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蚩尤兴兵侵宛丘炎帝兵败退河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传奇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第二十四回蚩尤兴兵侵宛丘炎帝兵败退河北
话说在大江之南,有一个九黎族部落国,原是由九个部落方国组成的部落国联盟,在人祖太昊伏羲时曾入侵过宛丘国,后来被太昊伏羲率兵打败。伏羲归天之后,女娲继夫当上了女皇,这九黎族后来的几位国君,因惧怕女娲补天神力,一直不敢北犯中原。又过了十多代后,这九黎族又出了一位国君,他生的如一头巨猿,力大无比,且生性好淫,曾先后娶了六十多位妻子。
这位国君选择妻子与众不同,一是以丑为美。也就是说,世上的女子,哪个长的最丑他就认为最漂亮;二是不拒异类。无论是猿,是人,只要身体壮实,个头高大,都可为妻。或许是此原因,他这六十多位妻子先后为他生下了八十一个如人似兽的儿子,老大名叫蚩尤,老二名叫蚩魑,老三名叫蚩魅,老四名叫蚩魍,老五名叫蚩魉,老六名叫蚩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以蚩尤为首的这八十一名兄弟,相貌不仅十分丑陋,而且一个个力大无比,凶狠残忍。据说他们不仅生的“铜头铁额”,“食沙吐火”,还能“兴云吐雾”,“呼风唤雨”,甚至还学会许多妖法,在两国兴兵之时,模仿魑魅魍魉的叫声,用以恐吓敌军。等到蚩尤即上王位,他更是依仗他们兄弟八十一人所掌握的妖邪之术,穷兵黩武,不到三年,就将江南所有部落方国全部吞并,于是就将目光瞄准大江之北,准备以倾国之力占领中原而称霸天下。为了避免重蹈先人失败之覆辙,蚩尤随即派出许多细作,深入中原打探各部落方国实力。
且说这一日蚩尤派往中原的细作先后回来。一名前往宛丘国的细作叩头汇报:“禀告大王:宛丘国的炎帝已经年迈,每日只醉心于医药学研究,并且早已不理朝政,而治理国家的大权全都落在一些只知欢乐享受的大臣手中,所有关隘均无重兵把守,如果进攻宛丘,可说是势如破竹。”
蚩尤听后大喜,说道:“此乃天助我也,当我大兵出师之日,即是宛丘国灭亡之时。但不知有熊国近况如何?”那位从有熊国回来的细作立即跪地叩头,口中说道:“禀告大王:有熊国实不能小盱也。自从有熊国小王轩辕黄帝登基以来,因为他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他们还发明了养蚕缫丝,大力发展农耕,并且广招贤才,倡导发明,可说是国强民富。特别是最近二年,黄帝还请来了一个名叫风后和大隗的人为左右相,还选拔了五位具有万夫不挡之勇的英雄为将,驯服了五种猛兽,建立了五师军队,日日进行操练。这还不说,他们还发明了一种用绿色石头炼金的方法,用这种金制造的刀锋利无比,还专门让一个会制造弓和一个会制造箭的人,带领着许多工匠专门制造弓箭,还用炼出来的金,作为箭头,这种弓箭十分厉害,在百步之远就可将人射死……”
“好了,不要再讲了!”蚩尤怒气冲冲的打断了细作的汇报,说道:“你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想我兄弟八十一人,一个个生的铜头铁额,又能食沙吐火,岂是他们能比的?莫说他们有五员大将,就是有百员大将,又能奈我何?不过你说的他们能冶石为金,这个消息倒是很有价值,不知他们用的是何种石头?怎样一个炼法?”蚩尤之所以对冶石为金很感兴趣,这是他也早有所闻,知道这种金十分厉害,即使自己这八十一个兄弟不怕,可自己带领的军队却是抵抗不了的呀,所以他说话的语气就又变得和缓了。
再说这名细作,开始时看到大王发怒,吓的浑身发抖,心想着这一下可要完了,但到后来又似乎听到大王在夸奖他探得了冶石为金的情报,这才感到大概死不了了,于是就小心翼翼地回答:“禀告大王,小的还专门跑到他们冶石为金的大山里,躲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想偷看一下他们是怎样炼金的,哪知他们看守的很严,小的整整守了三天三夜,才找机会看到了他们冶石炼金的全部过程,这不,我还偷回来了一块这种用来炼金的石头。”说着,这名细作从怀中掏出了一块绿色的石头,并战战惊惊地将石头递给了蚩尤。蚩尤接过石头,又让细作向他汇报了冶石炼金的方法,心中大喜,于是就奖给这名细作一个年青女人,这位细作高兴地给蚩尤叩了三个响头。
听了细作们的汇报,蚩尤心中既兴奋又发愁。兴奋的是宛丘国衰败到如此地步,完全可以一鼓作气将其消灭;但发愁的是,不料想有熊国竟如此强大,特别是他们又发明了冶石炼金的方法。同时又十分庆幸自己的高明,要不是先派细作前去打探,即使出兵将宛丘国灭亡了,也势必要败在黄帝用金作的武器上。让蚩尤更加发愁的是,虽然已经知道了冶石为金的方法,也得到了这种用于炼金的石头样品,可是到哪里去采这种石头呢?于是,蚩尤就下了一道命令,让国人到处去寻找这种石头,并布告国人,有谁能大量采到这种石头者重奖。
