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坚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密集的雨滴从天空飘落着,仿佛天在哭泣。偶尔的几声雷啸滚过长空,是天在哽咽么……
两匹马驮着两个全身湿漉漉的少年,在平原上漫步。
“公瑾,再过小半个时辰就到合肥城了。”浅蓝色头巾的少年用左手抓着缰绳,右手挡着雨滴向远眺望。“当然,其实并不远,但是按目前这种行军速度的话,是要半个时辰的。”他欣喜地在雨中看见远方城墙隐约的轮廓。
“唔……”另一个少年应了一声,停下了马蹄。“子敬,我们再走慢点好了。”他一跃下马,牵着马兀自踩着泥泞绕远路慢行。
“喂喂……公瑾!”鲁肃见到周瑜脸上的忧伤,心里不觉一震。前几天,周瑜还在为自己不走寻常路的想法兴奋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是一接近合肥城,周瑜却开始失落落起来。
鲁肃叹息了一下。他是明白理解周瑜的。是啊!一旦接近合肥城,很快就要去面对整个淮江书院了,去面对舒县里所有人不理解的眼光。那里是周瑜长大的地方,有太多太多难以割舍的感情在这片土地上。公瑾的肩膀还太嫩,他承受得了么?
“公瑾……”鲁肃此时也下了马,牵着马跟上了周瑜缓慢的步伐。
“啊……”周瑜应了一声,却没有看鲁肃,独自默默地走着,雨滴顺着长过脸颊的头发滴落。
“放不下么?”
“有点……”
一阵子的沉默,只有雨声和脚步声。
“雨,似乎又大了些。”鲁肃不经意的一句。
“子敬,我这样做,错了么?”
“对错本来就很难界限的。”鲁肃看到了周瑜内心的挣扎。“最重要的是,不违背自己的心!”
“不违背自己的心……”
又是一阵子的沉默,两人已经快接近合肥城的门了。
一声凌厉的乐音,如刀剑劈竹般破空,在城墙上响起。
“师傅!”那乐音如细针直刺周瑜的心,他猛地抬头,看到一个白衣士子模样的青年人犹如雕像般静立在城墙上,手中吹奏的是一支骨笛。
周瑜扔开马绳,很快穿过大门跑上城墙。
合肥城目前暂无战事,守城门的老兵闲天气湿冷,集结后喝酒去了。只剩两个新兵娃子守着这长长的城墙,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他们jia你周瑜喝鲁肃都只是个少年,爱理不理的,让他们轻易进了城里。
“师傅,你怎么在这里?”周瑜已经上了城墙,站在白衣人身后。
白衣人停下了手中的骨笛,那白色的背影在周瑜眼前不觉变得高大起来。
“等你。”白衣人正是周瑜的师傅杜夔。他没有回头,轻描淡写地回答道。仿佛四周的世界跟他完全无关一样,他活在一个独立出来的空间里似的。“这两个月过得还好么?”
“师傅怎么知道我的事……”停了一会,周瑜勾下了头,低声说道:“老实说,不是很好。”
“你在犹豫什么?”杜夔侧过脸看了周瑜一眼,那眼神深邃异常,直击别人内心。
师傅的话总是简单却直指内心。
(是啊,我究竟在犹豫什么呢?)
周瑜又沉默了,鲁肃此时也跟着上了城墙,他看到那个白衣青年再次将骨笛凑近嘴边。
一种奇异的乐音正在破空而出,鲁肃感到那些乐音像是有了生命力一样,正在试图钻进他的大脑。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只是很简单的几个乐音,却绵长深远得犹如……
在鲁肃还没想到形容词来形容这种感觉时,他突然一惊。四周的景色正在慢慢改变,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在改变。
很快,鲁肃感到他和周瑜两人来到了陌生的地方。眼前的白衣人已经不见了,而熟悉的骨笛之音依然回荡在耳边。那黏黏的细雨依然飘着,这是……一个小村庄。
周瑜忽然觉得眼前的景象有些熟悉,似乎曾经来过这里。
他向前摸索着前进,雨滴顺着他的长发滴下。疑惑中鲁肃也跟在他后面向小村庄的纵深处走去。
颓败的井架边,一口荒井,一只破裂的木桶死尸般躺在杂草丛生的井边,向前望,隐约于雨中的茅屋群散发着**颓废的气息。
“公瑾……”鲁肃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毛骨悚然。他下意识地唤了周瑜一声,然而周瑜却还在向荒村的纵深处前进。
“踏,踏,踏,踏……”
声音从远处传来。一个隐约的身影在远处渐渐清晰起来。细看下是个身材丰满的中年妇女。她撑着一把伞,走近了周瑜和鲁肃身边时,突然‘呀’地一声惊讶。
“两个后生小子,从别的村来的?怎么不撑伞呀?”妇女闪着漂亮的眸子,好奇地问道。
两人都是愣了一下,眼前的女人好熟悉,是在哪里见过……
“怎么不说话了?呀,下雨天的怕是着凉了。快跟我进屋里来……”妇女关切地说着,打开了眼前一间木屋的门,摆手招唤着,那一丝善良的微笑令人不能拒绝。

