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回 平叛乱天下太平高辛氏巡游华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第二部五帝传奇上
这部书系作者周光敏(65岁)历经六年时间,在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原汁原味的、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作者诚恳拜托阅读此书的朋友,只要您们认为此书还算不错,请您们一定要多多点击,为老周投上一票,不忘推荐和收藏,为老周鼓励一下,让这部书能尽早与《起点》签约。另外告诉朋友们,此书的最大特点是越往后越精采,不相信?请您继续读下去--
第四十八回平叛乱天下太平高辛氏巡游华北
话说帝喾四十岁即帝位,号曰高辛氏。将国都设于亳(音博),即今河南省偃师县境。帝喾以人事纪官,故以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为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
喾即帝位不久,居住在涿鹿以北的共工氏部族二次作乱。这共工氏原是伏羲时的上相,因伏羲去世后,女娲娘娘继帝位,共工不服而叛乱,女娲将其平定,哪知如今又作起乱来,于是帝喾命火正祝融前去征讨。随同祝融的还有一名偏将,名字叫做羿,是一名神箭手。此人年约四十来岁,身材魁梧,膀大腰圆,拉得一把神弓,射的一手好箭,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他们率领大军,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即平定叛乱,于是,天下重归太平。自此之后,喾更是勤于国事,公而忘私。
在《史记》中记载,说帝喾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对事物具有深刻的辨析能力,因而能洞悉遥远;他能顺从天地的变化规律,而不会逆天行事;他深晓民众的苦难,所以事事处处为民众着想;他仁爱而又威严,仁慈而又诚实,并且是以修善自身而使天下诚服。他教导人们依时节收取土地的财物加以利用,以给民众以切实利益来引导与教化民众。他根据日月运行,修订历法指导人们的生产活动,又能对鬼神恭敬地加以事奉。他的神态郁郁然是那样的庄严,他的道德嶷嶷(音尼)然是那样的特别高尚。他的举动总是顺应天时,他的衣着总是好像一般的士人。在他治理天下时,就像用水灌溉农田一样,平等而公正,让恩惠遍及天下,所以凡是有日月照射的地方,风雨所能吹淋到的地方,没有不来臣服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帝喾的确是一位名君。
这帝喾先后娶了四个妃子。元妃为有邰(音台)氏诸侯(在今陕西武功西南)之女,名曰姜嫄,性情清静专一,喜欢农桑之事,是个端庄朴实的女子,她为帝喾生有一子,名字叫做弃,后来成为周朝的始祖;次妃为有娀(音松)氏诸侯(今山西运城蒲州镇)之女,名曰简狄,乐而施惠,仁而有礼,且上知天文,是个聪明仁厚的女子,她生有一子,名字叫契,与其曾祖少昊同名,契后来成为商朝的始祖;第三个妃子是陈锋氏诸侯(今河南淮阳)之女,名曰庆都,生的面容姣好,聪慧异常,生下时即长发披肩,直达脚踝。她为帝喾生了个儿子,名叫放勋,即后来的帝尧;第四个妃子为娵(音居)訾氏之女,名曰常仪,为人十分贤德,且朴实大方。在帝喾的四个妃子中,她首先为帝喾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名字叫挚,即后来的挚帝。女儿单名一个女字,人们称其为帝女,后来她的儿女成为中国古时的蛮夷族先祖。
在帝喾的四个妃子中,除四妃常仪外,其他三个妃子在怀孕生子中,都有着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而四妃常仪所生的女儿,更有一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情感故事。
让我们先从帝喾元妃所生的儿子弃说起。
且说这个“弃”字,其义乃抛弃不要之意。俗话说母子连心,当母亲的怀胎十月,又受尽万般苦楚,把孩子生了下来,岂有抛弃不要之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呢?且听说书的慢慢道来。
这年春天,帝喾意欲到东方和北方巡视,以考察这些地方的社会治安和百姓生活状况。正待动身之际,恰逢第四妃常仪,为帝喾生了一个长子,帝喾为他起了个名字叫做挚。因新得贵子,帝喾只好延期而行。
又过了数日,帝喾决定动身。因为这次出外巡访,主要是为了体察华北一带的风土民情,所以也不事先通知各地诸侯。为了不惊扰地方,不为百姓增加负担,帝喾让宫人准备了五辆马车。这五辆马车,一辆由帝和帝妃乘坐,一辆由伺候帝妃的两名宫女乘坐,另外三辆则装载路上使用的各种物品,例如住宿的帐篷、被褥,衣物、食品,做饭的铜釜及其它物资。其他十多名随从则一律骑马跟随。在做好各项准备之后,帝喾将朝中的事务交给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臣共同主持,就带了元妃姜嫄和一班随从,一路向东进发。
他们绕过荷泽,到了曲阜,便到帝喾的祖父少昊帝的坟上拜祭了一番,然后就带着姜嫄登顶泰山。此时正是阳春三月,风和日暖,帝喾手挽姜嫄,拾阶而上。但见碧峰参天,涧水萦回,桃红柳绿,松涛澎湃。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已来到山顶。这泰山又称岱宗,乃五岳之首,高耸入云,气势宏大。立于泰顶当是什么心情?
