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寻梦海隅得风后力牧大泽投明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二十一回寻梦海隅得风后力牧大泽投明主
话说黄帝自登基一来,一直念念不忘西王母教诲,勤政爱民,发展农耕;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处理的事情越来越多,而自己也实在感到忙不过来。令黄帝迫切需要的有两项,一是盼望有一位治国的良相,二是盼望有一位可以领兵打仗的战将。可是,环顾周围的众多臣子,几乎全是先王的遗臣,他们虽然忠心耿耿,但多已年迈,并且缺乏创新精神。在他们之中,既无相才,又无将才。在和平环境,无人替自己分忧,如果遇到强敌入侵,又有谁可以担当领兵打仗的重任?这正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加紧寻找贤臣良将,就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更不能让百姓们长远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这将是自己这个当国君的最大失职。每想到此,黄帝就夜不能寐。
这天晚上,黄帝好不容易才进入梦乡。在梦中他来到了东海岸边,但见海水碧蓝,红日当空。他觉得非常疲乏,就坐在一块大石上歇息。忽然,一阵大风从海面上吹来,将大石前地面的尘垢吹尽,他顿觉疲劳全消,全身轻松。于是就站起来往回走,也不知走了多远,又来到一处,只见此处苍松翠柏,茂林修竹,景色极佳,不由的就信步向前走去。哪知穿过竹林,眼前突然开阔,前面竟是一处大泽。此泽甚是泓大,碧波荡漾,一望无际。而泽边则是鲜花盛开,绿草如茵。正在观望之际,却见一年轻人,手持千钧之弩,驱羊万群向他走来。他正准备上前与他说话,恰在此时,一声鸡啼,将他从睡梦中惊醒。梦醒后,黄帝十分留恋梦中的情景,心中想道:“我日思夜想的治国贤臣良将,一直没有着落,难道这个梦是在向自己提示着这方面的信息?如果是这样,那么大风吹去尘垢是什么意思?这个垢的左边是土,大风将土吹去,不就剩下一个后了,难道这世界上还真有一个姓风名后的人吗?如此说来,他应是住在大海之滨了。那么,那个手持千钧弩弓、驱羊万群的青年人又是谁呢?能拉动千钧之弩的人,他的力气肯定是很大的了,他的姓名或许与力字有关,而驱赶万群之羊,则应该含着一个牧字,也隐含着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如此说来,这个青年人的姓名就是力牧了。”想到这里,心中豁然开朗,他立即起床,草草用了点早饭,就来到朝堂,很快召集群臣开了一个会,黄帝对大臣们宣布,他要到东方巡视,让众臣各司其职,不可懈怠,并决定次日出发,不让众大臣送行。
这次出行,黄帝仍是乘车。因为原来驾车的方明已告老还乡了,黄帝就让昌宇驾车,由张若、习朋在前面骑着马开路,仍让昆阍、滑稽坐在自己的身后。他们把一些衣、食用品放到车上,就向东方走去。黄帝决心要按着梦中的提示,寻访风后和力牧。
非至一日,他们来到了东海之滨。此时的东海之滨是十分荒凉的,那无边的大海,那广阔的沙滩,走上一天也难见到一个人影。这一天,他们来到一座伸入大海的山头上,只见这里绿树成荫,奇石突兀,花香鸟语,瀑布流水,好一派世外清净之地。君臣六人刚刚选择了一块林中空地坐下歇息,忽然,不远处有人唱起了歌声,只听歌中唱到:
大风起兮尘垢尽,壮志未酬兮隐海滨。
识吾如知已者今安在?天下之明君者是何人?
这歌声低沉悲壮,如泣如诉,大有英雄怀才不遇、明珠蒙尘而发出的哀叹。黄帝一行深深为这抑扬哀叹的歌声所感动,从歌声中,黄帝已知歌者就是他梦中的风后,也使他感到吃惊的是,梦境竟然真的变成了现实,这岂不是天意所归吗?
