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厉兵秣马(第七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无忧和众长辈在商讨着自己的人生大事的同时,后花园中也有一对青年男女在商讨着自己的人生大事。
“婉君。”无缺慢慢的叫着女孩的名字却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自从那天接到婉君的字条后,他还没来得及给婉君答复,但他确实也是不知如何答复。
“无缺!那首诗你收到了吧?”婉君霍然的转身,一双美目紧盯着无缺的眼睛,她需要一个答复。
“收到了。”无缺喃喃的说道,他有点不敢看婉君的眼睛。
“那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婉君继续问道。
“我不知道。”无缺沉默了一会道:“我真的不知道,是的,我喜欢你,但又好像不是那种娶你当老婆的喜欢。”
婉君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惨白,仿佛感觉自己身体内的力气在一丝一丝的被抽出。
仿佛是说出了压在心中多日的话语,无缺长出了口气道:“婉君,你是个好女孩。可我的心里现在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去欧洲。根本没有想过要结婚,其他的事情也根本无法放在心上。”
“欧洲?欧洲有什么好的?难道我比不上欧洲吗?”婉君上前一步靠在无缺身前,吹气如兰的说道:“我听姐姐说过了,你必须要娶亲才能去欧洲。我嫁给你,陪你一起去欧洲不好吗?”
婉君人本就漂亮,再加上如此大胆的表白,让无缺的心怦怦的跳了起来,但内心深处的一股拗劲却让他说道:“婉君,你知道吗,在我小的时候,我常常呆坐在这里看着星星,我特想弄清楚这夜空中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明亮璀璨的星辰。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人,所有人对我的问题都是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星辰理所当然的就在那里,没有什么为什么,就像水向低处流那么明显。可是究竟天空中为什么会有星辰,水为什么要向低处流呢?却没有人说的明白。直到有一天,玻尔老师来了,他给我解释了什么是星辰,什么是万有引力。虽然我不知道他说的是否正确,但是他却鼓励我要努力的探查事物表象背后的真实。其实他这样做跟他的神学信仰是相背道而驰的,但他却说真理的揭示只意味着神学院的衰落,对于万能的主,却增添了更多的荣光,因为所有的真理都是主制定的法则。从那天起,我的心中就充满了一个愿望,我一定要到玻尔老师的国度去看看,不为别的,只是想验证一下玻尔老师说的是不是真的。因为,在这里,我无法知道玻尔老师向我描绘的那个世界是不是真的?婉君,你能明白我的心情吗?就像一个从小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他的一生全部是黄色,突然有人告诉他,沙漠之外还有海洋,所有的颜色都是蓝色。你觉得他会压抑自己追寻蓝色的好奇心吗?”
婉君呆呆的看着无缺,她没有想到无缺会说出这么多她闻所未闻的话语。
“我也会跟你一起去的,我倒要看看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婉君恨恨的说道,然后一甩头脚步坚定的离开了后花园。
无缺轻叹口气,他很不愿意伤害这个可爱的少女,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他现在的心里除了不顾一切去欧洲的渴望外确实容不下另外一个人的存在。
第二天上午,锦州李家所有人都聚集在前屋的大厅中跪迎圣旨。让无缺和无忧二人有些意外的是这个钦差大人居然是那个在慎园诗会中很会开玩笑的宝廷。不过此时的宝延一脸的严肃,全然没有当日的嬉笑调侃。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念锦州乡绅李子由、李无疾、李无忧父子两代三人忠君为国,特封李子由为锦州候补道员,封李无疾为正六品营口府通判兼任营口制造局总办,封李无忧为从六品卫千总兼锦州民团统领。另将锦州李氏家族编入汉军镶黄旗。钦此!”圣旨并不长,宝廷的语调也还拿捏的到位。
