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游华阳妃生炎帝 遭父嫌寄居姜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游华阳妃生炎帝遭父嫌寄居姜水
上回书已对炎黄二帝故里和有熊国范围及诸多炎黄胜迹作了交待,从本回开始,说书的将陆续讲述炎黄二帝的伟大功绩和轶闻故事
话说在这个有熊国里,这位少典国君,是一位治国的贤明之君。在他的治理下,其势力范围已扩大到北到黄河,西到潼关,东到菏泽,南到湖北的随州以南。在如此广大的地区,所有诸侯国皆听命于少典。
少典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名叫女登,也有史书称为安登,或曰任姒,是有矫氏部落酋长之女;第二位妻子名叫附宝,也是有娇氏部落酋长之女。少典的这两位妻子都非常贤良,且都长的如花似玉。更让万代人敬仰的是她们生下了炎黄二帝,使我中华儿女都成为龙的传人和炎黄子孙。也正是因为有炎黄二帝的丰功伟绩,才使我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具有灿烂辉煌文明历史的伟大民族。
让说书的先从我们伟大的先祖炎帝说起。
话说这一年阳春三月,正是莺歌燕舞时节,少典国君带着他新婚不久的第一位妻子女登,准备到华阳巡视民间疾苦。在古时,中原地区称作“华”,“华阳”乃中原之南,据考证在今日湖北的随州一带。在哪个时候的国君出巡,可不像后代的帝王那样隆重,车马仪仗、兵丁护围,动辄有成千上万人跟随保驾。
临行前,少典让宫中筮人占卜了一个吉日良辰,只选了六名宫女侍候王妃女登,另有二十八名身强力壮的兵丁作为护围向南而行。由于此时还未发明车,所以骑马是唯一的代步工具。
他们一路南行,首先来到一座山,此山名叫首山。
首山系外方山余脉,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最高处海拔270米。山势东高西低,东端折首向南,状似卧牛回首,故当地人又称其为“南瞅山”。襄县古时又称“古汜”,《古汜城县志》载:“首山者,县西诸山迤逦直接嵩华(指嵩山),而实起于此,故名”。此处把嵩山山脉的源头山定为首山。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因少典之子黄帝统一中原后认为“踞首山者九五”,属“天子位”,所以“采挖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另外,《史记》中记载:“天下名山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又因为中岳嵩山起源于此山,所以定名为首山也正因为黄帝的父亲首游首山,所以才令以后的黄帝之所常游。这首山所在地在哪里?即今日的河南省襄城县县城南面不远处。与首山西面相连的是紫云山,这座山又称荆山,是黄帝采首山之铜的铸鼎处。在这里说书的介绍了首山和紫云山,这是因为这两座山与少典的儿子黄帝有极深的渊源。让我们书归正传。
且说少典和王妃人等步入此山,深深地为这两座山的美景所陶醉。
在这里,溪水长流,满山滴翠;紫云缭绕,风光旖旎;他们走过一处山凹,但见修竹挺拔,绿荫蔽天。有诗专赞这首山竹林:
幽谷溪边百花开,无际竹林谁人栽?
风触有声含六律,露沾如洗绝浮埃。
高节挺拔人相重,胸怀若谷世所楷。
立根山岩拒风雨,不改绿叶千年色。
穿过竹林,他们又一步步向山上走去,但见翠柏苍松,郁郁葱葱;老树古藤,奇石玲珑;来到山顶,但见:山顶平缓,绿茵似毯。放眼望,那红的是杏花,是桃花,与花相连的是蓝天,是白云,还有那吹在人身上的暖融融和风。少典和王妃手牵手正伫目远望,忽然,从林中奔出两只梅花鹿,它们各衔一朵硕大的灵芝,来到少典和王妃面前,前蹄跪地,将口中的灵芝高高仰起,献给了少典和王妃;紧接着,凤鸣鹤翔,又从花丛中飞来了九只仙鹤、五只凤凰,只见凤凰在前,仙鹤在后,排成两排。它们或引颈高歌,或展翅跳跃,在少典和王妃面前翩翩起舞,欢迎这位有道的明君和王妃。少典和王妃见此情景,非常高兴,因为他听说只有在伏羲时才有这样凤鸣鹤舞和鹿衔仙草的祥瑞之象,而五只彩凤和九只仙鹤,则预示为九五之尊,有统一天下之义。少典立即命随从将五谷呈给王妃,让王妃亲手用五谷饲喂凤凰、鹤、鹿。少典实未料到,此祥瑞竟是因为他们在后来生下了伟大的炎黄二帝之兆。
话说少典王一行离开首山,已出了有熊国境,往南走就到了与有熊国加盟的诸侯国南宛国。南宛国诸侯名叫有宛氏听说少典王和王妃来到,立即带领臣民迎接,少典询问了百姓生活状况,有宛氏也一一做了回答,欢迎仪式和其它繁文缛节自不必说。
且说少典一行别过有宛氏,渡过丹江,进入伏牛山脉,这里已是有随国。有随国诸侯名叫有随氏,也是有熊国的加盟国,均悉听有熊国少典号令。有随氏得悉少典国君携王妃到此视察,自不免要举行一番迎送仪式,少典也自然要对有随氏一番慰勉鼓励,让其勤政爱民。少典一行别过有随氏,欲往历山游览。为了减轻地方负担,少典也不让有随氏增派兵丁护卫,并告诉有随氏,在返回有熊国时,也不再惊动地方。

