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觉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夫子!”一个矜持的声音在颜衡的耳背响起。
“啊,是子翼啊。”颜衡回过神来,见蒋干刚刚在竹林下向他走来。蒋干每天的清晨比较闲,都会很早来淮江书院里晨读。颜衡想起了什么,面对着蒋干问道:“公瑾他,怎么样了?”
“夫子,公瑾不见了。”
“不见了?怎么回事?”颜衡本来是不经意地一问,因为周瑜跟他说家母患病要回家侍奉左右。这大孝之事本来无可厚非的,颜衡也就没怎么犹豫答应了周瑜的请假。不过周瑜这一去两个月的,颜衡还是有些担心。几天前他叫蒋干去周家探望一下周瑜患病的母亲,带去颜衡的问候,顺便问问公瑾什么时候要回来淮江书院。他有大事要找周瑜商量,是关于淮江书院未来的事情。可是现在突然听到蒋干说周瑜不见了,虽然不明所以,但是从蒋干的表情中,颜衡好像能够猜出发生了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了。
“这两个月公瑾似乎没回过家。”蒋干面对颜衡,显得极其恭敬,丝毫不敢隐瞒。“我去的时候,周瑜的母亲还托我代替她多谢夫子您,说公瑾两个月没回家了,一定在夫子这里用功奋斗,所以他们并不是很担心。”
“怎,怎么?两个月没回家了?”颜衡感觉有些晴天霹雳,按理说,公瑾请假便一定是回家去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断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如今,家里也是两个月没见到他了。难道……颜衡感到一个不好的念头闪过了脑海。“莫非公瑾遇到歹人遭遇不测了?”
“不会的,夫子。”蒋干倒是说得干脆。“公瑾的武艺极高,寻常歹人绝对不会是他的对手。况且他那么聪敏,一旦遇到事情,一定会设法逃脱的。”蒋干相信周瑜的能力,同时也为了宽慰夫子的心。
“子翼,周家知道公瑾失踪了的事情么?还有,他的母亲没事吧?”颜衡显得冷静,想了想问道。
“回夫子,公瑾的娘亲没有生病,恐怕只是公瑾一时的托词。周家现在已经知道这件事情了。周家上下现在忙得一团糟,都出动了到处寻找周瑜呢。”蒋干矜持地说道。
颜衡看了蒋干一眼,觉得蒋干总是缺点什么,一种说不出的不妥感。这种感觉使得颜衡一直不怎么看好他。目前关于公瑾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可以冒然告诉周家人呢,这样很容易生出事端。不过其实蒋干的做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样一件料所未及的事情,周家上下有权知道。只是,蒋干做得有点……
“到底,公瑾会去哪里呢?”颜衡虽然跟周瑜关系很好,跟周瑜相处的时间很多,但是其实他并不知道周瑜内心在想什么。有些人给颜衡的感觉像一潭水,很深很浑浊,很难去明白他们的想法。然而公瑾不同,公瑾给他的感觉更想是头上那片万里无云的晴空,洁白而深邃……
“子翼,除了你之外,公瑾还有没有其他像跟你一样的好朋友。”颜衡沉思了一下后,问道。
“好像有……”蒋干矜持地想了想,突然回忆起来:“夫子,你记不记得,那个用左手使剑的少年。”
“你是说,鲁肃……”颜衡倏然想起那个头戴着浅蓝色头巾放荡不羁的少年。
“恩,就是他。”蒋干也是回忆起来了,兴奋地说道:“两个月前,公瑾一直很烦闷,可是那天他突然一脸兴奋地跟着鲁肃一起去我工作的那间合肥城第一客栈里饮酒畅谈。会不会跟鲁肃有关?”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就在颜衡和蒋干疑惑不解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鲁肃和周瑜,正骑着马结束两个月旅程的洗礼,往淮江书院赶回来。
周瑜在这两个月里,跟着鲁肃走南闯北经历过江南馨儿的事件,又经历过百姓易子而食事件,还经历过黄巾贼盗墓事件,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事件。仅两个月的见闻,所看到的天下,早就颠覆了他以前所知道的那个天下。
