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大雷电环绕北斗 有熊国黄帝诞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回大雷电环绕北斗有熊国黄帝诞生
前书表过炎帝,这回书就该说说黄帝了。黄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上古帝王,他与人祖伏羲和炎帝合称三皇。
据《史记·正义》载:“黄帝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次子,号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母曰附宝”。
《国语·晋语四》载:“昔少典娶于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由此说明,黄帝与炎帝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只是炎帝年长为兄,黄帝年小为弟,欲知其中详情,且听说书人慢慢道来。
话说炎帝的母亲女登在炎帝当上宛丘国国君不久就有病去世了,于是少典国君就娶了第二个妻子,名叫附宝。这附宝也是有娇氏部落国的女儿,因为有熊国和有娇国是世代相互通婚的,所以少典国王的第一个妻子去世后,自然又在有娇国娶了第二位妻子。
这附宝长的十分漂亮,可谓是沉鱼落雁之容,羞花蔽月之貌;不仅人长的漂亮,而且非常聪慧贤良。这一天正是清明时节,少典国君携新婚不久的妻子到郊外举行祭祀活动。为了表示对天地神灵的尊敬,三天前国君和王妃就沐浴分床而寝,到了这天,只见少典头戴鹿皮帽,身穿杏黄色麻布长袍,王妃则头插鲜花,胸前挂一大串五彩贝项链,身穿一身绛色麻布长裙,少典骑着一匹白马在左,王妃骑着一匹枣红马在右,在臣民们的簇拥下向京都郊外而来。此时的郊外怎一番景色?有诗为证:
妖娆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似含烟
翠山千叠碧如玉,莺歌燕舞和风缓
白云悠悠随空去,古道小径绚烂熳
蛱蝶蜂飞春不语,芳菲未尽三月天
且说这有熊国国都东郊有一座祭坛,原是有熊国开国时所建。此坛上圆下方喻比天地;坛高九丈五尺,意含九五之尊。坛西设有梯道,登梯即可上达坛顶。每到清明时节,少典必率领王妃和群臣登坛祭拜天地,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少典命宫人将泉水、五谷和三牲用陶盆放于坛顶,然后手携王妃缓步步入坛顶,此时,乐人用五弦琴和笙篁弹奏起祭祀天地神灵的音乐,巫人在乐声中翩翩起舞,然后少典和王妃面向东方行三跪九叩之礼,礼毕,少典手持盛有泉水的陶盆绕坛一周,口中祈祷:
皇天在上兮请降瑞祥,风神雨神兮佑我家邦。
山神水神兮各保一方,祈五谷丰登兮万民安康。
话音未落,只见北方北斗枢星位置,突然电闪雷鸣,从一朵五彩祥云中跃出一条金色长龙,左右盘旋,也就在此时,一只五彩凤凰飞入神坛翩翩起舞。少典君臣面对此祥瑞之兆,无不欢欣鼓舞,而王妃此时,如醉如痴,她紧紧地依偎在少典身旁,心中总有股说不出的快意。但也就此之后,王妃附宝竟然怀孕了。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知不觉间,王妃已怀孕十个月了,但没有任何临产的迹象,人们在焦急中期盼着,但王妃腹中的胎儿,似乎总不愿意离开那温馨的环境,就这样,又过了十四个月,也就是在两年之后的这一天,只听到轰隆隆一声雷响,在王妃附宝的寝宫外,大地裂出了一道豁口,突然从豁口飞出了一条金黄色巨龙,扶摇直上九霄而去;也就在此时,在王妃的寝宫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这个婴儿就是少典的第二个儿子。对于少典来说,老来得子,心中特别喜欢,他给这个婴儿起了个乳名,名叫姬云,又称轩辕,这就是后来的黄帝。
这黄帝生的什么样?史书中说他生下来就像貌出众:头额如太阳,眉宇如龙骨,初生不久就会说话,年虽幼就很机灵,长大后既诚实聪明,并且又勤劳勇敢。因他长的“河目龙颜”,落地能语,性情温和,所以很受少典喜爱。附宝本来美丽,又加上生了一个漂亮的儿子,少典就把他们母子二人留在国都附近的姬水,姬水就是现在禹州城东的清潩河,也叫具茨河,古代同音假借,以姬代潩,演变成了姬水。因此黄帝长大以后,就以生居地姬水为姓,姓姬,名叫姬云。巫师说他是土德,有黄龙升天之瑞,便称他为“黄龙之子”。
话说这姬云在12岁时,已身高9尺,身材十分魁梧,他为人敦厚朴实,贤良好施,很受部族人民尊崇。黄帝与他兄长炎帝一样,都是非常聪明且善于思考的人。这一天,姬云来到了生产陶器的作坊,他想亲自体验一下制作陶器的整个过程。