周瑜和鲁肃互看了一下,不置可否,也不知道目前他们要干嘛。终于经不住妇女的劝说,两人进了茅屋里。
茅屋里摆设简单,却不像外面那么颓废,一支烛灯散发着黄光,盈满了整间小屋,有种温馨的感觉。一个清秀的小女孩,大约五六岁模样,靠在门边好奇地打量着进来的两个大哥哥。
周瑜看到了那个小女孩,眼神对视时,他朝她和善地一笑。
“大哥哥,擦擦……”周瑜似乎总是很容易博得别人的喜欢,小女孩看见周瑜动人的模样,于是拿出了小手帕帮周瑜擦了擦停留在脸颊上的雨水。
鲁肃仔细地观察了四周环境一会后,开始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了。那种骨笛之声一直游荡在场景之外,奏折一种和眼前温馨环境不协调的哀乐,而眼前的小女孩脸上分明洋溢着幸福的表情。这是个幸福的家庭,鲁肃从屋里的布置以及女孩的表情隐隐可以猜出。
“这是我家男人的衣服。虽然稍稍大了些,不过还是换下湿透了的衣服好。不要给淋出病来了。山野小村,找个大夫难呢。”妇女将手上两件衣服递给了两人。
“饿了吧,我去给你们做点东西吃。”妇女热情着,也不等他们两人称谢,边说边进了厨房。小女孩犹豫了一下后,很快也跟着进了厨房。那一瞬间,周瑜分明看见女孩子脸上掠过一丝忧伤。
(她这是怎么了?)
“公瑾,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么?我们,刚刚……不是在城墙上么?还有,那个白衣人……”换好衣服后,鲁肃担忧地问了一句,让周瑜回过了神。
而周瑜只是一脸疑惑和忧伤,恍惚地摇了摇头。
过了好长好长的时间,厨房里一点动静都没有,而音乐之声却越来越哀伤了。
鲁肃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缓慢的变化正在这屋里悄然发生。不经意间,桌子衰老了许多,烛台上变得锈迹斑斑,墙角多了灰尘和蜘蛛网。这些变化周瑜似乎也留意到了,眉头紧锁着。
“饭……做好了……后生小子……进来……帮下忙……好么?”声音从厨房里跌跌撞撞地飘出,本来丰满的声音,如今却是沙哑异常。
两人感到一震,不觉警觉了起来。
周瑜拿紧了手上的长剑,领前小心翼翼地摸进了厨房,这一连贯的动作令他自己又吃了一惊,很熟悉的感觉。而鲁肃也跟着进了厨房,脸上凝重。
厨房没有人,好像荒废了很久的废墟。只有锅盖处正散发着腐烂的气味。周瑜迟疑了一下,还是决定掀开锅盖。掀开的那一瞬间,他后悔了。因为他猛然醒悟,这是那次他和鲁肃经过百姓易子而食的村庄的场景,历历在目,可怕的回忆。
锅里,一个被吃剩一半的小女孩的身体漂浮在锅水上。女孩死不瞑目,眼神忧伤地望着周瑜,仿佛一个即将溺死的人要拼命挣扎着去抓住一棵看不见的救命稻草一样。正是之前帮他擦雨水的小女孩……
这次周瑜没有吐,而是强忍着那种难受,心突然疼得尖锐,像有一把匕首猛扎着心。
鲁肃脸上却变得难看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形如干尸的女人正在地上慢慢爬向他,干裂的嘴唇喊着:“给我……吃……”他终于是忍不住,像那天周瑜看到的一样,扶着墙干呕了起来。
周瑜一脸忧伤,一滴泪水滑落了他的脸颊。也许,他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捧起了小女孩的头颅,忧伤地轻声道:“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该犹豫迷茫的……”
那个小女孩微微地一笑,随即慢慢化成了粉末消失在周瑜手上。周瑜似乎还能听到那个小女孩在他耳边说着:“大哥哥,擦擦……”
周瑜又来到了那个女人身边,之前她还那么美那么丰满,现在却变得形如干尸。他蹲下忧伤地看着她,她突然疯起来,咬住了周瑜的左手掌。
疼……血顺着女人的嘴角在流淌。
“请安心地去吧。周瑜不会再犹豫了,乱世,由我来终结它……”周瑜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女人望着周瑜,周瑜并不回避,而是坦然相对。他觉得他已经无所畏惧了。而此时女人也松开了口,慢慢地消失了。
鲁肃回过神来,发现乐音早已经止息,而四周也回到了城墙的场景。他看到周瑜和白衣人并肩立在雨中,两个修长的身影。
“瑜,这样的乱世,还是早点结束的好啊。”杜夔说。
“恩,师傅,瑜儿不迷茫了。”周瑜说得坚定。
“那未来的天下……”杜夔意味深长地一句。
“天下者,我辈的天下,我不与,谁与!”周瑜慨然道。
雨渐渐停息了,太阳拂开了乌云,露出了明媚的微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