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制嫁娶告别乱婚 媒妁言聘礼约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宏扬中华文化揭示上古秘史
欲知华夏根基请读传世巨著
中华上古传奇
(又名中华上古十二帝)
第一部三皇传奇
本书系参考《四库全书》内百余部典籍而创作,系统讲述了上古时期自人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等十二位上古帝王的事迹,以及发生在他们那个时代众多动人的经典神话故事全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随着故事的展开,将带您进入一个奇趣、神秘、震撼、惊险、引人入胜的上古世界!
----更多精采故事在后面
今日发表:
第七回制嫁娶告别乱婚媒妁言聘礼约定
话说在伏羲继任大风国国君之前,华夏各部落方国尚未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人们仍是处在“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知有爱而不知其礼”的乱婚、群婚时代,整个社会处于男女无别、长幼无序、亲朋无礼、品行无德的愚昧状态。可以说,此时的男女之间,岂但是交际公开,自由恋爱,简至是随意匹配,毫无羞耻之心。当女性生下一个孩子,问他是谁生的,他的父亲是谁,连他的母亲也回答不上来。所以,自伏羲得到《河图》并创立《八卦》之后,就听从妻子女娲的建议,决定改变这种乱婚状态,倡导实行“男婚女嫁”制度。
有一天,女娲对伏羲说:“你看看,在昨天咱们部落里又发生了一起三个男人去争夺一个女人的事,他们三个大男人谁也不让谁,最后展开了决斗。他们一个个挥舞着拳头,呲牙咧嘴的吼叫着没有吓跑对方,最后三个人互相展开了决斗,他们用拳打、用脚踢,甚至用牙咬没解决问题,就拿起石头和棍棒打了起来,到了最后,他们三个人都打的头破血流,有一个人伤势严重,到了天黑就死了,另外两个,一个打断了一条腿,一个打断了一条胳膊,他们不能出去打猎了,还要靠我们大家把他养着。这样的事也不知发生多少年、多少次了,而为了争一个女人,也不知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像这种事说啥也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一定要找一个好的解决办法。还有,你看看咱们大风国的许多孩子,他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跟着他的妈妈,谁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就连他的妈妈也搞不清楚,一个女人要带好多个孩子,男人们连管都不管,这也太不公平了。”
女娲的一席话说的很有道理,伏羲十分赞成,于是就求问妻子:“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请讲出来让我听听。”
女娲就说道:“我观察很久了,在每一个部落里面,无论大人小孩,男的和女的基本是相等的,我就想,要是兴个规矩,一个成年男人只能爱一个成年女人,而一个成年女人,也只能和一个成年男人相爱,让他们配做一对,永远结合在一起,他们不离开,就会不乱。让他们不要与大家同住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去挖一个山洞,共同生活,女的得到男的,称男的为夫或为婿,住到一起为成家;男的得到女的,称女的为妻,也叫媳妇,住到一起就为有室以后有孩子了,由他们两人共同养着,天下不就太平的多了?”
伏羲说:“这个办法很好,只是在这两人中间,是男人随从女人呢,还是女人随从男人?如果不是一个部落的人怎么办?”
女娲道:“我认为是女子随从男人的好,因为人活在世,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要能够谋衣食,二是要能够抵挡仇敌和野兽。从体力比较起来,男子的力量大,女人随从男人,男人也有力量谋来衣食,并且遇到外敌,男人也能保护女人和孩子,所以还是女人随从男人要好。此外,我还想好了一个名称,男子得到女子叫做娶,就是把女子娶过来;女子得到男子叫做嫁,就是嫁过去。”
伏羲说:“这个办法确实不错,但是,年轻人都成双成对的走了,那些老人小孩怎么办?谁来照料他们?”
