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粮食丰收引发的后遗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新海村的这次丰收,我开始指示手下人收购老百姓手里的粮食收获了这么多的稻谷,光靠新海村的六千人是肯定消化不了的。如果我不去收购,那么粮食就会不断积压在老百姓的手里。而等他们开垦出更多的田地,并由于土壤从生田到熟田的逐渐转变,粮食的产量可能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而对于多出来的粮食,老百姓是没办法靠自己寻找出路的。一方面新海村以后不缺少粮食,另一方面新海村现在的种植经济非常单一,就是稻谷。所以这个时候我必须出面买下这些多余的稻谷,以免打击老百姓种植的信心。
“委员长,光靠委员会单方面的收购这也不是一个长期的办法。我们必须另想其他的方法。”张青山说道。张青山此时已经被我任命为财政部的副部长,也算是委员会的高官了。本来我是想直接让他当财政部部长的,但后来一想——升的太快也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先给他按了一个副部长的职位,而部长的人选暂时还是空缺的。事实上此时新海村管理委员会九个部长职位还有5个是空缺的。
“青山,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这个问题现在还不急,以后新海村的发展将逐步加快,大量的移民会迁移过来。到那个时候,这些稻谷自然就派上用场了。”
“可是看情形粮食的产量在下一次收获的时候会出现猛增现象,我们根本很难消化。因为新海村处在热带地区,就算干燥条件做的再好,这些稻谷也保存不了三年。换句话说——就是收购上来的粮食必须在三年之内吃掉,否则就会腐烂。而按照民政部的计划,今后几年的移民数量都是有限制的,根本不可能让粮食增长的速度和移民增长的速度保持平衡。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光每年收购粮食的款项就会将我们拖垮。”
“那你有没有什么好主意?”我有些心烦的问道。没想到以后粮食多了也有坏处,这个问题一时之间让我有些头疼。
“如果可以加快移民的速度,那多出来的粮食就可以解决了。”
“不行,我们现在的财力有限。每年的移民数量必须控制,否则财政负担不起。毕竟移民们过来了,我们不仅要分给他们土地,还要分发给他们粮食、种子、耕牛和工具等等。这些花费看上去不大,但移民数量这么多,积少成多,那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我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我虽然富有,但又要开五金市场,又要购买武装商船,还要负担这么多移民的开支,这钱花出去就像流水一样,让我不得不控制一下。否则移民一下子来的太多,那我不是要破产了吗!
“那不如干脆让老百姓少种一些稻谷算了,相信只要和他们说清楚,他们一定能够理解的。”
“不行!不行!我们的老百姓迁移过来的时候个个身无分文,我收购他们的粮食一方面是不想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们手里能够积累下一些钱财,这样的话商业的市场才能慢慢打开。否则老百姓都没钱,总不能叫大家以物易物吧!”
“委员长,其实老百姓通过几个月的修路活动已经有了一点积蓄,虽然不多,但也算有点了。”
“不!不!不!那太少了,只有老百姓真正富裕了,新海村才能发展起来。”

。。。。。
“委员长!我倒有一个主意!”正当我和张青山两个人讨论办法的时候,我的秘书长张恒远插了一句话。
“哦,恒远有什么主意不妨说给我们听听!”我很感兴趣的说道。
“委员长,我是这样想的——以后新海村要发展,那种植的农作物就一定要多。既然是稻谷种的太多,那完全可以种一些棉花、蔬菜、水果之类的农产品,分散老百姓的农作物品种。这样一来,新海村的物产丰富了,而稻谷的产量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就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好,真是一个好主意,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连忙拍手叫好。这不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互补嘛,我真是糊涂啊!怎么把这么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
“委员长日理万机,这样的小事情想不到也是正常的。”我刚说完,赵大海这个家伙就窜出来说了一句。这个家伙是时刻不忘拍我的马屁,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你还真别说,听了他的这句马屁话,我的心还真爽多了。看来喜欢马屁也算是人类的一个通病吧!
“好了,赵大海你先退下去。没看见我和青山、恒远两个人在讨论新海村的大事吗,如果你有什么好主意也可以说说。如果没有,你还是先站到一边去。”
“是,委员长。”
挥退了赵大海这个马屁精,我们三人又谈论了起来。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成立一个专门负责农业生产的农业部已经迫在眉睫。只有拥有了这样一个专业的农业机构,才能更好的指导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几天后,我认命了一个叫赵大山的农家子弟做了农业部的副部长。由此,新海村的政府部门一下子达到了十个。赵大山是上次考试落榜的考生之一,他是农家子弟,自幼务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加上他还读过几年书,也算是粗通文墨。所以我让他做了农业部的副部长。
1863年10月28日,“马特”号和“保罗”号在离开新海村半年多后再一次回到了这里。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威廉带着船队去了印度,帮我看了一下五金批发市场的情况。随后就到英国去了。在英国,威廉再次招收了一批水手,又从威廉姆斯造船厂将剩下的武装商船开了出来,这其中包括我定的那艘1500吨的武装商船。事实上威廉姆斯造船厂早就已经将船造好了,毕竟一年的合同期限他们可不敢违背。但由于分身乏术和水手稀缺等方面的原因,直到威廉这次回到英国后才将剩下的船只开了出来。
随后他按照我的吩咐,在英国大肆招募各类人才前往新海村工作。因为新海村要想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工业、医学、现代教育等各方面的人才。而现在这些人才新海村都没有,必须靠从西方世界聘请过去,然后在慢慢培养。
这次归来,威廉不仅为我带来了一些耕牛和家畜,还为我聘请了200多个各类人才。其中有医生6人,老师38人,各类工匠工人174人,一共218人。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是威廉想尽一切办法雇佣过来的。为此我每年要支付给这些人18000多英镑,将近55000两白银。虽然有些心疼银子,但只要一想到新海村未来的发展,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