一道圣旨念完,所有人都惊呆了。这皇恩也太浩荡了吧,不仅李无忧被封了锦州民团统领,就连李子由和李无疾也被封了官。虽然李子由的官衔是个候补道台,但大清国的候补官员多如牛毛,很多人一辈子都等不到一个实缺,因此严格意义上说李子由头上的道台帽子名义大于实际,可李无疾和李无忧却是实打实的实缺,尤其是营口制造局总办,这可是人见人羡的肥缺。而且还入了汉军八旗,也算得上是旗人了,那以后升官发财前途不可限量啊。
“咳咳,各位,接旨吧。”宝廷看着众人目瞪口呆的样子有些不悦,连忙咳嗽了几下,举着圣旨道。
李子由连忙根据昨天晚上大舅子所教毕恭毕敬的双手接过圣旨放到香案上。
“呵呵,二位李公子恭喜了。这次来的匆忙,正式的任命公文和官服几日内就能从京里送来。以后咱们可就是同朝为官了,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宝廷手中无圣旨,人也一下变得活跃起来,他知道眼前这一家子背景肯定不简单。
“那里,那里。以后还要仰仗大人多多提携了。这点银子不成敬意。”无疾笑道,他是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会被封官,而且还是个有着很大实权的官职,内心里被惊喜、困惑、担忧等多种感觉缠绕着,但多年来行走商场的经验还是让他勉强保持着应有的镇定,他随即从袖中摸出三千两银票递到宝廷手中。
宝廷呵呵笑着,把银票不着痕迹的收入袖子里。
无忧则没有说话,他是被圣旨给搞蒙了,营口制造局?这是什么机构?在无忧印象中清末洋务派建立的大型军工厂有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四川机器局、山东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广东制造枪弹厂、黄埔船坞、大沽船坞共计11家,这个营口制造局可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难道是自己这只蝴蝶给扇出来的?
就在无疾和宝廷闲聊的时候,外公、大舅、四舅和锦州知府马林堂从一旁也走了过来。
“钦差大人,这位是前盛天提督张旗昌张老太公,这位是新任盛天提督张尔东张大人,这位是现任锦州总兵张尔北张总兵。”马林堂热心的介绍道。
“久仰,久仰。锦州张家,迭出名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卑职宝廷,吏部侍郎,镶蓝旗人。”宝廷不等马知府的话说完就先自我介绍了起来。
“宝廷大人过奖了,我们张家世代深蒙皇恩,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不敢奢谈什么名将世家。”张老太公一改平日的大大咧咧,接着问道:“不知宝廷大人跟镶蓝旗主庆至王爷怎么称呼?”
“郑亲王是我本家叔叔,张老将军难道跟我叔叔有旧?”宝延问道。
“呵呵,也算是有过一面之缘。当年跟随睿王爷一起拜见过老王爷。”张老太公道。
“啊,如此说来,张老将军是小侄的长辈了,小侄这厢有礼了。”宝廷连忙道,郑亲王论辈分确实是他叔叔,但关系很远,早出了五服。宝廷之所以这么热情,也是存了结交锦州张家之意。
张老太公连忙拉住宝廷的胳膊道:“大人这可折杀老夫了。哈哈,咱们满汉一家人,就别那么多讲究了。今天我女婿做东,在锦州最好的酒楼香韵楼宴请各位大人,我张老汉就借花献佛了,走,各位大人,咱们不醉不归!”
在美酒美食的诱惑下,一群官场大佬很快消失了。
“三弟,你怎么了?不舒服吗?”无缺看自己的弟弟有些神情恍惚,以为他高兴过头了。
“没,二哥,我很好。”新任锦州民团统领很快恢复了常态。
“怎么,你不去香韵楼吗?”
“不去了,我只是个新鲜出炉的小官,跟那些大佬同席喝酒还是比较有压力的。”无忧嘿嘿笑道,反正有外公他们应付那个钦差,自己用不着操心。
“对了,二哥,今天早上我看到婉君了,她眼睛红红的,一看就是一晚没有睡好。你们昨天怎么了?”