从天皇太昊伏羲发明了陶器到黄帝时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了,经过这漫长时间的发展,陶器的生产工艺已日臻成熟,陶器的花色品种也日益繁多。从生产工艺讲,在选料方面,已由不自觉转为自觉,即什么样的泥土可以用来烧制什么颜色的陶器;在制作坯胎时,他们已懂得将泥土研磨的特别细,水分添加到什么程度,泥土揉和到什么程度,烧制出的陶器质量比较好;在造型方面,他们发现圆形的器物容积最大,而且制作和使用起来也很方便,于是从吃饭用的碗、盆,到做饭用的釜,打水用的罐,盛物用的缸,一律制作成圆形,并且还学会了在坯胎上刻制一些图案花纹;在陶器的颜色上,此时已有红陶、灰陶、黑陶等多种颜色,这主要与烧制时的温度和土质有关。

话说姬云来到陶器生产作坊,就立即与匠人们一起揉和泥土,制作坯胎,并将坯胎放入窑内点火烧制。经过几次实践,他已掌握了整个陶器的生产工艺。
当时,人们使用的陶釜,只能煮饭或煮肉,而不能蒸制食品。于是姬云就想制作一种能蒸制食物的炊器。经过一番思考,姬云就制做了一个底部有孔格的陶釜,上面再制做一个圆形的盖子,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甑(音赠),再将甑套入一个大一号的陶釜内,在此釜的底部放水,水被加热后透过甑的孔格,就可蒸制米饭或其它食物。
这一天,姬云又想制作一件新型的炊器,做成什么形状才好呢?他想了想,现在人们使用的陶盆、陶釜上面没有手掂的把手,下面没有支撑盆、釜的腿,利用它们烧水做饭时还要用石头把它们支起来,饭做好了,想把它们挪个地方,也不容易,弄不好还会把手烫伤,于是他就想在原来釜的基础上,在釜的上面安上两只“耳朵”,再在釜的底部安上三条腿,这样一来,如果想移动它了,因为下面有腿,只要用手掂起这两只“耳朵”就可以把它放到一边;至于腿的高度,以方便烧火为度。说干就干,不到半天功夫,他就把这个器物的坯胎做好了,并且在这个器物的外面,还用树枝刻划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因为是三足鼎立,姬云就给这个三足两耳的器物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鼎。等到胎坯干了以后,他就将这件鼎放入窑中亲自烧制。等到开窑时刻,他和匠人们将这只鼎抬了出来,别的陶器都烧制的很好,唯独这件精心制作的鼎却很不结实,他用手捎一用力,陶器的一角就被掰断了,但他并不气馁,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经过一番分析,认为一方面是这个鼎比其它生活用的陶碗、陶盆厚重,不容易烧透,另方面是这些柴草火力不够,用现代话说就是燃烧温度不高,即使用这些柴草烧的时间再长,也是无用的。经过众人分析,黄帝决定重新作起。
这一次,姬云命人从山上砍回来一些十分坚硬的木头,又重新制作了一件鼎坯。还从山上捡回来三块绿色的石头,支在鼎的三条腿下面,然后用一般柴草点燃硬木,在烧制时间上又比往常多了一倍。等到开窑时发现,因火力太大,鼎被烧的变形了,但这只鼎却十分坚硬,用石头轻轻一击,竟发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将它砸烂后,那些碎片比石刀还要锋利,再看看用来支鼎的三块绿色石头,却发现石块竟然变成了一片金黄色的东西,非常坚硬,它的边角十分锐利,用它来砍击木头,又不知比石刀要锋利多少倍,姬云就给这种东西起了个名字叫做“金”。
“金”的发现立即震动了有熊国,少典国君立即命姬云率领人们上山寻找这种绿色的石头,由姬云亲自负责对这种石头进行冶炼,并严禁将此种冶石为金的方法外传。又经过多次实验,姬云不仅掌握了铜的冶炼技术,而且也制造出了美丽实用的陶鼎;因为在制作陶鼎的过程中,发现硬度高的陶器可以当作乐器使用,于是黄帝又制造出了陶罄、陶钟,后来陶罄改由铜制造,陶钟又演变为铜钟、扁钟,声音更加悦耳动听。
因为这种用于炼“金”的绿色石头十分难找,所以要想多炼出些金并不容易。由此,这种“金”成了由国君直接掌握的最贵重的宝物,用这种“金”制作的刀也只能由国君和自己的亲信使用。这种“金”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铜。
铜的冶炼成功和广泛使用,使先人们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铜器时代,并为进入铁器时代打下了基础,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并且使华夏民族由此迈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社会。在中国古代史中明确记载最先使用铜的是《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下。”其中故事将在后面章回中讲述。
这正是:
雷电环绕北斗星,人中圣君由此生
采石冶铜功千秋,万代齐颂龙飞腾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十八回民拥戴黄帝继位西王母贺赠牡丹欢迎评点、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