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六月一日是星期一,早饭的时候,学校几个食堂的橱窗上都张帖了《关于为何立恒同学捐款的倡议书》。倡议书是校党委、团委发起的,介绍了何立恒同学的病情和家庭状况,倡议全校师生慷慨援助。倡议书的下面还有的校长的批示,批示要求全校师生发扬精神,以实际行动救助校友和同学。另外还有校党委的附注,附注说百忙中的校长已抽出时间到医院探望,还带头捐献一千块钱现金。在1998年的时候,一千块钱是个不小的数字,因为那时候校长的月薪也才两千多。
中国的事情有时候很有意思,很多情况下老一都得“率先垂范”,一方面表明态度,一方面界定尺度。比喻捐款,校长的效率和额度就是全校的典范,所以中午饭时,校领导班子的捐款金额就挂在了倡议书的同一位置。意料中的,副职清一色全是八百。到了晚饭时候,各院系的领导捐款金额也出来了,果然,院长、书记是六百,副院长、副书记三百,系主任、书记二百,各教研组主任一百,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一人“丢份”,更没有一人“僭越”。
王钧就被安排在校团委坐着,和团委唯一的职员冯文音老师一起查收捐助,这是团委书记的意思,一方面可以打打下手,一方面也算是增加透明度。王钧毕竟是何立恒的同班同学,每有人来,就得站起来迎接,并代表何立恒表示感谢。
虽然第一天就收到了三万多块,但基本都是各院系统一报送的,除了纪录和整理公布,也没有太多的工作,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王钧做的,做完后交冯文音过过目。更多的时间两人都闲着,闲着的王钧就拿来了毕业设计的计算书,一边和冯文音聊天,一边进行数据复核。
昨天王钧和修平在医院一直呆到了下午六点。刘卫东听完诊断结果后回校汇报去了,黎冰在那儿也没事,修平就让她也走了。何立恒的父母在近乎绝望的压力下,几乎失去了任何反应,除了机械地在医生护士的吆喝下团团乱转,就是目光呆滞地坐在那儿一动不动,直到第一次透析做完了,校长来看过了,他们才慢慢镇定下来。
校长的到来不但带来了一千块钱,还给何家带来了一线生机,因为校长表示要发动全校,乃至所有武汉高校给何立恒捐款,并当场把任务交给了同行的党委办公室主任,校长一再强调,我们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非常感动,包括另外两个床位的病人。
能干上办公室主任的都是“人精”,这是王钧参加工作后得出的结论,但这个时候党办主任的作风也着实感动了王钧,因为接到任务后,党办主任立即拿出手机布置任务,短短三个电话,就把工作分配的妥妥当当,服服帖帖。放下电话,主任又要求王钧或修平抽出一个人来,“就算是病人家属吧,全程参与和监督这个事情,”主任如是说。

王钧不禁想到了上午“拜访”的那几位,这一对比,让刚刚产生的些许“愤世”心理又恢复了平衡。1998年,年轻的、单纯的王钧同学就这样被一个雷厉风行的党委书记给折服了,浑然没有觉察到人的两面性,以至在后来的江城并购时差点翻船,这是谁也没有预料到的。当然,这是后话,后来发生的事情影响不了王钧当时的心情。
王钧和修平在回校的路上就进行了分工。前几天看现场的时候,辅导老师以寝室为小组,将整条道路分解成了八个标段。王钧他们人少,挑到一个20米桥梁的任务,根据可研确定的方案,这是个单跨的钢筋混凝土斜腿刚架,有现成的图纸可以套用,但需要根据地形进行调整。在地质、地形、水文等资料齐全的情况下,按说这点活儿两周时间是完全够用的,现在偏偏刘意失踪,何立恒又病了,他们两人还得参与捐助,任务就变得极其繁重了。
两人商议后决定,这段时间王钧主要参加捐款接收,并尽量抽时间看望何立恒。修平则负责小组的毕业设计,全力以赴,完成任务。修平说你比我善于交际,外交的事务就由你负责吧,我只处理内政。王钧也知道在专业上自己比不了修平,何况那也不是个轻松的事情,就答应了这个分工。
但现在既然不忙,王钧就还得以设计为重,找修平要了计算书的初稿,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复核,因为前期计算非常重要,一旦发生错误,后面的工作几乎全废,所以王钧查的非常仔细。
对面的冯文音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微胖,中等个头,皮肤白皙,烫了个流行的卷发,穿了条黑色的裙子,和白色的短袖体恤一搭配,带着幅机关白领的典型气质,有些骄傲,有些雍懒,有些无所事事。
团委办公室就冯文音一人,平日里她基本都是打打水,看看报,或仔细研究女人杂志,今天突然有了任务,还分配来一个英俊的男孩,这让她突然来了兴致,就有事没事的找王钧问这问那。
王钧也是第一次有了上班的感觉,宽松的环境,轻松的气氛,还有个还算漂亮的女同事在那儿无事找事,所以王钧也有些兴奋。我们知道王钧虽然平时沉默,但兴奋起来沟通能力还是很强的,首先王钧不像别人那样称呼老师,而是直接叫开了“冯姐”;其次是王钧不像别人那样畏惧,他首先就把自己提升到了同事的高度;再次是王钧的问题很少,他经常谈到的是自己的看法和见地,而不是挖空心思地去追究别人的信息;第四是王钧并不生涩,因为“多年的恋爱”,他知道女人喜欢什么,厌憎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如此种种,王钧表现出的超乎年龄和职业的成熟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冯文音的好感和兴趣。王钧不知道,冯文音也不知道,一段孽缘,竟是这样拉开的序幕。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