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访大隗群英聚会议国策任命相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二十二回访大隗群英聚会议国策任命相将
话说黄帝一行,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由东海之滨回到有熊国都。黄帝也顾不上休息,第二天就让力牧带路前往具茨山寻访大隗。
且说这具茨山本是有熊国的中心地带,而黄帝的京都就在具茨山的南麓,既然大隗隐居于具茨山,何以还要到处寻找呢?诸位有所不知,具茨山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山头,原是中岳嵩山的余脉,它横跨今日的河南登封、新密、禹州和新郑四县市,方圆数百平方公里,大小山头近千座。在这里山连山,沟连沟,特别是上古时期,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河汊纵横,在这一望无际的青山秀水之中,隐居几位世外高人,别说是在五千年前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即使是在现在,如没有知情者领路,你也很难找到他们的行踪。因为这次出行,主要是在山沟或者山坡上行走,黄帝只好弃车乘马了。与黄帝一同出行的有风后、力牧、昌宇、张若、习朋、滑稽。力牧在前面带路,他们骑着马,或行于溪水之畔,或行于山间小道,一路向西北方向走去。将近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一处所在,只见左为高山,右为大湖。往左看,山坡上苍松翠柏,绿树参天;往右看,四道小河汇成一座大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山脚下,茂林修竹掩隐着几座石屋,显得分外幽雅。此处是何地方?此处就是后来的轩辕黄帝行宫,右边的大湖名叫武定湖,位于今日的新密市境内。
黄帝一行来到竹林之外,力牧用手一指,说道:“陛下:前面有几座石屋,此即吾师隐居之处也。”黄帝听后,立即下马而行,而力牧则飞马奔至一座较大的石屋前,向师傅禀报。黄帝一行未及石屋,只见一行人等已从石屋内走了出来,为首者年约四十上下,身高九尺,面色玄赤,细眉风目,长发披肩,身穿一件灰白色麻布长袍,脚登一双云耳草履;他的身后是一位道人,此人身高八尺开外,头戴碧玉冠,身披鹤羽氅,仙风道骨,超凡脱俗。再后面又有四位壮士,身高均在八尺以上,一个个皆生的虎背熊腰,十分威武。片刻间,黄帝一行也已来到,力牧抢前几步,走到黄帝身边,对着黄帝说:“此即吾师大隗先生,其身后之人乃无为子道长也。”此时大隗等人也已来到,只见大隗等人一个个抱拳躬身,向黄帝施礼,口称:“不知陛下光临,有失远迎,望乞恕罪!”黄帝连忙说道:“众位先生和壮士免礼,快快请起,今日孤得识诸位先生,国之幸也!”
于是大隗在前,引黄帝一行于石屋内。这石屋倒也宽敞,但极其简陋。周围墙壁全由片石所砌,前墙高,后墙低,屋项是一排粗大的圆木,圆木上面以茅草为顶。再看大厅内,石屋的正面和两侧放了三长排石橙,原来这是先生们在此切磋学问的地方,而起居间则在其它石屋内。众人走进石屋,大隗让黄帝坐于石屋正面的石橙,其它人分宾主以次坐定,大隗又命力牧为黄帝和众人献上清茶,然后大隗再次代表众人向黄帝一行人等表示欢迎。黄帝首先向大隗等人介绍了风后和昌宇、张若、习朋、滑稽的姓名,而大隗也将身边的众人向黄帝进行介绍:“这位道长乃吾之好友,无为子是也,我们经常在一起切磋道学,推研《河图》、《八卦》,研究兵法、布阵及克敌制胜之策;这几位是吾的学生,他们是大鸿、常先、武定、秦騩,皆熟知兵法韬略,且有万夫不挡之勇。特别是大鸿,不仅精通阴阳八卦,而且熟知天文历法,因此他的别号就称之为鬼臾区。说起来,吾等早有投奔陛下成就一番大业之心,只是机缘未到,且几位小徒学业未精之时,不敢妄动也。”
黄帝道:“先生过谦矣,孤思先生久矣,数年前孤即寻找先生,只是不知先生隐居于何处。当年孤等曾迷途于襄城之野,问道于一牧马童子,但不知他是先生之童子也,故痛失与先生相会之良机。或许是上天有意安排,孤于月余前偶得一梦,于大海之边大风吹尽垢土,又于大泽之畔见一少年,身背千钧之弩,驱羊万群,便在梦醒后寻梦于海隅。果然,上天赐风相于孤,在大泽之畔,又喜得小英雄力牧,故而又在小英雄之指引下与各位先生和英雄会面。孤今日至此,乃诚邀各位出山,匡扶国事,不知众位英雄意下如何?”