女娲说:“我也想到了这一层。万事开头难,但总能想出个办法。在现在,虽然每个人不清楚他的父亲是谁,但总知道他的妈妈的,当妈妈的也一定知道她生了几个儿女。我们可以定个规矩,从现在起,只要哪一对男女愿意永远生活在一起,就必须把男人的妈妈一起带走生活。男人对自己妻子在以前生的孩子也要同时带走,在一起生活。那些中年的男人和女人也可以结为一对。对于最后剩下的老残人,可由全国人交上来的衣食物品把他们养起来,他们不能行动了,我们就派年青人去侍候他们。这些老年人去世后,那些新出生的孩子都知道他的生父和生母了,他的生身父母生了他、养了他,把他们抚养很不容易,所以他们的父母年纪大了,当子女的就应该侍候好老人,侍候好老人称作孝,不怠慢老人为之敬,对父母孝敬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有谁不管父母了,部落里每个人都要对这些不孝敬的儿女进行谴责,每一个部落的头人也要对这些人进行惩罚。”
伏羲说:“如果一对男女生下的孩子都是女孩,这些女孩子长大了都嫁到了男方,将来他们年纪大了,谁来侍候他们呢?”
女娲说:“这也确实是个问题,但这毕竟是少数。我观察很长时间了,也发现一个女人生了许多男孩,没有女孩,也有些女人生的男孩比女孩多,我们可以鼓励男孩到女孩家居住,这叫入赘。将来女人的父母年纪大了,就由女儿和女婿负责供养。那些儿女死的早或没有儿女的老人,我们部落国就把他们养起来。”
伏羲说:“你说的很对,但这种男婚女嫁的办法如何执行呢?是不是也要制定些具体规矩?”
女娲说:“我想出来三个规矩。第一是正姓氏,第二是通媒妁,第三是要男子对女方行聘礼。”
伏羲说“为什么要正姓氏呢?”
女娲说:“夫妻的配合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儿育女,传种接代。在过去,无论哪个女的生的孩子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是谁,以后实行男婚女嫁了,他们生下的孩子也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了,我们让这孩子的父亲为自己起个姓,例如他喜欢牛了就起个牛姓,喜欢马了就起个马姓,喜欢李树了就起个李姓,喜欢柳树了就起个柳姓,像咱们是父亲雷祖生的,雷是喜欢风的,咱们就给自己定个姓,就姓风吧。这样一来,这男女结合生下来的孩子,都姓他父亲的姓,子子孙孙生下去,他的父亲就像一棵大树干,他的子子孙孙就像大树的大树枝和小枝杈,子子孙孙也知道他们的老根是谁了。再说,我还观察了很久,像我们原是兄妹成婚,我们的孩子就没有我们聪明,我们的母亲华胥是从几千里外来到中原与父亲成婚的,你看他们生下我们就和我们生下的孩子大大不同了。在我们大风国,同样的例子太多了,那些父女间、兄妹间,三代内的男女之间生的孩子不是傻就是聋,而那些父女间生的孩子残疾的就更厉害了,并且生下来的孩子多数都短命。我想来想去,这可能是这些孩子的父母血分太近了,太热了。这么多的不健全的孩子,我们都要把他们养起来,一直养到他们死,这对我们部落国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了,可今后我们就要立下规矩了,因为以后每个人都有了姓,有了名,同姓的人不许他们结婚,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伏羲说:“定姓氏你讲的很好,也很有必要,那么你说的第二个规矩‘通煤妁’是什么意思呢?”
女娲说:“这是为了让人们重视自己的婚嫁行为。你看从古到现在男女之间的配合太不郑重了,他们间的配合,全是由于一时的冲动,而男女间的又是极容易冲动的,一旦的冲动降低,或他们又爱上了新的男女,原先的情侣就不成为情侣了,喜新厌旧造成了极不负责的后果,他们也从来不想以后女的生了孩子怎么办?生下一个残疾儿怎么办?所以我想定个制度,也就是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上,无论男的喜欢上女的,还是女的喜欢上男的,都要通过“媒妁”进行沟通,这个“媒妁”必须由部落中德高望重的人担任。这里的“媒”是谋划的意思,“妁”是斟酌的意思,男女结婚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无论是男人看中了女人,还是女人看中了男人,都要通过“媒妁”的勾通,进行郑重的谋划和斟酌,详细了解对方的年龄、德才和性格,决不能草率行事。”
伏羲说:“那么什么是行聘礼呢?”