所有的事情让周瑜明白,这是个乱世,而且,乱世是血腥的。
“公瑾,你回去后打算怎么做?”鲁肃见周瑜一脸严肃,一路上都在想着事情,于是好奇地问了一句。

“离开淮江书院。”风吹起了周瑜长长的头发,那风带着冷意令他清醒着。
“离开淮江书院……颜夫子那么看重你,况且你父亲和母亲管教那么严,他们是不可能随便让你离开的。”鲁肃毫不忌讳地说出了压在周瑜身上的难题。“况且,这是一件极其出格的事情。天下人都认为,唯有读书,通过正规书院苦读,毕业后在朝廷谋得一官半职,那时才算是成功。你这样子,身败名裂呢。”
“我会离开淮江书院,靠自己的力量离开。”周瑜冷冷地说。
“颜夫子的儒家思想已经深入骨髓,而舒县的人都很闭塞守旧,你是不可能说服得了他们的。你执意那样做只会当做大逆不道……”
“那就让我背叛他……”鲁肃的话没说完,周瑜又是冷冷地一句。
“背叛淮江,等于背叛全天下的读书人……这种压力,你扛得了承受得来么?”鲁肃依然不折不挠地问了一句。
“为了那个真正的光明的未来,用一时的身败名裂地赌一把,总比再这样腐朽下去坐以待毙的好。”周瑜一扯马绳停驻不前,他望着那片万里无云的长空,说道:“一个人读书,最终并不是只为了让自己有个幸福的一生,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进而改变整个天下。这是个充满着不平等与腐朽的国家,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中,等待着有识之士去改变这一切。”
“历史上多少人失败多少人成功,差别只在于千万人吾独往矣的勇气。秦孝公如果没有勇气重用商鞅进行史无前例的变法,秦国能够在七大战国中迅速崛起成为最终统一天下的最强战国么?李广如果没有勇气,当年能够以百骑汉将让匈奴大军闻风丧胆么?也许,目前我最好的做法是继续留在淮江书院,等多两年后我毕业了,到时再另谋出路。可是,天下变化这么快,谁知道两年后的淮江书院会怎么样。明知道继续耗在那里一点用处都没,我为什么还要苦苦折磨自己待在那里呢。那时再多浸淫两年,我所有的雄心壮志所有傲气勇气都被磨光了,做起事情来犹豫再三毫不果断,那时要像现在一样觉悟地寻找另一个光明的未来,几乎已不可能。”
“盛世治经典,乱世治时务。盛世有盛世的原则,乱世有乱世的规律。如果我不能看清天下大势走向,而是执着于狭隘的一己偏见,在乱世了还要像孔子孟子一样到处倡导儒家治世,有一天我也将是惶惶如丧家犬。”
“乱世需要的是英雄,一个能看清天下大势并带领天下百姓走出阴霾的英雄。而不是一个只会吟诗作画的儒士。如果我们都执迷不悟,有一天我们就是这片叶子,当秋去冬来之时,我们将为那棵之前养育着我们的树送葬。那呻吟般的风声,便是我们的葬歌……这是孔明对我说过的话。如今的大汉王朝,就好像那棵光秃大树一样,早过了属于它的春夏旺季,现在正在萧瑟的秋天里苟延残喘,等到冬天到来时,它便会因为冻死而彻底地灭亡。而那片树叶,便是守着这个王朝的不知觉醒的人们。如果他们都不醒悟,迟早会在大树灭亡前,自己葬送了自己的未来……”
“这么多年来我牺牲了那么多时间,别人游玩的时间我在勤奋,别人发奋的时间我也在努力。我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安安稳稳地过好日子么?不,我的努力,为了属于我的未来,我的梦想,我的荣耀,我的天下……”
“背叛淮江,也许我会被误会,也许我会被赶出来,也许我还会被家人遗弃,甚至被天下人遗弃。可是,这个天下不是还有像曹操,像孙坚,像刘备一样的人么。他们才会真正理解我。也许最初的生活我会很惨很痛苦,可是无边的黑暗永远都抵挡不了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我可以趁此机会周游天下,这两个月的见闻让我明白,读万本书不如行万里路。我要用这一时的身败名裂,去赌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周瑜一口气说完自己内心所想,也不理鲁肃听不听得明白。他只知道,对于未来该怎么做,他已经渐渐清晰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