黄帝之言令大隗和他的四位弟子十分感动,皆站起躬身施礼,齐声说道:“吾等谢陛下知遇之恩,皆愿跟随陛下效力,虽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黄帝立即说道:“众英雄免礼,众英雄愿意出山匡扶国事,实乃孤之幸也,国之幸也。在此,孤诚心请求道长也能下山,协孤治理国事,也可让孤能随时聆听道长教诲。”无为子曰:“吾乃修道之人,酷爱清静无为,吾实不能跟随陛下于左右,但十分感谢陛下之盛情,日后陛下如有差遣,贫道自当效力。”黄帝曰:“孤尊重道长意见,恳望道长不时莅临,多加赐教。”
当天下午,黄帝就率领众人与无为子道别,将近傍晚时分即回到京都。
且说次日早朝,黄帝亲自将风后、大隗等人带至朝堂,并让他们侍立于自己的两侧。这一天是黄帝登基以来最为高兴的一天,面对众臣,黄帝激动地说:“国者社稷之所依也;社稷者,生民、养民之本也;国运昌盛,社稷则固;社稷固,民则安也。但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如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一旦灾难来临,则无以应对之策也。国运昌盛,人为本也;一在百姓勤于耕织,更在君臣合力,领而导之也。众爱卿想必还记得孤登基时,西王母对孤之教诲吧,西王母告戒孤要‘居安思危,修德振兵。为保社稷福祉绵长,必须寻访贤臣,选拔良将,习用干戈,以征暴虐’,也正是想到这里,孤为寻访贤臣良将,殚精竭虑,夜不能寐。也是上天垂怜,一月前孤偶得一梦,梦见于海滨大风吹尽垢土,于大泽见一少年手持千钧之弩,牧万群之羊,于是孤即寻访于东海之滨,果然得识世外高人风后先生矣。”说到此,黄帝将风后向群臣引荐,然后接着说道:“这位风后风先生乃天皇伏羲后裔,精通《河图》、《八卦》,具经天纬地之才。”说到此,黄帝又用手指了指力牧,然后对群臣说“这位小英雄就是孤寻梦于大泽所见到的力牧,你们不要看他年小,他乃是当今世外高人大隗先生的贴身童子,力拔千钧之弩。孤曾让他演习技艺,他竟一箭射下百丈高空的秃鹰。也正是在这位小英雄的带领下,使孤能寻访到孤思慕已久的大隗先生和他的另外四位弟子。大隗先生与风后先生一样,具经天纬地之才,不仅深谙《河图》、《八卦》,并且精通兵法。”说到此黄帝又依次将大鸿、常先、武定、秦騩四位英雄向群臣作了介绍,皆言他们身怀绝技,且有万夫不挡之勇。
黄帝将众人一一介绍之后,又继续说道:“刚才孤已说到,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或许有人会说,如今天下太平,国运昌盛,何危之有?其实不然,现在请风后先生讲一讲当今天下之事,众爱卿即会明白,孤刚才所言决非危言耸听也。”
说到此,黄帝命风后纵论天下之事。风后说道:“适才陛下所言句句是实。吾多年来周游四海,四海之内,不下万国也,归俯于我有熊国者,仅百十余国。在我中原地区,除我有熊国外,就属宛丘国较大了。我们都知道,炎帝是陛下之兄长,在年轻时他曾大力发展农耕,使民播种五谷,让民不受饥饿之苦,为天下百姓温饱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虽然他已年逾六旬,又醉心于药学研究,一心想让人民免受病痛之苦,实不失为一位仁君。但是,正是因为他不过问国事,所以治国的重任全部交到他的几位大臣手里,而这些大臣们又只顾享乐,不为民谋,甚至还不断出现侵害其它部落方国利益的事,使原来归顺于宛丘国的部落方国怨声载道,因此宛丘国国力日渐衰微。
就天下万国而言,其国势强弱不一,大小不等。而真正可以为患者有二,一在我国大漠之北,二在我国大江之南。让我们先从北方说起。在我国北面千里之外的大河之北,那里全是荒漠之地,是由荤粥人所居。说起这荤粥人,与中原本有一段渊源。早在天皇伏羲时,有一个上相名叫康回,他的官名叫共工。天皇归天之时,女娲被万民推举为天子,共工不服,于是反出朝廷,水淹冀州。女皇率兵讨伐于冀州之北,这个共工兵败,就怒触不周山,于是就出现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因为共工的部落国就在冀州之北,所以自共工被诛后,他的一些百姓就逃到大漠。