女娲说:“至于说‘行聘礼’,这是专门对男方设的。无论男女只要经‘媒妁’勾通,女方答应嫁给男方,男方就要向女方表达自己的诚意和爱戴,必须向女方送上贵重的礼物,这种礼物就叫做聘礼。在现在,什么东西最贵重?我看就只能是用鹿皮制做的衣服了。你想啊,这个男人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他能奔跑着去捕到鹿吗?他捕获不了鹿,说明他体质很差,像这样他今后能养活自己的家人吗?再说男人娶妻,他对女人要有诚意,要表示自己对女人的爱戴,用什么进行表示?光用嘴说说我爱你呀,我喜欢你呀就让女人相信了?所以,我就想,他必须向女方送去最贵重的礼物,这个礼物就叫聘礼,这个聘礼就是鹿皮了,那么送多少才算为准呢?我看就送上两件吧,送一件太少了,对男女双方都显得不够重视,送的太多了,男方也确实有困难,此外,送上两件也取个成双成对的意思。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避免男的轻易的就不要自己的女人了,对于那些光想喜新厌旧的男人也是一种约束。作为女方,你只要接收了男方的聘礼,这就表示你已经同意嫁给这个男人了,如果你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不要收人家的聘礼,因此,我们又可以将聘礼看做是男女双方之间对婚姻的一个约定。”
女娲的一席话,伏羲听了拍手赞成。他笑着对女娲说:“你定的这些规矩我认为相当好,一来避免了如今的这种乱婚、群婚现象,用这些规矩约束人们,不能为争一个女人而进行厮杀搏斗,特别是定下这男婚女嫁制度后,人们也有了姓氏,近亲不允许结婚,我们大风国就一定会强盛起来。只是这样的规矩是不是也限制了人们的自由恋爱?只怕几千年后青年男女要不依你,骂你是不许人们自由恋爱的罪魁祸首呢!”
女娲说:“我并没有说不准人们自由恋爱,我只是强调人们要郑重对待婚姻,不许乱婚。人们是完全可以自由恋爱的,问题是一个男的爱上了一个女的,但不知女的有没有爱人,也不知这个女人爱不爱他;或者是一个女的,看上了一个男的,也不知男的爱她不爱,他们都可以通过媒妁向对方征求意见,这个媒妁一是起到相互勾通的作用,二是也受男女一方的委托,了解对方的人品。男女之一方不同意与之成婚,这个媒妁是不能包办的。当然了,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定下多少制度,也决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们定的规矩也是根据我们现在的情况而制定的,不这样做,人们也安居不了,如果我们夫妻二人定的这个规矩能实行几千年,我们也应该知足了,到那时,我们的后人如果有更好的办法让人们能生活的更好,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呀!”
当下夫妻二人商议定了,到了第二天,就下令告诉百姓们,今后男女婚姻都必须按新的办法执行。他们为了推行这种男婚女嫁制度,就让一个叫蹇(音简)修的臣子,专门主管“媒妁”之事,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婚姻介绍所了,而他们制定的男婚女嫁制度,就是中华民族的第一部婚姻法了。伏羲和女娲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将这种婚姻制度推行到他们管辖的各个氏族部落方国,这便是《世本》等有关史书上记载的伏羲氏“制俪皮嫁娶之礼”。这里的“俪”是成双成对的意思,制是制度,皮是鹿皮,合起来就是由伏羲制定了用两件鹿皮制做的衣服,做为女子出嫁和男人娶妻时给女方的聘礼。实行“制婚娶”后,人们的行为逐渐文明,“人知其母,又知其父”,人类社会逐渐产生了“家庭”的概念。人们有了家之后,才逐渐有了国,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发展。家庭的出现,无异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
这正是:伏羲女娲定规矩,男女婚姻为嫁娶。
媒妁聘礼自此兴,乱婚群婚成过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