寻找用于冶金的石头的榜文已下发半年了,可还是没有找到这种石头,让蚩尤急的寝食难安。有一天,一场暴风雨突然来临,并且接连下了三天三夜。也就在第三天半夜,突然一声震天撼地的雷声,把蚩尤从睡梦中惊醒。这蚩尤听到如此大的雷声,心中极其忐忑不安,不知此雷声是祸是福。好不容易等到天明,雨慢慢停止了。蚩尤走出营帐,但见在他们所住的小山下一片汪洋。再看看距他们住地很近的那座葛芦山,半个山头没有了,原来夜里发生的雷电将这座山头给击崩了。
等到洪水消退,蚩尤来到了崩坍的葛芦山前察看。突然,眼前一亮,在那崩坍的岩石里面有许多发着绿光的石头。蚩尤从中捡了一块,仔细一看,正是他日思夜想的那种能冶石为金的石头,他不禁大呼道:“天助我也!”立即命兵士将这种石头采集回来。
或许这真的是天意,要让天下百姓遭受一场浩劫,所以上天不仅生下了这个蚩尤,还为他也准备了这些制造兵器的石头。
冶石为金的原料有了,蚩尤就按照细作盗窃来的方法用石头“炼金”。这里的“金”与黄帝所炼的“金”一样,都是铜。蚩尤将这种金铸造了四种兵器:一种叫做剑,一种叫做矛,一种叫做戟,一种叫做弩。还用这种金制作了八十一套铠甲,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每人一套,穿在身上可以刀枪不入。就这样又经过一年的战争准备,在第二年夏天,蚩尤就带领一万精兵泅水渡过长江,向宛丘国发起了进攻。
再说炎帝,如今已逾花甲。五年前他的上相赤正已因病去世,原来担任下相的一位名叫赤巳的人继任为上相。原来的上相赤正可说是忠君爱民,勤劳国事,因此炎帝就将整个治国的重任全部交给赤正,自己则醉心于对各种草药的性质研究。再说这赤巳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因为他平日处事谨慎,还特别会阿谀奉承,对于炎帝和上相交给自己的事,也都能很圆满地去完成,所以深得炎帝和上相赤正的信任,因此赤正去世后,他就顺理成章的当上了上相。

自从这个赤巳当了上相后,因为炎帝又不理朝政,所以治理国家的重任就全部交给他了。这赤巳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为没有人可以制约他的权力,所以就为所欲为起来。他不仅贪图享受,每日里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且带动一班朝臣,一起寻欢作乐,不管民间疾苦。那些极少数不愿与其为伍的臣子,更被众人孤立,他们甚至连面君的机会也没有。特别是在对待与其结盟的部落方国方面,赤巳与一班朝臣,更是极尽欺压之能事,致使各加盟国怨声载道,与宛丘国关系日益疏远。因此,宛丘国国力日益衰弱,所有关隘几乎无人把守。
这一天,炎帝又在他的百草园内研究草药,这位赤巳慌慌张张跑来向他禀报:“陛下:大事不好了,刚才探马来报,说九黎族的蚩尤带领了无数人马,已渡过大江,杀向我宛丘国来了,大臣们都在朝堂上等着陛下发话呢。”炎帝一听此言,三步并作两步,火速回到朝堂,只见整个朝堂乱作一团。百官们见炎帝来到,那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大臣,迫不及待的争着发言,有的说:“陛下,敌人来势凶猛,听说他们都是铜头铁额,能食沙吐火,我们根本打不过他们,还不如投降他们好了。”有的说:“陛下,投降他们不好,要是投降他们了,他们会把我们当猪狗一样对待,还不如往北边逃跑吧。”但是也有一位名叫赤庚的臣子说:“陛下,我们说啥也不能投降啊,我们情愿战死,也不投降。”炎帝见他们争执不休,就问上相赤巳:“赤巳爱卿:你说如何是好?”赤巳说:“陛下圣明,微臣悉听陛下安排。”
这个赤巳可是够狡滑的了,到了这个时候,还不忘拍马屁。炎帝无奈,只好想了想说道:“请大家安静,孤同意赤庚爱卿的意见,我们不能这样一仗不打就闻风而逃。百姓是国之本矣,没有百姓我们还当什么君臣?我们决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百姓沦为奴隶。虽然敌军压境,但百姓为先。为了保护我们的百姓,我们必须要与敌人战斗。因此孤已决定,命上相赤巳带领众爱卿与百姓一起向北撤退到冀北,让百姓们只带上粮食、衣物和大的牲畜,其它就不要带了。另外任命赤庚为将军,立即从百姓中挑选5000壮士随孤抵抗来犯之敌。我们只要能多抵抗敌人几阵,我们的百姓就有时间后撤到安全的地方。”此言一出,这个赤巳心里暗暗高兴,那些平日贪图享受的大臣争先恐后要跟着百姓后撤,而那些勇于报国的臣子则决心随炎帝抵抗敌军。