唐朝诗人杜甫有首《望嶽》诗写的好: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滥胸生层云,决眦入飞鸟。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李白有首《游泰山》诗,写的更是出神入化: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盈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艰追攀。
好了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却说帝喾与姜嫄一行人等,来到泰山脚下,将车马寄放于山下农家,一起登顶泰山。当来到泰顶之后,眼界陡然开阔。举目眺望,那盛开的山花,那绿茵茵的草地,那数不清的小山丘,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生气盎然。帝喾挽着姜嫄的手来到一座高台下面,帝喾对姜嫄说道:“爱妃,此台应是先祖黄帝登封泰山的祭坛了,当时的情景是何等的宏大,只是自先祖之后,吾等德行无法与先祖相比,所以自先祖之后,均不曾举行泰山封禅也。”说着话,不觉潜然泪下。姜嫄看到帝喾伤感,就轻柔的安慰帝喾道:“陛下不要过于伤感,先祖黄帝的功德,不是哪一个帝王可以比拟的,别说我们这一代,就是今后的那些帝王,能与先祖黄帝相比的也不会多。只要陛下处处将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让百姓们安居乐业,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先祖的在天之灵,也会非常高兴的。”

帝喾与姜嫄一行人等,在泰山游览了两天,由原路返回,他们向东绕过泰山,再折向北,来到一片平原地带。在平原的东北方有一高丘隆起,随从们告知帝喾,说此地名叫章丘。帝喾就吩咐众人,前往章丘歇息。一路上一直坐车,也并不舒服,帝喾就想下来步行一会,舒展一下身骨,于是,帝喾就对姜嫄说:“朕和爱妃步行过去,如何?”姜嫄答应,遂一齐下车,相偕而行,随从人等均在后面跟着。
这姜嫄虽贵为元妃,却是特别喜好稼穑。她自与帝喾成亲之后,就在京城的西北角划出了几百亩地,又分派了十多名士卒,在这里栽桑养蚕,播种麦稻,她不仅亲自经营管理,进行指点教导,而且,每到农忙时节,她都要带领后妃和宫女参加农事活动,让大家都知道一箪食、一瓢饮来之不易。正是她走惯了田间小路,所以走起路来,比帝喾还要轻快。再说此时正是暮春时节,一路平畴绿野,高下参差,麦浪迎风,菜花金黄,莺飞蝶舞,分外有趣。那些农夫,疏疏落落,散布在田野,忽然见到这许多人走过,不觉感到诧异,有的荷锄而观,有的指指点点,都在对这些不速之客进行着猜测。
不大一会,帝喾一行人已来到了章丘下面。好则,这丘不是很高,坡度较缓,马车也可上去。上得丘来,只见许多农家,绕丘而居,竹篱茅舍,掩映在万绿丛中,景色十分怡人。他们刚进入村庄,忽然狗吠声起,转眼间,已有三四条狗狰狞咆哮着,窜到众人面前,磨牙张口,欲向这陌生的客人发起进攻。也恰在此时,从茅舍中飞奔出几个农妇,有的怀中还抱着孩子,她们一声吆喝,这几条狗就夹着尾巴逃了回去。她们见了众人问道:“请问客人们由何而来?到此地作甚?”随从人等就将他们的身份告诉了这几个农妇。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女人,也不懂什么礼节,一听说是帝和帝后,吓的赶紧往家跑,有的飞快去田野里喊自己的男人。
帝喾一行继续往村内走去。不大一会,只见许多农夫,他们赤着脚陆续回到村内,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村里长老,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他率领大家向帝和帝妃急忙行叩拜之礼,且口中说道:“山野小民不知帝和帝后龙驾光临,有失迎迓,伏乞恕罪。”帝喾立即命众人站起。这位长老说道:“此处乃穷乡僻野,帝和帝后驾临于此,实乃吾等之福也。吾等请求陛下能到茅舍内稍作歇息如何?”