随着歌声渐近,只见一人身高八尺,年约30来岁,头戴斗笠,身穿麻布短衣,手持一张渔网,健步走上山来
不等来人歌尽,黄帝立即迎了上去,双手抱拳,向来人深深施了一礼,口中说道:“先生可是尊姓一个风字、单名一个后字的风后先生吧!”来人连忙还礼,口中说道:“某乃一山野村夫,不知尊驾高姓大名,何以知微躯之小小姓名?”说话时,黄帝的另外五位臣子也都来到了黄帝身边。
那位滑稽向来是不安于沉默的,他向来人做了个鬼脸,然后用手指着黄帝说:“他呀,是我们有熊国的国君轩辕黄帝也,我呀,是陛下的大臣,名叫滑稽的是也……”他还要继续说下去,黄帝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滑稽,你少说几句不好吗?还不赶快把这位风先生请到前面坐下叙谈?”滑稽伸了伸舌头,口里连连称是,他向风先生深施一躬,用右手掌心向上划了一个圆弧说道:“请先生这里来。”并顺手接过风先生手中的渔网。
这位风先生听滑稽说向自己施礼的竟是有熊国的国君黄帝,慌的他连忙施礼不迭,口中说道:“在下不知国君莅临,礼多轻慢,伏乞恕罪。”黄帝说:“先生请勿客气,我们这里叙话。”说着话,一行人来到原先的林中空地,席地而坐。滑稽放下渔网,立即从一只袋子里面掏出他不久前在山林中摘下的许多鲜桃和杏子,放在一只大陶盆里面,端到众人面前。
这时,风后仍继续问道:“刚才某曾问陛下,如何得知在下姓名?”黄帝笑着说:“你我神交久矣,孤之所以来此,也全是为了寻找先生矣。”风后说:“某从未识得君容,何言与陛下神交久也?陛下又何以得知某处此海隅荒僻之野而寻之?”于是,黄帝就将前些时梦中所言之事一一道来,黄帝说:“今日在此相见,岂不是天意作合?孤愿闻先生治国之道,不知先生是否愿意赐教?”
风后略作谦词,便娓娓而谈道:“某虽居荒僻之野,但早已知悉陛下德政广播四海,万民敬仰。目前虽然国富民丰,但还谈不上国力强盛。就目前天下而言,在大江北岸,虽然有众多诸侯国,但均已臣服于有熊国和宛丘国。就宛丘国而言,国君炎帝已经年迈,他年轻时曾大力发展农耕,使民播种五谷,让民不受饥饿之苦,为天下百姓温饱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来又听说醉心于医药学研究,一心想让人民免受病痛之苦,实不失为一位仁君。但是,因为他不问国事,治国重任全都交到他的几位大臣手里,而这些大臣们却只顾享乐,不为民谋,甚至还不断出现侵害其它部落方国利益的事,使原来归顺于宛丘国的部落方国怨声载道。
再说在大江南岸,在天皇伏羲时就有一个九黎族,曾侵扰中原,后被天皇打败,尔后又慑服于女皇之神力,不敢轻举妄动。到后来,那几代好战的头领先后死去,九黎族的国力便衰败下来,所以中原一带相安无事。但近闻这个九黎族又重新兴旺起来,他们的头领名叫蚩尤,确实有非常本领。这蚩尤共有八十一个兄弟,个个威猛异常,据说一个个皆能食沙吐火,刀枪不入。以在下看,此蚩尤决不会安于现状,将来必成为我中原心腹大患。为了防患于未然,必需未雨绸缪。”
说到此,风后歇了一口气,滑稽立即向风后献上了一大碗竹叶青茶:“请先生饮茶。”黄帝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忙不迭地说:“先生一番高论,十分精辟,孤家早已听的入迷了,凡慢待先生之处,望多加海涵,请先生继续批讲。”
风后连忙说道:“陛下千万不要如此客气。以在下看,蚩尤的目的决不是偏安江南,不仅要渡过大江称霸中原,而且还要将大河以北的所有地方都纳入他的统治之下。因此,他向北扩张的第一个目标将是宛丘国,因为宛丘国是他北侵的必经之地,只有灭亡了宛丘国,他才能顺利北上。另方面他肯定也了解宛丘国的国情,很清楚宛丘国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当他将宛丘国灭亡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有熊国了。因此,在下认为,陛下与蚩尤之战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基此,某有如下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农贸。也就是以农业为基础,以贸易为辅助,多生产粮食,多积累钱财,在打仗时,农业肯定会受到影响,民以食为天,无粮而天下必乱,粮食和钱财是国力的根本。
第二是加紧延揽人才,鼓励创造发明,让天下有才之士皆为我用。因此就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无论是哪里人,也无论他的出身,只要他德才兼备,就应根据他所持之才,让其担任一定的官职,使所持之才有地方发挥。同样,也不管他是官是民,只要他能创造发明出一种方法或东西,而这种方法和东西又是人们非常需要的,例如发明一种方法或东西可以让田地多产粮食;或者发明一件工具,可以让人们干活比过去省力、省时;或者发明一种兵器,让我们在战场上可以有效地消灭敌人,等等。对这些发明人,我们不但要对其重奖,而且还要封他们官职,给他们以禄位,让他们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作好这项工作将是增强国力的根本。

第三是加强战备。从现在起,就要立即选拔那些谋士良将,招募体魄健壮的兵勇,修德振兵,习用干戈,日日操练,不可懈怠。以在下估计,要不了三年,蚩尤必定要入侵宛丘,炎帝也必定会兵败。我们可以让炎帝与蚩尤先战,以挫伤双方锐气,炎帝兵败后也肯定向陛下求救,只要炎帝臣服于陛下,即可与之结盟,共同将蚩尤消灭。以上所言,不知陛下以为当否?”