炎帝让百姓后撤的命令一下,宛丘国的数万百姓们扶老携幼、拖儿带女,有的赶着牲口,有的挑着食物,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地踏上了逃亡之路。而那些年轻力壮的百姓则纷纷报名入伍,决心与炎帝一起与蚩尤战斗到底。
且说蚩尤大军渡过大江之后,一直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在第三天傍晚,已来到宛丘国城外扎营。炎帝决定以逸待劳,利用夜晚对敌军进行突袭。到了夜晚三更时分,炎帝五千壮士从城内杀出,直奔敌营,哪知这个蚩尤原是有防备的,只听蚩尤营中战鼓齐响,炎帝的军队刚进入营内,蚩尤的军士就从营中杀出,炎帝知道中计,立即命令军士撤退。好则炎帝的人马地形熟悉,在夜暮的掩护下,弃城而逃,蚩尤害怕中敌埋伏,也不命令军士追击。
等到天明,蚩尤进入宛丘城内,发现已是一座空城。
再说炎帝率领败军,一直跑到黄河岸边,这才发现自己的百姓大部分没有渡过黄河,而那些带领百姓北逃的大臣却早已逃之夭夭。原来此时正是汛期,黄河水深浪急,况且渡河的木船又小又少,所以仍有很多百姓滞留于大河南岸。炎帝本是一位仁慈之君,看到百姓们逃难的这种凄惨景况,不觉潜然泪下,很后悔自己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落到今日的下场。面对前有大河,后有追兵的情况,炎帝立即命令赤庚率领部下加紧打造木筏,尽快渡过大河。炎帝的这些兵士从来没有打过仗,但造起木筏来倒是很快,不到半天工夫,已造出了一百多只木筏,又用了不到半天工夫,所有滞留在大河南岸的百姓全部安全的渡过大河,并让百姓们继续向北逃去。
为了多给百姓们留出逃命的时间,炎帝决定利用黄河天险再与蚩尤一战。炎帝心中明白,自己是绝对打不过蚩尤的。从那天晚上与蚩尤的战斗中,他已知道蚩尤军队的厉害,仅手中的兵器一项,就决定着战争的命运。自己的这些壮士,虽然英勇,但手中拿的是木棒、削尖的竹器,再不然就是石刀、石斧,这些武器是没有办法与敌人用金制作的长矛和剑、戟相比的,更别说他们还能食沙吐火了。虽然明知打不过蚩尤,但也决不能束手待擒,目前最要紧的是稳定军心。于是,炎帝在黄河岸边召开了一个大会,用今日的话说,就是战前动员会。
炎帝说:“壮士们!今日国家遭此大难,全是孤之无能矣。面对强大的蚩尤贼寇,我们如果不加抵抗,我们的妻子儿女都会遭到贼寇的辱躏,我们的百姓都会成为他们的牛马,你们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吗?”五千壮士发出了整齐的雷鸣般的声音:“我们决不容忍!”炎帝说:“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又是雷鸣般的声音回答:“宁愿战死,决不投降!”炎帝说:“好!孤和你们一样,宁愿战死,决不投降。为了我们的百姓不当奴隶,我们必须战斗。但是,我们不能和敌人硬拚,因为他们人多,又久经战阵,再加上他们的兵器厉害,我们如果与之硬拚,是不可能取胜的。我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多杀死敌人,又尽可能保存我们的实力。因此,我决定利用大河天险与敌人一战。据孤所知,蚩尤的士卒虽然善于游泳,但那是在长江,而黄河之水就不同了。且不说现在正是汛期,水深浪大,就是在平常时期,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面下却凶险无比。因为它泥沙含量太多,在黄河游泳能生还者很少,我们正好可以利用黄河天险与敌人一战,虽然不能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总会消灭一些敌人,让我们的百姓能到达一个平安的地方。估计敌人也快追上来了,我们现在赶快将这一百多只木筏,连在一起,全体将士立即乘上木筏,再将木筏驶到距岸一百多步的河中,这样敌人的弩箭射过来也无碍了,此时,敌人势必要泅水来抢夺我们的木筏,但敌人是在水里,他们的刀枪发挥的作用不大,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武器向敌人发动进攻。”刚说到这里,忽听探马来报,说追兵已距此不远了。炎帝立即命将士们登上木筏,并用绳索将所有木筏连在一起,再将木筏驶入河面等待敌人。
这正是:国无强军必受欺,君无贤臣国势危。
弱肉必遭强者食,自古到今同一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二十五回蚩尤黄河遭败绩黄帝筹谋拒敌策欢迎点评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