这些在大漠生活的人无法种地,只好以游牧为生,并且善于骑马射箭。因他们不愿世代居于风沙荒漠,所以就不时向南侵扰我冀北之地。特别是如今出了个名叫阿古康的部落头领,甚是了得,他先后吞并了漠北的所有部落,自立为王,更因听说我中原四季分明,五谷丰登,所以时刻准备南下犯我中原。虽然北方的荤粥梦想霸我中原,但毕竟兵力有限,而真正可虑的是在我国南方。在我国南方的大江之南,那里有一个九黎族。在天皇伏羲时,曾北侵宛丘国,被天皇率兵打败,后又摄服于女娲先皇之神力,不敢轻举妄动。但是,近百年来,九黎族国力大增,特别是当今的九黎族首领名叫蚩尤,他有八十一个兄弟,一个个生的铜头铁额,能食沙吐火,甚是勇猛。如今他已吞食了江南的所有部落方国,所以国力雄厚,现在正磨刀霍霍,伺机北犯,欲夺我中原。根据地利,如果蚩尤北犯中原,宛丘国首当其冲,但治国重任旁落于一些荒淫无耻之徒之手,因此,一旦蚩尤北犯,宛丘国势必兵败,到那时,蚩尤必将向我国发起进攻,我们也肯定要与蚩尤决以死战。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决不可掉以轻心,否则,必将生灵涂炭,国将不国。”
风后的一席话,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作了一场“国际”形势报告。风后所讲的天下之势,令朝臣们感到十分震惊,他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当风后话音一落,朝堂内一片哄动。此时黄帝也是为了考证一下大隗的学识,就站起身来,用双手向下挥动了几次,口中说道:“众位爱卿切勿喧哗,刚才风后先生所言,可谓振聋发聩,面对如此严峻之势,国人当何处之?孤想听听大隗先生高见。”
黄帝说毕落座,只见大隗先生站起。他略作谦让,便开口说道:“适才风后先生所言,决无虚谬。吾虽未周游四海,但吾之朋友无为子道长却时常对吾讲天下之事。陛下曾见过无为子道长,他以四海为家,天下万国诸侯事无一不晓,他之所言与风后先生之言完全相同。在我国,北有荤粥,南有蚩尤,这些敌国,亡我之心不死,因此,必须加强战备,时刻准备粉碎敢于来犯之敌。
“作为国者,家之所倚也,国破则家亡;国者,又谓社稷之重器也,无国则无以祭祀祖先之圣地。国家之兴旺,无外有五:
一是君明。作为人君者,必须勤于国事。同时要做到远小人,近君子;远谗言,纳善言;应从谏如流,决不堵塞言路;既不以谗言动听而喜,更不以善言逆耳而恶。在用人方面,要做到知人、善任。知人则智则明,就会善于任用聪明贤达之官员。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无论出身贵贱,无论生于何国何地,只要有德、有才,均可为我所用。应该告戒所有官员,务必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使朝廷永葆活力。对于那些有功于社稷,但如今已年迈而不能胜任其职者,应保持其原来俸禄,劝其告老返乡,以养天年,在生活上还要多给予照顾;但对那些只图安逸享受的官员,那些私欲膨胀的官员,那些尸位其职、无所作为、不为人民谋事的官员,此乃害群之马,必须一律撤其官职,免其俸禄,贬为庶民。如果有作恶者,必须处以典刑,决不姑息养奸。所谓君明,还体现在安民两字。作为人君,必须具有仁爱之心,以自己的智慧造福于百姓,以自己高尚的品德感化百姓,百姓能从明君的仁政中得其恩惠,安居乐业,百姓就会拥护君王。一旦国家有难时,只要人君振擘一呼,百姓就会听从君王招唤,直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因此,国家兴旺,第一在其君明。
二是臣贤。臣乃君之肱股。君王之德政,或出于君王之口,或出于百官之谏议。君王日理万机,疏忽之事自所难免,为臣者,应竭其忠诚,直言谏之,用之与否,在君而已,但决不可阿谀逢迎,取容于上,此乃误国之奸佞。为臣者,更应廉洁奉公,正直无私,殚精竭虑,勤于国事,为君分忧于朝,解民倒悬于野。将君之德政,广播四海,如此,可谓臣贤。