风后的一席话,让黄帝君臣听的入了迷。当风后讲完话时,众人尚且不知。风后又说了句:“刚才某之所言,不当之处还望陛下和各位先生指教。”这才让黄帝君臣从入迷的的状态下恢复过来。黄帝立即双手抱拳,向风后深施一礼,口中说道:“先生可谓才如嵩岳,腹满经纶。今日得以识君,孤之幸矣,天下黎民之幸矣。孤将拜君为右相,领治国之重任,请勿推辞。”众大臣皆抱拳施礼,请其担任此职。风后立即还礼,口中说道:“多谢陛下和众位先生让某担此重任,自今尔后,在下一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做好当作之事,决不辜负陛下和众先生之所望。”
到了这时,黄帝才问及风后为何方人氏,为何居于此地。风后说道:“某原系天皇太昊伏羲后人,所以姓风名后。祖籍中原方山,先后多次迁居,祖父时移居此地。某在幼年深得父母教诲,研读天皇《河图》、《八卦》,成年后父母要让某回归故国效力,怎奈父母年事已高,某又别无兄弟姐妹,所以未能成行。三年前父母亡故,某于父母坟前结庐守孝三年,于昨日届满,不想今日即幸遇陛下,使某父母之遗愿得以实现,此实乃天意作合。”黄帝听到此处,也连声说道:“此乃天意也,天缘也,此次出行,第一要务就是寻找先生,请你出山辅佐朝政,先生也可算是重回故土;第二是吾将按梦中提示,寻找那位持千钧弩、牧万群羊的力牧了,但不知我要找的人身在何方,愿上天保佑孤早得此良将也。”说着话,黄帝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向着苍天深深地鞠了一躬。
且说黄帝也无心观赏海边风景,与众臣在山上简单用了些午饭就下山了。黄帝让昌宇驾着车,让风后坐于自己的左侧,一路向西北而来。在第三天上午,他们来到了一处地方,只见苍松翠柏,遮天敝日,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他们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天空突然开朗,前面竟是一处大泽,但见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金鳞游泳。在湖泽与森林之间,是一大片空旷地带,可说是水草丰满,绿茵似毯。黄帝一见此景,不由的发出惊呼:“妙哉,妙矣!此处与孤梦中所见完全相同,但不知吾日思暮想的力牧今在何处?”或许这就是上天的安排,也就在黄帝发出感叹的同时,果然从北面传出了一阵咩咩的羊叫声,随之又听到有人高声唱道:
天苍苍兮大地茫茫,男儿有志兮安抚四方。
力撼山兮泽畔牧羊,盼辅佐明主兮驰骋疆场。
歌声未了,只见羊群后面,一位英俊少年,看年纪也不过十六七岁,身高八尺开外,骑着一匹枣红马,手执一只千钧弩,歌唱而来。从歌声中,黄帝已知是力牧来了,及到眼前,此人确与梦中所见之人完全相同,黄帝欣喜异常,立即从马车跳下,他紧跑了几步,来到少年面前,双手抱拳说道;“小英雄可是姓力名牧者?黄帝这厢有礼了!”少年一听是黄帝来了,这一下吃惊不小,急忙滚下马来,伏俯于地,口中称道:“孺子不知陛下降临,多有失礼,俯乞恕罪,但不知陛下何以知小民姓名,请示其详!”黄帝立即上前,将少年扶起,口中说道:“小英雄请起,孤与小英雄早已神交,今日特来此寻访小英雄。”说着话,与力牧手挽着手来到众人面前。
黄帝将众人一一向力牧作了介绍,力牧也一一施礼拜谢。然后他们来到一处平坦的草坪席地而坐,滑稽又立即为众人各斟上一碗竹茶。黄帝又仔细端详这位面前的少年,觉得不仅是梦里见他是如此模样,仿佛在前几年迷途于襄城之野时曾问途于一少年,似乎就是此人。与此同时,与黄帝同行的人中,除风后之外,其它人也在打量这位少年,而少年也在暗暗打量他们。最后,还是滑稽打破了沉默,他说:“喂!我说这位小英雄,我好象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你?对了,是在三年前陛下和我们迷途于襄城之野,我们还向你问过路呢,那时候你也是骑着一匹枣红马,不过那时候你的个头没有今天高,说起话来,还稚气未脱,并且你当时是在牧马,而不是牧羊……”
黄帝打断了滑稽的话,说道:“喂,我说你这个滑稽,说起话来怎么就没完没了?”于是黄帝就转过来向力牧问道:“孤也正想请问小英雄,那年孤等于襄城之野迷途,恰遇一牧马童子,请其指引路径,还向小童讨教治国良策,此童与你何其想像,不知是否就是小英雄你呀?”