“没怎么,我和她不可能。至少目前不可能,我已经决定要去欧洲了,今天晚上就准备向父母说明,如果父母还不答应,我就离家出走自己去。玻尔老师已经帮我在英国联系好学校了。再不去的话就错过这个学期了。”无缺很坚定的说道。
“噢?是什么学校?”无忧也有些好奇了,虽然他很惋惜婉君不能成为自己的二嫂,但这种事情是讲究缘分的。
“剑桥大学附近的詹姆士教会学校的预科生,先学上一年,然后再参加剑桥大学的入学考试。”
“剑桥?呵呵,这可是所全世界都很有名的大学。”
“你也听说过剑桥?”无缺有些意外。
“嗯,曾听玻尔老师念叨过,好像是他的母校吧。”无忧随意的说道。
“不,你肯定听错了,玻尔老师的母校是曼彻斯特大学。”
“是吗?曼彻斯特?好地方,呵呵。”无忧自我解嘲的笑着。
“对了,无忧,少安和石头找过我,他们希望跟我一起去欧洲求学。你怎么看?”
“他们俩也想去欧洲?”无忧微有些错愕,他现在正是缺人手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确实不想让少安和石头去欧洲。
“无忧,我觉得他们去欧洲对你的帮助会更大。你想想,几年后,他们学成归国时再加入你的军队。到那时你得到的可不仅仅是两个忠诚的兄弟了,那将是两个经过严格训练的左膀右臂。”
无忧心中一动,他被无缺的话打动了,他低头想了一会道:“二哥,这样吧,我想以锦州民团的名义向欧洲派出一支小留学生团,人数也就在30-50人之间,费用我出,由你领队如何?而且以后每年我都会派一支留学生团队远赴欧美的。”
“这?”无缺也被无忧的计划惊呆了,他想了想道:“每年的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放心吧,我的二哥。你兄弟我别的不行,但说到赚钱,哼哼,在这个时代没有谁能比我更厉害,就算是爱迪生和诺贝尔也不行。就这么决定了,第一次就先派出50多人,等以后我的钱包鼓鼓的时候,我会派更多人的出国留学。”无忧自信满满的说道。
“爱迪生和诺贝尔是谁?”无缺好奇的问道。
“两个外国人,好了,二哥,别那么好奇了。反正你也知道我的不少事了,下午就一起到白马寺开个会吧,在会上我们把这个事确定下来,同时我会让你拥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无忧说道,自从军火事件后,无缺已经身不由己的被绑在无忧的战车上了。
“梦想?呵呵,好啊,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梦想能让你干出盗劫军火这么大的事。另外,到白马寺开会?你难道不会另找个地方吗?”因为经常出入教堂的缘故,无缺对于出入寺院抱着很谨慎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寺院是最适合开会的地方,因为能让参加者有种虔诚笃信的力量,同时也给会议加上点神秘的色彩。”无忧笑着解释道。
白马寺后院,空凡大师禅房外,一片郁郁葱葱的桃林中,几张大方桌被拼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会议桌,桌上简单摆放着茶水,李无忧、方洞庭、明通、苏靖远、乔广义、明空、明鉴、李少平、方岳、李石头、苏平城、王平、乔小小、李无缺、郭洛飞、许百川、周至林、雷儒明等共计十八人围坐在桌子旁,这是李无忧团队的第一次全体大会,由于大家彼此都很熟悉,因此气氛倒也融洽,空凡大师则在旁边的一棵桃树下闭目打坐,算是做个会议见证,不远处则是40多名“店小二”分布在四周负责警戒,而无忧的身后则坐着五个“店小二”,每个人手中都拿着纸笔,他们是这次会议的记录员。
“在座的各位要么是我的至亲好友,要么是我的前辈师长,要么是我的部属学生,一句话,都不是外人,今天我也就打开天窗说亮话。”无忧环视着众人说道:“今天把大家叫到一起来主要是商讨六个问题,我们的最终目标问题、锦州民团的组建问题、情报机构组建问题、灾民救护问题、科技和经济问题和赴欧留学生问题。其实也不能算是商讨,说宣布一些决定更为妥当一些,因为以上的这些问题除了灾民救护和留学生问题外,其他问题我跟方先生和明通大师已经探讨了很久,大致有了些想法。”
