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冠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据经书所载,实行于周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但当时天子、诸侯多有早日执国者行冠礼甚早(传说周文王十二而冠,十三生伯邑考。周成王十五而冠。鲁襄公十二而冠。)。后来到五胡乱华之时为北方胡族所废弃,直到唐宋两朝之时才有所恢复,元朝建立之后对汉礼有所破坏,但是元朝国祚不足百年,冠礼之制尚未曾绝迹。明朝建立使汉族复兴,冠礼再行。但满清入关之后,汉族文化严重倒退,冠礼几近湮灭。近代以来西方化泛滥,冠礼彻底消失。不过在当代,汉服运动与华夏复兴运动又重新开启了冠礼浴火重生的历史进程。
曲阜,鲁国宗庙。
今日前来参加鲁侯冠礼的卿大夫们均身穿礼服,立于宗庙正堂。公子绩满脸笑容,毕竟姬氏长辈众多,自己能给国君加冠,也是一件喜事。申濡在侧也是面带喜色,只不过与公子绩高兴的原因不同罢了。
姬同举行冠礼,文姜作为母亲,自然要前来,姬同的三个弟弟庆父、叔牙、季友,还有三姑娘姬淑也前来观礼。
行冠礼之地设在正堂。加冠者在堂上有专门的席位,其位置因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嫡长子的席位设在阼阶之上,庶子(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异母兄弟)的席位在堂北偏东的地方。堂的面向都朝南,堂前有东、西二阶,东阶供主人上下堂专用,所以称为主阶,也叫阼阶;西阶供来宾上下堂,所以称为宾阶。
姬同到了祭案后的后间,先由无音洗梳头发,然后用帛布包起来,做好准备。听得正堂传来大宾申濡道:“令月吉时,行冠伊始。”后,起身从后间走到正堂。从东阶上阼阶至席前端身坐下。公子绩见得姬同端坐好后上前跪坐在姬同前面,用双手将姬同头上的帛布扶正,然后起身走到西阶下一级,将侍冠人手中的托盘中的缁布冠取下,走到姬同面前整束一下姬同的采衣,然后致辞道:“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毕福。”姬同应答道:“诺”,致辞已毕,为姬同戴上缁布冠,然后由申濡系好冠缨。加缁布冠,象征将涉入治理人事的事务。
待缁布冠加冠完毕后姬同起身回到后间,脱去采衣,换上与缁布冠相配的玄黄端衣,玄黄端衣配以缁带。穿好陪衣之后还需前往正堂礼拜桓公灵位,以示于父前加冠。
第二次加皮弁,象征将介入兵事;相应的衣服是皮弁服。皮弁是一种白鹿皮做的冠,为军戎田猎的首服,相配的衣服为素白色的衣裳,这一套搭配常常用作射礼等军礼礼仪。皮弁服是一种君臣可以通用的衣服,天子日常视朝、诸侯每月初一在太庙听朔,都服皮弁服,这个时候卿、大夫、士都服皮弁服,这就是“在朝君臣同服”。本来还需配一柄剑,但姬同此时不适宜配剑,因此免除这一项礼仪。
第三次加爵弁,象征拥有祭祀权,即为社会地位的最高层次。相应的衣服是爵弁服。
按制,诸侯加元服不同于卿大夫三次,还有最后一次加玄冕之礼,以示拥有统治国家和最高祭祀地权利。
加完玄冕之后取字:伯肃,“伯”取自辈份,“肃”取自诗《清庙》中“于穆清庙,肃雍显相。”以示恭思文王,谨慎持国之意。
最后礼拜母亲文姜、三姑娘姬淑。文姜与姬淑此刻应当还礼,以示姬同长大,须以礼相待。三个弟弟以跪礼相见,以示长兄如父。
毓正殿,未时中交。
姬同身着丧服,敛衣端坐主位,案上堆着一簇竹简,帛书。姬同看着这些竹简,帛书暗自摇头。竹简对知识的传播作用不大,比起纸张不知差了多少。以前自己不能主国,做不了什么,现在也应该制作出纸张以传播文化,培养人才。
这时学识控制在官家手中。周朝自建国以来,实行世卿世禄制,从国君到士大夫对学问把持的很严,学问之道一直处于垄断之中。因为国人持有三询:“询国危”、“询国迁”、“询立君”,影响颇重,士大夫们也有威胁之感,大是忌惮。因此制作刑法以约束国人,垄断知识以愚昧国人,制立礼法以尊卑国人。使国人安于其位。
但是有学识方能做官,因此国家政权一直处在卿士大夫之手。此时诸国的国家制度就像是一颗粗壮的树:国君是主干,士大夫则是枝蔓,国家的卿士大夫由立国之初主宰各项职位代代相传,到现在已经形成一个主宰国家政府运行的重要支柱。已是少不得这些士大夫们。这些枝蔓已经紧紧抱住这棵主干,要想从内部突破这些枝蔓的控制实在是太过困难,如果强行动摇士大夫的地位,轻则自身失国,重则有为人所趁,以至灭国之险。

姬同看一下自己所书的纸张的制造方法,还有根据《考工记》所载的青铜器配置比例而微微改动的铜、锡、铅配比比例的帛书。这些都是他上一世所看到的。纸张的起因只是看到东汉之时蔡伦改进纸张的制造方法,觉得并不困难,一时好奇上网查询的,很简单的理由。
“嗣君,司工承已经到了殿外,是否即行宣见”公孙喜进殿传报道,他有些不明白嗣君为何要宣见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嗣君之事不能轻易打探的规矩他还是知道的。
姬同回过神来:“宣进殿吧!”