力牧答道:“尊敬的陛下,三年前孺子刚过十三周岁,确实在襄城之野与陛下相识,只是不知是陛下驾临,只因孺子年小,不识时务,说话时更是不知天高地厚,语多狂妄,俯乞陛下恕不敬之罪。只是孺子不解,陛下何以知孺子之姓名,与陛下在此相遇?”
黄帝说:“襄城一别,转眼数载,当年的小童,今日已长成栋梁之材,你小小年纪已懂得治国的大道,可喜可赞,至于孤何以知小英雄姓名,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孤暂且不告诉你,但孤可以对你说,今日到此,确是为寻你而来。孤想请你回答,你家居何处,师承何人?为何于此牧羊?”
力牧答道:“禀告陛下,孺子祖居首山之麓,乃有熊国之地也,只是在幼年时父母即已双亡,幸遇义父大隗收养,可谓亦父亦师也。义父亦文亦武,所以孺子也粗识几字,但偏爱武学,所以义父就偏重以武学传授,十余年来,孺子随义父或隐于深山学艺,或牧马、羊于圹野。孺子稍大时,也曾问过义父,何不出山为国效力?义父或说时机未到,或说但等明君耳。”
黄帝听了甚是感叹,他对力牧说:“小英雄,三年前,孤迷途于襄城之野时,曾向你问及你知道有一个大隗吗?你说知道,其实我当时就是在寻找大隗先生,只是不曾想到你竟是他的义子,又不曾向你询问大隗先生隐居何处,使孤痛失请你义父出山的一次良机。今日可说是上天作合,让孤在此与你相遇,你能告诉孤你义父今在何处?你为何在此牧羊?”
力牧答:“禀告陛下,孺子在两年前随义父来到此地,因发现这里水草丰美,就在这里定居下来,孺子在牧羊的同时,义父即教授兵法武艺于孺子。三天前,一位无为子道长云游于此,说要与义父一同回到具茨山与朋友们聚会,临行前,那位无为子道长说,让孺子留下来,三天后北斗星君驾临,并说这是孺子报效国家之日,孺子请问其详,道长说:此乃天机也,届时自当应验。果不出所料,今日在此幸遇陛下,此实为天意也!”
黄帝又对力牧说道:“孤与小英雄两次会面,果见小英雄谈吐不俗,观小英雄肩挎千钧之弩,可否与大家演示一番神技?”
力牧答:“孺子从命。”说话时,但见天空中盘旋着一只秃鹰,离地不下上百丈远近,放眼望去,那硕大的秃鹰,只是一只不足雀儿大小的黑点。再看这力牧,一手持弩,一手搭箭,正所谓弓拉如满月,箭去似流星,也未见他是如何瞄准的,只听嗖的一声,顷刻间,一只秃鹰已跌落尘埃。众人见此情景,无不拍手欢呼,连称神箭不绝。黄帝更是喜上眉梢,连连赞道:“小英雄果然武艺不凡,真是天下英雄出少年也!”黄帝上前携住力牧的双手,说道:“孤今日即任命你为有熊国将军,你意下如何?”力牧立即叩首说道:“谢陛下厚爱,小将必当尽职尽责,报效国家,决不辜负君恩。”黄帝立即将力牧扶起,众人也拥上前来,与力牧拥抱致贺。黄帝让力牧将羊群作了妥善安置,即与众人往有熊国进发。
这正是:寻梦海隅得风后,大泽之畔收力牧
大隗高士今何在?踏破铁鞋有觅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二十二回访大隗群英聚会议国策任命相将欢迎评点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