“我们的最终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建立一个富强、自由、公正、团结的中国。为了这个目标,我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希望你们也最好有这个心理准备,哪怕通向目标的道路上充满了尸山血海,我也毫不在意。”无忧冷冷的说道。
“为了达到一个自由的目标选择了一条不自由的道路。你不觉得这很荒谬吗?如果这就是你所谓的梦想,对不起,我选择退出!”无忧的观点让无缺接受不了,上次在北京的城外,无忧虽然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但总的来说还有些遮掩和顾虑,还算在无缺的可接受范围之内,而且无缺当时也只认为无忧在发表一些空想,所以他上次也没有太反驳无忧。但这次不同,这次无忧手中已经掌握了很大的权力和实力,已经由空想变成了实践,因此面对无忧的邀请,无缺不能在沉默了,他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无缺说完后站了起来,他的表态让其他人都很吃惊,他们不清楚无缺为何会如此表态?
因为他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已经和无忧紧紧的绑在一起了,而无缺则不是,他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抉择。
无忧身后的五个“店小二”更是反应迅速,快步起身隐隐将无缺围住,看来他们还不太清楚无缺的身份。
“住手!你们想干什么?都给我回去!”无忧怒吼道,眼前的人毕竟是自己的二哥而不是敌人。
“二哥,我没有想到你我之间的分歧会如此之大。看来我还是高估自己行为的正义性了。不过没有什么,既然二哥不想和我一起分享梦想,那么就离开吧。”无忧微叹一声道。
无缺也叹了口气道:“无论如何你还是我的三弟。你们放心,今天的事我不会说出去的。另外去欧洲留学的事我也会帮忙的。至于其他的,希望你们好自为之。”

无缺说完,转身离开。所有人都沉默着,所谓万事开头难,今天这开头也确实挺让人难堪的,一个自己兄弟都反对的道路真的能走下去吗?所有人的心头都有些疑问。
在一旁一直闭目修禅的空凡大师轻念了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三军不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好了,各位。别想那么多了,人各有志,不必强求。况且二公子估计对我们的事业有所误会,我想以后他会想明白的。噢,对了,这五位小兄弟是谁啊?无忧你还不赶快介绍介绍。”方洞庭打着哈哈,把众人的注意力成功的转移到五个“店小二”身上。
众人都知道无忧亲自训练着一批被称为“店小二”的少年人,但具体到个人,却一个“店小二”的名字也不知道。
“他们是‘店小二’中出类拔萃的五个代表,今天我让他们在一旁做会议记录,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历练。你们都自我介绍一下,让在座的各位领导心中都有个印象。”无忧也只好先缓和一下气氛,一会再继续会议主要议程。
“我叫楚微云。青年近卫军第一连连长。”昨晚从无忧口中听到“青年近卫军”这个称号后,这伙少年人立刻喜欢上了这个称呼,随即把“青年近卫军”当成了自己的番号。
“我叫许风,青年近卫军第二连连长。”一个身材瘦高的少年,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吹跑似的,但脸上却有着一种如磐石般坚强的神情,他是从塞外草原一路讨饭到锦州的,后来被招进了无忧的队伍。
“我叫敖霆,青年近卫军第三连连长。”这是个大块头,虽然岁数不大,但身材却是所有人中最为魁梧的,无忧最为看重他的勇猛风格,他是锦州本地一贫困人家的子弟。
“我叫左雨麟,青年近卫军第四连连长。”个子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冷眼看去不像个军人,像个邻家大男孩,脸上泛着淡定从容的笑意,天生一副很讨人喜欢的人缘脸。