帝喾说道:“正合朕意。”于是,这位长老立即指挥一些妇女回家烧水,为所有贵客沏好的蜜水。帝和帝妃就在百姓们的簇拥下,向村民们的一座议事大屋走去。来到大屋门口,帝喾让随从们在屋外席地而坐,只让帝妃和众村民来到屋内。众人正要向帝和帝妃行礼,帝喾立即制止。于是,众人将帝围于中央。帝妃见有许多妇女和孩子们不敢进屋,于是就起身向门口走去,用手扯住一个小孩,并示意让那些妇女与她来到大屋的一端,一同坐下。村民们立即向帝和帝妃献上蜜水,
众人坐定之后,帝喾对众人说道:“朕这次外出巡游,就是想亲眼看看你们的生活情况,了解一下这几年来有无水旱灾害,是否有饭吃,有衣穿,那些孤寡老人是否有人照顾,再想听听你们都有些什么要求。”那位长老说道:“谢陛下对我们的无比关心。这两年老天惠顾,还算风调雨顺,只要不遇到水旱灾害,百姓们的衣食当可无虑。我们这里民风纯朴,对那些孤寡老人,能够行动的,我们是按户分摊一些生计物品,送给他们使用;对那些不能行动的,我们就让他们住在一起,由各户共同出人出物轮流照顾,陛下不必忧虑。”帝喾道:“你们这样对待那些孤寡老人的方法甚好,今后应在全国大力推行。”
再说帝妃那边,也是欢声笑语一片,帝妃问的主要是一些植桑养蚕和纺麻织布的事。帝妃又再三告诫她们要孝敬双方的父母。
在帝和帝妃与村民们说话的时候,也早有村民向他们敬献上一碗碗蜂糖蜜水。不知不觉间,已到中午时分,村中长老命村民们备饭,帝喾立即制止。帝喾曰:“朕等这么多人,岂是农家能备得了的?朕出行时已考虑再三,不能增加百姓负担,已自带炊食用品,每当饭时,由宫人埋锅造饭即可,汝等不须费心。”
就这样,午饭之后,村中长老即率领许多村民来到帝歇息的大屋向帝请安。他们竭力求帝和帝妃在此盘桓几天,帝喾也感到有些劳累,于是就欣然答应。长老立即命人抬来了两张大床,一张供帝和帝妃使用,一张供两个宫女使用。帝喾命宫人从车上卸下需要的衣物被褥,放到下榻的大屋之内,在大屋外面,宫人们又支起了几顶帐篷,长老们又用麦秸为他们搭好了地铺。诸事完备,帝对村中长老说道:“常言道,一年之季在于春,目下正是对麦田进行中耕时节,且不可怠误农时,汝等可各干其事,不得有误。如有事时,朕自当诏唤汝等。”众人唯唯而退。
这正是:帝喾圣德誉天下,四妃四子帝王家。
体察民情巡华北,自此神州多神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下次发表:第四十九回女娲庙喾帝求子姜嫄妃足印受孕欢迎点评推荐收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