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一个“猪仔”的经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次被卖的经历,许多“猪仔”的一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没有约翰的出现,他们或许继续过着平凡困苦的生活,或许被卖到某个矿场日复一日的做着苦工,或许也会发达。究竟他们的未来原本到底是怎么样的,这谁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现在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改变。
朱富贵原本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生活在福建漳州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村里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人口不超过二百人。像这样的小村子,在整个大清国到处都是。如果不发生什么意外,朱富贵的一生都应该在这个叫朱家村的小村庄里渡过。或许贫穷,或许普通,但这就是大部分老百姓一生的真实写照。可是朱富贵不甘心啊!他爹之所以给他起了一个富贵的名字,那也是希望他能够一生富贵。可是如果就靠老爹留给他的5亩山田,不要说富贵了,连一家人的温饱都非常勉强。虽然他母亲早年生病死了,家中只剩下老爹和他两个人。按理说靠5亩贫瘠的山田虽然不能说生活得多好,但温饱应该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一亩山田差的年份里一年能收一百多斤粮食,如果碰到哪年粮食丰收的话,更是可以收到两百多斤。除去每年的赋税,两个人应该是吃不光的。而且他老爹还不时上山打猎和采集一些野果,应该说生活还勉强过得去。怎么会说连一家人的温饱都很困难呢?
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你说朱富贵慢慢长大了,他总要成家立业吧。在这样的小山村里如果想娶一个媳妇,那就必须备上一份厚厚的聘礼,否则哪个姑娘愿意嫁到穷山沟里。朱富贵知道自己的老爹其实已经把替自己娶媳妇的聘礼钱准备好了,就等他结婚娶媳妇了。可是一旦结婚,那总要生小孩吧。就算只生一个,那加上娶到的媳妇,家里的人口一下子就会达到4个人。光靠5亩山田是无论如何解决不了一家4口人的温饱的!如果生了两三个孩子,那这个家就要一辈子穷死了。每天都要为一家人的温饱感到忧愁的生活不是朱富贵所期望的!他希望能够拥有一份富足的生活,更渴望将来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很明显——如果继续呆在这个小山村是一辈子得不到这样的幸福的。于是在经过了几天的思考后,他毅然告别了老爹,背上行囊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大山,朝大城市进发了。
他去的是漳州城,因为漳州可是府城所在地。在他的心中,漳州应该是大清国最大的城市了。毕竟一个一辈子生活在山里的娃子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见识。活了十几年,除了附近的小镇和几个村子,他甚至没出过附近几十里的土地。到了漳州城,他看花眼了。虽然无法与大清国的杭州、南京和帝都京师这样的大城市相比,不过漳州府城还是非常大的。看着城里川流不息的人群和密密麻麻的店铺,他看呆了。
“乖乖!好大的城市啊!”他呆呆的说道。
在漳州呆了几天后,朱富贵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就是在小河的码头上扛大包。每天的工作尽管很累,但靠着辛苦挣下的工钱,他在这座城市呆了下来。后来他又做过店伙计,也摆过小摊,可是都没有赚到大钱。这与他的预期明显不符合,他开始留意各种信息。后来他无意之间打听到有一个叫三爷的帮会头目竟然可以运送别人到海外去淘金,只要到了那里的人都发财了。听说有许多家伙原本都是穷光蛋,但后来因为淘到了大量的黄金,一个个都成了有钱人,不仅买房买地,还娶了好几个老婆。

自从听到了这个消息,他的心里就开始幻想了。他想——自己如果也可以去挖金子的话,那该有多好啊!要知道那可是黄金,只要挖到一百两黄金那不就发大财了。到那时他就可以买上几十亩上好的水田,盖一栋三进的大房子,买上几头耕牛,然后娶上几个老婆,生上一打的孩子。一想到这些,他就心痒难耐了!于是,他找到了那个叫三爷的帮会头目。
在一间小院子里,他看到了闻名已久的三爷。三爷看上去大概四十岁左右,身高5尺上下,是一个大胖子,穿着一身蓝色的绸缎长衫,看上去就像一个有身份的乡绅老爷。如果是不知道的人,谁又会知道这个胖胖的三爷会是一个帮会的头目呢!
“听说你要找我,有什么事情吗?”
“是的,三爷。我有事想求你,希望您老能够帮帮忙!”
“哦!说来听听——你要我帮你什么忙啊?”
“听说三爷可以送人去海外淘金,我也希望可以去。请三爷多多帮忙!”
“原来你是要去淘金啊!这可不好办啊,现在想发财的人太多了。”三爷一副很为难的表情。
“哦,这我也知道。三爷,这是小子对您老一片小小的心意,请您老笑纳!以后等我淘金发了财,一定不会忘记您老人家的。”朱富贵咬咬牙,掏出了5两银子递了上去,这几乎是他出来两年多以来省吃俭用积蓄下来的所有收入。在外面呆了两年,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傻傻的山娃子了。他知道要想求人办事,就一定要有诚意!否则人家凭什么帮你!
三爷掂了掂手里的银子,满意的笑了。他爽快的大笑道:“好,我就喜欢你这样懂事的年轻人。放心,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了。在过几天就会有一批人去厦门,你也跟着去吧。”
“谢谢三爷!谢谢三爷!”听到这个好消息,朱富贵高兴的一个劲的感谢。
就这样,朱富贵跟着三爷来到了厦门。后来上了洋人的商船,准备前往海外淘金子。可怜的家伙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当成“猪仔”给卖掉了,价值不过区区5两银子。
上了船他才发现情况不对,但是一切已经都来不及了。面对未来,他第一次失去了信心。可是没想到老天竟然没有抛弃他。随着洋人的商船,他来到了一个叫新海镇的地方。在这里他不仅没有被卖到矿场上,还分到了20亩土地和一些种子粮食工具。在一个民政部官员的带领下,他分到了自己的20亩土地。
这块土地位于新海镇的北方边界处,处于新海镇的外围地区。在划定好土地后,那个官员就帮助他敲下了几块木桩做界牌,表明这块土地已经属于他朱富贵所有了。几天后他就正式领到了一份土地契约文书,上面清清楚楚的说明他已经是一块20亩土地的主人了。看着眼前这片属于自己的肥沃土地,他忍不住激动的喜极而泣。
这块土地虽然暂时还是荒地,但看这个土壤就知道这块土地有多么肥沃。李富贵有信心将这20亩荒地变成上好的良田,毕竟他可是农家子弟。
在满怀希望下,朱富贵开始了自己的移民拓荒生涯。由于努力,在当年朱富贵就开垦出了13亩田地,收获粮食2200多斤。看着自己的小木屋里堆满了粮食,他开心的笑了。
第二年,他就乘农闲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在他的劝说下,他老爹将5亩山田给卖了,跟着他来到了新海镇。随同他而来的还包括村里的十几个人,他们听了朱富贵的介绍后都心动了,所以也跟了出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