三是强兵。兵乃国之重器,无兵则无以保国家社稷之安宁。兵,亦谓凶器也,用之不当,则生灵涂炭,有失上天好生之德。兵之勇,在于将。为将者,必须胸怀蹈略,善于运筹帷幄,行兵布阵,克敌制胜。欲克敌制胜,首先要修德振兵。所谓修德振兵,是教育士兵先修其德,要让他们明白为何而战,并不让他们妄杀生灵。只有兵士明白为何作战,他们才会振奋杀敌,效死疆场。于此同时,更要严明军纪,并对英勇作战者奖,对惧敌后退者罚,对死伤于疆场者予以抚恤。如此,为兵者则振奋。特别是敌国亡我之心不死,更应及早招募士卒,习用干戈,日日操练,不可懈怠。如此则兵强矣。
四是重农耕。民以食为天,民无食则天下自乱。所以,发展农耕,乃固国之根本矣。再者如发生战事,必将影响农耕,如不广积粮食物品,何以应付将士之衣食?因此应颁布政令,鼓励百姓大力垦荒,多种五谷,多植桑麻,并让利于民,对新垦之田地,可免其5年内赋税,如此则无衣食之虑矣。
五是昌创作。“昌乃繁荣也;创乃谓始、为首也;作乃作工、制造也。”
诸位:说书的在此插上一句话,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没有“发明”一词的。对于新发明的东西,或称为创、或称为始、或称为造,或称为作,例如伏羲作琴,女娲始作笙簧、杜康造酒、蔡伦造纸等。所谓昌创作,即是鼓励发明创造也。
闲话休说,书归正传。大隗继续说道:“自天皇伏羲至今,每一项新的创始造作之事、之物,都使人们得到了无比的恩惠。就以陛下始作之车、始作之金,王妃养蚕始作之丝绸,必将造福于千秋万代之子孙。为了我国国力强盛,应大力倡导国人有所作为。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是国家之人才,无论其出身,无论其贫贱,也无论其在于何国,只要能为我所用,都应当让他担任所作之事方面的官员,并给予俸禄,让他教习国人作工。倘若如此,国家必将更加强盛发达矣。以上陋见,如有不妥,请陛下和诸位给予指教。”
大厅里面仍然鸦雀无声,过了片刻,人们才意识到大隗的讲话结束了,于是,人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对于众大臣来说,他们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有学问的人讲话。而黄帝也从大隗的讲话中了解到,大隗的确是学识渊博。他深深地为自己得到了风后、大隗这样的贤臣和一大帮英雄们的辅佐而感到高兴。于是,黄帝又站了起来,他举起双手又向下挥了几下,口中说道:“诸位爱卿请安静。”
大厅里人们立即停止了喧哗。黄帝接着说道:“刚才大隗先生的讲话,可谓治国安邦的金玉良言。在他所讲的五个方面,孤与众爱卿必当身体力行之,如此,国家必将昌盛发达矣。孤在与风后先生初识时,已聆听过风后先生关于治国安邦的高见卓识,与今日大隗先生所言,可称之谓珠联璧合也。二位先生可谓是孤之良师,孤有二位先生辅佐,可谓孤之幸矣,国之幸矣。孤现在宣布:任命大隗先生为右相,辅佐孤治理天下政事,主司农、桑、贸易、赋税、国库储备及与各诸侯国礼仪、联络、交往,并负责各种政令的颁布与治安管理,由太山、滑稽、昌宇、张若、习朋、昆阍协助。任命风后先生为左相兼孤之军师,辅佐孤处理军国大事,主司征伐及一切军令之颁布。二位先生的职务无有高低之分,均为孤之肱股重臣。任命力牧、大鸿、常先、武定、秦騩为将军,建立五支作战部队。为扬我国威,这五支部队名曰五师,均以五种猛兽命名,其名号是:熊、罴(音皮)、貔貅(音皮休)、貙(音愁)、虎。其中力牧率熊师,大鸿率罴师,常先率领貔貅师,武定率貙师,秦騩率虎师,自即日起,由五位将军负责招募士卒,日日操练,不可懈怠。有关行兵布阵及操练事务,悉听军师号令。
关于昌创作之事,请大隗先生替孤拟一道旨令,遍发于所有诸侯国,无论何人有何创作,只要对国家对百姓能带来好处,即可将其迁居到国都,并为其建房而居之。还应视其创作大小,赐其官职禄位,在衣食方面应多给予照顾。
这正是:英雄齐集有熊国,黄帝任命相将才。
拟定国策兴家邦,从此奠定宏伟业。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二十三回昌发明增强国力抗蚩尤黄帝练兵欢迎评点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