。趁着慈禧太后爱心大泛滥,所有人脑袋都当机的时候,他悄悄看了眼大哥,大哥也是一脸的惊讶,想来就连他也不知道究竟是那根缘份线搭错了,让小虎和慈禧太后这么投缘,无忧又转头看了看桂祥,这个纨绔子弟也是一脸诧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