这历山又称九龙山,在有随国之南,即今日湖北省的随州境内。古道旁,杏花含笑,桃花妖娆,似乎在以她们那姣媚的面容来欢迎这远方来的客人;那和煦的春风,那轻烟似的薄雾,殷勤地伴随着他们来到了历山。
这历山,景色确非一般。放眼望,层峦叠嶂,绿红相间。那绿的是树,那红的是花;又见在一峭壁峡谷之间,一条瀑布从天而降,似银河倒泻,匹练飞空,碎珠溅玉,声如雷鸣;阳光下,那瀑布又幻化出一条七色彩虹,倒映在一湖碧水之中,湖光与山色同在,蓝天与彩虹相映。
湖岸边,垂柳依依,和风习习;那火红的杜鹃,那粉红的茶花,争奇斗妍;湖水中,鱼儿自在游,微波起涟漪,小藕才露尖尖角,似剪燕儿衔窠泥。
面对如此美景,少典与王妃深深为之陶醉,他命令随从,放下君臣礼节,大家一起同乐。于是,那些男人们一个个跳入水中,有的抓鱼,有的捉鳖,而几位宫女则将出行以来国君和王妃的衣服在水中洗净晾干。少典与王妃则坐在临水的一块青石上,他们洗了下脸,然后在水中浣足。当他们望着水中的倒影时,少典将手伸向了水中的王妃,轻轻的说了声:“回去后你可要给我生下一个娃儿来。”王妃害羞地低下了头,也轻轻说了声:“愿苍天保佑我们吧。”
到了日近中午时分,他们已来到了历山山顶。这山顶倒也平坦,大树生长的很少,但见那盛开的杜鹃花盈野连山,如云霞一片,明丽欲滴,把整个山野都映红了,因此人们又称杜鹃花为映山红。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的第六品花,所以白居易在他的诗中说:“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在这里,白居易把杜鹃花比做越国的美女西施,而把芙蓉、芍药一类的名花却比做了古代的丑妇嫫母(即黄帝的第四妃)。
有道是:登高才能望远。少典和王妃站在一块巨石上,他们举目四望,但见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云蒸霞蔚,春满神州。面对如此胜景,少典十分感慨,于是就长吟道:
盘古开天劈地兮,日月交替而光明
伏羲教民用火兮,始庖厨而知牺牲
女娲炼石补天兮,拯救天下之生灵
吾何功德于世兮,造福于万千民众
少典长吟刚了,忽见一朵五彩祥云冉冉飘至头顶,突然一声响雷,从云中飞
出一条金色巨龙,将王妃团团裹住,就在这一瞬间,似一股电流令王妃全身**,而少典则被这突然的变故吓楞了,等他清醒时,刚才见到的一切全都消失,只见王妃瘫软在地,少典立即去搀扶王妃,并问她有何不适,王妃自有难言之隐,她羞于启齿,只轻轻说了句:“夫君不要担心,只是略受惊吓而已。”哪知王妃就此竟有了身孕。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且说少典从历山返回有熊国,仍然勤于国事,而王妃不觉间已怀胎十月,正待分娩。这天白天,在列山(即牛头山,在今禹州境内的具茨山系)王妃居住的石屋内,宫女们正忙着为王妃接生,突然有人喊道:“你们快出来看哟,太阳外面的一道五彩光环多么好看啊!”而到了半夜子时,月色突然亮如白昼,也就在此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于此同时,部落内又突然出现了九口水井,井水四溢,这对于住在山顶上的人们,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因王妃所生的这个小孩,长的是牛头人身,头上还有一对小小的犄角,少典看后非常不乐,于是拂袖而去,不但不愿再来看望她们母子,而且在孩子满月后,又命人将她们母子寄居到姜水,即今禹州东部许昌县境的石梁河(古称姜水)。
在古时候,人们往往以生地为姓,而这个牛头人身的小孩因居于姜水,所以姓姜。因他出生时日月增辉,兆祥年瑞,所以起名有年,又名揄。因他后来称帝后“以火为纪”,即以火命名官职,所以后世称他为炎帝。这正如《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所载:“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亦曰女登),有娇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於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即禹州的牛头山)氏”。因炎帝“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
这正是:君王少典游华阳,王妃头顶金龙降。
岂料自此怀身孕,生下炎帝姓为姜。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十五回有才能重获父爱宛丘国当上国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