“我叫司徒雷,青年近卫军第五连连长。”矮胖身材,粗壮的脖子,一双小眼睛眯缝着,一副很普通的样子,丢到人堆里都找不到的那种人。他和楚微云、左雨鳞一样,都是孤儿,都是从关内逃难到锦州的。
“嗯,不错,都是可造之材。无忧,看来你组建的‘店小二’中还真藏龙卧虎。”方洞庭点点头,他看人的眼光向来很毒。
“呵呵,对我们来说什么最重要?不是财富,也不是工业,更不是什么地盘。对我们来说,人是最重要的,有了合适的人,其他的所有一切困难和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李无忧笑道。
“是啊,有了人才有军队,才有一切可能。”方洞庭对无忧的观点深以为然。
“好,我们接着议题说,第二个议题即锦州民团的组建计划。现在是9月下旬,按着朝廷的旨意,我们最晚也得在明年4月份从锦州动身向西北进发。就是说我们只有七个半月组建一支编制为2万人的军队,我们对外宣称作战部队0.2万,劳工1.8万,任务很急迫啊。不过好在这个议题我早就跟方先生和明通大师探讨过,并且也组建了一支厂卫队。我们打算就在这支厂卫队的基础上组建锦州民团。目前厂卫队共计有1000余人,其中‘店小二’600人,‘伙计’250人,‘掌柜’150人,先期计划是这样的,从‘店小二’中抽调400人,从‘伙计’中抽调100人,从‘掌柜’中抽调50人,另外我打算再到我四舅那里抽调50名有本事有干劲的军旅老兵组成编制为600的锦州民团教导营,明通、明空、明鉴三位大师还有少平、方岳你们五人也进入教导营,教导营由我亲自带领,进行为期3个月强化军事训练,这600人将是我们锦州民团的第一批军官。同时我会发动我们李家在各地的商铺争取在三个月内招募2万名青壮。等我们第1教导营的学员毕业后,再由他们花三个月时间负责训练新兵。然后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合成整训,虽然7个月训练不出什么精兵,但只要有兵的样子就行了,其他的,都到战场上用献血来学会吧。”
“那厂卫队剩下的那些人怎么办?”明鉴问道。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从事情报工作,少部分人将组成留学生团去欧洲留学。另外,锦州民团的编制为团营制,每标准团为2000人,每标准营为500人。锦州民团将设立2个骑兵团,5个步兵团,5个青年近卫军加强营,3个炮兵加强营,1个工程大队,5个后勤大队,1个教导营,1个侦查营,1个民团总部直属营。明通大师和明空大师各为一个骑兵团团长、李少平和方岳各为一个步兵团团长,我亲任锦州民团司令同时兼任教导营营长、明鉴大师为第1侦查营营长,炮兵营和其他步兵团的负责人选待定,另外,我亲爱而又无所事事的贵林表弟和贵水表哥他们会各带500人投军,我把他俩就分别交给明通和明空大师了。好了,军队的事情就这么多,下面我重点说情报工作,也许你们对我为什么这么重视情报工作感到很不解,我要说的是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可以当1000个优秀的士兵用。其实我们的情报工作早就展开了,一直由方先生和苏先生负责,目标范围也主要在锦州一带,算是初步展开吧,但这还不够,我们要立刻成立情报处,情报处下分10个科,1科负责国内情报搜集,2科负责南洋地区的情报搜集,3科负责朝鲜日本地区的情报搜集,4科负责欧美地区的情报搜集,5科负责俄国情报搜集,6科内部保卫调查,7科负责培训,8科负责军情,9科负责行动,10科负责后勤保障。由方先生、苏先生还有平城、王平、许百川五人具体负责。1科的任务是监视清廷重点人物的举动和地方军队的调动,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各种反清秘密组织的活动。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全国性的情报网络,北方可以通过赈灾的途径发展情报组织,南方则通过商贸活动进行渗透。2科的任务是迅速整合南洋华人力量,在南洋建立我们的力量。3科则要朝鲜和日本招募当地人进行情报搜集。我们目前的工作重点即是这3个科,我们要努力在3年内成功的在远东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情报组织。