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筑路和丰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天后我就安排好了所有的甲长和保长,将入选的考生分别安排在了新海村的各个角落通过这些甲长和保长,我建立起了一张严密的统治网,新海村的政权也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当然,在安排这些人上任之后,我要将他们的住房也重新调整一下。毕竟如果不出什么意外,保长和甲长的职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他们必须扎根在所在的每一个甲、每一个保。
同时,既然这些人现在也算是我的官员,那我总要给他们一点好处吧。本来我是想直接发给他们俸禄的,但后来一想好像有些欠妥。保甲制度如果以后一直实行下去,那以后随着殖民地的不断发展,那甲长和保长的数目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到时候光发他们的俸禄一项就足够让人头疼了!而这些巨大的俸禄开支将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这不是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了吗!所以最后我决定甲长不发俸禄,保长的每月俸禄为一英镑,也就是3两白银一个月。另外,甲长和保长每人还有五十亩的职田。这个职田是我对甲长和保长职位俸禄的一种补贴,以确保每一任甲长和保长都能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这50亩的职田是和官职联系在一起的,只要这个人还是甲长或者保长,那这50亩的职田每年的收入就属于他个人所有。当然,该缴纳的税收还是要交的!我可不想有谁偷税逃税!不过这些收税的事情都是以后的事情了,毕竟每户移民我都承诺他们有三年的免税期。因为大家刚刚出来殖民的前几年,这生活肯定还是比较艰苦的。这个时候我就不准备收税了,而是让他们休养生息。等三年过后,移民们的生活稳定富裕了,再来收税就没什么问题了。而且我定的税收也比较低,以后无论是农税还是商税,都只抽十分之一。虽然比起中国许多朝代三十抽一的税收好像重了许多!但要知道我可不准备收什么苛捐杂税,也不准备让老百姓服什么劳役,所以这税收不仅不重,反而大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
由于新海村的移民都来自于清朝,对于突然出现的甲长和保长大家也没有什么不习惯的!因此这些新任的甲长和保长很快就融入了自己的角色。
看新海村一切正常,我心里一直存在的那份担忧大大减轻了。对于自己现在的白人身份,我一直有一种顾虑。虽然这些移民全是我救过来的,受了我很大的恩惠,但种族的差异还是一道巨大的鸿沟,让我时刻担心。现在加强了新海村的控制力量,我的心一下子就安定了下来。有了这些甲长和保长,我的统治已经打下了根基,已经不是无根的浮萍了!
心情大好之下,我决定要加快新海村的建设。下一步,我准备立即规划一下新海村的街道,也是时候让新海村变成新海镇了。由于我已经事先承诺——取消以后所有的劳役,所以再想让老百姓做什么工作,我必须要付工钱了。这次,我准备修建两条石板路,构成一个大十字交通线。而在大十字路口的交界处,就是新海村的广场。

这次为了聘请大家,我给出了成年男子每月1两银子,女人和老人每月半两银子的工钱。新海村的老百姓对于筑路的事情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特别是筑路还有工钱拿,这报名的人非常多。不过才几天功夫,新海村管理委员会就招收到了三千劳工。
1863年5月1日,在召集了三千人手之后,筑路运动风风火火的开始了。由于我在建造这些木屋的时候,已经留下了筑路的空地,所以筑路的行动比大家想象当中的快。男人们赶着牛车,从几十里外的山上开采出了一块块的条石。对于这个活,许多人都是干过的。所以除了有些劳累,其他到还好。而女人和老人们也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大家端茶送饭,洗衣烧水,还有平整路面。
只不过短短一百多天的功夫,两条简易的石板路就修好了。路面宽有四米,东西长8公里,南北长10公里,基本辐射到了整个新海村。要不是现在条件还不允许,我原本想将路修成10米开阔的。但这些现在只能以后再做了,不过旁边的路基我已经空出来了。在一个荒芜之地开垦发展,虽然刚开始困难了一些,不过还好这里一切都是空白,也便于我的施展。
修好了路,下一步我又准备将码头修建的好一点,同时扩建几个码头泊位。等将来新海村发展起来后,这来往的船只会一天天多起来,光靠现在那个简易的小码头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还有,等码头修好后我还准备建造一个政府衙门。现在新海村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快要变成新海镇了,总不能一直让那些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那些小木屋里继续工作吧!再说了,就算是我也需要一栋像样一点的房子,否则如何体现自己的统治者地位。
可惜,现在已经到了新海村第一批稻谷成熟的季节。对新海村这个小殖民地来说——第一批粮食的收获至关重要!这不仅是因为粮食对殖民地的重要性,也是因为这代表了一种收获的希望。新海村的居民除了早期的海盗移民外,全部都是受灾的灾民,对于这批稻谷的收获他们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我在整个新海村逛了一遍,看着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田,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尽管由于新海村的田地都是刚刚开垦的生田,但这里的土地真的很肥沃。据那些老农估计,这次的稻谷每亩收个一百五十斤那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看情况,有不少田地的产量可能达到200-300斤的产量。以新海村现在4万多亩的种植面积计算,光这次收获的粮食起码能够达到600万斤以上,足够两三万人吃一年了。毫不疑问——这绝对算是一场丰收了!看这个情况,接下来我又可以继续从清朝迁移人口了。相信以后随着那些荒地被一亩亩的开垦出来,新海村的粮食产量会一年比一年多。那个时候,也就是新海村腾飞的开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