公孙喜立于殿门右侧宣道:“嗣君令,宣司工承杜伍进殿觐见。”
司工承陛听君令,屈身上得殿台,于殿门左侧脱去步履丝袜,低头弓腰急步进殿:“微末之仆(中大夫以下觐见国君不能称臣)杜伍参见嗣君。”
“杜工师不须多礼,孤今日寻杜君,是想要了解兵造司的近况,希望杜工师能据实答复于孤。”
“嗣君下训,仆岂敢虚言侮君。”杜伍低头不敢仰视(周礼所定,臣下朝见国君之时是不能随意面视国君的)。
“那杜工师先于孤说说兵造司的产兵之事。”
“是,嗣君。我鲁国兵造司共分为金石房、金剑房、弓箭房,戟矛戈兵房、兵甲房还有耕具房。金石房烧炼金石以铸兵器,恶金(即铁)以铸耕具。金剑房铸造青铜剑,弓箭房主制远近射距的各式强弓利箭,戟矛戈房铸造戟、矛、戈、铍等各式兵器,兵甲房铸造铜甲、皮甲与盾等遮挡之器。耕具房是为国人生产各式耕田用具。兵造司一日可铸青铜剑一千五百余柄,强弓三百余张,利箭四千余支,戈矛等兵器三千余,铜甲二百余,皮甲一千余,盾八十余。只是金石等物采集太难,经常不能保证重量,故而铸造时多时少。还有火候不够高,金石熔化耗费时日,兵器铸造的也甚是费时。”
姬同心想,秦国扫灭山东六国,使用的便是青铜兵器,其中青铜剑居功甚伟,而山东六国使用的是还并不成熟地铁制兵器。秦国有一套将青铜兵器发挥到极高程度的技术,使得兵器铸造锋锐,青铜剑远比山东六国的铁制剑长而利。在历次交战中占有优势。可见成熟地青铜兵器要远胜于非成熟铁制兵器。只要青铜的铜、锡配置比例得当,可以铸造出更好的兵器来。
后世所流传的《考工记》中有“金有六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的记载,虽然有些失误,但仍不失其价值,大部分的铜、锡的比例还是正确的。
还有此时煤与炭并没有大规模现世,不能大量加高锅炉的温度。靠现在的木材等燃料加高坩埚地温度自然耗时。煤、炭之事也不能有所放松。
“兵造司铸造兵器,攸关国人生命,乃是重地。孤记得五年之前,先君曾拨过一些工匠去兵造司服工,可有此事?你于孤说说如今兵造司共有人数几何?”
“兵造司原有工匠、金石工二千三百人,因为鲁国近有齐、宋等国,先君又加拨了一千人,现共有三千三百人。”
“孤听说数月之前,国中多有大臣在兵造司定铸钟鼎之器,是否?”姬同又想起一个月之前偶然之间听到公孙喜言道国臣铸钟鼎之事,若是平常也便罢了,只是此时国丧之时,除了祭祀之外不能演奏乐器。而且自己尚有齐仇未报,改进兵器还怕工匠不够,哪里还能铸什么钟鼎之物。音乐虽能抒发人心,但也能麻痹人心,使人丧失斗志。
“是有此事,不过乃是国丧之前,自先君发丧之后便无人言钟鼎之事了。”
“嗯。如此便好。杜工师,你回到兵造司之后,将那些现在正在制作的钟鼎之器尽皆废弃作为兵器。国丧三年,不须歌舞之会,要钟鼎何为?此事你便于袭大夫言是寡人所说便可。”
“是,仆遵令。”
姬同将案上帛书示意公孙喜传于杜伍,杜伍自是不敢君前观看。
“孤与你之帛书乃是孤所知铸青铜器的一些见解。孤与你十五日,你便为孤按帛书所示的金锡之比制出一柄剑,十五日后孤要于诸将面前试此剑之锋。诸将若是满意,孤也不吝重赏。也希望你能够自勉。”
“仆定尽心力,以成嗣君之心”
“非是成孤之心,乃国中诸将之心。”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