而4科5科目前还只能是资料收集。9科除了可以组建秘密部队负责具体的行动外,还负责整合中国国内的帮派力量为我所用,譬如漕帮、盐帮。苏平城具体负责1、3科,这两科的任务量大,希望平城兄还要多费心了。许百川负责2科,他已经多次来往于南洋地区,想来对南洋也不陌生,况且南洋地区的商业命脉也掌握在华人手中,因此我们需要从商业入手,人选非百川兄莫属。王平具体负责6科、8科、9科,王平为人谨慎大胆,堪当此任。苏靖远先生具体负责4科、5科、7科、10科,方洞庭先生将对整个情报处的工作全权负责。情报组织的情况就这些,具体的情况在会后再跟具体的负责人详谈。除了军队和情报组织外,我还打算成立一个秘密的党派组织负责这次的饥荒救济,名称我都想好了,就叫轩辕会,由我出任会长,许百川为秘书长,具体的工作目前来说就是救灾,负责把粮食从锦州运向各地,同时在各地建立轩辕会的分支机构,解救灾民,并把他们组织起来,这个组织的日常运作我会从店小二中挑选人员负责。日后军队、情报处和轩辕会将是我们这个团队三位一体的存在,只要这三个组织发展壮大起来,我相信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除了方洞庭和明通大师外所有人都被无忧的话语所震惊,他们没有想到无忧的规划是如此之详尽,每个人所承担的责任是如此之重大。尤其是每个年轻人的面孔上除了跃跃欲试之外,还多了些顾虑。
无忧也将这些看到眼中,他鼓励道:“各位,我知道你们中大都跟我一样,十七八岁,血气方刚,没有什么经验,能力也急需培养,但时间不等我们,我们只有凭着一股血气向前拼杀,不要害怕犯错,不要害怕失败,我相信最后的辉煌一定属于我们。”
无忧的话虽然没有让跟他一样的年轻人放下心来,但却多少减轻了他们各自心中的压力。接下来的会议进程快了许多,无忧指定由郭洛飞、乔广义、周至林负责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事物,同时组建一支60多人的留学生团队,由李少安、李石头、雷儒明、乔小小四人负责。
应该说这个小小的团队表现出了旺盛的活力,一切规划好后,所有人都开动了起来。
锦州城西锦华药厂附近的一座被称为五柳庄的小村庄被无忧选做了锦州民团的总部。五柳庄距离锦州城20里地,北面几里外是无忧外公的铁马山庄,南面是锦华药厂,西面则是延绵的群山,地形很是隐秘。最先到达五柳庄的是由无忧亲自调教的教导营600将士,无忧虽然没有在正规的陆军指挥院校学习过,但他好歹也曾经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也经历过正规的4年飞行学院深造,外加6年的服役经历以及近半年多的野外生存训练,对于调教一支19世纪的陆军,无忧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陆军不比海军,海军从其诞生起就是一个讲究工业后盾、技术装备、人员组织和将领能力的军种,敌我双方舰队的一丁点技术差距在优秀的将领手中都可能造成全赢全输的战果。而陆军则不同,陆战的结局除了受双方实力的影响外,还深受气候、地形、民心、士气甚至传统等许多莫知因素的影响,陆战的结果除少数战役外大都是双方都损失惨重。
1876年的世界,无论社会、科技还是军事都处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快速变革中。这让为教导营制订教程的无忧充满自信的同时也多少有些犹豫。19世纪初拿破仑争霸战争中的陆军战术还是密集的士兵排成队列用集团火力来弥补单兵火力的薄弱,那时的火炮射程还在视线范围内,威力也很一般,而几十年后的美国内战则有了战壕,视线外的炮兵阵地,散兵线,到19世纪末的布尔战争,马克沁机枪的火蛇和布尔民兵的总体战加游击战战术更是让整个陆战战场和战术发生了翻天巨变。况且这只军队将不仅要面对目前国内外的敌对力量,还将要面对可以预见的未来敌对力量,因此教导营的教程不仅要贴近现实,更要有所展望。
好在这还难不到李无忧,不出5天,一本囊括了这个时代最基本最先进的战术训练手册在锦州五柳庄诞生了.这本<76式陆军战术训练手册>生命力之顽强让未来百年的军事评论家们大跌眼镜,直到其诞生后的100年,这本手册依然是各国陆军最基本的标准培训教材.
李无忧的民团根据朝廷公文回复所定,定额应该是2000人。含3个步军营和一个马军营。
清代的军队编制比较特别也比较混乱,在甲午之战前,军队夹杂着三种编制分别为八旗、绿营、勇营。八旗兵制按朝廷的战略意图分京营和驻防两个系统,由朝廷直接统领。京城八旗是禁卫军。以皇城为中心,按方位驻扎,负责皇帝、皇宫、京城的安全。驻防八旗,由将军、都统、副都统等率领,分驻全国战略要地,负责震慑地方,监视绿营。其中,满蒙八旗以骑射为根本,在平川旷野冲锋陷阵是其特长,而汉军八旗擅长火器。但自从康熙平三藩之战后八旗日益**,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力可言。
绿营的编制和八旗兵不同,它在很大程度上因袭了明军的建制。大体上是以营作为军队的基层单位,每营应有兵500人。除少数留驻北京的称为京营(又称巡捕营),隶属于步军统领外,绝大多数都分驻各省。按照地方的大小远近、险要程度等决定驻扎的营数。绿营由地方上的总督、巡抚、将军等统辖。由总督统辖的叫“督标”,巡抚统辖的叫“抚标”,提督统辖的叫“提标”,总兵统辖的叫“镇标”,将军统辖的叫“军标”。
而勇营则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後,八旗兵与绿营兵已**不堪用,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朝廷谕令各省举办团练“助剿”。曾国藩在湖南募团丁为官勇,订营哨之制,粮饷取自公家,称湘勇或湘军,是乡团改勇营之始。继之又有仿湘军制度建立的淮军和各省勇营。及战事既毕,除曾国藩直辖的湘军和其他一部分勇营遣散外,各省险要处仍以勇营留屯,称为防军。防军之外又有练军。它从绿营选练而来,其营制饷章也全仿湘军,任务与防军同。这样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防军与练军成为清朝的主要武装力量,它们的营制皆源自湘军。湘军以营为基本建制单位,500人为营,营辖4哨,哨辖8队,分由营官﹑哨官﹑什长率领﹐从两营至数十营设统领。兵必自召,将必自选﹐训练﹑指挥自主,粮秣薪饷自筹。每营只服从营官一人﹐每军只服从统将一人,营﹑军彼此独立,互不统属,都只服从曾国藩﹐兵部无权管辖。湘军制度之盛行,成为清朝兵制的一大变革。从此﹐“兵为将有”,中央兵权移於将帅。无忧也时常在想,民国时期的军阀割据大概就是由此发端的。
除了勇营外,清代末期还有一种军制称为练军,所谓练军,是由于咸丰年间勇营日多,且勇营都是由汉人军阀掌握,清廷为了扩充嫡系军队,而在各省参照勇营军制创建的由清廷直接掌握的勇营军队。
仔细的分析了一下清朝军队的复杂编制后,无忧知道自己民团不能按清朝的这种编制走,但是要是按现代编制以师为基本单位来组织民团会不会也有不适合的地方呢?毕竟太超越时代也会有不适应的情况发生,尤其是考虑到自己手下目前的军官大都没有指挥经营。
经过一番权衡之后,无忧只得无奈的选择了一个结合清朝目前情况和未来军队发展的编制,即以团为基本作战单位,待日后自己的部队成熟后再组建师级单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